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空
姓名 2分,共36分)
1、0.04的正的平方根是_________ 2、81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 3、求值:30.125___________ 4、求值:______________
5、假如a的平方根是3,那么a=_______________ 6、将15写成方根的形式是_____
7、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n倍,则它的棱长扩大为原来的____倍 8、3.280107准确到________位,有________个有效数字
9、已知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间隔 为3,点A对应的数是2,那么B对应的数是_________ 10、假如一个正数的两个不同的平方根是3a-2和2a-13,那么这个正数是_________ 11、设11的小数局部为b, 则bb6的值是_____________ 12、ab3b0,则ababa_____________ 13、小于55的最大正整数是_______________ 14、若xx有意义,则x1=____________
23 15、比拟大小:52________25( (第16题)
16、图中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请利用图中的格点,画出一个面积是5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_ 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7、在实数2,0.301,(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8
、
下
列
说
法
中
正
确
的
。。3,3,9,0.808008,0.121221222……中,无理数的个数
53是
( )
A、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B、不带根号的数是有理数
C、无理数就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D、实数及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19、下列各式中,x的取值范围是x0( )
A、x B、
3的是
1x2 C、xx D、x2x0 说
法
中
,
错
误
的
20、下列是
( )
A、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的和为零 B、随意一个实数都有奇次方根 C、平方根和立方根相等的数只有零 D、n (n0 )的4 次方根是4n
21、a、b、c三个数在数轴上的点如图所示,aba-ccb的值可能是 ( )
A、-2c B、2a-2c C、0 D、2a-2b 三、计算题(每题4分,共20分)
22、 23、 24、3232 25、0.027
13316412120.31 26、642862
四、解答题(第27题4分,第28、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3分) 27、设a1.254,b12.54,求ab
28、若实数x,y使得yx与8y3互为相反数,求xy的四次方根
x244x2162,求x2y的立方根 29、若yx2
130、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7,AE=BF=CG=DH=2 1)四边形EFGH的形态是_____________ 2)求出四边形EFGH的面积
3)求出四边形EFGH的周长(结果准确到非常位, ........
参考数值: 2.91.703,0.290.539)
五、尝摸索究(共6分) 31、(1)计算:
212—1____________;322323______________12113212313832________________;
(n0) (2)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n1n 的倒数是_____________
(3) 求值
七年级(下)数学第十三章相交线 平行线单元练习卷五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如图1所示,AB及CD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1的对顶角___.
AC1243EDOBFEACODB
DBAC (1) (2) (3) 2.如图1所示,若∠1=25°,则∠2=_______,∠3=______,∠4=_______.
3.如图2所示,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则∠AOD的对顶角是_____,∠AOC的邻补角是_______;
若∠AOC=50°,则∠BOD=______,∠COB=_______.
4.如图3所示,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O,OA平分∠EOC,∠EOC=70°,则∠BOD=•____. 5.对顶角的性质是___ _
6.如图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D//EF,
1)若∠E=59º,则∠1= ,依据: 。 ∠
2=
,
依
据: 。 2)若∠F=79º,则∠3= ,∠4= . 7.如图,a//b,∠1是∠2的2倍,则∠3= 度。
8.如图,AB//CD,∠D=80º,∠CAD:∠BAC=3:2,则∠CAD= , ∠ACD= 。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9. 如图:推断AB//CE的理由是 ( )
A. ∠B=∠ACE B. ∠A=∠ECD C. ∠B=∠ACB D. ∠A=∠ACE 10.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给出下列条件 ① ∠1=∠2 ② ∠3=∠4
③∠4+∠7=180º ④∠5+∠8=180º,其中能断定a//b的是 ( ) A. ① ③ B. ② ④ C.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11. ( )
A.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B. 同位角相等
C.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相交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12. ∠1和∠2是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而成的内错角,那么∠1和∠2的大小关系是
( ) A. ∠1=∠2 B. ∠1 >∠2 C. ∠1 < ∠2 D. 无法确定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 )
①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② 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③ 若线段AB线段CD没有交点,则CD//AB. ④ 若a//b,b//c,则a及c不相交. 三. 把理由填写完好(5分)
14. 如图,已知∠DAB=∠DCB, AF平分∠DAB,CE平分∠DCB, ∠FCE=∠CEB, 试说明:AF//CE. 解:∵ AF平分∠DAB, ( )
∴ =∠DAB ( ) 同理:∠FCE= ( ) ∵ ∠DAB=∠DCB ( ) ∴ ∠FAE=∠PCE
∵ ∠FCE=∠CEB ( )
∴ = ( ) ∴ AF//CE ( ) 四、解答题(共59分,22、23、26、27每题5分,其余每题4分)
15. 如图:∠1=30º,∠B=60º,AB⊥AC. 1) 求∠DAB+∠B等于多少度? 2)AD及BC平行吗?AB及CD平行吗?
