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学习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
2024-07-30
来源:易榕旅网
2015年4月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第17卷第2期 Joum ̄of the Yinchuan Mumcip ̄Party Co ̄ege of C.P.C 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学习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王兆铮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摘要:改革和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四中全 会针对新的实际,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具体细化的部署。以大格 局的宽旷视野看问题,以求真务实的智慧和能力,稳健地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任务落实 到实践中去,是时代对共产党人的呼唤。这要求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坚定的历史担当精神,从党和国家事 业发展全局出发,全面理解、正确对待、深刻领会有关决策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自觉支持、拥 护,更使之确实落实,以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安定团结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57(2015)02—0005—04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军号, 发挥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首先,改革是实现党和国家重大历史使命的必由 进程中的决定性阶段。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 之路。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社 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在这样的情 会主义实践提出的急迫任务。 势下,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励精图治,既高瞻 我们是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干社会主义的。我们 远瞩,更审时度势,相继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 的马克思主义老祖宗在探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 八届四中全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的必然趋势的时候,就把改革写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 的旗帜上。这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颠扑不破的一个重 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两个历史性的文献, 要因素,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永葆青春、始终具有活 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顶层设 力的根据所在。正是这样,还在19世纪探讨未来的社 计和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深入学习两会文件,深刻 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恩格斯就鲜明地强调: 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不断改革的社会。 关系,在具体实践进程中有机地把握,十分重要。 而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中所出现形成的以斯大 一、改革和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 林为主导的苏联模式神圣化的倾向,使社会主义蒙受 有机组成部分 了巨大损失。苏联模式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 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实践中 挥,违背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妨碍和阻 国梦,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 挡了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这就使全面改革的任务十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 分尖锐地提上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历程。现实的社 程中,使之相互促进,必将大大加快我国社会主义事 会主义不改革,就会是死路一条。社会主义比较资本 业发展的进程,必将有利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进一步 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方面,就是要能够超脱局部利益的 收稿日期:2015-01一仃 作者简介:王兆铮(1935一),男,浙江宁波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全国党校期刊研究会学术顾问,中国老教授协会常务理事,中央党校 老教授工委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同国际共运、中共历史经验以及资本主义现代化经验教训的比较研究. 5 局限,不断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根据人民群 众的利益,而不断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前进要求的体 制和观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 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始终一贯清醒地强调:必须 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 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 重要保障。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 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国是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 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 大强调,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 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进行改革。改革实践的进程和取得的成就,越来 越深刻地表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 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 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 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表明:这就必须牢固树 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和自觉性,社会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强 义国家始终不要把改革忘却,一定要把改革始终列人 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议事日程。特别是要强化“适 调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 民守法进程,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更加注重改进党的 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 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 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 宪法治国理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 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 时适当适度改革”的观念。 十八届三中全会既充分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及所提供的需要长期坚持 的重要经验,更是审时度势地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全 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的总体构想和一系列的具体筹划,必将推动中国经济 生活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实行法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强国的必然抉择。社会主 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 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 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 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 义主人翁——广大人民群众理所当然是实行依法治 国的主体,社会主义法治要体现人民的意志,切实保 障广大人民群众依据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事务,经济 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权利;要将国家的各项工作严 格纳入法律调整的轨道;要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极大权 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是广大 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 久安的重要保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客观要求。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现实充分证明,要建设一个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实行依法治国是不可能的。高 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应当是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法 加重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 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 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我们要 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 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 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不仅要认识改革和法治是中国社会主义事 业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更要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两者相辅相成的作用。 二、改革为法治提供基础和动力 我们的法治是保卫社会主义的法治。这个社会主 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一贯高度重视法治。1978年12 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 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 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 义既不是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行事的国家,也不 是按计划经济模式行事的国家,我们保卫的社会主义 改革的成果,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为核心的全面改 革,不仅提出了需要法治的呼唤,需要完备的法治来 投资法等等,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 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 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 6 保障;而且为法治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支 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法治的要求是由市场经济自 身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主、平等、诚 信等属性,必然要求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和约束。 没有法治,就不可能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市场经 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的经济秩序是通过实行法 治来形成和维持的,或者说是一种法治状态的经济秩 序。现代市场经济并不是单纯的自由竞争,而是一个 三、法治为改革推进和成果巩固提供保障 改革的推进要靠法治。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 度的自我完善,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 骤地推进的,是在国家安定团结的大局下进行的。 