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三.当今中国的国际地位
新中国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其影响就是世界性的。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大。当今世界,中国因素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反映在涉及全球的和平、安全、经贸、环境、文化等各个领域。国际影响力增大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明显标志,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对于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概括而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持续增强的经济实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模式。
第一,中国已跻身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6971.64亿美元,增长10.7%;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8.2万亿元,进出口贸易额为1.42万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9%和23.2%;而2004年我国GDP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并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庞大市场之一,连续多年是吸引外资最多国家,并拥有8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尽管目前中国占世界经济的总量和全球贸易的份额并不算高,但2004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达18.2%,贸易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16%。国际舆论公认,中国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发动机”。中国努力发展与各国的互利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和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南南合作,推动各国的共同发展。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大,与世
界经济关系不断加强,各国在经济运作中都难以忽视中国因素的存在。
第二,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坚持原则,伸张正义,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强调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赞成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以合作求安全,以对话求安全,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全球性问题,坚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并认真参与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积极贡献。我们在维护中国人民的利益的同时,也努力促进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国关于国际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理念,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赞赏和重视。
第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对世界各国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中华民族历来酷爱和平,中华文化一贯追求和平。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辩证地对待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充分尊重道德与生命,中华文明的这些优秀思想,对解决当今世界存在的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中国文化中“以民为本”和“以和为贵”的优秀传统思想,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更具有现实意义。2005年,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这是既源于中国传统社会理想又体现当代历史发展潮流的新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思想,为新世纪人类如何建设新世界贡献了中国人的特有智慧,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第四,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模式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大国,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一事实被国际舆论誉为当代世界的“奇迹”,引起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视。中国的发展具有三大鲜明特点:一是中国根据本
国的具体情况,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并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而不是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二是历史上的大国崛起几乎全是伴随着对外战争、扩张和掠夺;而中国则主要是通过改革开放,抓住和利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以和平方式不断地创新发展。三是中国深刻总结本国长期经济建设以及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主张建立和谐社会。这是人类发展理念上的一大飞跃,对全世界的未来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
中国因素受到国际社会的更大关注和重视,一方面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更加复杂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全面辩证地看待中国的影响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实事求是地估价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理智地应对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新形势,切不可盲目乐观或悲观。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局势和繁重的国内发展任务,需要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以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己,找准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我国整体现代化程度与国际水平尚有较大差距,总体国力与人均水平相差甚大。就发展而言,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跃入世界前列,神舟五号、六号飞船载人航天取得圆满成功,各项事业突飞猛进,这些都是值得夸耀的宏伟业绩。就整体国力而言,我国确实已具有相当规模的实力。但是,我国有13亿人口,任何伟大的成绩除以13亿后都变得很微小,而任何微小问题乘以13亿后都会变得很严重。比如,2005年我国GDP按全年平均汇率计算,折合为22257亿美元,可人均却只有1700美元,排在世界一百名之外。我国进出口增长快,数额大,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与我国人口相比仍然较低。许多出口产品虽然标着“中国制造”,实际并不全是由中国企业生产。也就是说,不少产品实际是“在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而