12
16. 图:∠ABC=∠ACB,BD
平分∠ABC,CE平分∠ACB, ∠DBF=∠F,问:CE及DF的位置关系怎样?
试说明理由。
17. 已知:如图,∠A=∠ACE,∠B=∠BDF,且∠A=∠B,试说明:EC//DF.
18. 如图:∠1: ∠2:∠3=2:3:4,∠AFE=60º,∠BDE=120º,写出图中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
19. 如图:已知直线
AB、CD及直线MN相交于E、F,MG⊥AB交AB于G,∠EMG=20º,∠NFC=70
º,试说明AB及CD平行的理由。
20. 如图,已知:∠1=∠2。试说明∠3+∠4=180º
21. 如图所示,已知
AB//CD,分别探究下列四个图形中∠P及∠A、∠C的关系,请你从所得的
四个关系中随意选一个加以说明。
图1 图2 图3 图4
22. 如图,已知
B、E分别是AC、DF上的点,∠1=∠2,
∠C=∠D
1) ∠ABD及∠C相等吗?为什么? 2) ∠A及∠F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23. 如图:∠1+∠2=180º,∠DAE=∠BCF,试问 a) AE及FC会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b)
AD及BC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24. 如图,AB//CD,∠A=112º,∠C=123º,求∠APC
的度数。
25. 如图
EF//CD,∠EFB=∠GDC,试问∠AGD及∠ACB相等吗?为什么?
26. 阅读,如图①:CE//AB,∴∠1=∠A, ∠2=∠B, ∴∠ACD=∠1+∠2=∠A+∠B。这是一个有用
的事实,请用这个事实在图②的四边形ABCD内引一条和边平行的直线,求出∠A+∠B+∠C+∠D的度数。
图图②
27. 如图,已知
①
CE平分∠ACD,F为CA的延长线上一点,FG∥CE交AB于点G,∠ACD=110º,∠
AGF=20º.
1)
求∠BAC的度数;2) 求∠B的度数
28. 如图,∠A+∠C=∠AEC,推断
AB及CD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七年级(下)数学第十四章 三角形 单元练习卷一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如图,△ABC≌∠CDA,并且AB=CD,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DAC = ∠BCA B、AC=CA C、∠D = ∠B D、AC=BC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如图,D在AB上,E在AC上,且∠B = ∠C,则在下列条件中,无法断定△ABE≌∠ACD 的是 ( )
A、AD=AE B、AB=AC C、BE=CD D、∠AEB = ∠ADC 3.
如
图
,
∠
A+
∠
B+
∠
C+
∠
D
+
∠
E=
( )
A、180° B、240° C、360° D、480° 4.
以
下
列
各
组
线
段
为
边
,
能
组
成
三
角
形
的
是
( )
A、2cm, 3cm, 4cm B、4cm, 6cm, 10cm C、1cm, 1cm, 3cm D、3cm, 4cm, 9cm 5.
