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

2024-09-07 来源:易榕旅网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

1 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的有关知识,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养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查阅解放军渡江作战和解放南阳的有关背景资料。 2、挑选一份刊登简短新闻的报纸准备小组交流。

3、当一回播音员,模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语气和语速,反复朗读这两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并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正音。

区域( ) 溃( )退 锐( )不可当 歼( )灭

要塞( ) 绥靖( ) 阻遏( ) 管辖( )逃窜( ) 4、常识填空:

新闻,又叫 ,它的结构通常包括 、 、 、 、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 、 。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 、 、 、 、 。 5、在课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与小组同学交流。 6、分别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来概括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第一则: 第二则: 学习研讨 7、精读第一则新闻,思考: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2)在第一则新闻中找出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拓展学习 8、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自主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比较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9、交流自己搜集的报纸新闻,与小组同学一起分析它的要素和结构。

10、能力提高: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内容都有连续性。两则联合起来读,可以更好地了解渡江战役的全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详略处理。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在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用横线画出这篇新闻的导语,并回答:导语交代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文中用“风平浪静”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用“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哪些词语描述了我军的“英勇”和“英雄式的战斗”?请在文中勾画出来。 (4)从结构看,这篇新闻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部分。

厦门拟到墨西哥办中医学院

厦门市中医院有望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合作,在该市开办中医学院和中医医疗保健机构。

记者昨日获悉,目前墨西哥方面已正式邀请厦门市政府与医院代表到墨西哥进行市场调研与合作考察。

据悉,由厦门中医院与瓜达拉哈拉市合作,开办中医学院和中医医疗保健机构事宜,是由美国永嘉公司董事长黄永平先生提议并出资的,目的是宏扬传统中医药文化,扩大厦门市与瓜达拉哈拉市两个友好城市的医学交流。

11、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一课一得 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用心 爱心 专心

2

2 芦花荡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把握人物性格,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3、认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难点】

1、把握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2、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提防( ) 疟子( ) 寒噤( ) 蹿( ) ....仄歪( ) 飒飒( ) 吆喝( ) ...

2、查阅有关孙犁的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环境。 学习研讨 3、感受人和事。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把自己对人对事情的感受写出来。 人物: 事件: 情感:

4、找出最令你激动的句子,作简要分析。

5、结合全文,归纳老头子的性格特征。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

6、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

7、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进行品味,然后再仿照它写写学校周围的景物。

8、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用心 爱心 专心

3

9、请收集一组有关抗日战争的歌曲、图片或故事,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

10、有人认为文章中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子时大意,以致使大菱受伤,这样写不符合英雄的性格和行为,是文中的一处败笔,你认为呢? 一课一得 用心 爱心专心

4

3 * 蜡 烛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

2、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3、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4、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捍卫世界和平。 【学习重难点】

通过朗读、小组探究,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瓦lì ( ) 精疲力jié( ) fú( )晓 揣在怀里( )鞠躬( ) 2、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 之苦的老妇人 的动人事迹,赞美了 。

3、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学习研讨 4、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呢?

5、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 (尽量自己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归类)。

用心 爱心 专心

5

拓展学习 6、体验感悟:

文中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展开想像,揣摩一下老妇人的内心世界。把你想像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写下来,字数不少于200字。

7、课外延伸:

思考:战争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战争留给一个民族的是什么?在面临战争,面临民族危亡的时刻,每个国家的人民表现出来的又是什么?

8、拓展阅读: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虑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文段写老妇人多次重复数着“一、二、三……”,其含意是指老妇人对_________ _的痛苦诉说,

也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对老妇人身体状况作了怎样的描写?这描写是为了揭示什么? (3)文

末“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句话怎么理解? 一课一得

用心 爱心 专心

6

4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习目标】

1、体会这封信精彩的语言。

2、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 3、了解反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文中精彩语言。 2、仔细体味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快速默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理解成语含义。

给予( ) 珐琅 ( ) 制裁( ) 赃物( )箱箧( ) 眼花缭乱: 荡然无存: 不可名状: 独一无二: 2、关于雨果

雨果(1802一1885), 作家。 的重要代表。生于军官家庭。代表作品有小说《 》《 》,《九三年》等。 3、课外查找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

4、整体感知:本文写了什么内容?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学习研讨 5、明确文章两大内容板块具体内容:①赞美圆明园 ②谴责侵略者

用心 爱心 专心

7

6、找出作者评价圆明园的语句,说说雨果为什么称赞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7、找出作者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谈谈作者为什么要将自己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谴责说成“赞 誉”。

8、怎样理解“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

拓展学习

9、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10、圆明园是我国清代的名园之一,是世界文化艺术的杰作。请再列举几个这样的古建筑,外国的 也可以。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8

5 * 亲爱的爸爸妈妈

【学习目标】

1、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体会人们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

2、揣摩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题,揣摩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 查找资料,了解“六·一儿童节”的由来。

2、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占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 3、识记重点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杀戮( ) 悼念( ) 屹立( ) 肃穆( ) 恍惚( )( )荒谬( ) 憧憬( ) 响彻云霄( )

4、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怎样的心声(主题)?请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5、本文以参加纪念活动为线索,按参加纪念活动的先后,记述了不同的活动见闻和感受,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课文四个部分加个小标题。一 二 三 四 学习研讨 6、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萨特的话中“沉重的记忆”和“美丽的记忆”的含义。(自己先在文章中找,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

7、大屠杀中许多无辜者被杀,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8、精读第一部分,分别找出一处景物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场面描写,并揣摩分析其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9

拓展学习 9、拓展阅读

南京大屠杀

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酷、更无人性的了。

1937年12月的《东京日日新闻》刊登了这样一幅照片:两个日本军官,各举战刀,狰狞而笑,标题是“超记录的百人斩”。照片左侧有“百人斩竞争之两将校”的注释,津津乐道地报道了两个日本军官如何在中国南京紫金山麓进行一场杀人竞赛,如何在一大堆砍下的中国人头旁含笑论胜负。

两个杀人狂属日军第16师团富山大队,一个叫向井敏明,炮兵小队长,一个叫野田岩,副官。1937年12月英文《日本公告》是这样报道的:

“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岩少尉举行杀人友谊比赛,看谁能在完全占领南京之前首先杀死100名中国人,现在他们的比赛将要接近尾声。朝日新闻从前线发回的报道说,星期日,他们的比赛成绩如下:向井敏明少尉,杀死89人,野田岩少尉,杀死78人,目前胜负难以分清,比赛还在继续。”

1937年12月《大美晚报》接着这样报道: “12月10日中午,两人各执已成缺口之刀,会聚一起,野田说:‘我已经杀了105人,你杀了多少?’向井说:‘我已经杀了106人。’两人相视哈哈大笑,向井多赢了一个人,但无法确定谁先杀到100人。两人约定比赛目标发展到150人。从昨日开始,他们已经向150人的目标努力。”

经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按比较保守的统计,侵华日军集中和分散屠杀中国南京军民34万人。

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

朋友,当我们回顾历史时,我们不能只记得四大发明、文明古国、开元盛世、丝路花雨,还应该记得南京大屠杀。我无需更多的议论,我只希望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1)用文中的词语为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定性。 (2)第二自然段中“津津乐道”本义是什么?在本文中作用是什么?

(3)阅读文章后,你认为作者在告诫读者什么?

10、思维体操:品味课文第一部分莫马的话:“纳粹在灭种呀!孩子们就从课堂里被抓走了,还有十几位老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刻!’”想象课堂上的情景(注意揣摩那位老师的深情动作,纳粹士兵的动作),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断。 一课一得 以“历史告诉我们”为话题,谈谈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用心 爱心 专心

10

【学习目标】

1、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 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的效果与作用, 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2、 通过朗读等方法,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把你自己有疑难的字词写在后面吧。

狼jí ( ) chóu( )躇 蹒跚( ) 琐屑( ) ..颓( )唐 diàn( )记 ( ) ( ) .

2、《背影》写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文章通过记述 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 ,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对父亲 之情。 学习研讨 3、本文几次写到我流泪?我流泪的原因又各是什么?

4、品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中“我”为什么要仔细描写父亲的穿戴?

(2)找出文中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动作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3)找出文中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为你买几个橘子去。”,坚持为一个二十几岁已年轻力壮、会照顾

自己的儿子买橘子,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5、研讨交流:有些同学的父亲,为了工作、生活而奔波,很少与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有些同学的父亲,可能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难以让同学所接受。但是,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父爱也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只是它总是沉默的,不像母爱一样外露,所以你们误以为它不存在,忽略了它。现在,让我们一起追忆或寻找自己的父爱,谈淡你对父爱的理解。

6、文学作品选取标题非常重要,课文为什么不以“浦口送别”或“回忆父亲”为题,而偏偏以“背影”为题呢?

