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自主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
教学重点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砂纸、镁带、铝片、试管夹、火柴、酒精灯、酚酞试液、、1m o1/L盐酸,1m o1/LA1C13溶液、3mo1/LNaOH溶液、3mo1/LH2SO4溶液、1m o1/LMgC12溶液。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哪些?
2、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如何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 学生回答
【多媒体课件展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推进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它们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通过化学实验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思考交流】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
请2-3名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 [多媒体播放: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金属与H2O或与酸反应难易程度。 2、置换反应。
3、最高价氧化物对立水化物碱性强弱。 实验一.Mg、Al和水的反应
1、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2支小试管中,加入2-3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分别用酒精灯给2支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师:(手拿试管)在教室里走动,让每个学生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
生1:未加热时,Mg、Al与H2O不反应,没有什么明显现象。
生2:加热到沸腾之后,Mg带表面有小气泡生成,且镁带表面有红色出现。而Al在加热之后,也没有什么明显变化。
师:同学们回答很好,请据你的观察,填写好下表。 [多媒体展示出表格] 表(一) Na Mg Al 与冷水反应 与沸水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现象 化学方程式 浮 熔 游 鸣 红 Na+2H2O=NaOH)2+H2↑ 反应缓慢,现象平缓 剧烈 现象 Mg带表面有气泡;Mg带表面变红 Na+2H2O=Na(OH)2+ H2↑ Mg+2H2O= Mg(OH)2↓+ H2↑ 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只能与沸水反应,Al与水不反应。 结论 师: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看书Al不与H2O反应,但是,Al可以和稀盐反应。那么,Mg、Al与稀盐酸的反应,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除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把镁带和铝片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各加入2-3ml稀盐酸观察现象。
(为了让学生观察更仔细,可以让学生把反应的试管分别从前向后传看) 生1:镁带与稀盐酸反应很剧烈:镁带上、下翻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生2:铝片也很容易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气泡,但是,明显没有镁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师:好,同学们观察比较仔细,回答的语言组织也较好。根据刚才2位同学的发言,及你自己的观察,请填写好下表。 [多媒体展示出表格] 表(二) Mg Al 现象 镁带上、下翻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迅速反应,放出大量的气泡 2Al +6HCl=2AlCl3+3 H2↑ 反应方程式 Mg +2HCl= MgCl2+ H2↑ 结论 Mg、Al都很容易与稀盐酸反应,放出H2,但Mg比Al更剧烈
师: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在做Mg、Al与H2O、稀盐酸反应之前都先用砂纸去掉它们表面的氧化膜,请同学们思考,这是什么原因?
生1:因为Mg、Al都比较活泼,以空气中存放时,很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MgO、A12O3,而这两种氧化物都难溶于H2O ,所以,与H2O反应前要除去,以免干扰实验。
生2:MgO、Al2O3膜难溶于H2O,但易溶于酸,所以在反应前也应除去,防止影响实验。 师(微笑):很好,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实验比较一下未去氧化膜的镁、铝与酸反应的情况: [知识拓展]
表面有氧化膜的Mg、Al与稀盐酸反应比较:接取一小段镁带、一小片铝,分别放入2支试管,各滴入2-3ml稀盐酸,观察。 (可以让一学生来完成本实验)
生1:Mg带放入稀盐酸后,一开始无气泡,后来,气泡越来越多,直至Mg带被反应完。
生2:Al片放入稀盐酸,过一会儿,才慢慢产生少量气泡,之后,气泡越来越多,直至Al、H被反应完。
师:为什么刚开始都没有立即产生H2呢?
