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乡愁片段教学设计

2023-01-31 来源:易榕旅网


乡愁片段教学设计

借助意象 表达情感

建阳二中 邱宝凤

教学设计

乡愁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结,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长的一曲。因为它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时代,由海峡对岸的游子抒发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在个片段教学中,我以思考为主线,让学生在之前已经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分三步走(浅尝、深究、拓展)由浅入深,体味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之情,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之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诗歌中四个意象之美。

2、体会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互助探究、展开想象等方法,体会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理解诗歌中

的意象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四个意象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诗中四种意象的体会和把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乡愁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的一种思乡之情,但是诗人笔下的乡愁却让我们触手可及,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一:浅尝 (独立思考)

1: 你能找出诗人是借助哪些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来表达乡愁的吗?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诗人借助的这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

不一样。四个诗节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 之思。前三个诗节写的是家愁,最后一个诗节写的是国愁。

二:深究 (互助合作)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诗歌,细细品读这首诗歌四个意象的精妙之处,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小组内讨论交流)

①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几个意象选得好,表达了诗人的“乡愁”,越来越浓,越来越重,如油画的着色逐渐加深,主题由浅入深。

这首诗用“邮票”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用“坟墓”表达对母亲的怀念,这是浓烈的亲情;用“船票”表达对新婚妻子的想念,这是热烈的爱情;而“海峡”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祖国的眷念,这是深深的爱国之情。

②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构成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它描绘了: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成年后,告别妻子,离乡背井用船票来了结相思;中年时,生离死别,母子天人永隔,在坟前泪流满面;而现在,国家不能统一,同胞难以相聚,隔海峡遥寄愁情。这些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幻化成一部传统的连

续剧,主角就是平凡的你我他。

③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邮票(小)——母子深情(绵长)

船票(窄)——夫妻恩爱(厚重)

坟墓(矮)——生死悲痛(巨大)

海峡(浅)——思乡哀愁(绵绵无尽)

三:拓展(展开想象)

好的诗歌,是读不尽的。他还需要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飞翔。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诗节,但是每一个诗节都凝聚着作者一生的沧桑和难以言表的哀愁,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诗节,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出余光中所营造的那一幅幅图画。

同学们写的很不错,能够抓住这首诗歌的意象展开想象的翅膀,老师这也有几段,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①第1个诗节: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昏黄的油灯下,一位少年正在书写家信,信写好后,贴上邮票,手托两腮,想起了母亲送儿去远方的那一幕:少年满脸伤感,手拎着行李箱,走在码头上。在分手的那一刻,母亲的一声:“别忘了,到那边来信,——孩子!……”

少年哭了,母亲也哭了。船消失在天水之间。母亲仍然伫望着,伫望着……

读到这老师不禁想到一首诗《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② 第2个诗节。一个夏天的早晨,“我”,一位风尘扑扑的年轻人,手拿一张窄窄的船票,步履匆匆地挤到轮船上,在船上他甜蜜地回忆与妻子的相识、相依,相互离别的情形,潸然泪下。如果能配乐的话,我选配《送别》这支曲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③ 第3个诗节。到了后来,“我”终于回到故乡,看到的却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冰冷的坟墓。却看不见母亲那慈祥的面容,“我”跪在坟前痛哭:母亲呀母亲,你在哪里,不孝儿回来了!

真是令人潸然泪下呀!

四:结语

乡愁是深秋的枫叶,飞旋于天地之间的精灵, 乡愁是一轮明月,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绝唱。

五:板书设计

邮票——母子深情

船票——夫妻恩爱

坟墓——生死悲痛

海峡——思乡哀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