7、 质疑问难: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难要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用心 爱心 专心

11

重读《背影》

记得第一次读朱自清的《背影》是初中时代。还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扶了扶镜架,对我们再三强调:“`蹒跚`二字是`父亲`为生活奔波忙碌大辈子的真实写照,具有深刻含义。”当时我并不是冷血,对此除了笨拙之感外,并没有应有的感动。兴许,年纪小,不懂吧。

高中时代,离家远了。每个星期日,父亲都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镇上乘公车。路并不太远,却并不好走。隔着运河,也架了一座大桥。每次到了上桥的时候,父亲总是叫我坐好了。然后就猛踩几下,上去了。我坐在父亲背后的书包架上,有些不安,分明感到父亲在喘息,车子在晃动。有好几次我都要求下来走,父亲总是说:“万一赶不上车子,又得等上半个钟头。”每次我都只能眼望父亲的背影,品味心中那分激动。

车站上的父亲,就如游子旁送别的慈母,唠叨着:“在学校里吃饱了,要穿暖了……”而我听着这几百年不变的台词,有些厌倦。每次父亲都要等车开动之后才离去,而我也只偶尔见到他模糊的背影,更多的是他还未平复的喘息。

再次读《背影》是前几星期,偶然一次在借书时,翻到了那篇《背影》泛黄的书页,就如我的记忆那般陈旧,却又像我的感动那般真挚。普通的黑体楷书,一字字犹如刻在岩石上,不可磨灭,又如画在纸上,栩栩如生,那般真实,一字一字翻开了泛黄的扉页。“蹒跚的步履……”似乎又听到了父亲的喘息声,见到父亲猛踩几下,上去了。如今想起父亲的唠叨,真的字字真言,比徐志摩的诗更感人,比王菲的歌更动听。

父亲并没有为我翻过月台去买橘子,而父亲的背影也是时时出现,父亲的形象渐渐高大……… 8、这篇文章与《背影》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请分别写出一点。你可以从感情、结构、语言、细节等方面去体会比较,还可以从别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去说。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一段话,再结合文段,请你说说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据报载:有这样一位母亲,平时对儿子百依百顺,一天晚上儿子向她要几千元钱,母亲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儿子恼羞成怒向她连砍六刀后逃离现场。这位母亲忍着巨痛,追看她儿子逃离的背影喊:赶快穿上毛衣,小心着凉。

10、读了本文和《背影》,一定触发你对父亲的感情吧,写写你父亲疼爱你的事或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因为爱是不能忘记的。(请你把它写在作文本上)150字左右。

谈谈你学习本文的体会:

一课一得 8 * 台 阶

用心 爱心 专心

12

【学习目标】

1、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2、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

3、学会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学习重难点】

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凹凼( ) 尴尬( ) 烦躁( ) 涎水( ) 门槛( ) ...... 啃( ) 黏性( ) 蹿( ) 撬( ) 磕( )揩 ( ) ...... 茬( ) 筹划( )晌午( ) 微不足道( ) 大庭广众( ) .....

2、整体感知

本文围绕“ ”记叙了父亲为 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农民艰难困

苦的生存状况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作者对父亲 的赞美。 学习研讨

3、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把握文意。

( 1)、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些独特的风俗,本文中“我”家乡一个独特的风俗或讲究是什么?

(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造新屋的过程写的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4、讨论下面问题。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何不用心理描写?

用心 爱心 专心

13

(2)、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解?

5、怎样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拓展学习

6、比较一下,《台阶》与《背影》在命题立意上有何不同。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

9

老王

用心 爱心 专心 14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习作者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的美德。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揣摩重点语句含义,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探究通过几个生活片断安排材料,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伛( ) 攥( ) 惶恐( ) 荒僻( ) 塌败( ) 取缔( ) 骷髅( )( )眼翳( ) 滞笨( ) 愧怍( ) 2、自读课文,完成填空:老王的“不幸”表现在 在文中画出“我”和老王交往的时间,并简述“我”和老王交往的几件事: 学习研讨 3、小组研讨:

(1)以“老王是一个 的人,具体表现在 ”句式交流对老王形象的认识。

(2)作者一家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老王和他们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思想差距,但他们为什么对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从“我们一家”和“老王”的关系来看,你认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是什么?

4、思考品味:

(1)第8段中 “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一句暗示了老王怎样的处境?流露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2)第8段中“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中的“倒”能否换成“爬”?为什么?

(3)第16段 中“我回屋才感到抱歉” 一句作者感到抱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小组交流: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他(她)吗?或者勾勒一幅他(她)的简笔画。面对生活中那么多的“老王”,我们应该怎样做?

用心 爱心 专心

15

6、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7、拓展阅读

乞 丐

屠格涅夫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 ① )、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和发着颤。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 ② )的手:“请原谅,兄弟!”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紧紧地握了握我( ③ )的手指。“哪儿的话,兄弟!”他嘟哝着说,“这已经是很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啊,兄弟!”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恩惠。 (1)考考你的判断:“红肿”“冰冷”“战栗”都是用来形容手的,请将它们分别填入文中标序号处。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看来,一个稍微有点地位的人与乞丐握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文章的描写给人以真实之感,为什么?

(3)“我”和乞丐握手的基础是 (4)“这也是恩惠啊”中“这”指的是 (5) 结尾句有何深意?“我”从“老人”那里到底得到了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不超过30个字)。 结尾句深意: “我”从“老人”那里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作迁移: 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注意深入领会人物思想感情,在领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像,生动合理地写出老王的心理活动。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10* 信 客

【学习目标】

1、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揣摩文章典雅而精辟的语言艺术。

用心 爱心 专心

16

3、感受年轻信客诚实守信的品质和任劳任怨的胸怀,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学习重难点】

1、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揣摩文章典雅而精辟的语言艺术。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猝然( ) Xī xū ( ) 焦灼( ) jì liáng ( ) ..吊唁( ) jí dù ( ) 昏厥( ) diān pèi ( ) ..2、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长途( )涉 穷困( )倒 低( )顺眼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填写下列内容。 信客的工作内容:

信客的生活景况:

4、了解余秋雨。

网站点击:http:/www.hnetv.com/yqy/ 余秋雨主页

学习研讨 5、作者在写年轻信客之前,为什么还写了一个老信客?

6、作者重点写了年轻信客哪些事迹?从中可看出年轻信客什么性格?

7、总结信客这一生,什么是他一生的转折点?

8、年轻信客为什么能成为好老师?他的成功对我们学好语文有什么启发?

9、理解句子的含义。

(1)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用心 爱心 专心

17

(2)都市里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10、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11、老信客告诉小信客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的确,诚信是为人之道,做人之本。你能为本文这个中心主题补写几则论据或几句名言警句吗?

一课一得

11、中国石拱桥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体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几种说明方法,体会课文选择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用心 爱心 专心

18

4、让学生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是石拱桥的杰作,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了解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学习几种说明方法,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妙惟肖( ) 长虹饮涧 ( ) 双曲拱桥( ) ...河水暴涨( ) 桥墩 ( ) 洨河( ) 匀称( ) ....2.《中国石拱桥》作者___________ 。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 专家。在旧中国,他主持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____________ 。 3、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海沧大桥。 学习研讨 4、默读课文,理清层次,并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 卢沟桥: 5、品读精彩语段,回答问题。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本段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 ,它是 典型代表之一。 (2)、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②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 ③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

用心 爱心 专心

19

(3)、“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约”“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桥?写出其名字及桥的特点。

6、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7、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他写下来。

拓展学习 8、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桥呢?请你来当桥梁设计大师,并对它简要介绍一下。(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以上的说明方法。)

一课一得

12 * 桥 之 美

用心 爱心 专心

20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

2、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3、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 【学习重难点】

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揣摩文中难句所蕴涵的情味。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煞它风景( ) zhù( )足 xiāo ( ) 魂 媒介( ) ..

2、想一想,有那些赞美桥的古诗词,把它写下来。 学习研讨 3、 在作者看来, “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4、为了更好地阐释“桥之美”,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请各用一句话概括。

5、理解文中语句丰富的蕴涵。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

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 也令画家销魂!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6、说说《中国石拱桥》与本文在表达手法上的区别。

拓展学习 7、收集有特色的桥的图片,与同学交流鉴赏,并选择其一写一篇短文(可以说明,可以描写)。

8、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水的语言

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

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暧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

用心 爱心 专心

21

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放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刻,叫声又不是那样响了。“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放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里放出了大量的热,它们温度降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呜叫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变成了小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地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C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的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汽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水的奇妙语言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1)这是一篇 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 顺序,全文语言 有趣。 (2)为了生动的说明水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3)文章说明了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A ;B ;C 。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

13 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说明事物的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画意美。 【学习重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22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来突出这个特征的。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资料积累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时代不同的艺术风格。上网了解更多有关苏州园林的图文资料,进一步感受苏州园林的魅力吧。

★ 推荐网址:http://www.szgarden.com.cn http://www.syeps.net http://www.szno1.org 2、识记重点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重峦叠嶂( ) 相间( ) 嶙峋( ) 庸俗( ) 轩榭( ) 池沼( ) 丘壑( ) 模( )样 镂空( ) 砌( ) 3、阅读课文,完成下面填空。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 , 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 ,设计者和匠师们是 从 , , , 四方面下功夫来体现以上特点。

(2)回顾前两课学过的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说说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说明方法 例句 作用 学习研讨

4、研读课文三至六段,完成:

(1)小组讨论: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安排,能否互换?

