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双江古茶树资源、价值及农业文化遗产特征

2024-07-23 来源:易榕旅网
双江古茶树资源、价值及农业文化遗产特征

王志;杨丽韫;汪礼平;杨毛毛;袁鹏;陈军;徐萍;彭飞

【摘 要】There have been abundant resources of ancient tea plants with a long history in Shuangjiang County,which is a proof that Yunnan was a place of tea origin.It is revealed that the genetic traits of tea plants were diverse in Shuangjiang,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ea resources and related culture.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huangjiang tea resources are considered to be of a great significance.The Shuangjiang tea resources own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 Agri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y should be applied for the World′s Important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ilot.%云南临沧市双江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茶树群落,是世界茶起源地之一的强有力见证,也为双江未来茶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研究双江古茶树的资源现状、价值分析和文化分析,得出双江茶树资源系统有丰富的双江茶树遗传资源多样性、相关物种多样性以及与茶相关的技术和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多重价值,对双江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双江茶树品种的多样性、相关物种的多样性、传承文化等方面有很大价值;双江古茶树资源具有农业文化遗产广泛的特征,需要申请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期刊名称】《茶叶》 【年(卷),期】2016(042)003 【总页数】5页(P175-179)

【关键词】茶文化;价值;农业文化遗产

【作 者】王志;杨丽韫;汪礼平;杨毛毛;袁鹏;陈军;徐萍;彭飞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 1 0083;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 1 0083;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 1 0083;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 1 0083;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 1 0083;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 1 0083;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 1 0083;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 1 008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571.1

茶距今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并且茶也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对茶的发现、种植和利用的历史悠久。全球的天然茶树群落和古茶园保留范围最大、天然茶树和古茶树保留数目最多的省是云南[1],特别是位于临沧市的双江县,因为其特有的地理和生态环境致使古茶树资源和文化获得孕育、保护及传承。在双江,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茶树群落不仅是世界茶源地之一的强有力见证,也为双江未来茶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双江特有的,当地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传承,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研究价值。

长期以来,双江自治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全县一直以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对文化发展重视不够,对遗产的认识和理解都较为薄弱。各部门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保护与管理方法的认知仍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因此未能形成部门合力。茶农文化素质偏低,对于古茶园的认识仍停留在自然崇拜和经济生产两个基本的功能上,对于茶园多功能性的认识和利用都显不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促进农民增收,传承茶文化与农耕文明,促进普洱地区的农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好、发展好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已经不仅是传承传统的需要,更是区域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

实现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的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切实带动区域农民增收、环境优化、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传统文化和经典技术的传承与发展;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拓展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建设,进一步开拓市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将农业文化遗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遗产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地方政府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管理能力,生态产品的开发能力,社区参与管理的能力,提高区域内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保护当地古茶树资源对当地经济、环境和文化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双江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市南部,地跨东经99°35′15″至100°09′30″,北纬23°11′58″至23°48′50″之间,东南与景谷县隔江相望,南与澜沧县、沧源县比邻,西与耿马县相依,北与临翔区接壤,全县国土面积2157.1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6.2%,耕地面积仅为25.6万亩。双江县包含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四种少数民族。双江位于云贵高原西南部,横断山脉和怒山南延处纵谷区。因山脉切割的影响,形成两江环半壁,两江夹一河,一溪分两岭,一河带两坝的地貌特征。境内地形高差悬殊,最高海拔为邦马山之大雪山3223米,最低海拔为662米。县内地势起伏不平,形成了垂直变化大的立体气候,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双江县野生茶树资源十分丰富,现有野生茶树群落4万亩,主要分布在勐库邦骂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和忙糯、大文、邦丙乡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双江拥有世界驰名的茶树良种——勐库大叶种,被誉为“云南大叶种的正宗”。 表1中列举的是双江县6个乡镇古茶树资源现存状态,古茶树存在海拔范围为670—3000m。古茶树面积最大的是勐库镇,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勐库镇古茶树茶种主要为野生

茶树,种类有3个茶系,3个茶种。

《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指出:存在于自然界的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半驯化人工种植野生茶树和以及人工种植的一个世纪以上的古茶园茶树。古茶树种类有野生古茶树,野生古茶树群落栽培型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和古茶园[3]。双江县的古茶树种类有古茶园、栽培型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野生古茶树。从表2可以看出双江县古茶树资源类型完整丰富,野生古茶树主要集中在勐库镇、勐勐镇这是由于它们海拔高的缘故。 3.1 生态作用价值

3.1.1 广泛的生物多样性 一定空间范围内多种多样的有机体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总称为生物多样性。双江古茶园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包含着植物、昆虫、微生物、鸟类及其他动物的生物链。生存在这里的多种生物,彼此依存,形成一个丰富的生态网络。在双江野生古茶园系统中有62科145属288种植物资源,主要包括麻栎、旱黑黄檀、山龙眼、樱花树、桦木、木姜子、山茶、云南铁杉、云南红豆杉、竹类11种、华山松等;野生动物87种,兽类40种,鸟类47种,其中绿孔雀、白鹇、原鸡、白腹锦鸡、红腹锦鸡列入国家二、三级保护动物。在栽培型古茶园系统中,主要采用高大乔木─茶树─绿肥的立体种植复合模式,农民对古茶园物种有意识地进行选择,实施的生态栽培,根据所处地块的生态环境因地制益,中间种植茶树,尽量保护茶园已有的树林、植被,使茶园通过种植遮荫达30%。地表面种植绿肥或有根瘤菌的植物获得水分和营养,通过以短养长的方式培育幼龄茶园。建成茶中有林,林中有茶的生态茶园。