三
角
形
中
至
少
有
一
个
角
大
于
或
等
于
( )
A、45° B、55° C、60° D、65°
6. 假如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斜角三角形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3分)
7. 在△ABC中,∠A+∠B = ∠C,则∠C=
8.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 三角形和 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和 三角形。
9. 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第三边小于两边之 ,大于两边之 ;如右图,用式子表示为: < AC < .
10. 在△ABC中,已知两条边长为3和2,且第三边长为偶数,那么第三边长 。 11. 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4,一腰长为6,则底边长为 。 12. 在△ABC中,AB=AC,∠B =70°,那么∠A = 13. 在等腰△ABC中,∠C =70°,那么∠A = 14.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一边长为5,则另两边长为
15. 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5,另一边长为8,
则它的周长是 第16题 第17题
16. 如图,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及∠A相等的角是 ,理由是 17. 如图,AD,A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和高,∠B =50°,∠C =70°则∠ECD = 三、解答题
18、如图,已知AE=AC,AD=AB,∠EAC=∠DAB,,试证明:△EAD≌△CAB。
19、如图,已知AB=CD,AE=CF,DE=BF,试证明:(1)AB∥CD; (2)AD=BC。
20、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点(不及B、C重合),F、E分别是AD及其延长线上的点,CF∥BE,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BDE≌△CDF(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运用其他字母),并说明理由。
1)你添加的条件是: 2)说明理由。
21、如图,已知 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 EA⊥AD,FD⊥AD,AE=DF,AB=DC。请说明:∠ACE=∠DBF.
22、如图,点E、F在BC上,BE=CF,∠A=∠D, ∠B=∠C,AF及DE交于点O。 1)求证:AB=DC;
2)试推断△OEF的形态,并说明理由。
23、如图,△ABC中,∠BAC=90°,AB=AC,BD是∠ABC的平分线,BD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点的直线于E,直线CE交BA的延长线于F。试说明:BD=2CE。
24. 如图,△ABC中,AD⊥BC于D,AE平分∠DAC,∠BAC=80°,∠B=60°,求∠BAE的度数。
25. 上午8时,一艘船从海岛A动身,以20海里/时的速度向北航行,11时到达海岛B处,从A、B望灯塔C,测得∠NAC=40°,∠NBC=80°,求从海岛B到灯塔C的间隔 。
26. 如图,已知AD=BC,AC=BD,求证:△ABE是等腰三角形。
27. 如图,△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及CE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EBO=∠DCO;②∠BEO=∠CDO;③ BE=CD;④OB=OC.
1) 上述四个条件中,那两个条件可推断△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全部状况) 2)选1)小题中的一种状况,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七年级(下)数学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练习卷一
姓名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42分)
1、原点O的坐标是 ,x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是 ,y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是 ;点M(a,0)在 轴上。
2、点A(﹣1,2)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点A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3、已知点Mx,y及点N2,3关于x轴对称,则xy______。
4、已知点Pa3b,3及点Q5,a2b关于x轴对称,则a_____b______。
5、点P在第三象限,到x轴的间隔 是2,到y轴的间隔 是3,则P点的坐标是 。
6、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4,7),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把点P(-5,-2)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的坐标是 。
8、将点P(-3,y)向下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Q(x,-1),则xy=___________ 。 9、已知AB∥x轴,A点的坐标为(3,2),并且AB=5,则B的坐标为 。
10、A(– 3,– 2)、B(2,– 2)、C(– 2,1)、D(3,1)是坐标平面内的四个点,则线段AB及CD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11.过点A(-2,5)作x轴的垂线L,则直线L上的点的坐标特点是_________. 12.已知点P(0,a)在y轴的负半轴上,则点Q(-a2-1,-a+1)在第 象限.