(2)小组讨论:第四段“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的“艺术”与“技术”

用心 爱心 专心

23

有什么区别?

(3)文中优美语句很多,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提示:可从语言美和画意美角度谈)

5、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他写下来。 拓展学习 6、仿句训练——任选一句仿写句子。

(1)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讲究……讲究……讲究……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要求:仿照本段,利用总分总的格式写一段话,分说部分要用一组排比句。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要求:利用分总式的格式写一段话,分说部分结构要整齐,冒号前后为因果关系。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14 故宫博物院

【学习目标】

1、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方位词的重要作用。

3、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按照空间顺序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用心 爱心 专心

24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方位词的重要作用。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按照空间顺序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 给加点字注音: 湛.蓝( ) 肃穆.( ) 修缮.( ) 蟠.龙( ) 鳌.头( ) 2、解释下列词语:

玲珑: 布局: 幽雅: 悠扬: 井然有序:

3、收集有关故宫的资料或图片,了解故宫。

推荐网站:http:/www.dpm.org.cn 故宫博物院

4、在原文中画出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完成课后练习一。 学习研讨 5、故宫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

6、选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太和殿的?第五段用数字“28”、“2380”是想说明什么?

7、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8、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9、请你当导游:假设你带的旅游团从神武门进入故宫,你该怎么向他们介绍故宫?

10、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 拓展学习 用心 爱心 专心

25

1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指出其说明顺序,画出体现这种顺序的有关词语。并说说选段依次介绍了哪些内容。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两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片,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十五米,宽二十四米,深八米,蓝玻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1) 说明顺序:

(2)体现这种说明顺序的词语有:

(3)说明的内容: 一课一得

15 * 说“屏”

【学习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2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屏的图片,如果你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带到课堂上给大家欣赏。 2、 识记重点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韶光 ( ) 伧俗( ) 休憩( ) 相称 ( ) ....3、 通读课文,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4、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并简要的把这三方面的内容写下来)

5、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例:南朝 《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学习研讨 6、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这样有什么好处?

7、 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将你喜欢的一句摘抄下来,并分析其作用。

例句: 分析: 拓展学习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房四宝

纸、墨、笔、砚是我国传统的文书工具。由于它们在运用于书画艺术创作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被誉为“文房四宝”。而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则又是这“四宝”中的名品。

宣纸是唐代(公元618~907年)制造于安徽省泾县,曾被朝廷封为贡纸。由于它历来集散于泾县附近的宣城,故得名“宣纸”。宣纸蜚声海外由来已久。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宣纸制品曾远销欧洲,引起许多国家重视。英国的一个贵族,竟以70个基尼金的高价,在伦敦买下了一束用宣纸扎的花。楮片(檀树皮)和稻草是宣纸的原料。它的制作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一百多道工序。这

用心 爱心 专心

27

洁白如雪、厚薄均匀、质地坚韧的宣纸,按厚度分单宣、夹宣、三层以至四层;就吸水性能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吸水性强,多用于写意画,工笔画则一般使用“熟宣”。由于宣纸具有抗老化、不易破碎等优点,所以我国不少古代名家的书法、绘画真迹能够长期保存下来。

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是在烟灰中加胶调剂,而后置铁臼里捣研制成。质量高的墨还在原料中加入麝香、冰片等香料和十几种中药,有的还掺入黄金。这样的墨研磨起来香气馥郁,书写后色泽乌艳,墨迹见水不化。古时制的墨往往有“轻胶万杵”或“十万杵”的字样,意思是料精功到。徽墨的制造始于唐末。相传河北墨工奚超带着儿子庭珪避乱南徙,看到黄山附近的歙州松多质好,就定居在此制墨为生。以歙州古松烧烟制成的墨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再加上奚庭珪钻研技术,改进捣烟、和胶等方法,墨的质量具有“光泽如漆”“其坚如玉”的优点。

文房四宝中的笔,指的是毛笔。相传秦始皇的大将蒙恬,监筑长城时,偶然看到城墙上粘有一撮羊毛,随手扯下,拾取枯木一枝,将羊毛束在一端,造出了我国第一支毛笔。传说后来蒙恬曾在浙江吴兴县的善琏镇住过,当地人奉他为“笔祖”,在镇上修建了“蒙恬祠”,并开始制造湖笔。湖笔是用上等山羊毛(羊毫)、山兔毛(紫毫)、黄鼠狼尾毛(狼毫)经过梳、结、装、择等七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用湖笔书写、绘画,落笔重压时有腰力,提笔离纸后笔头尖正成锥形,笔的周身圆浑饱满,挥毫泼墨,刚柔相济,得心应手。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端溪,据记载,问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出现砚石的坑洞星罗棋布于端溪两岸的斧柯山上。端砚的制作分采石、选料、雕刻、配盒等四道工序。用端砚磨的墨经久,还极耐冻。传说晚唐时,端州梁举人赴京会试,时值隆冬,人家的砚台都结了冰,只有此公砚上的墨水不冻,于是中了进士,因而人们也称端砚为“神砚”。(摘自《人民画报》)

(1)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四宝”中的名品各有什么特点。

(2)体会本文的行文特点。

一课一得 16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科学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28

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难点】 (一) 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学会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二)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竺可桢( ) 萌发( ) 翩然( ) 孕育( ) ..

销声匿迹( ) 风雪载途( ) 簌簌( )

草长莺飞( ) 周而复始( ) 衰草连天( ) 2、 了解作者

3、思考下面问题,理清全文思路。划分段落层次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4、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的 ,(体裁)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

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 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 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 的重要意义。 5、相关知识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学习研讨 6、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1、)本文按什么顺序说明?

(2、) 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

7、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或作用。

(1)杏花开了,就好像 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 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叨年 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8、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用心 爱心 专心

29

9、细读第l段\"立春过后……周而复始\",品味语言的生动性。

10、质疑问难: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难要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什么是智力

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像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绉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1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13、第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二段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6、本文对“智力”作了五种解释。请说出你最赞同其中的哪一种,结合实例说明为什么。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

17 奇妙的克隆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培养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30

【学习重难点】

进一步巩固说明方法知识,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探求科学的精神和口语交际能力。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资料积累:

(1)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做好参加“克隆利弊”为话题的辩论赛的准备。

(2)举出我们身边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各三种: 2、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实验对象 研究成果 鱼类 多利羊

学习研讨 3、重点研讨最后一段中“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的问题。”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4、准备辩论

(1)辩题:克隆技术的应用必将造福人类(正方);克隆技术的应用必将殃及人类(反方) (2)根据老师的分组要求收集整理有关克隆资料,准备辩论。 (3)了解辩论的要求:

①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②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③小组选派3名主辩手,其他成员做好协助准备。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5、质疑问难: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难要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6、拓展阅读:

扔掉可惜 齐藤肇(日本)

我的左手因事故彻底毁掉了。本来早已死心塌地就这么着终此一生了,可是有一次身边传来了喜讯。

用心 爱心 专心

31

时间 说明方法 据云:有个医治伤残的最新式医院,可以将身体失掉的某一部分修复如初。于是我便决定试一下。 医院是座洁白而干净的大厦。院长是个有点神经质、面部苍白而消瘦的男子。

“只要把左手进行移植手术,就能修复得完好如初!不过,这要花费好大一笔费用呢!” “花多少钱都无所谓!拜托了……可是从哪儿弄到这一只手呢?是假肢,还是什么?” “别担心!当然是用您自已的手了!‘克隆’这玩意儿您知道吗?”

所谓的“克隆”,是通过细胞增殖手段制造“复制人”的技术。在人的基因中因为含有制造人类的信息,所以如将其培养,理论上,是可以制造出同一个人来的……

“咦?这医院就是制造克隆人的?那就是说,从我这只手的切除部位可以重新长出一只新手出来!对吧?!”

“不对。那是不可能的。培养的细胞,需要特殊的条件,并不是把您整个身体都浸到那种培养液中去。” “那,该怎么做呢?” “使用克隆技术,重新制造左手,然后把它进行移植。反正是自己的肉体,所以移植大多是成功的。” 院长用手术刀采了我身上的细胞。他一边往一只箱子上贴标签,一边说:“好了!制成左手尚需3个月时间。到时候会通知您的,那时请求您再来。”

3个月后,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终于成功了。虽然是只多少有点显得白嫩的手,但手的活动自如同前。 “院长,太谢谢你了。不愧是高超的技术啊!” 可是院长却一脸的心事重重的样子。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也许今后会有什么副作用?” “不,不是因为这个。”

“这不是蛮好吗?这不,左手已经完好如初了嘛!”