3.1.2 茶树种类资源据调查,双江境内古茶树共有3种,这些古茶树的分布及基本状况见表3。三个茶种中普洱茶种C.assamica和茶种大理茶种C.taliensis分布最多,且野生古茶树较多。 3.2 经济价值

双江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勐库大叶种茶驰名中外,茶叶是双江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传统支柱产业,在全县经济中有重要地位,历届政府也把茶叶当作当地经济支柱产业来发展,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不断增加,茶叶产值不断提高,涉茶人平均茶叶收入达1000元以上。茶叶生产除向社会提供优质、安全、足够的农副产品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境内的各民族在经济活动中以茶维持生计,立足茶叶资源优势,依托茶叶创业发展。茶叶产业推动了经济发展,并推动相关产业及其经济的发展,茶叶已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休闲农业不仅拥有文化、经济、社会、游憩、教育、医疗和环保等功能,还是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一体的农业经营方式。依托勐库滇濮古茶小镇,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发展寻茶根、祭茶祖、品香茗、体现4个自治民族不同的茶艺茶道的茶文化休闲园;依托高优生态景观茶园、古茶园可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享受大自然赐予的茶园风光;依托茶庄园可以发展休闲、养生、度假、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园,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可以促进城乡之间的环境共享、信息互通、良性互动好氛围。 3.3 文化价值

3.3.1 茶叶起源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之前,云贵高原处在古特提斯洋北岸,气候温暖,极有可能是高等植物起源地(一亿年前被子植物出现)。青藏高原第四纪隆升改变了亚洲大陆分布的气候,其东部边缘保留了大型的天然高等植物。野生茶就是其中之一。第四纪青藏高原的凸起导致亚洲大陆的气候分布发生变化,在其东部边缘保存了较多原来的高等植物。野生茶树就是其中之一。1978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现了以宽叶木兰(新种)为主体的景谷植物群化石,同时发现其产于云南普洱景谷盆地,其时代为第三纪晚渐新世,至今约3540万年。据研究,宽叶木兰是茶属近缘,其分布于北回归线两侧,越过澜沧江水系,与云南原始古茶树群落分布地区重叠。说明澜沧江中下游是世界茶树原产地。

澜沧江将双江自治县和景谷自治县分隔开,双江在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迄今为止,多处野生古茶树群落于双江自治县境内被发现,作为代表的是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据调查,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现有面积为84.67万公顷,海拔2200-2750m,属原生自然植被,大理茶种。其群落保存完整,是目前全球已知的野生古茶树群落中海拔最高、分散面积最广、种群密度最大的一个。其中1号古茶树,属大理茶种(C.taliensis),生长海拨2700米。

3.3.2 茶文化 双江自治县是全国唯一一个四个少数民族共同自治的行政单位,傣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文化在这里交流发展,他们均以茶树维持生计,在茶树栽培、茶园管理、制茶饮茶和其它与茶相关的文化特质上创造出丰富的表现形式。 多民族、多元文化并存是双江的显著特点。随着社会的变迁双江已成为多民族、多元文化并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影响、借鉴、渗透,文化异彩纷呈。千百年的种茶、制茶、饮茶、品茶,双江县境内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茶文化,茶叶的应用非常广泛,以茶为饮、引茶入药、用茶做菜,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由茶也派生了许许多多的文化,茶歌、茶舞、茶词、茶诗、茶对联、茶歌谣、茶乡赞、茶艺、茶俗、茶马古道等。

双江自治县自古就有种茶。据布朗族史诗《闷奔》和各种传说,两千多年前布朗族的先民“濮人”就已在双江生活。布朗族先人有可能在奴隶社会,就发现并利用茶树。布朗族存在年代久远,在双江自治县境内发现的新石器遗址和石斧、石范、铜斧及大量炭化物足以证明早在三千多年前布朗族的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汉晋时期,在今云南省境内澜沧江两岸及其以西的大部分地区均有“濮”人存在。据历史记录,布朗族先民最晚在唐代在双江县境定居,有可能更早。唐代的樊绰在《蛮书》中记载:“濮子蛮,勇敢矫健,善用泊箕竹弓,深林间射尽飞鼠,发无不中”;“无食器,以芭蕉叶藉之”。