13.已知点M(2m+1,3m-5)到x轴的间隔 是它到y轴间隔 的2倍,则m= 14.假如点M(3a-9,1-a)是第三象限的整数点,则M的坐标为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5
、
在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中
,
点
1,m21肯定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6、假如点A(a.b)在第三象限,则点B(-a+1,3b-5)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7、点(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P(a,b)在第二象限,则点
Q(a-1,b+1)在
18、若a5,b4,且点M(a,b)在第二象限,则点M的坐标是 ( )
A、(5,4) B、(-5,4) C、(-5,-4) D、(5,-4)
19、△DEF是由△ABC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D(1,-1),则点B(1,1)的对应点( )
A、(2,2),(3,4) B、(3,4),(1,7) C、(-2,2),(1,7) D、(3,4),(2,-2)
20.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4,7),则点B(-4,–1)
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 )
A.(2,9) B.(5,3) C.(1,2) D.(– 9,– 4)
E、点
C(-1,4)的对应点 F
的坐标分别为
21.一个长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个顶点的坐标为(–1,–1)、(–1,2)、(3,–1),则第
四个顶点的坐标为( )
A.(2,2) B.(3,2) C.(3,3) D.(2,3)
22.若点M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且点M到x轴的间隔 为2,则点M的坐标是( ) A.(2,2) B.(-2,-2) C.(2,2)或(-2,-2) D.(2,-2)或(-2,2)
三、解答题(23、24每题8分,25题4分,26题14分,共34分) 23、在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下面各点:A(0,3); B(1,-3);C(3,-5);D(-3,-5);E(3,5);F(5,7); G(5,0)
(1)A点到原点O的间隔 是 。
(2)将点C向x轴的负方向平移6个单位,它及点 重合。 (3)连接CE,则直线CE及y轴是什么关系? (4)点D分别到x、y轴的间隔 是多少?
Y 24、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0,0), B(6,0),C(5,5)。
C(1)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2)假如将三角形ABC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三角形A1B1C1,再向 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A2B2C2。试求出A2、B2、C2的坐标; (3)三角形A2B2C2及三角形ABC的大小、形态有什么关系。
2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5-3a,a-3)在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求a的值及点的坐标?
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6,0),现同时将点A,B分别向上平移4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B的对应点C,D,连接AC,BD,CD.
(1)求点C,D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的面积S四边形ABDC
(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连接PA,PB,使SPAB=S四边形ABDC, 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3)点P是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PO,当点P在BD上挪动时(不及B,D重合)给出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找出这个结论并求其值.
AOCPBxyD
七年级下数学期末模拟测试卷一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
.
下
列
运
算
中
,
正
确
的
是
( )
A. 235 B. (32)32 C. a2a D. (ab)2ab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a, a+1)在x轴上,那么点P的坐标是 ( )
A. (0, 1); B. (-1, 0); C. (1, 0); D. 无法确定 3.如图,∠OAB=∠OBA,添加下列条件,其中不肯定能使( )
A. AC=BD B. BC=AD C. ∠C=∠D D. ∠ABC=∠BAD 4
.
下
列
说
法
错
误
的
OC=OD
成
立
的
是
是
( )
A.3a中的a可以是正数、负数和零; B.实数a的立方根有一个; C.64的立方根是±2; D.35表示-5的立方根
5.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所成的角的度数为 ( )
A.45°°或135° B.135° C.45 D.以上答案都不对
6.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4,7),则点B(-4,-1)•
的对应点的坐标
为
( )
A.(2,9) B.(5,3) C.(1,2) D.(-9,-4)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28分)
7. 假如Q在第二象限,且Q到x轴的间隔 为2,到y轴的间隔 为4,那么Q点的坐标是___ ___.
8. 如图,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交CD于G,假如∠EFD=40°,那么∠EGF =______度.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9. 等腰直角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用符号表示为:如图,在△ABC中,AB=AC,且____ __,所以,AD⊥BC,且 . 10. 如图,已知△ABC及△DEF全等,那么∠D=______度.