“不过,这技术的费用过于巨大呀!照这样下去,不是谁都能负担得起的呀!” “哈,原来是为了这个呀:不过,过不了多久,费用会逐渐降低的,不是吗?” “是啊,要是能减少浪费的话嘛,多少还总算是……”

院长那苍白的脸上,眉宇之间皱起一个川字。院长的这番话,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便刨根问底地询问院长。于是院长终于泄露了秘密。

“是这么回事儿,根据现在的技术是不可能只培养出您的左手的,想尽了办法还是培养出了一个整个儿的您。”

“那其余部分呢?”

“全扔掉了,真可惜!要是把您作了销毁处理就省事多了!“ ★ 思考回答:为什么说“要是把您作了销毁处理就省事多了!”?销毁处理了“我”真的会更省事么?

7、小练笔:“假如我被克隆”。

倘若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请尽量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的历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为话题,说说你的感受。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 把握文章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2、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3、学习作者运用准确、平实的语言将深奥的科学理论说明得浅显易懂的方法。

用心 爱心 专心

32

【学习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准确、平实的语言将深奥的科学理论说明得浅显易懂的方法。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遗骸( ) 蟾蜍( ) 褶皱( ) 追溯( ) .....

2、了解作者生平和一些有关的恐龙及地壳运动、板块运动等地理知识。 学习研讨 3、《恐龙无处不在》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如何得出结论的?

4、找出《恐龙无处不在》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它的作用。

5、《被压扁的沙子》里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6、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什么问题? 这两篇短文说明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7、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8、通过对本文的学习,科学家的哪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你有所启发? 培养创造力需要注意哪些?

一课一得

19 * 生物入侵者

【学习目标】

1.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语言。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环境而努力。 【学习重难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33

1.掌握说明顺序和方法 2.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劫掠( ) 栖息( ) 藩篱( ) 归咎( ) ....2、朗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学习研讨 3、文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试从课文中找例句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4、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5、你还知道哪些课文中未提及的“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如果有,说给同学们听听。

拓展学习 6. 请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词序可以调整)。

始料不及 、束手无策、为所欲为 、在劫难逃、 安家落户、 物竞天择

用心 爱心 专心

34

7、阅读训练

奇妙的冬虫夏草

① 冬虫夏草又叫虫草,主要产于西藏、四川等地,是一种温和的补药,对肺结核、年老体衰、腰膝酸痛等有很好的疗效。冬虫夏草是不是“冬天是一条虫,夏天变成一棵草”呢?

② 冬虫夏草实际上是由虫草菌侵入到冬虫夏草蛾等鳞翅目昆虫的幼虫体内,并且在虫体内生长的结果。这种真菌在幼虫生长的早期就已侵入虫体,并且在虫体内蔓延生长,以至最终夺去幼虫的生命。冬天,土壤中只有死去的幼虫,到了第二年夏天,虫草菌才从幼虫的头部长出子实体来。子实体露出地面,形似野草,并且常与野草混在一起生长,所以人们将它叫做冬虫夏草。

③ 最新研究发现,虫草素有抗癌细胞增生的功能。广州人喜爱用它炖肉、煲汤,或制“虫草鸭”作为冬令补品。

(1.)举例说明文段使用的说明方法。

(2.)选文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冬虫夏草的“奇妙”?

8 、思考

面对“生物入侵者”,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学者出现了两个派别:一个是非干预派,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另一个是干预派,认为人类应对生物物种的迁移采取积极措施。你站在哪一边?为什么?

一课一得

20 * 你一定会听见的

【学习目标】

1、训练阅读能力,正确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 2、体会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35

3、学习欣赏声音,仿写声音。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 2、学习欣赏声音,仿写声音。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顷( )刻 面颊( ) 喷嚏( ) 嘈( )杂 过滤( ) ......

2、解释并掌握词语 潜意识: 顷刻: 嘈杂: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绚丽:

3、细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这是一篇随感式的小品文,它既有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又有散文的特点。在文中,作者都 听到了哪几种声音?她对声音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受?请把关键的语句、词语勾画出来,并作适 当分析。

学习研讨 4、 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试着写出段落大意。

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 ~ 段): 第二部分( ~ 段): 第三部分( ~ 段):

5、细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可是,说也奇怪,当一个人长期习惯了一种声音或者潜意识里抗拒某种声音的时候,它们

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例如马路上急驰而过的汽车声,隔壁工厂轰隆隆的马达声,老奶奶唠唠叨叨的抱怨声,久而久之,左耳进右耳出,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因为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 ② 可是,对一个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来说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没有感觉”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候,他也跟着摇头。鸟啼虫鸣,只是一种“声音”,即使美妙的音乐,也只不过是几种乐器的组合。想想看,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了吗? (1)选文谈到了那两种生活态度?

用心 爱心 专心

36

(2)请根据选文的内容,解释文段①中“它们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这句话的含义。

(3)为什么说“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

(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候,他也跟着

摇头”这种人的表现,这个成语是: 。 (5)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声音?

(6)选段中说“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举

例说明。

(7)假如你走入一片森林,想象一下你会听到什么声音,请用语言描述一下。 拓展学习 6、学会聆听,仿写声音。

课文向我们展现 一个多么奇妙的声音世界,作者对声音的描写又是多么生动有趣啊!请同学们 仔细地用心地聆听几种声音,把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写出来。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

21 桃花源记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含义和古今异义现象。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学习重难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37

1、掌握、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含义,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2、了解本文所反映的社会理想,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这种社会理想。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解释加点的词。 (1)缘溪行( ) (2)屋舍俨然( )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 ) (5)延至其家( ) (6)此中人语云( ) ...(7)诣太守( ) (8)欣然规往( ) (9)未果( ) ...2、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

(1)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4)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多义字:

复前行,欲穷其林( ) 处处志之(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其 志 寻向所志( ) 寻向所志( ) 便扶向路( )

向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 寻 4、本文以 为线索,描绘了一个 、 、 的桃花源。 5、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他进入桃花源后见到了怎样的景象?

学习研讨 6、“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一词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态?

7、讨论分析: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桃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这理想在当时社会能实现吗?

8、深入探究: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拓展学习 穴中人语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用心 爱心 专心 38

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9、下面句子中的“此”字,分别指代什么?

(1)此公欲来。 (2)老人肯相引至此 (3)此殊不缺也 10、穴中人与桃花源中的人生活状况一样吗?

11、翻译“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一句。

桃花源祭

——不听智者之言的悲剧 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竟把线索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电视台,做一次导游,再去一次桃花源。

又是沿溪行,依旧忽逢桃花林,仍然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又到了桃花源头,又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数朝的遗民。桃源人看到他们的来到,颇为不悦,但本着来者是客的古风,设酒杀鸡作食。记者们享用着酒食,一边拍奇闻趣事,桃源访谈很快拍完了。

一拍完,就拿到外国去放,老外大叫good,将当年的“金蛤蟆奖”颁给了他们。

消息很快传回来,传到一直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太守耳中,太守立马兴奋起来,决定部署以开发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战略。

首先贷款10亿元,建直达桃源的高速公路,再贷款5亿元拓宽水渠,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建一栋60层的星级宾馆。不仅如此,还请陶渊明写一篇《新桃花源记》,拉明星当形象大使,到处唱“我爱桃花源,就像老鼠爱大米……”。于是,一些好玩贪玩会玩的主儿如苍蝇一般涌来。自从飞机场修起来后,桃花所剩无几,并且没有一枝开了花。

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桃源人无师自通地搞起了市场经济,一些古玩、古董成了商品,甚至包括猪、牛、羊等都被抢购一空。

各路官人自不会放过这处风景名胜,就在各自显眼的地方建起了风格各异的别墅。自此,桃源一片钢筋水泥丛林,没有了一些绿色。

以后到桃花源的游客对钢筋水泥玻璃幕墙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大都生活在都市,对此变化甚为不满。于是人们不再来桃花源了,在桃花源发了财的客商们也弃之而去,桃花源就像被啃过的骨头一样无人问津。

经此一劫,桃花源人都指责曾经到过的渔人,本来还有良田耕种,而今生计都成了问题。不过经专家考察和严密估算,认为游客扔下的大量易拉罐可以维持桃花源人三代的生计,对此,桃花源人大可放心,不必为生计问题犯愁。

11、读了课文后,你赞同最后一段“桃花源人大可放心,不必为生计问题犯愁。”的说法吗?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22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学习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词语,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心 爱心 专心

39

3、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

1、背诵课文,掌握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有龙则灵 ( ) 惟吾德馨( ) 无案牍之劳形( ) 甚蕃 ( )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可亵玩焉 ( ) 陶后鲜有闻( ) 宜乎众矣( ) .....2、填空:“铭”和“说”,都是古代的文体。铭,用于 或 ,文辞精练,有韵脚,读来铿锵有力。说,这种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表达 ,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3、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注明出处及作者。

4、你知道莲花还有哪些别名?把它写下来。

5、“晋陶渊明独爱菊”,你能举出陶渊明描写菊花的诗吗?关于“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你能解释一下“李唐”什么意思?你能举出唐代写牡丹的诗吗?