据史料载,3000多年前的古代濮人就懂得和利用茶,为茶的使用作出显著贡献。

据史料记载,西南夷中濮人在商周时期已会种茶,东晋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皆纳贡之”。意为:周武王伐纣后,巴蜀和西南夷的茶被用来当贡品。甲骨文“濮”字:是一个身披树叶,头带鲜花的人,右手作出邀请手势,左手奉上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茶。 3.3.3 栽培茶的起源与传播 据调查,双江茶树栽培有可能是在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据民间史料《双江傣族简史》记载,在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有个勐勐土司叫罕廷发,从缅甸悉博(今缅甸腊戌南部)到勐勐任职。明成化二十年,罕廷发派下属岩庄等四人送礼物到悉博向悉博官表示感激,岩庄等人在悉博集市发现那里的茶叶味道较好,岩庄等人返回后,即向罕廷发反映,随即,罕廷发让他们重返悉博,在悉博官允许下,进入莱弄(驻缅中地区)学习茶叶种植、加工技术,并于明成化二十一年回来,罕廷发在冰岛村建盖佛寺,并让岩庄等人在冰岛佛寺周围培育茶苗,第一代培育成功150余株,数十年后,茶母树长大,开花、结果,再继续繁殖发展,成为当今勐库大叶种茶之祖。

双江适宜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优良的勐库大叶种茶,被茶商官民重视广泛引种。根据《双江茶叶志》记载,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起,双江勐库大叶茶已被引到顺宁(凤庆)种植,之后有镇康、云县、临沧有远见卓识的人多次引种勐库大叶茶种。彭桂萼著《双江一瞥》记载,民国初,勐库大叶茶年产万担,在勐库公弄、邦骂地区,茶农雇佣几百人采制茶叶。春茶期间,外地商人纷纷聚集勐库、勐勐等地竞相采购茶叶。

茶马古道南道(“夷方地”)。茶马古道南道从云南的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大理→怒江→丽江→迪庆→四川甘孜→西藏的昌都→祭隅→波蜜→林芝→拉萨→进入场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阿富汗。“夷方地”属历史 上茶马古道南道支网,包括临沧、双江、沧源、耿马、镇康、永德、凤庆、云县等自然地理相连接的网络式“茶商联络”中心。双江自治县处于南道“夷方地”交易区支网,勐库大

叶种茶北路通过泰恒镇茶市(今博尚镇)远销康藏,有时西藏马帮直接到双江驮运茶叶;南路通过沧源、耿马与缅甸通商;也有当地马帮直接营销茶叶。双江勐库大叶种(普洱茶种 C.assamica)由此扬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推广使用勐库大叶茶品种,云南省农业厅从1979年起拨专款在双江自治县建立繁育点,以满足各地对原种的需求。双江目前栽培型古茶的主要为勐库大叶种,面积占90%以上。2013年数据表明,全县有17017亩百年以上树龄的栽培型古茶树,这些古茶树在双江县的六个乡镇中均有分布。截至2013年,双江县的茶叶种植面积为155068亩,采摘面积达到110134亩,茶叶总产量为9777.9吨,涉茶人口达到110614人。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标准指标,为突出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证明和全球重要性三个方面[2]。依据之前的价值分析,双江茶树资源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茶园不仅种植茶树,也在适当的位置种植防护林,用作隔离带,尽量保护茶园有的树林、植被,使茶园通过种植遮荫达30%;地表面种植绿肥或有根瘤菌的植物获得水分和营养,使得茶园中的林茶共生。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双江古茶树拥有的无公害优质茶叶,以确保粮食和生计安全,历史悠久的古茶树种植和茶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社会组织和文化体系,以及许多世界级的古茶树,古茶园表明其全球重要性,这表明它基本符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选择标准[3]。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指出,农业文化遗产有动态性,适应环境能力性强,丰富性,战略性,多功能性,有可持续能力等特征[4]。 当地农民参与了双江茶树种植、栽培和茶叶加工,显示出了双江茶树文化遗产的活态生产过程,这与其他文化遗产是不同的。双江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历史悠久,当地的农民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具有动态性。

双江现有的大型野生古茶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古茶树林可以作为自然遗产,野生古茶树群落以及人工种植的与茶树相关悠久风景的古茶园能看成本土的文化景观

遗产,而本地种植茶树利用茶叶的技术和工艺可看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共同构成双江茶树宝贵的文化遗产。双江茶树包含的茶树品种的多样性、相关物种的多样性以及与茶相关的技术和传统多样性的文化若消失,其独特的生态和文化价值都会随之永远消失,这对于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损失都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对双江茶树资源保护有着战略重要性。一直以来,当地人民精心种茶,而茶又为当地人民带来财富和丰富多样的文化,经过千年的发展完全体现出了可持续性。因此,我们有必要以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对其保护。

(1)双江茶树资源系统有丰富的双江茶树品种的多样性、相关物种的多样性以及与茶相关的技术和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多重价值,对双江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江茶树品种的多样性、相关物种的多样性、原料的供给传承文化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2)建议将双江申请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并尽力维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在增加产量的同时多施用有机肥,少用农药,以便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献】

1 沙丽清,郭辉军.云南古茶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见:王如松.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与技术出版社,2005.

2 闵庆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选标准解读及其启示.资源科学,2010,32(6):1022-1025. 3 何露,闵庆文,袁 正.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价值及农业文化遗产特征.Resources Science .2011,33(6):1060.

4 闵庆文.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其保护.世界环境,2011,(1):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