11. 如图,已知AD∥BC,AC及BD相交于O,图中共有______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它们分别是
12.如图,将始终角三角板及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请随意选择两角写出一个有关的正确的结论: .
13.如图,两条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C,假如AOC:COE=4:3,那么BOD=
度.
14.将一副三角板如图3所示放置(其中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较短直角边及另一块三角板
的斜边放置在始终线上),那么图中1= 度.
CAOEDA1ADBBEHCEB17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题图
DC15.如图,已知△ABC,ACB的平分线CD交AB于点D,DE//BC,且DE=6cm,假如点E是边AC的中点,那么AC的长为 cm.
16.假如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为23cm,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cm.
17.如图,在△ABC中,高AD及高BE相交于点H,且BH=AC,那么ABC= 度. 18.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及另一腰的夹角为6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
三、解答题(5+5+8+6+3+6+8= 41分)
19、计算:(25)2(52)0
125
20. 计算(12)2
463 921.如图:已知∠B=∠F,∠BAC+∠CDF=180°,说明AF∥EC的理由。 解:因为∠BAC+∠CDF=180°(已知), ∠
ADE=
∠
CDF B 第21题
A F D ( )
所以∠BAC+∠ADE=180°( )
EC 所以AB∥DE ( ) 所以∠B= ( ) 因为∠B=∠F (已知),
所以∠ =∠ ( ) 所以AF∥EC ( )
22. 如图,AD⊥BC于D,EG⊥BC于G,∠E=∠1,说明:AD平分∠BAC。
23、如图,A、B之间是一座山,一条高速马路要通过A、B两点,在A地测得马路走向是北偏西101°38′。假如A、B两地同时开工,那么在B地按北偏东多少度施工,才能使马路 在山腹中准确接通?为什么?
24如图,在△ABC中,AM=CM,DM⊥AC,DM∥BC,说明△CMB是等腰三角形
25. 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点
A的坐标(-4,0),
(1)
图中B点的坐标是 ;
点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C的坐标是 ; 点A关于y轴对称的点D的坐标是 ;
(2)
(3)
△ABC的面积是 ; 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找一点E,能满意SADE=SABC的点E 有 个;且E点在直线 和直线 上;
第25题图
(4)
(5)
在y轴上找一点F,使SADF=SABC,
那么点F的全部可能位置是
;(用坐标表示,并在图中画出)
四、证明题 (8+11=19分)
26.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F分别是线段AB、BC、•CA上的点. (1)若AD=BE=CF,问△DEF是等边三角形吗?试证明你的结论. (2)若△DEF是等边三角形,问AD=BE=CF成立吗?试证明你的结论.
27 如图,已知点C为线段AB上一点,CB>CA,分别以线段AC、BC为边在线段AB同侧作△ACD和△BCE,且CA=CD,CB=CE,∠ACD=∠BCE,直线AE及BD交于点F. (1)说明AE=DB的理由.
(2)假如∠ACD=60°,求∠AFB的度数.
(3)将图1中的△ACD围着点C顺时针旋转某个角度,到如图2的位置,假如∠ACD=α,那么∠AFB及α有何数量关系(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试说明理由.
七年级(下)数学第十二章实数单元练习卷四
参考答案
1. 0.2 2.±3 3. -0.5 4.
135. 3 6.
7. 3n 8. 万;4
9. 23或23 10. 49 11. 2 12. -33 13. 2 14. 1 15. <
16. 5
17. C 18. D 19. B 20. D 21. A 22. 23.
131 39424. 1 25.
149 3026. 4 27.
1 10028. 16 29. 2
30. 1) 正方形;2)29; 3)21.6
31. (1)1;1;1 (2) (3)2
七年级(下)数学第十三章相交线 平行线单元练习卷五
参考答案
1. ∠2,∠4; ∠3
2. 155°; 25°; 155°
3. ∠BOC; ∠BOC,∠AOD; 50°; 130° 4. 35° 5. 对顶角相等
6. 1)59°;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1°;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101°; 79° 7. 60
8. 66°; 34° 9. D 10. D 11. D 12. D 13. B 14.