学习研讨 6、作者从哪些方面写“陋室”?

7、“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深刻含义?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8、如何评价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用心 爱心 专心

40

9、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是仅仅写莲花呢?

10、你认为学习《爱莲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11、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12、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给你的家,你的卧室取个有深意的名字,也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13、 学习 了本文《爱莲说》以后,文章的哪个句子或哪一点给你启示最深?试说说理由。 一课一得

23* 核舟记

【学习目标】

1. 积累一定量的常用文言词语。

2. 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空间说明顺序。 3. 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用心 爱心 专心

41

【学习重难点】

按空间顺序说明物体:说明物体的形状、结构一般都是先说整体,而后逐一地说它的各个局部,称为空间顺序。至于整体怎么说,各个局部的顺序怎么安排,则要因物制宜,没有一定之规。

【学习流程】

1、请大家运用字典和书上注解自读这篇文章 2、请写出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

3、为文章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字注音。

罔.( ) 髻.( ) 戌.( )( )

髯.( ) 贻.( ) 黍.( 糁.( ) 2.解释下列通假字的含义。

诎: 衡: 简: 有: 3、请你整理本课中的一词多义

4、翻译句子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其人视端容寂:

④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⑥技亦灵怪矣哉: 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写出总写舟尾所刻内容布局的语句。

(2)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语句。 学习研讨 用心 爱心 专心

戊. )42

6、本文的主体部分即中间四段,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以“中间—船头—船尾”顺序,试具体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7、本文的题目虽有一个“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体?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拓展学习 东坡画扇 (宋)何莲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踰:走出。⑨逋(bū):拖欠。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业 ( ) (2)适父死( ) (3)至懊恨不胜而去 ( )

9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负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以付之曰(把) 10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11、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一课一得

24 *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用心 爱心 专心

43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学习重难点】

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 》,《礼记》是 之一。大约是

之际,儒家学者托名 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是《 》,《 》,《 》, 《 》。“五经”是《 》,《 》,《 》,《 》,《 》。 2、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 )能 讲信修睦( ) 矜( )寡 男有分( ) .... 货恶( )其弃 盗窃( ) 乱贼( ) ...

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 学习研讨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 ) (2)讲信修睦( )(3)不独子其子( )...

(4)男有分( ) (5)女有归( ) (6)货恶其弃于地( ) ...

(7)力恶不出于身( ) (8)外户而不闭( ) (9)是谓大同( ) .....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 通 : 。 (2) 矜寡孤独 通 : 。

6、翻译下列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力恶不出于身,不必为己。

用心 爱心 专心

44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7、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8、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生活的。

9、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拓展学习 1、“ 10、“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11、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12、阅读并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均三 国时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拾)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有蓬的华丽车子)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华歆( ) 掷( )去 轩冕( ) .... (2)解释下列词语:

锄菜( ) 片金( ) 同席( ) 废书( )

(3)翻译句子: ①宁读如故。

① 子非吾友也。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

25 杜甫诗三首

【学习目标】

用心 爱心 专心

45

1、总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大致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诗歌的风格变化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

1、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风格变化。 2、揣摩品味一些精妙的或广为流传的名句,培养初步的鉴赏分析能力。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资料积累——走近杜甫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要集中学习的是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我们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请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1)归纳整理关于杜甫生平思想的有关材料。

(2)了解三首诗相关背景资料,特别要了解《石壕吏》展现的是怎样的一场战争?回顾学过的历史,结合课文下面注释,了解这场战争并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3)杜甫“三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

(1)《望岳》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2)《石壕吏》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研讨 3、阅读赏析赏析《望岳》与《春望》。

(1)两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各是哪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2)合作探究:

①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 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用心 爱心 专心

46

②《春望》与《望岳》比较,诗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合作探究:阅读赏析《石壕吏》 (1)老妇人对战争的态度怎样?

(2)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被捉的老妪的命运将会是怎样呢?

拓展学习 5、有人认为《石壕吏》中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 妇对话的情景,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把《石壕吏》这首诗改写为现代短文。 提示:可以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对诗中的情节进行具体的描述。 6、拓展阅读。

《新安吏》(节选)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贴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注: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伶俜:形容孤独。俜:pīng。

(1)结合诗中文意思考,如果将“肥男有母送”改为“肥男父母送”行吗?为什么?

(2)“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26 三峡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用心 爱心 专心

47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 、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叠嶂( ) 曦月( ) 襄陵( ) 沿溯( ) .... 素湍( ) 飞漱( ) 长啸( ) 属引( ) ....

2、解释加点字词: 襄陵( ) 良多( ) 阙处( ) 哀转( ) ....乘奔御风( ) 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3、查找资料或图片,了解三峡、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郦道元。

4、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三峡的古诗文,并注明诗题和作者。 学习研讨 5、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句。

6、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要求读得自然流畅,注意停顿。 7、思考讨论: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描绘三峡的美?(用“你看,三峡美在 ”的句式说一说三峡美在哪里。)

(2)从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水?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把文中的关键词找出来。

(4)作者为什么要写猿鸣?

8、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借助课文内容,为亲朋好友写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

提示:要注意这篇文章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注意写景顺序,扣住课文句子进行编写?

用心 爱心 专心

48

9、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10、课外阅读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文章为了表现山川之美,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古时三峡之美,美在山险水异,令许多文人骚客为之歌咏。当今在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有人认为这破坏了三峡的美,你是否赞成这说法?

12、据介绍,2009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时,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资料,展开想象,郦道元所描写的三峡景观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一课一得

27 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用心 爱心 专心

49

4、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5、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 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 体会《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3、 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 ) 能与其奇者( ) 遂( ) 藻( ) 荇 ( )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 (2)四时俱备: ..(3)五色交辉: (4)夕日欲颓: ...(5)沉鳞竞跃: (6)解衣欲睡: ...(7)欣然起行: (8)步于中庭: ...3、作者及文体简介

(1)《答谢中书书》选自《_______________ _》,作者____________ ___,字______ ,号_________________。“书”的意思是_ 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 _》,作者____________ 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 家,_______ 家。和父亲_____ 、弟弟_______ 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 _”。 学习研讨 4、课文《答谢中书书》的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5、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该如何理解?

6、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慨是:

7、试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拓展学习 用心 爱心 专心

5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节叶具焉 具: __ (2)节节而为之 为:___ ____ ..9、[甲]文中包含了两个成语,请写出一个,并解释它的意思。

10、[乙]文中说“意在笔先”,[甲]文中也有文字说的是这个意思,请将这些文字找出来,写在下边。(不超过11个字)

11、[甲]文中作者明确指出了当时画竹的毛病,这些毛病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不超过12个字):

12、选出对[甲][乙]两文意思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有几项选几项) ( ) A.[甲]文的主旨在于揭示手不能画出胸中之竹的原因,[乙]文的主旨在于阐明画竹的“定则”。 B.[甲]文强调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方能“振笔直遂”,[乙]文主张画竹应“意在笔先”。两文作者见解一致,观点相同。

C.[甲]文主张画竹先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一气呵成;[乙]文阐明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者的关系,两文都道出了艺术的真谛。

D.“胸中之竹”源于“眼中之竹”,画者“手中之竹”又并非完全是“胸中之竹”,这是说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甲][乙]两文都蕴含了这样的道理。 一课一得

28 * 观 潮

用心 爱心 专心

51

【学习目标】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学习重难点】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读准字音。

艨( ) 艟( ) 倏( )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绮( ) 溢( )

2、结合注解,学习常用词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

本文以 为线索,开篇从多个角度描写 的壮观景象。既 又

,写出了 大潮的奇伟壮丽。

3、了解南宋历史和当时的观潮盛况。

4、收集钱塘大潮的相关图片。

5、从“既望”看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殊称谓。你还能说出哪些日子的别称?

学习研讨 6、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

美”的板块,可将文章分为两部分。怎么分?

7、赏读句子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势机雄豪。

(2)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屡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用心 爱心 专心

52

写参演船舱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亮点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 的景象。

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 “观潮”的?

