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 ,健全的 。
2.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 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 。
3.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 , ,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 。
4.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1 、2 、
3 、 4 、 等四个方面。
5.音乐教学内容标准中的“创造领域”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 、 2 、 3 。
二、选择题(10分)
1.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2.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3.《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 。
A、男声独唱 B、男声二重唱 C、女声独唱 D、女声二重唱 4.《黄河大合唱》的作曲家是 。
A、聂耳 B、冼星海 C、王惠然 D、汪立三 三、判断题:(对打“√”、错打“×”)(10)
1.《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领域包含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四个领域。( )
2.音乐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分布为四个学段:1—2年级,3—6年级,7—9年级,10—12年级。( )
3.音乐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
4.依据音乐教育的性质和价值,以及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因此其教育观念指导思想及其具体的行为方式上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⑴基础性 ⑵民主性 ⑶开放性
四、连线题:)(5分)
1.将作品与相关音乐情感术语用线连起来。 《我爱你塞北的雪》 欢快活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大海啊,故乡》 优美抒情 《蓝色多瑙河》 《歌唱祖国》 雄壮有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指出下面的名言是哪位音乐家或名人所说。
(1)“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 ) (2)“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
供选答案:A、马克思 B、罗曼-罗兰 C、里姆斯基-科萨科夫、D、孔子、E、冼星海、F、苏霍姆林斯基、G、列宁、瓦格纳
五、简答题:请任选一题作答。(15分)
1.根据我国《音乐课程标准》,结合你的教学实际,简要谈谈你对音乐教育基本理念中“以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的认识与理解。
(1)应贯穿与音乐教学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2)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 (3)音乐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4)音乐教学中,应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以后月表现中的作用。
2.《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教育的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请你就其中一个纬度的目标简要谈谈你的认识与理解。
3.贯彻《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你对学生的音乐能力发展评价采用了哪些有效的方法?
六、阐述题(在以下两题自选一题)(20) 1.请就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2.在《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小学音乐教学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请联系实践进行概要阐述。
七、简答题(10分)
1. 音乐的要素有哪些呢 2.何谓变拍子? 八、简述题:(15)
1. 音乐理论中的“乐音”与“噪音”如何定义?
小学英语学科教师素养笔试试卷(一)
姓名________学校________学科_______
一、填空: (每空1分,共22分)
1.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______、参与和______等方式,实现_________,感受______。
2.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_____________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______________;促进英语课程的_____________。
3.认识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______和______;调控策略是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_______、反思、_______和调整的策略。
4.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________特点,遵循_______规律,力求满足________、________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________和________。
7.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8.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我国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
A.《学记》 B.《中庸》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论语》 2.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
论是形式教育论,5.
另一种理论是____________。
A.学科课程论 B. 实质教育论 C. 活动课程论 D. 现代课程论 3. 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_____。
A.1951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52年
4. 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
育方法是________。
A. 演示法 B. 讲授法 C. 谈话法 D. 陶冶法 5. 《英语课程标准》二级目标在词汇方面要求_______ 。
A.学多少算多少 B.1000-1200个单词 C.500个左右单词
D.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6. 国家从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政策和总方向指的是________。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育目标 D. 培养目标 7.《英语课程标准》一级目标要求能唱英语儿童歌曲_________。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8.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________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9.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________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10.________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三、辨析题(每题1分,共10分) 1.英语课上游戏设计越多越好。( )
2.任何组织形式的游戏设计都必须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参与教学和实现教育目标为宗旨。( )
3.现代教学媒体可以代替传统的教学媒体。( )
4.教师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 ) 5.歌曲、歌谣是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可用可不用。( )
6.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中,从学习方式上说,就是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从内容上,就是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重和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
7.教学观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
8.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只是改变了名称,而实质内容并没有多大变化。( ) 9.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 10.“注重过程”的意思就是教师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讲清结果,更要注重讲清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为什么要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
2.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3.教学理念中“尊重个体差异”的含义是什么?