生(齐声):因为盐酸必须先和MgO、Al2 O3反应之后,Mg、 Al才能与酸反应。 师:前面我们研究了Na、Mg、Al单质与H2O、酸反应的情况,下面,我们再来研究氢氧化物的性质。 [知识拓展]
实验三:Mg(OH)2的性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1mO1/L、MgCl2溶液,再逐滴加入3mo1/L、NaOH溶液,把生成的白溶液分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ol/L、NaOH溶液、稀盐酸观察,完成下表:
[多媒体展示出表格] 表(三) 加NaOH 加稀盐酸 现象 沉淀不溶解 沉淀溶解 Mg(OH)2+2HCl=MgCl2+2H2O 反应方程式 结论 Mg(OH)2能溶于盐酸 ,不能溶于氢氧化钠 实验四:Al(OH)3的性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1mo1/L Al Cl3溶液,加入3mo1/LNaOH溶液至少产生大量的Al(OH)3白色絮状沉淀,把Al(OH)3沉淀分别盛放于2支试管中,然后,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o1/L稀盐酸和6mo1/LNaOH溶液,观察现象。
生1:加入稀盐酸时,Al(OH)3逐渐溶解,最终沉淀完全消失,溶液变为澄清。 生2:加入NaOH溶液时,Al(OH)3絮状沉淀也逐渐减少,最终完全消失,溶液变为澄清。 师(微笑):很好,请同学们讨论:Al(OH)3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说明了什么? 师:巡视,倾听学生的讨论,并不时加入讨论。
生1:Al(OH)3与稀盐酸反应,属酸碱中和反应,Al(OH)3显碱性。 师(启发):
NaOH是强碱与Al(OH)3反应生成盐和水。
生2:我们知道NaOH属于强碱,而Al(OH)3能溶于NaOH,说明Al(OH)3可能显一定的酸性,Al(OH)3是Al2O3对应的水化物,若Al(OH)3显酸性,则说明Al也可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师:很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Al虽是金属元素,但也表现出了一定的非金属性。 请同学样完成下表: [多媒体播放表格] 表(四) 加NaOH 加稀盐酸 现象 沉淀溶解 沉淀溶解 反应方程式 Al(OH)3+3HCl=AlCl3+3H2O 结论 Al(OH)3+NaOH=NaAlO2+2H2O Al(OH)3既能溶于NaOH,也能溶于稀盐酸 师:从上面几个实验,我们已经了解了Na、Mg、Al与H2O或者与酸反应的难易;知道了NaOH、Mg(OH)2、Al(OH)3的性质,请大家在此基础上完成下表。
表(五) Na Mg Al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 与冷水反应剧烈,与酸反应现象更为剧烈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 NaOH 强碱 化物 结论 与冷水反应缓慢,与沸水反应剧烈,与酸反应现象剧烈 Mg(OH)2 中强碱 与水不反应,与酸反应迅速 Al(OH)3 弱碱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Na> Mg> Al
【例题剖析】
【例1】.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Y的核电荷数比X大2,Z的核电荷数比Y多4,1 mol X单质跟足量的酸起反应能置换出1g氢气,这时X转为与氖原子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根据上述条件,试回答:
(1)X、Y、Z的元素符号依次为 、 、 。
(2)X、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跟Z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别为① ② 师:请大家分析如何求解?
生:由“ 1 mol X单质跟足量的酸起反应能置换出1g氢气”可以知道,X显+1价又由“X转为与氖原子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可以知道,X为钠元素,由此,可以确定Y为铝、Z为氯
【多媒体展示2-3位同学的练习】
【教师精讲】本题确定X是关键,定量关系:2X――――H2 不要找错。离子反应方程式写好之后,要注意检查两个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答案:(1) Na A1 C1
(2)①OH- +H+ ==== H2O ② A1(OH)3 + 3H+ ====== A13+ + 3H2O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如何来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生1:非金属元素单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 生2:气态氧化物的稳定性
生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师(总结):很好
[多媒体展示出:元素非金属判断依据]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15、3资料,之后完成下表: 气态氧化物化学式 单质与H2化合的条件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酸性强弱 结论 Si SiH4 高温 H2SiO3 弱酸 P PH3 磷蒸气与H2能反应 中强酸 S 加热 Cl 光照 HCl O4 最强含氧酸
师:从以上对第三周期元素的分析、比较中,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齐声):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板书:
Na、Mg、Al、Si、P、S、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师:如果我们对其它周期元素性质进行研究,我们也可以得出与此相同的结论
板书:元素周期律
[多媒体同时展示元素周期律内容]
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师:根据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的实质是什么?” 生:讨论 师:巡视,倾听学生讨论 生1:原子序数的递增。
生2:电子层数的排列变化。
师(小结):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既不是原子序数递增也不是电子层数的变化,而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变化。” 板书: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例题剖析】
【例2】.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
A.只有④ B.只有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师:哪个正确呢?请大家分析 生:分析,讨论。
生:“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能说明甲比乙非金属性强;②说明甲能氧化乙,也能说明甲比乙非金属性强,③能说明,④得电子多少与氧化性无必然的关系,只与得电子得难易有关。⑤也不能说明。 所以,应该选C。
【教师精讲】元素非金属性得强弱判断是重要得知识点,其判断得标准很多:与H2化合得难易程度;
气态氢化物得稳定性;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等。 答案:C。 【例题剖析】
【例3】.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 A.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砹(At)为白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 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生1:选B。虽然砹(At)的性质教材没有介绍,但是,它属于卤族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我们可以推出 砹应该是有色的,因为,从氟到碘,单质都是有色的,且颜色逐渐加深。
生2:选D。S、Se同主族,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所以H2S比H2Se稳定。
【教师精讲】元素周期律是高考的重点。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A正确,因为, 铍的性质类似于铝,氧化物可能有两性。C正确,Sr是第ⅡA族元素,其性质类似于Ca、Ba,SrSO4与BaSO4相似,难溶于水。 【答案】 BD。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了第三周期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并又通过大量事实,我们得出了元素周期律,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布置作业 P18 T6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
一.元素周期律
1.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3. 元素周期律
从Na C1 左 右 (1)定义 金属性逐渐减弱, (2)实质:电子排布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