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0-03-13 来源:易榕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孙丽荣 祝秋

来源:《黑河教育》2011年第05期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大面积提高国民素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氛围中,若想让音乐课堂“活”起来,教师应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受音乐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是预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体现,学生的思维和活动被束缚在教案框架内,主体性得不到很好地体现。为了保证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进行比较式教学

当今社会是信息高速传递的时代,孩子们每天都被“流行”所包围,可现行的音乐教材内容却不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要跟上时代的节奏,借助流行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行比较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围绕要学习的歌曲,搜集与歌曲的风格、类型、乐曲旋律特点有相似之处的流行歌曲。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体验、聆听、学唱,分析歌曲之间有哪些不同点和共同点,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音乐课的浓厚兴趣。如在教授《化蝶》时,可将它与广为流传的《两只蝴蝶》做简单的比较,通过学唱让学生感受到《两只蝴蝶》具有流行歌曲的特性,旋律通俗、上口、倾诉性强;而《化蝶》具有戏曲元素,旋律优美,情感真挚。通过这种比较式教学,引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就教材中的单一曲目进行教学,而是要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同一主题音乐作品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如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时,可以将它与现代民歌《茉莉花》及萨克斯曲《茉莉花》集中起来欣赏,让学生懂得同样是表达赞美、喜爱的心情,却可以用不同的音乐手法来表现。又如在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时,可以结合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器乐情境中完整地理解作品内涵,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四、有效地解决疑问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体现更多学科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我的课堂上,曾发生这样一个小插曲:在欣赏《蓝色多瑙河》这部作品时,我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述关于《蓝色多瑙河》一曲由来的传说:“一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来到多瑙河边,一边走一边想,突然他有了灵感,但是身边没有纸,于是他就把曲谱写在了衬衣上,很晚才回家。第二天他很早就匆匆忙忙出门了,这时家里的佣人要把这件衬衣拿去洗,正巧被他的妻子发现了,于是《蓝色多瑙河》就这样被保存了下来。”当我讲到这里的时候,学生们仿佛走到了施特劳斯身边,亲眼目睹了这一事件的发生。当我正在为自己的课堂设计出了一个“小亮点”而沾沾自喜的时候,突然有一位学生说:这是真的吗?我先是有点不知所措,但马上抓住了学生的疑问,反问学生:你们觉得什么是传说?同学们开始讨论,最后得出答案:传说是辗转述说、流传的说法、民间流传下来的对某些事件的叙述和评价,有的是事实,有的是虚构。 然后我又留了一项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以《蓝色多瑙河》的由来为题,每组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这个小插曲留给我的思考是:在新课改开放式教学的引导下,应提倡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式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只有不断为自己充电,才能有能力驾驭课堂、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

总之,音乐教育是运用艺术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要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在音乐教学中着力构建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音乐课堂,关注成长中的学生的发展,营造一种凸显学生个性的学习氛围,让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责任编辑付淑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