五、结合新的课改理念论述下列各题(共40分)
1.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9分)
2.胡老师的授课内容是与圣诞节有关的单词、句型和篇章。她在教授了这些知识的同时还为学生介绍了有关圣诞节的文化知识,学生们对此十分感兴趣。为此,胡老师就鼓励学生在课后自行查找更多的有关圣诞节的资料,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交流。胡老师的这种做法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什么教学理念?(8分)
3.下面案例你认为该教学采用了哪种教学方式并有什么优势?(10分) 教材依据: PEP 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 Unit 5 How much is it? A Let's talk 在本节课教学中,在完成课文学习和操练之后,教师做了以下安排:
1. Divide all the students into 5 groups: stationer's, toy shop, clothes shop, fruit shop and food shop. Put some goods in each shop. Get the students to do shopping in groups. ( 每组由一名学生当售货员,其他学生当顾客。 )
2. Ask the students to go to different shops and buy different things.( 把全班分成 5 个组,即 5 个 “商店”,顾客可以到任何一个“商店”去“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教师到各组去指导,同时也当顾客,“购买物品”。 )
4.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请自选教学内容,设计一个“任务型”教学活动来阐述。(13分)
小学数学教学素养测试推荐试卷(章明)
(100分)
一、填空
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中。
3.备课的内容包括( )、( )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4.教育学史上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
5.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 )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
7.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
8.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商讨而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二、判断:
( )
2.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 )
( )
1.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合作学习是小组学习的必然产物。只要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自然就会合作。
4.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 ) ( )
6.课程改革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 )
5.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7.教育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种促进人身心发展的过程。 ( )
8.课的结构是由课的类型决定的,备课就是写教案。 ( ) 三、单项选择:
1.要让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和经受一定的挫折,培养坚毅不拔的意志和良好的( )。 A.思维品质 B.思想道德 C.心理品质 D.道德品质 2.以下不属于《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需强化的是( ) A.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B.关注学科间的综合 C.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D.甄别和选拔功能 3.关于“学习评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明确评价的主体与责任 B.评价的方式就是考试 C.把握评价的目的与要求 D.重视评价的报告与解释 4.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5.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 )
A.政治思想素养之一 B.职业道德素养之一 C.知识素养之一 D.能力素养之一 6.我国第一本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论共产主义教育》 B.《新教育大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学》 四、多项选择。
1. 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 E.教师素质现代化 2.下列关于课堂教学的改进,理念正确的是 ( ) A.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由学生作主 B.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C.教学方法的选用改为完全由教学目标来决定
D.尽可能多的提供学生有效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进而认识规律 3.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下面几个环节来完成 ( )
A.审题 B.联想 C.知识理解 D.课题类化 E.背诵记忆
4.“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
A.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B.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C.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D.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5. 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 )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 )
A.面向学生 B.面向未来 C.面向现代化
D.面向21世纪 E.面向世界 五、简答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2.你认为一堂好课的特点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3.谈谈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体会,并举例说明。 4.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东湖区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测试试卷(余莉)
一、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 )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3.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
4.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老师的教学。 ( )
5.不应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像。 ( ) 6.“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是对知识技能目标“理解”的表述。 ( ) (答案:√√√√√×) 二、单项选择:(每题的选项中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序号填在括号里。)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 )。
A.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B.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C.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D.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划分的第二学段应为( )。
A.1~3年级 B.3~4年级 C.4~6年级 D.7~9年级 4.“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是对过程性目标“( )”的表述。
A.经历 B.感受 C.体验 D.探索 (答案:A D C D) 三、多项选择:(每题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将其序号填在括号里,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6.下面属于课程资源的是:( )
A.教材与教师用书 B。实践活动材料
C.音像资料与信息技术 D。报刊杂志、电视广播
(答案1、ACD 2、ABC 3、ABC 4、ABCD 5、ABCD 6、ABCD) (候选)关于多元智力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 A、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能力
B、每个人身都同时拥有多种智力,只是这多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组合方式和程度不同 C、多元智力理论拓展了老师的智力观
D、多元智力理论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四、 填空题
1.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 知识 ),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 )地进行教学。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中谈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 )的学习态度。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从(调整 )和( 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方面来进 行。
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定,小学低年级主要开设(品德与生活 )(语文 ) (数学 )( 体育 )(艺术 )等课程。 5.《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其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 观察 )( 实验 )( 归纳 )(类比 )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
五、写出你最崇拜的两位教育家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和一句名言。(6分)
名 字
主 要 教 育 思 想
他(她) 的 教 育 名 言
六、简答题:
1.基础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候选) 2.“数与代数”第二学段的内容是什么?(候选) 3.“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请联系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对这句话进行简要分析。 4.“有专家尖锐指出,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和习题集,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 你认为,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相关课程理念分析之。
5.有人认为,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寸步难行。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说法的?