∵ AF平分∠DAB, ( 已知 )
∴ ∠FAE =∠DAB ( 角平分线的意义 ) 同理:∠FCE= ∠DCB ( 角平分线的意义 ) ∵ ∠DAB=∠DCB ( 已知 ) ∴ ∠FAE=∠FCE
∵ ∠FCE=∠CEB ( 已知 )
∴ ∠FAE = ∠CEB ( 等量代换 ) ∴ AF//CE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5. 1)180°; 2)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B及CD不平行 16. CE//D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7. 提示:说明∠ECD=∠FDC
121218. AB//DE(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EF//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9. 提示:说明∠AEN=∠CFN 20.∵ ∠1=∠2( 已知 )
∴ AB//CD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 ∠3 =∠5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 ∠4 +∠5=180°(邻补角的意义) ∴ ∠3 +∠4=180°(等量代换) 21. 图1:∠A +∠P + ∠C =360°
图2:∠P =∠A + ∠C 图3:∠P =∠A - ∠C 图3:∠P =∠C - ∠A 提示:过P作PQ//AB
22. 1)∠ABD=∠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2)∠A=∠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23. a) AE//FC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b) AD//BC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24. ∠APC=125º
25. ∠AGD=∠A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26. 这个有用的事实就是: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在图②中,过点B作BE∥AD,交CD于点E;
则利用这个有用的事实,可得:∠BED = ∠CBE+∠C ; 因为,BE∥AD,
所以,∠A+∠ABE = 180° ,∠BED+∠D = 180° ;
∠A+∠B+∠C+∠D
= ∠A+(∠ABE+∠CBE)+∠C+∠D = ∠A+∠ABE+(∠CBE+∠C)+∠D = ∠A+∠ABE+∠BED+∠D = (∠A+∠ABE)+(∠BED+∠D) = 180°+180° = 360°
27. 1) ∠BAC=75° 2) ∠B=35°
28.
AB//CD
提示:过E作EF//AB
七年级(下)数学第十四章 三角形 单元练习卷一
参考答案
1、 D 2、 D 3、 A 4、 A 5、 C 6、 B 7、 90°
8、 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9、 和 差 AB-BC AB+BC 10、 2或4
11、
2
钝角三角形 12、 13、 14、 15、 16、 17、 18、
40°
40°、70°或55° 9.5、9.5 18或21
∠BCD 同角的余角相等 10°
∵∠EAC=∠DAB, (已知)
∴∠EAC+∠CAD =∠DAB+∠CAD (等式性质) 即:∠EAD=∠CAB 在△EAD和△CAB中
∴ △EAD≌△CAB (S.A.S.)
