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办高校发展现状分析

2020-10-28 来源:易榕旅网
民办高校发展现状分析

作者:徐媛媛

来源:《中国电子商情》2013年第20期

摘要: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近年来成为教育界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发展教育事业方面功不可没,但在其自身的发展中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主演分析了民办高校现存问题、其发展困境以及原因。 关键词:民办高校 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历史性的发展,高等教育开始突破国家包揽办学的旧体制,形成了多元化办学的新格局,由此,民办高等教育开始兴起。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民办高校在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与帮助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民办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管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提高全民素质的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成绩

我国的民办高校在仅仅十几年的时间里便发展到了今日之规模,在数量和质量上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充分证明了其存在的价值与推广意义。民办高校的办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办学体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繁荣

一方面,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单一的办学体制开始转变,民办高校得到了恢复与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办学不足的弊端。教育经费来源的渠道趋向多元化,从而改变了国家单一投资的体制。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在挖掘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培养了大批社会紧缺人才,并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自身运行机制,为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与教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政府也由过去的干预手段单一的应然模式转向法治管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全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教师资格条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以及地方性法规的相继出台、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民办教育的发展环境,使政府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保障了民办学校的健康、稳定、繁荣发展。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了教育多元发展

二十几年来,为促进自身发展,民办教育采取了多种投融资的方式,进行了大胆的试验与创新,比较典型的办学模式有储备金模式与股份制模式、捐资办学与投资办学、个人集资与企业投资等等。除此之外,民办学校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创新经营与管理理念,后勤社会化、委托管理、连锁经营等模式使原有体制下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规避,使学校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整合与拓展。由此可见,民办教育的发展对教育投融资的方式产生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使得教育投资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教育资源日益丰富。 (三)促进教育机会均等,推动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民办教育的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对教育的选择权。就办学层次而言,民办学校的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几乎涵盖了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层次;就办学形式而言,民办教育灵活多样,全日制教育与短期培训并存,可以满足社会各界不同群体受教育的需求,增加了人们受教育的选择机会;就办学机制而言,民办学校实行开放办学模式,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增强了办学活力,更好地满足了社会群体的多样性需求,从而大大推动了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 二、问题

(一)资金筹集困难

当前,民办高校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费和银行贷款,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民办高校的经费主要是依靠收取学生的学杂费。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政策的限制,学杂费已无很大的上涨空间。在银行贷款方面,由于受国家信贷政策的限制,民办高校的贷款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其他的诸如校企结合、校办产业虽然在个别民办高校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目前形势下无法普及且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由此可以看出,民办高校的资金问题是限制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教育行政部门在对民办高校管理方面通常是参照公办院校的管理模式。这种照搬的管理模式在具体实践中却表现出了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权责关系模糊,校长治校的功能受到了限制。民办高校大多是在借鉴公办高校的基础上实行的管理体制是理事会(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其校(院)长通常是由理事会(董事会)聘任,理事会(董事会)与校(院)长之间是雇佣关系。在这种体制下,学校决策权和管理权实质上是掌握在理事会(董事会)的手中,职责与权限划分的不明确限制了校(院)长治校作用的有效发挥,这也就难以确保整个学校的高效运转。第二,管理体制不健全,家族化管理现象普遍存在,使得非家族人员很难参与学校的发展决策,导致非家族人员对学校发展缺乏认同感,从而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壮大。

(三)生源数量和质量问题

民办高校不同于公办高校,它的正常运转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费来维持,生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然而我国民办高校近些年来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招生寒流,招生数量锐减,生源质量下降是当前大部分民办高校不得不面临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1.扩招的影响

自2008年以来,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出现了明显下滑的趋势,据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的高考录取比例为75%,5年间增长了近20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在考生数量明显下降,录取比例大幅提升的形势下,高校抢夺生源的“战争”越演越烈,民办高校的生源数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招生制度的影响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录取批次除了少数为第二批次外,大部分是在第三、第四直至最后批次录取。同时,在生源数量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每个批次都有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进行生源竞争,以上种种不利因素必然促使分数较高的考生倾向选择公办院校,随着生源数量的逐年减少,民办院校的生源质量也每况愈下。 3.师资质量与结构问题

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良好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20多年来,由于经费来源与体制等方面的不同,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在师资质量与师资结构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流动性大、培训机会少,科研能力差。

4.培养模式缺乏特色

在具体实践中,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专业设置上,民办高校通常是照搬其所依赖的公办院校的专业设置,这就造成了同一专业在不同体制下重复设置的问题,缺乏自己的特色专业设置。在专业建设上,民办高校为了吸引生源,往往忽略教育应先行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热点设置专业,而忽略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 在人才培养上,民办高校没有根据自身生源的具体实际情况,片面追求大而全,在人才培养规划上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的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