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如果没有完备法律和法律 控制,就很容易甚至导致国家权力失控,从而危及社 有序化、制度化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 法律制度的规范和执行来实现的。市场只有具备合理 而完备的法律前提,才能发挥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 没有合适的法律和制度,市场就不会产生任何体现价 值最大化意义上的效率。只有实行依法治国,用法律 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其存在。在社会主义制度条 件下,人民通过国家这种政治组织来进行自我管理和 对敌人实行专政。必须把法治原则作为国家各项活动 的准则,通过法律约束国家的活动。国家只有严格依 确认和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及其意志自 由,规定市场主体行使权利的资格、方法、原则和保障 权利的程序,实现经济关系契约化,维护公平的市场 竞争秩序,严格规范政府行为,才能形成并发展健康 的市场经济秩序。如果没有法治,市场主体的意志自 由和一切权利就无法实现,市场经济也就是一句空 话。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或 者说法治是市场经济的法律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产生了对法治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内在地要求法治 提供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前提。依法治国是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 说,不实行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一 个社会的经济市场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 和国家的法治化。 正是这样,十八届三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 时,就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任务列入重要日程,作 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并确定党的十八届四中 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并作出决定,明确全 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深刻阐明党 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 实践问题,针对法治工作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提出强有力的措施,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作出顶 层设计。十八届四中全会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 出问题,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明确提出 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 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 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 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 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有针对性地回应了人民群 众呼声和社会关切。全会决定鲜明提出坚持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 系的重大论断,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 方向、道路、抓手,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 设。 法办事,才能保持长治久安,也才能稳步地推进改革。 改革开放是社会利益的大调整和大改组,这既要 求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条件 下稳步地推进;更必须正视影响稳定的诸因素,比如 由于利益的调整和改组而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 题,出现一些不安定因素;在社会转型期间还不可避 免地出现一些影响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消极腐败现 象,如社会治安秩序和经济秩序比较混乱,腐败现象 滋长蔓延,卖淫嫖娼、赌博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 不止,令人担忧的一些地方的社会治安状况;还有历 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等。充分运用法 律手段,及时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才能保证国家和社 会生活的有序运转,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 安,使改革有条不紊地推进。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 国乱。这是一条已经被历史所反复证明的规律。 四、改革成果的稳定和进一步推进运作也都要靠 法治 改革是社会的大变动,将这些变革的成果,及时 地用宪法和其他法律肯定下来,才能巩固和维护改革 的成果。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等等,用宪法等根本法规定了 下来,是对改革的最大维护。 只有按照依法治国的总体部署,加强法制建设, 提高改革法制化水平,才能保证改革的稳定和连续地 推进。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改革 之所以不能稳定和连续地推进,原因固然是多方面 的,而缺乏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要求大规模 扩大法律的调控领域。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 商品交换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频度越来越高,因此而 产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由于市场经济条件的交换以 及过程中的纠纷已经超出了血亲、宗教和行政权力调 整的范围,就需要有专门的权威机关大量地制定适用 法律。随着新的生产部门和行业的出现,新的交换市 场应运而生,市场体系日趋复杂化和专门化,使社会 7 对法律的要求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法律的性质来 看,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律与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所 需要的法律有着根本的区别。市场经济要求新法律原 则、精神和制度。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经济和政治 的分离,要求对行政权力的范围和行使方式进行限 制,改变过去那种行政权力不受约束的状况。虽然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也援引法律来实施控制和干 预,但政府的权力本身已经受到了法律的严格限定。 总之,法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制度和特征都是经济 市场化的要求。法治为市场经济提供它赖以存在和发 展的法律形式和制度形态。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法治国在 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 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 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 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而党的十八 届四中全会正是为了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 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就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 强化法治理念和规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 要特点。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更多地 强调“破字当头”,更多地强调要突破与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相逆的而维护计划经济旧体制的“法规”,那么, 全面深化改革则是更多地强调,要依法进行改革,依 法保障改革。 五、把改革的重点作为法治的重点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 以来,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 形成,在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领域,已经基 本上形成了“有法可依”的局面,为保证依法改革,也 有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令法规。但是,无论是立法、执 法、司法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如人意,不利于改革 和建设进一步推进的缺憾和问题。这表明:强化法治 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一方面是同改革前的许多 旧遗留物仍在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是改革推进中遇到 许多新问题。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新情况、新问 题会不断地出现。解决问题的新经验也会不断地产 生。有了新隋况、新问题、新经验,经过研究和总结,就 要适时地制定新的有关法律和法规。这样才能避免新 问题出来了而仍然陷于用老的办法处理问题的很不 规范也很难从容从事的被动局面。 8 我们既不可能一蹴即就地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 能期待一劳永逸地“毕其功于一役”地解决所有的问 题。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既高屋建 瓴、搞好顶层设计,又脚踏实地、做到切实管用;既讲 近功,又求长效。这就要在“及时I生、系统性、针对性、 有效性”方面花大力气、下真功夫。 当务之急是要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与全 面深化改革的进程相适应;更要以改革的精神对待和 解决法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努力使法治工作 为巩固和强化改革服务,使我国关于改革的法律制度 实现完善、严格、细密。特别应当解决原则性的法律法 令法规规定比较多,而具体可衡量、可操作、可检查的 法律法令法规比较少的现象,特别是相关程序性的法 律法令法规少的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系统工程, 是从思想到实践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要致力 于形成和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 而致力于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 能力,就十分重要。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的观点、思 想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本质和作用的看法, 对法律的解释和评价,对行为是否合法的理解,以及 在法律方面的愿望、要求和关于法律的知识、修养等。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的内容主要是由客观世界存在 的法律这一社会现象作用于人脑而产生的。法律意识 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同时也受着政治思想、道 德哲学、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的影响。法律意识对于 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 以法律为准绳进行改革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 大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否健康和完善,是否贴近占社会 主导地位的法律意识,直接关系到个体和群体的利 益,影响到法律的权威地位能否在全社会牢固地确 立。实践的经验说明,有了比较健全和完善的法律和 制度,如果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淡薄,思想政 治素质低,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会因为得不到遵守而 不起作用,甚至形同虚设。因此,在抓好立法、执法和 司法工作的同时,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法制宣传教 育,全面、深入地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普法教育,努力提 高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增强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 社会事务的本领,提高依法参与改革的能力。应当认 识:一种观念的树立,一种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当 长的过程,这就要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期性艰 巨性,并逐步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这是依法治国伟大 系统工程的重要部分,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 的,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