19、
证明(1) :∵AE=CF (已知)
∴AE+EF=CF+EF (等式性质) 即AF=CE
在△ABF和△CDE中
∴ △ABF≌△CDE (S.S.S)
∴∠FAB=∠ECD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B//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在△ABC和△CDA中
∴ △ABC≌△CDA (S.A.S)
∴AD=BC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0、(1)BD=CD
(2) ∵CF∥BE (已知)
∴∠DBE=∠DC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BDE和△CDF中
∴ △BDE≌△CDF (A.S.A)
21、∵ EA⊥AD,FD⊥AD (已知)
∴∠EAC=90°,∠FDB=90°(垂直的意义) ∴∠EAC=∠FDB (等量代换) ∵ AB=DC (已知)
∴ AB+BC=DC+BC (等式性质) 即 AC=DB
在△ACE和△DBF中
∴ △ACE≌△DBF (S.A.S)
∴∠ACE=∠DBF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22、(1)
∵BE=CF (已知)
∴ AB+EF=DC+EF (等式性质) 即 AF=CE
在△ABF和△DCE中
∴ △ABF≌△DCE (A.S.A) ∴AB=DC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OEF为等腰三角形 ∵ △ABF≌△DCE
∴∠OEF=∠OFE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因此 OE=0F (等角对等边) 即△OEF为等腰三角形
23、提示:先说明△BCF为等腰三角形,再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CF=2CE,
然后说明△ABD≌△ACF,得BD=CF
24、∠BAE=55°
25、∵∠NBC= 80°∠NAC = 40°
又∠NBC=∠NAC +∠C ∴∠C = 40° ∴ AB=BC
∵ AB=20×(11-8)=60 (海里) ∴ BC=60 (海里)
所以,从海岛B到灯塔C的间隔 为60海里
26、AD=BC,AC=BD
在△ABD和△BAC中
∴ △△ABD≌△BAC (S.S.S)
∴∠ABD=∠ BA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因此AE= BE (等角对等边) 即△ABE为等腰三角形
27、
1) ①、④或①、③或②、③或②、④ 2)∵OB=OC (已知)
∴∠OBC=∠ OCB (等边对等角) ∵∠EBO=∠DCO(已知)
∴∠OBC+∠EBO =∠ OCB +∠DCO (等式性质) 即∠ABC=∠ACB
因此AB= AC (等角对等边) 即△ABC为等腰三角形
七年级(下)数学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练习卷一
参考答案
1. (0,0) 纵坐标都是0 横坐标都是0 x 2. (1,2) (1,-2) (-1,-2) 3. 1
4. 1 -2 5. (-3,-2) 6. (1,2) 7. (-7,2) 8. -10
9. (8,2)或(-2,2) 10. AB//CD,AB/=CD 11. 横坐标都是-2 12. 二 13.-7或 14. (-3,-1) 15. B 16. D
3717. B 18. B 19. B 20. C 21. B 22. C
3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各点,如下所示:
(1)A点到原点O的间隔 是3个单位长;
(2)将点C向左平移6个单位后的坐标为(-3,-5),所以及点D重合; (3)∵点C和点E的横坐标相等, ∴直线CE及y轴平行;
(4)点D(-3,-5)到x轴的间隔 =|-5|=5,到y轴的间隔 =|-3|=3. 24. 解:(1)∵A(0,0),B(6,0),C(5,5), ∴AB=6,点C到AB的间隔 为5, ∴S△ABC=×6×5=15;
(2)如图所示,A2(2,1),B2(8,1),C2(7,6);
(3)依据平移变换的性质:△A2B2C2及△ABC大小、形态完全一样。
1225. ∴点(5-3a,a-3)在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5-3a=a-3 解得:a=2
所以:a=2,点的坐标为(-1,-1)
26. 解:(1)依题意,得C(0,4),D(8,4), ∴S四边形ABDC=AB×OC=8×4=32;
(2)存在.设点P到AB的间隔 为h,S△PAB=×AB×h=4h, 由S△PAB=S四边形ABDC,得4h=32,解得h=8, ∴P(0,8)或(0,﹣8);
(3)结论①正确,过P点作PE⊥AB交OC及E点, ∴AB//PE//CD,
∴∠DCP+∠BOP=∠CPE+∠OPE=∠CPO, ∴.