不是“由中国制造”(Made by China),如何把“中国制造”尽快转化为“中国创造”,仍需要花费很大力量。目前,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自主品牌太少,出口商品中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也太小。国外舆论渲染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国内有人随声附和,实是言过其实。只要全面对照一下当年“世界工厂”的英国、美国或日本的情况,就不难发现我国存在的差距。还有一些外国专家预测中国将在多少年后超过美国,这多是缺乏对中国的深入了解和全面分析,单凭几个数字加上主观想象而得出的结论。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能盲目相信这种美妙的“神话”。
当前我国国民的总体国际意识、文明水平、道德素质与我国的国际地位还不甚相称。为此,我们应当:
第一,要用宽阔的眼界观察世界,用战略的思维来分析和判断各种问题,增强决策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全面性。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不能服从他人的指令,听任别人的摆布;作为世界大家庭的重要一员,我国也应自觉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树立我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第二,加强处理对外关系的理性意识。国际事务大都涉及多个方面,具有复杂的内涵,有全局与局部之区分,原则性与灵活性之联系,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权衡,国际准则与民族感情之考虑,不能单凭一方愿望,更不能“跟着感觉走”。
第三,提高全民族的国际知识水平,增进对我国外交政策和方针的了解与把握。我国的对外政策和方针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归纳和总结,既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长远利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肯定和称赞。这应成为全国人民所有对外交往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绳。作为一个日益受到国际社会
重视的国家的公民,我们应当对国际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加自觉地维护和遵循国家的对外政策与方针。
第四,维护和加强“礼仪之邦”的国际形象。我国是一个讲礼仪、重道德的文明古国,世界人民看中国,更多是通过对个体中国人行为的直接观察。随着我国人民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多,对那些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行为习惯,我们都应认真遵守,切不可我行我素,甚至把一些劣习恶俗带到国外,败坏国家的形象。规范对外交往的言行举止,有修养、懂礼貌、守秩序,对国家对个人的意义都越来越重大。
二.当今中国的国际地位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从两极转向多极。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其战略地位和国际作用凸现。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素以泱泱大国著称;从地缘角度看,中国疆域辽阔,背倚欧亚大陆腹地、面向太平洋,具有广袤的领土和领海;从现有实力和发展潜力上看,中国是正在崛起中 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激发出来了巨大活力,如果能够长时期保持下去,对世界原有的力量结构和秩序规范将带来很大的冲击。这一切决定了中国无法不显其重要,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不同领域具有综合实力或潜力的国家之一。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中国在世界范围 尤其在亚太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如 果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是未来多极世界的一极,是一个拥有可观前景的发展中大国。
社会主义中国仍然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当今世界的形势告诉我们,中国的和平与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作为世界第三领土大国和第一人口大国,既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广交友,不树敌”,在我们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在处理重大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今世界,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国家的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一个国家要想有效地实现其国家目标,就必须平衡和协调国内发展战略和对外战略。面对多变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做到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从封闭到开放,加入世界的发展大潮,是我国推进现代化不可逾越的步骤,是时代的要求。然而中国不可能主要靠借助外力实现现代化。现实要求我们在融入到世界体系中去的同时,必须保持自己民族的自 主性,否则就会失去立足世界的根本。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应该首先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国内范 围,不断改善国内经济政治结构,推动社会的变革。虽然中国的 生存和发展问题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与外部的关系之中,国家 安全受到来自外部的种种威胁,但比较而言,内部问题才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外部问题在更多时候只是条件。 也就是说,国内利益要重于外部利益,内部安全重于外部安 全。一方面,当前中国获取外部利益的能力毕竟有限,国家利益 的基本需求必须要在国内实现,有限的资源需要用来应付国内的矛盾和危机。另一方面,外部所有的威胁最终都必将通过发展 中国家内部的社会结构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没有国家内部社会 结构的严重失衡,没有纠缠不清的历史性矛盾,外部力量很难肢解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部经济体制的种种隐患,国际投机资本 也就难以寻找到机会;如果没有国家战略选择的严重失误,外部 势力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步伐。自强之外,无胜人之本。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走过的历程已经足以说明,中国有能力以开放的姿态博采众长,也有能力发掘自身丰富 的文化资源,并将两者较为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现代化建设。从 上个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中国经济在过去的 20 多年的时间里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并且克服了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社会发展取得了空前的进步。只是面对空前激烈的国 际竞争,需要中国对仍然比较落后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进行积极的调整,当前还远远不到松口气的时候。 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是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也是发挥国际影响的先决条件。只要中国能够继续保持
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推动社会机制的良性运转,那么,中国所面临的一切矛盾,包括来自外部的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也就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最重要基础,同时也必将有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更有效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