(3)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拓展学习 9、 阅读潘阆(láng)《酒泉子》,发挥想象、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将词中描写的内容展

开,改写成一篇记叙文,不限字数。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 一课一得

29 * 湖心亭看雪

用心 爱心 专心

53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含义,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 知识积累:收集整理关于西湖的诗句。

2、走近作者:自读课文注解①,简要了解作者。 3、给加点字注音。

毳( )衣 雾凇( ) 一芥( ) 沆砀( )铺毡( )喃喃( ) 4、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整理重点字词或疑难字词含义。 (1)解释加点的字。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 ②余挐一小船( ) ③上下一白( ) ④及下船( ) (2)辨析多义词的含义。

是:①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更:②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白:③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作者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这样的景色: 学习研讨 5、文中最能形象概括张岱形象的一个词语是: 6、小组讨论:

(1)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张岱特别的呆气?

(2)走进作者心灵,体会他游西湖时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

(3)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用心 爱心 专心 54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能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应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愉悦,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研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品味其写景之妙。 拓展学习 6、收集整理古人描写雪的诗文。

7、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假设时空倒流,张岱在湖心亭上遇到钓鱼的柳宗元,你认为张岱会视他为知己吗?为什么?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用心 爱心 专心

55

30 诗四首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3、学会联想和想象,提高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背诵、默写四首诗。

2、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结合课本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四首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送别,是古今文人墨客常写的题材,你知道哪些送别诗?把其中的名句、诗题及作者写下来。 学习研讨 1、读一读:

要求: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 2、译一译:

对照注释,解词析句,扫清障碍,理解诗歌内容。 3、说一说:

这四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得好?你能说一说自己喜欢理由吗?

4、品一品:

(1)《归田园居》一文描写了什么场景?你能说说陶诗中的“愿”指的是什么?

(2)《游山西村》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吗?诗歌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心情?

用心 爱心 专心

56

(3)《归田园居》《游山西村》这两首诗从内容、写法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红楼梦》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

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赞同香菱的说法吗?

(5)想象一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画面,说出自己的理解。

5、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6、想一想:鄙弃官场生活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7、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一课一得

用心 爱心 专心

57

《导学案》答案

1 新闻两则

3、yù kuì ruì jiān sài suí è xiá cuàn

4、消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6、(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顺利横渡长江。 (2)南阳守敌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7、(1)本文从中、西、中和东路四路军的渡江进程来报道渡江情况,介绍了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按照时间顺序叙事。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所以西路接着中路叙写。最后详说东路激战,东路军的战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 (2)\"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 \"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甚为微弱\"等。

8、(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名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2)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3) 语言风格有别:《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9、略

10、(1)第(1)句,交代了新闻的主要事件和事件所涉及的人、时间、地点。 (2)“长江”这一客观环境; 国民党防线的崩溃 (3)“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进击” (4)标题、导语、主体

11、厦门市中医院将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合作开办中医学院和中医医疗保健机构。

2 芦花荡

参考答案:学习研讨:4、(1)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 (2)“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3)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 5、这里的景物描写意在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

7、(1)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2)简洁;表现了采蒲台人对敌人的恨。(3)有对敌人的恨,有对同志对乡亲对亲人的爱,还有她们应付敌人的聪明智慧,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敬佩、尊敬之情。(4)句中的“血”含义不同:第一个是指英雄的鲜血在冰上凝固了,第二个是指英雄虽然牺牲了,但他的意志是坚定的,是不可摧毁的,是永远留在人民心里的。他的死震撼了每个人。 (5)略

3 * 蜡烛

1.略

2.战争 老妇人的善良无私

用心 爱心 专心

58

3.略

4、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文章不断对炮火(11)、老妇人的黑色围巾(4)、老妇人的动作“跪”、“爬” (各3)、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6)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和描写。

① 对“炮火”的多次描写,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危险,更突出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同时也使我们为老妇人的行为而感动。

②对“蜡烛”的多次描写,说明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的哀思, 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③对“黑围巾”的多次描写,表现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突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④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8.

8、 拓展阅读:

(1)失去了三个儿子 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罪恶的强烈控述

(2)“身体瘦弱而多病” 需要“送进疯人院” 揭示了残酷的战争对无辜百姓身体、心灵的巨大伤害。 (3)这句环境描写,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2、法国 浪漫主义文学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3、1856 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4、①赞美圆明园 ②谴责侵略者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却有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真是难能可贵!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雨果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变成向强盗政府提出抗议的机会,谴责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无耻,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6、这是雨果对圆明园的总体评价。他从世界的、人类的高度来肯定圆明园的艺术价值,从而揭露了英法政府所犯下的罪行。他认为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的典范,是人类艺术创造的结晶,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的、宝贵的财富。7、这里运用了反语,表现了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愤激之情和极大的嘲讽。8、这是雨果能正值的表明自己立场的思想感情基础。他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价人类的艺术劳动,他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在他看来,毁灭圆明园也就等于毁灭人类文明的成果。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3、lù dào yì mù huǎng hū miù chōng chè 4、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5、一、纪念地见闻;二、看纪念演出;三、参加座谈会;四、参观纪念馆(看遗言)。

6、① 沉重—— 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大屠杀,杀了普通的劳动者,其中300个孩子遇害;

② 美丽—— 整个民族的英勇: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

用心 爱心 专心

59

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 没人屈服乞怜,这是令人崇敬的,是美的。

7、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 纳粹“不利”的事来,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

8、景物描写:使人感到沉重。“气氛。苦雨。天昏。地暗。”是写天气,也是写信请。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们在纪念地的悲痛心情。

语言描写:“七千多人呀!”“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突出了屠杀的残酷和悲惨。

神态描写:两位老人“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石碑。”“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幸存者和地下长眠的死者在这一刻是相通的。

场面描写——纪念的人群是美丽的:“人已满山满谷。……站在47年前300个孩只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孩子们对生的渴望是美丽的。 9、(1)残暴、无人性

(2)本义是形容有滋有味或趣味很浓的样子。这里是反语,表明对其神态的憎恶。 (3)牢记历史教训,创建美好未来,才能免遭欺侮。

6 阿长与《山海经》

2、写了七件事:①常喜欢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

烦的礼节 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略写: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4、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5、“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阿长的出身低下,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年青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描写中饱含同情。在写法上也是欲扬先抑,是在为写买《山海经》一事作铺垫,更好地突出了重点。在作者眼里,长妈妈多事,不拘小节,麻烦多礼,但同时又心地善良、仁慈,乐于助人。 6、“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进而想到这别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而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平时对她根本不抱希望,她却居然给“我”弄来了最想要而又最难弄的《山海经》,在孩童眼中,长妈妈似乎真的“有伟大的神力”。前面写阿长讲完长毛的故事,“我”觉得她有“伟大的神力”,虽然是描摹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的心理,但由成年作者写出来,总带有戏谑成分;而此处再写长妈妈“确有伟大的神力”,语气显得庄重,感情极为诚挚。 7、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7、背影

1.略

2、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相别 深情至爱 思念

3、四次.第一次是伤心之泪。第二次和第三次是感动的。第四次是伤心之泪。最详细的是第二次,即车站买橘子时的背影。

4、(1)因为这是最让我感动的,我一生最难忘的父亲的背影。(2)走 探 穿过 爬上 攀 缩 倾 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限关爱的深厚感情。(3)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 是本段内容的提要,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5、略

6、因为文章紧紧围绕 “背影”来写,而“背影”也最能体现父爱子,子爱父的真挚情感。 7、略

8、按提示,说出一点即可。

9、如:父母为了子女可以献出一切。或这样娇惯子女可真的可怜。

用心 爱心 专心

60

8 台阶

2、 台阶 造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精神 3、(1)台阶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 (2) 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3)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详写 4、(1) 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2)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5、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9老王

1、yǔ zuàn huáng pì tā dì kū lóu yì zhì zuò

2、①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②“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③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④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⑤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我”与老王的交往: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让老王送冰,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给了钱。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3、(1)老王是个贫苦的人。老王一辈子生活艰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失群落伍、单干户、没亲人、没人搭理……

是善良、质朴、有同情心、讲仁义人。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在“文化大革命”那样荒唐动乱的年代,老王照样尊重钱钟书夫妇。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2)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与人道主义精神。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善心。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

4、(1)暗示老王的生计越来越艰难,身体已到了即将崩溃的境地。流露出作者对他的同情和担心。(2)“爬”表明自己还能动,“倒”和“僵尸”照应,更形象地表现了老王当时已没有一点活力,到了生命的尽头。(3)在作者看来,人是生而平等的,有平等的意识,才会感到抱歉。 5、略 6、略

7、(1)①红肿 ②战栗 ③冰冷 (2)我和老人有着相同的遭遇,都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真情,一种理解,一种关爱。他们之间的对话尤能反映这种真情。(3)彼此都是能理解对方的人。(4)“我”的言行所体现的同情心。(5)我明白老人对“我”的充分理解。 得到了坚持生活信念的力量。

