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时期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

2022-06-02 来源:易榕旅网
德育园地 2012年第17期身. : l歪 新时期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 刘晓枫 摘要:随着经济时代发展,我国高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得到社会、学校物质帮助的同时,他们所带来特 有的心理问题,愈来愈引起社会关注。加强教育、引导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是除了物质帮助之外,促进贫困生 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作者简介:刘晓枫,女,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2)17-0079-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招生规 观,生活上由于省吃俭用,健康和营养问题也无法 模不断扩大和高校收费的提高,导致在校大学生 保障,较少参加校园活动,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 人数激增,贫困生比例严峻,贫困生总数庞大。高 也成为集体生活容易忽视的群体。很多学生无法 校贫困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 融入集体,使这一群体孤立于校园集体生活之外, 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 形成孤僻、“另类”的性格。[2J 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 (二)来自社会环境的压力 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Ⅲ我国高校 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贫富差距在校园 助学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基本建立了以奖、 内外也越来越明显,追求高消费的攀比心理日益 助、贷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资助覆盖面越来越 增长。家庭环境好的学生平时生活自然没有后顾 广,自助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在解决贫困生 之忧,并且有足够的零花钱参加合理的校园活动, “物质贫困”的同时,他们所面临的“心理贫困”问 更有少数富有学生一味追求名牌,攀比斗富。校外 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得到社会各方面越来 消费场所的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认钱不认人”,或 越广泛的重视。如何帮助高校贫困生在解决经济 多或少会对贫困生造成不良影响,使贫困生产生 生活后顾之忧的同时,探索有效的心理扶贫工作 自卑、消极、低落的情绪,把贫困视为一种耻辱,不 之路,成为高职院校非常现实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愿意向外人透漏自己的经济情况,影响到助学工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根源分析 作的开展:(1)部分贫困生虽然经济困难,但是在 (一)来自家庭生活的压力 家中因为父母溺爱,并没有意识到父母的辛苦,贫 由于贫困地区、贫困乡村、城镇职工下岗、自 困生活如何不易,经过与其他大学同学贫富差距 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家庭成员生病、家庭离异等原 的对比,不愿落在人后,不愿意接受“不体面的”勤 因,高校招生收费全面并轨和教育成本不断增加, 工助学岗位,不主动申请贫困资助,而像其他同学 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也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而 一样,追求时尚、潇洒的生活,挥霍父母的血汗钱; 且部分学生的贫困程度也非常严重,有的学生在 (2)部分贫困生因受到受年龄与阅历的影响,不能 得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机会后,甚至还要负担 充分意识到家庭经济贫困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 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学习开支,在校生活压力极 移的,他们常常逃避贫困的现状,把贫困当成无 大。贫困生一直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不得不占用 能、丢人和耻辱的事,虽然接受了助学帮助,解决 部分甚至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四处打工,供养自己, 了学习与生活的经济问题,但是总是觉得低人一 在校园中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些学生没有时 等,由此引发了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由经济贫 间和精力浏览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甚至不能百 困间接导致心理贫困;(3)部分贫困生过于追求打 分百地投人到专业课学习当中,课业成绩不容乐 工带来的微薄报酬,往往“身兼数职”,不分时间 79 舜 :j5a通 2012 ̄17期 德育园地 段,不分工作性质的接受一些校外兼职 作,他们 等,介绍贫 生资助政策和法律,做好贫闲生评定 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只有挣到更多 工作。其次,建立贫困生信用档案,记录他们在校 的钱,才能改变自己,因此,占用了专业课的学习 期问的基本信用情况,建立失信惩罚制度,强化他 时间,影响学业成绩,荒废了学业。 (三)来自不正确的助学方式的压力 贫 生不同于社会的其他贫困群体,他们有 们讲诚实、守信用的意识。131 (三)树立正确价值观,大力开展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 知识分子所特有的自尊,渴望与他人平等,得到公 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 平的机会和相互的尊重,但是却又不得不在贫困 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以情动情 的经济现实面前低头,在得到助学机会同时,在他 人面前暴露自己的贫厂禾】,使得他们比同龄人更要 强,更敏感,也更脆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受到伤 害。反思以往的助学工作,许多地方都没有顾忌到 贫 生的心理敏感区,触犯了一些贫困生的隐私, 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在开展助学工作的同时, 没有配备相应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贫 困,导致一些贫困生加重了的思想负担,消极心理 严重,而另一些贫困生认为,自己的贫困是社会不 公,学校提供的资助是理所当然,是社会亏欠他 的,形成“等、靠、要”的思想。 二、构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具 体途径 (一)建立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 在看到贫网生窘迫的生活条件、消极的思想 心态时,我们也不应忽视贫困生特有的优良品质。 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以自己异于常人的个人努 力走出了贫困的生活环境,这些孩子相对土生土 长的城市大学生们,更加真诚朴实、学习扎实、勤 俭节约、更加克己、吃苦耐劳。因此,加大宣传和引 导贫 生的优秀积极心理品质,对建立贫困生信 心,获取他人尊重的最有效途径,让贫困生成为其 他同学的学习榜样和行为楷模,不仅成为鼓励了 贫l木】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而且改变了贫困生在其 他学生和老师心目中的不良印象,消除了旁人对 贫 生的偏见,为贫困生的成长提供了积极、健康 的心理成长环境。 (二)以勤工助学为平台,开展诚信教育 首先,以勤工助学为平台,建立国家助学贷款 为主体,奖、贷、勤、补、免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解 决贫困生的后顾之忧,为贫困生提供尽可能多的 勤_r助学岗位。与纯粹以物质方式帮助贫困生的 资助渠道相比,通过勤工助学岗位,使贫困生能够 自力更生,建立生活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培养 他们的耐心、礼貌、认真、勤奋、吃苦、细心等品质, 促进其成才;定期召开贫困生座谈会、专题讲座 8O 的情感教育,是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以人性 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主要 有:(1)培养感恩意识,有利于培育贫 生健康的 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认识 到自己对社会、对他人负有责任,具备回报他人和 社会的良好心态,防止形成“等、靠、要”的思想,利 用校园网络、社团活动等宣传手段,加大感恩教育 宣传力度;(2)通过为贫困生搭建平台,组织贫 生参与公益活动,如去敬老院、孤儿院帮助比他们 更需要帮助的人,社会实践、社会劳动等活动,引 导贫困生用积极进取、奋发成才的行动来回报社 会,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3)应遵循贫困生从入 校到毕业的心理活动发展规律,采取请内外专家 来校举办励志讲座、进行团队辅导和心理咨询等 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校、院、 班”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深人开展贫困生的心 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学会自我接纳、自我排 解、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如何克服和战胜 困难,从各方面提升他们的承受挫折能力,提升他 们的心理健康素质。[41 完善的高校助学体系,不仅应该在物质f=解 决贫困生的后顾之忧,而且应该通过思想政治教 育培养贫困生健康的思想品质,解决贫阑生消极 心理问题,促进高校贫困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它 不但事关学校的稳定大计,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何祖锋.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立体教育模式的思考『J1.学校 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0). f2】袁世俊.高校特困生“心理贫困”现象剖析与应对策略『J1. 山西教育,2004(19). 【3】郭涛.我国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研究述评『J】.河南社会科 学,2011(4):187—189. 【4]王红旗.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与对策的新思考『J】.四川理 工学院学报,2009(10). 【责任编辑秦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