12
七年级下数学期末模拟试卷一
参考答案
1. D 2. B 3. B 4. C 5. A 6. C
7. (-4, 2) 8. 70°
9. AD平分∠BAC BD=CD 10. ∠D=70°
11. 3 SADBSADC,SABCSDBC,SABOSDCO
12.∠1=∠2或∠3=∠4或∠2+∠4=90°或∠4+∠5=180°或∠3+∠5=180°等; 13.72; 14.105; 15.12 16.53 17.45 18. 75°或15°
19. (25)2(52)0125=52125125
20. (12)24963==12 21. 因为∠BAC+∠CDF=180°(已知),
∠ADE=∠CDF ( 对顶角相等 ) 1 所以∠BAC+∠ADE=180°( 等量代换 ) 1所以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1所以∠B=∠FE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2因为∠B=∠F (已知),
所以∠F =∠FEC ( 等量代换 ) 2所以AF∥E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
22. AD⊥BC于D,EG⊥BC于G,(已知)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ADC=∠EGC=90°,(垂直的意义) AD//E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E=∠1(已知)
∠2 = ∠3 (等量代换) AD平分∠BAC(角平分线的定义)
23. 180º-101°38′=78º22′ 理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4. ∵AM=CM,DM⊥AC (已知)
∴∠AMD=∠CMD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DM∥BC (已知)
∴∠AMD=∠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MD=∠BCM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BCM (等量代换) ∴CM=BM (等角对等边)
即△CMB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25、(1)(―3,4);(2)(3,―4);(4,0);(3)16;(4)多数; y=4; y=-4…………(每格1分)
(5)(0,4)或(0,―4).………………………………………………………(2分)
26(1)∵△ABC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
∴∠A=∠B=∠C=60°, AB=BC=AC(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AD=BE=CF (已知)
∴BD=CE=AF (等式的性质) 在△ADF、△BED和△CFE中
ADBECF(已知) ABC
AFBDCE ∴△ADF≌△BED≌△CFE (S.A.S)
(2)
若△DEF是等边三角形,则AD=BE=CF成立
∵△DEF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
∴∠DEF=∠EFD=∠FDE=60°, FD= DE=EF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ABC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
∴∠A=∠B=∠C=60°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A+∠ADF+∠AFD=180°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FDE+∠ADF+∠BDE=180°(平角的意义)
∴60°+∠ADF+∠AFD=60°+∠ADF+∠BDE (等量代换) ∴∠AFD=∠BDE (等式的性质) 同理可证:∠CEF=∠BDE 在△ADF、△BED和△CFE中
ABC AFDBDECEF
FDDEEF ∴△ADF≌△BED≌△CFE (A.A.S)
∴AD=BE=CF
27.
(1)
证明:∵∠ACD=∠BCE(已知),
∴∠ACD+∠DCE=∠BCE+∠ECD(等式性质),
即∠ACE=∠BCD. 在△ACE及△DCB中,
∴△ACE≌△DCB(SAS),
∴AE=D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解:∵△ACE≌△DCB,
∴∠CAE=∠CDB(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DF=∠ADC+∠CDB(等式性质), ∴∠ADF=∠ADC+∠CAE(等量代换),
又∵∠AFB=∠FAD+∠ADF(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及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AFB=∠FAD+∠ADC+∠CAE(等量代换), ∴∠AFB=∠DAC+∠ADC(等式性质)
又∵∠DAC+∠ADC+∠ACD=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DAC+∠ADC=180°-∠ACD(等式性质), ∴∠AFB=180°-∠ACD(等量代换), ∵∠ACD=60°(已知), ∴∠AFB=120°(等式性质);
(3)解:∠AFB及α的数量关系为:∠AFB=180°-α,理由如下: ∵∠ACD=∠BCE=α,
∴∠ACD+∠DCE=∠BCE+∠DCE,(等式性质) 即∠ACE=∠DCB. 在△ACE和△DCB中,
∴△ACE≌△DCB(SAS),
∴∠AEC=∠D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FB =∠FEB+∠FBE,(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及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FEB=∠FEC+∠CEB, ∠FBE=∠CBE-∠DBC ∴∠AFB=∠CBE+∠CEB,
∵∠CBE+∠CEB+∠BCE=180°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ACD=∠BCE,∠ACD=α(已知), ∴∠CBE+∠CEB+α=180° (等量代换) ∴∠CBE+∠CEB=180°-α (等式性质) ∴∠AFB=180°-α.(等量代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