10 信 客

3、 信客的工作内容:传递信件和物品;代人读信和写信;帮客死者处理后事等;信客的生活景况:收入低,生活穷困;老犯病;终年劳碌奔波,居无定所;常被人怀疑、欺负、憎恨甚至诬陷,满腹辛酸。 5、老信客的命运是本文的一条暗线,它表现了老信客对信客的深远影响。写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苦;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惕着

用心 爱心 专心

61

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6、重点写了两个事迹: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7、回乡教书。好人有好报。8、因为信客几十年游历各处,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同时他深察世故人情,各方面知识都十分丰富。 我们应多读书,多观察社会,勤思考,善于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9、“谦卑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谦卑是一种崇高的品行”“谦卑是坚忍”等。

11 中国石拱桥

1.略

2、茅以升 桥梁专家 南京长江大桥

4、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5、(1)卢沟桥 中国石拱桥 (2)①列数字 ②举例子、作比较 ③摹状貌

(3)不能去掉。因为“几乎”是表示程度的,表“差不多”“基本上”,但不是“完全”“全部”,如果去掉,就成了“路面平坦,与桥面平行”,就变成完全平行了,这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几乎”不能去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6、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12* 桥 之 美

3、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美术工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此时焕发出新的灵性与生命力。 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4、 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

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如前所说,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

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不过,我们不妨做一些揣

用心 爱心 专心

62

测。如,从作者说风雨桥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结合我们欣赏国画的经验,可以想像得到,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在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5、(1)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6、比较:《中国石拱桥》与本文的区别:中国石拱桥以准确的数据、例子等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是人对石拱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文则用艺术家的眼光对桥的美进行了描写和评价。 8、(1)事理 逻辑 (2)拟人 (3)流出来时 水不开时 水被烫时 (4)将水向地上倒,发出清脆的噼啪声的是冷水,发出低沉的波波声的是开水。

13 苏州园林

2、zhàng jiàn lín xún yōng xuān xiè zhǎo hè mú lòu qiáng wēi zhēn zhuó 3、(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作用:增加文章可信度。 作比较:a、“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b、“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用: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 是不讲究对称的。”作用: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引 用:“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 的一景。”作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摹状貌:“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 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作用:使说明对 象形象明晰。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作用,语 言准确。

4、(1)四个语段不能互换。它们是依次介绍四个讲究,按照总分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2)“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3)略

5、略 6、略

14 故宫博物院

用心 爱心 专心

63

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参考答案:1、略 2、略 4、参观故宫的路线:天安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和门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宁宫) 5、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6、(1)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2)说明太和殿的高大、宽敞、面积大。(3)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4)写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5)不能。因为它不仅交代了三大殿的地理位置,还说明了三大殿在紫禁城的主体地位。7、略

9、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陵墓,由南向北,依次介绍了石牌坊、墓道、卷棚小屋、陵门。

15 * 说屏

1.略 2。略

3、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4、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1)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2)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3)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6、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7、引用 分类别

8、(1)本文采用了分类说明的方法,先总说后分说,在依次介绍“文房四宝”时,介绍了历史、产地、制作及其优点。宣纸:洁白如雪,厚薄均匀,质地坚韧,抗老化,不易破碎。徽墨: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光泽如漆,其坚如玉。湖笔:落笔重压时有腰力,提笔离纸后笔头尖正成锥形,笔的周身圆浑饱满,刚柔相济,得心应手。端砚:磨墨经久,耐冻。(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64

(2)说明中穿插故事的叙述,将记叙和说明有机结合,熔知识性、趣

味性于一炉。

16 大自然的语言

2、竺可桢(1890一1974),浙江人。气象学、地 理学家。他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 象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 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3、(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4、 说明文 对象 农业生产 四个 农业生产5、“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 :“燕儿来不过三月,燕儿走不过九月九”。 6、(1)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2)说明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7、(1)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2)语言极其概括、雅致、富有诗意,运用拟人手法,使表达生动形象(3)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更真实、更准确的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存在古今差异。8、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9、这段文字是按时间顺序说明一年中春夏秋冬丰富的物候现象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人炎热的夏季\"\"到了秋天川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这段文字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其目的在于说明物候现象同气候的关系,物候现象是有其规律的。这样写既引人人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次第\"写出了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词典雅。\"翩然\"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簌簌\"写出秋天的肃杀气象,\"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表明四季变化循环往复的自然现象是有其规律性的。10、略11、智力 12、逻辑顺序 13、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14、准确性、严密性15、介绍了对智力的多种解释,并通过人和动物大脑皮层的比较,说明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16、略

17 奇妙的克隆

1、(2)地瓜藤、葡萄藤、柳树……蚯蚓、水蛭、壁虎等 2、 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实验对象 研究成果 克 隆 克隆含义——克隆实验和发展(按生物进化,由低到高)——克隆造福人类 鱼类 鲤鲫鱼 两栖类 用心 爱心 专心

时间 1979 说明方法 下定义 作诠释 举例子 鲫鱼 爪蟾蜍 黑斑蛙 1962 1978 列数字 打比方 65

鼠 哺乳类 多利羊 3、可引导学生从下面几方面理解:

(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尖和殃及人类的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角及人类的伦理、自选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 4、略

5、能从“对真实自我的否定”这个角度展开论述即可。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3、——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找出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 “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裂成四部分一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4、“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通过看地图证明南美与非洲的相离,更使人信服,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 5、“撞击说”和“火山说”。(可将自己查找的资料整理成论据加以证明。)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 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 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结论:无疑是撞击毁灭了 恐龙。

6、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两文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

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在》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说明南极不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被压扁的沙子》中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

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在》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区别。 除此以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19 * 生物入侵者

1.略

2、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

用心 爱心 专心

66

1996 大的威胁。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3、(1)列数字实际上也是一种用事实进行说明的方法。数字化的事实也能引发读者的想象。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仅仅在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60年间,关岛鸟类就由11种减少到两种,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两句话中的数字,自然使人想到“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2)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形成“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出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3)打比方是为了使说明更形象。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读者这一类“入侵者”的“移民”行为,是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的;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地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十分形象。

4、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 分明。

5、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④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⑤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⑥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7.(1)引用“冬天是一条虫,夏天变成一棵草” (2)形态 生长过程 功用 8 言之成理即可

20 * 你一定会听见的

2、潜意识: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界刺激的本能回应 。 顷刻:极短的时间。

用心 爱心 专心

67

嘈杂:(声音)杂乱,喧闹。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指不想听取别人的意见。充,堵塞。闻,听见。 视而不见: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形容不注意或不重视。 绚丽:灿烂美丽。

3、略

4、第一部分(1~8段):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

第二部分(9~13段):探讨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声音伴随着我们成长,声音构成了丰富奇妙的世界(9~10段);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声音对我们的意义:声音充实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很多乐趣,并增长知识(11~12段)。13段用一连串发问,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

第三部分(14~20段):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再次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5、(1)A.对生活充满热情 B.对生活麻木不仁 (2)不是声音本身消失了,而是说自己习惯了这种声音,或者自己用意志拒绝了这种声音。 (3)因为他对外界的一切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这样的人当然也就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4)人云亦云 (5)选择好听的,有益的,能充实生活,使人得到很多乐趣的声音。 (6)略 (7)如:走在森林中,看见了瀑布从悬崖上奔涌而下,如万马奔腾。

21 桃花源记

1、(1)沿着(2)整齐的样子 (3)类 (4)老人小孩(5)邀请 (6)告诉 (7)到,拜见 (8)计划 (9)实现

2、(1)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2)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3)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4)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

3、其:这,那 他(指渔人) 志:做标记/动词、做的标记/名词)

寻:寻找/动词、不久/副词 向:旧、原先的 得:看到、找到 4、渔人行踪;美丽、神秘、幸福、人人平等等词

5、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叹惋是感叹惋情之意,词语用得十分精当、传神,桃源人对世事变迁、人间沧桑的慨叹和外面百姓生活的苦难的同情,跃然纸上,可见可感。

7、说明:应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联系课文内容加以比较说明。 例:

①桃花源有着良田美池桑竹的秀美环境,而外界却是战乱频频,峰火连三月。

②桃花源士:地平旷、屋舍俨然,人们居住安定舒适,而外界百姓却是颠沛流离.背井离乡,国破家亡,一片焦土瓦砾。

③桃花源鸡犬相闻,人们往来种作,怡然自乐,处处是人丁兴旺、详和愉乐的氛围,而外界百姓却饱受战火磨难,过日如年,终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总之,桃花源是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阶级、人人平等自由、家家丰衣足食这样一个安宁美好的理想社会,表达出身处黑暗、动乱社会之中的作者对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寄托了作者渴求自由美满生活的强烈愿望。 自然,它是一个虚构的境地。

8、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9、⑴杨氏 ⑵大穴 ⑶金珠锦绣珍异等物

10、穴中人与桃花源中的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11、您亲自把他引来,那他一定是很有才能的人了。 12、不赞同。从环境与生存方面分析。

用心 爱心 专心

68

22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1、2略 3、略 4、莲花还有哪些的别名:芙蓉、芙蕖、水芝、 藕花、荷花、水旦、水芸、水华、泽芝和玉环等。 5、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静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的《赏牡丹》

6、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之清幽宁静,不染浮华;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生活情趣之高雅;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室主超凡脱俗

7、引用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上句“南阳诸葛亮,西蜀子云亭”已包含“君子居之”之意,再一次证明,自居之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时又巧妙的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显得意蕴含蓄,发人深思。

8、称颂的是:人品(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是高尚的。 批评的是: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

9、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作者不仅仅是写莲花,作者借莲花来写人。①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②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③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

10、《爱莲说》现实意义:向古代贤者学习,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远离物欲的诱惑,做一个品格端正,志趣高尚,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合格公民。

23 * 核舟记

1.略 2.略 3.一词多义

为:①制,做。“为宫室、器皿”,“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②是。“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有。“通计一舟,为人五”。

木:①木头,木材。“能以径寸之木”。 ②树。“以至鸟兽、木石”。 曰:①叫做。“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②是。“文曰‘初平山人’”。

奇:①奇异。“明有奇巧人”。②jī,零数,余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①动词,表存在。“明有奇巧人”,“炉上有壶”。

②yòu,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 端:①开头一边。“东坡右手执卷端”。②直,正。“其人视端容寂”。

4、翻译句子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顺着原材料的格局来雕刻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是苏东坡。 ③其人视端容寂:那人正眼看着炉子,神色平静。

④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笔划像蚊子的脚一样细,笔笔清楚,颜色是黑的。 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是挑拣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⑥技亦灵怪矣哉:这种技艺,也真够奇妙的了!

5、(1)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2)略。

用心 爱心 专心

69

6、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7、对这个题目的正确解说应当是,(1)从所“记”的对象和内容看,《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记”的是“桃花源”、“小石潭”等实地实景,显然属游记类性质的记叙;而《核舟记》作者“记”的是一艘“核舟”,一件工艺品,目的是要展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绝顶智慧,很可能写成说明文。(2)从表达方式及语言看,前者几乎一律用描写文字,对其环境、场景、气氛、人物等穷形尽相作细致入微的刻划渲染;本文则多用客观的说明性语言,采用多种科学的说明方法。就此可以区别:同为“记”,却是文体迥异的两类文章。

8.(1)职业 (2)适逢(恰逢、正赶上) (3)离开

9.C 10.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

11.父亲去世或“适父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24 * 大道之行也

1、(1)礼记.礼运 儒家经典著作 战国末年或秦汉 孔子 (2)《大学》《论语》

《孟子》《中庸》 《易经》《书》《诗经》《礼经》,《春秋》2、3、略4、(1)施行 (2)和睦 (3)以……为子 (4)职分 (5)女子出嫁,归宿 (6)扔 ,丢弃 (7)憎恶 (8)大门 (9)指理想社会 5、(1)与——举,选拔 (2)矜——鳏,老而无妻的人 6、(1)把品德高尚的人和能

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使老年人有人赡养,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小孩能顺利成长。(3)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4)因此,

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7、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 ②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8、做事方面、待人方面和财富方面 9、孔子的“大同“说的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也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10、桃花源中的生活现象和“大同”社会的理想是一样的。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1、略12、(1)xīn zhì xuān miǎn (2) 除地种菜 一块金子 同坐在一张席子上 扔下书 (3)①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认真读书。 ②你不是我的朋友。

25 杜甫诗三首

1、“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1)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

(2)三男邺城戍 二男新战死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1)①“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

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力的反差怎能不使人触目惊心呢!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曾几何时,竟被毁坏到了“无余物”“无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啊!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

用心 爱心 专心

70

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话、花也像人一样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花、鸟在春景中是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因为感伤时事,所以看到花开反而黯然泪下;因为久别家乡,所以一听鸟鸣反而倍觉心惊。

(2)A《望岳》全诗可分为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春望》本诗前四句写春城破败的景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表达了诗人深沉含蓄的感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B《望岳》叙写少年志,《春望》抒尽家国愁 诗风转变:激昂豪迈——沉痛忧伤

(转变原因:《望岳》写于开元盛世,是他的早期作品,赞美泰山,表露诗人远大抱负的;《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传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感情深沉含蓄。)

4、(1)她对战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有怨有恨,具体表现: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妇啼一何苦;另一方面,又积极支援这场平叛战争,具体表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拓展:老妇人是杜甫笔下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女性形象。杜甫通过这一形象,反映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唐朝人民虽怨恨战争,但终究咬紧牙关,含着眼泪,义无返顾地走上前线支持了平叛战争。)

(2)能进行合理想象即可。 5、略

6、(1)不行。上边有“县小更无丁”一句说明成年男子已全被征兵,所以只有母亲送行。

(2)表达了作者对应征“中男”的无限同情之心。

26 三峡

1、阙(quē) 嶂(zhàng) 曦(xī) 襄(xiāng) 溯(sǜ) 湍(tuān) .....(xiào) 属(zhǔ) 转(zhuǎn) ..

2、 襄陵:冲上,漫上。 良多:真,实在。 阙处: 通“缺”,空缺。 哀转: 通“啭”,声音转折。 ..... 重岩叠嶂:象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奔马。 ..... 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湍;急流溅起的雪白浪花。 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着清波。 ....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

3、略4、略5、略

6、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7、(1)山、水(2)关键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遮天蔽日

(3)顺序:季节顺序;由旺到枯。每个季节的水特征:*夏: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险。春冬: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趣。 秋: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悲。

用心 爱心 专心

71

(yān) 漱(shù) 啸..

(4)作者不再写山、写水,而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 8、略9、略

10、(1)描写了山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雾、猿、鸟、鱼等景物;采用了由仰而俯、由显而微、由静而动的顺序来写的。(2)再也没有真正能欣赏这种奇景的人了。(3)最后一句;既有对奇景无人能赏的惋惜,又暗含自己能领悟山水真谛的得意之情。11、略 12、略

27 短文两篇

1、tuí yù suì zǎo xìng

2、(1)消散 (2)四季 (3)交相辉应 (4)坠落 (5)争相跳出水面 (6)想要 (7)愉快地 (8)庭院

3、(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陶弘景 通明 华阳隐居 信 回谢中书的信 (2)《东坡志林》 苏轼 子瞻 东坡 文学家 书画家 苏洵 苏辙 三苏

4、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也流露出能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6、作者在文中创造乐一个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抒发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微妙的心情。

7、 同:写景 异:⑴ 表达方式的不同:前者主要运用乐描写和议论;后者除此之外。还运用了记叙。 ⑵ 思想感情的不同。

8、(1)具:具有 (2)为:画

9、胸有成竹: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先有打算 10、这些文字是: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11、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12、 A

28 * 观 潮

1、略2、海潮 海潮 写景 记事 钱塘江 3、略 4、略 5、“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 6、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7、(1)本句写涨潮,由远而近,顺势而下,挽狂澜于笔端。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大海的威仪和气派。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进行描绘,如:“仅如银线”写其形;“玉城雪岭”状其色;“大声如雷霆”描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绘其势。 (2)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屡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8、(1)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

用心 爱心 专心

72

“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3)“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动词“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的人特别多。 9、略

29 湖心亭看雪

1、关于西湖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1)略(2)cuì sōng jiè hàng dàng zhān nán 3、(1)①都 ②撑,划 ③全,都 ④等到 (2)①这 ;判断动词“是” ②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还 ③白色;酒杯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痴 5、(1)“是夜更定”,他居然在凌晨的时候去看雪,是“大雪三日,西湖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去 (2)略

(3)这段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手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4)略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7、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30 诗四首

学习研讨:4、(1)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表面上写劳作之乐,实际上“愿”有它的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愿”指:意愿。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2)全诗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

用心 爱心 专心

73

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3)相同:都写的是乡村生活;

不同:作者的身份不同:陶以农民身份;陆以客人身份。陶写了自己一个人;陆写了欢聚的许多农人。陶诗用语朴素,不加修饰;陆诗语言生动,感情丰富。陶心情闲适,遁世;陆心情喜悦,留恋。陶用的是五古;陆用的是七律。 (4)她虽然不能够清楚地说出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5)用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5、A、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鱼不须归。张志和的《渔歌子》 B、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四)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此诗开头以传说落笔,产生的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的前四句中,“空”字重复出现两次。说说两处“空”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尾联中,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2.“空余”一句中“空”表达了作者不得见昔人仙姿的遗憾。 “空悠悠”中的“空”则表达了作者的寂寞、惆怅之感。 3.①直抒胸臆。用“愁”字直接点明自己的怀乡之情。② 融情于景。用“日暮”“烟波”等景物描写烘托愁思。

用心 爱心 专心 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