6.有一位参加新课程实验的老师说:“过去我们给学生教了很多很多,但他们真正学到的很少很少;现在我们教给学生的虽然少了,但他们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很多很多。”你对此有何感想?
七、问答题:
1.结合下面的例题,谈谈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小明所在班级的学生平均身高是1.4米,小强所在班级的学生平均身高是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吗?
2.结合下面的例题,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一本书12元,全班48人,每人买一本大约需要多少钱?
3.过去的一堂数学课:老师叫我们在课堂上做一道数学题:“买一个篮球是9元5角,一个足球是17元2角,合计要多少钱?”同学们都忙着动手计算,只有我无动于衷。“站起来!”老师说,“做出来了吗?”“做出来了。”既然被老师盯上了,我只好硬撑着脸面说。“答案是多少?”“不到30元。”“不对!你这是敷衍我。”“怎么不对?9元5角不到10元,17元2角不到20元。所以,9元5角加17元2角,不到30元。”我倔强地说。“这„,这„,这没有用!”憋了半天,老师才说出这句话。“怎么会没有用?只要跟妈妈说,买这两个球,不到30元,她就会让我买。”我和老师较上了劲。“我说没用就没用。统考时,你不给出准确结果,谁给你分!”老师脸都气白了。这个案例说明传统的课程内容和评价方式存在着什么样的缺陷?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理论测试试题(邓国亮)
一、填空。(第3、4、5、10小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1.把一张长25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边长是5厘米的小正方形,最多可以剪(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
2.把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 );和这个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 )。 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人们( )的体现。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 )地发展。
5.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 6.“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是第( )学段的学习内容,“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是第( )学段的学习内容。 7.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 )、( )。
8.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62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 )分钟。 9.教师的素养包括( )、( )、( )。
10.投篮球,连续投30次投中15次,与投6次投中3次,它们的命中率都是50%,但前者的命中率显得( )一些,后者的命中率显得( )一些。 二、选择。(第1、5、小题1分,其余的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现象中,( )是确定的。
A.下周三会下雨; B.明天有人走路; C.太阳从西边升起。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 教书 B. 育人 C. 教书育人 D. 带好班级 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 )需要。
A.生理与安全 B.社交与尊重 C.求知与审美 D.自我实现
5.下面四个数都是六位数,n是比10小的非0自然数,s是零,一定能被3 和5整除的数
是( )。
A. nnnsnn B. nsnsns C. nssnss D. nssnsn 6.王强考试不及格时总是说:“那些考得好的人都是靠死记硬背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能力,
我考得差也不说明我没有能力,其实分数是无所谓的。”这是( )。 A. 合理化 B. 反向作用 C. 补偿 D. 压抑 三、判断。(第3小题1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13分。)
1.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 ) 2.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 )
3.6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只握一次手,一共要握30次。 ( ) 4.教育规律是教育经验的高度概括,它不等于教育规律,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
( )
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 )
6.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体力与智力的总和。 ( ) 7.“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是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感受、体验、探索”
是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 1.数学教学
2.折线统计图
3.最近发展区
五、简答。(每小题4分,共16分。)
1.写出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和陶行知的主要教育思想。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3.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4.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六、问答。27分
1.教学评价是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教学评价也做了精辟描述,请利用这一评价思想分析下面的评价实例。7分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收集、整理和表达数据。邓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数据,知道如何求平均数,了解统计图的特点,他制作的统计图很出色,在这个方面是全班最好的。但他在使用语言解释统计结果方面有一定困难。继续努力,邓丽!评定等级:B。”
2.例谈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10分
2.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的学习为例,说明数学教学目标各维度间的区别。10分
小学数学教师测试题
第一部分 教师理论和专业素养方面(56分) 1、选择题(24分)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⑵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D.带好班级 ⑶对小学生的舆论起主要导向作用的是( )。
A.班干部 B.教师 C.学生自身 D.学生领袖 ⑷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社交与尊重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⑸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 )的总和。 A.知识与能力 B.智力与能力 C.体力与智力 D.体力与能力 ⑹王强考试不及格时总是说:“那些考得好的人都是靠死记硬背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能力,我考得差也不说明我没有能力,其实分数是无所谓的。”这是( )。 A.合理化 B.反向作用 C.补偿 D.压抑
2、写出你最崇拜的两位教育家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和一句名言。(6分)
名字 主要教育思想 他(她)的教育名言
3、填空题(20分)
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 、 、 、 等四个
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⑵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 ”、“ ”、“ ”、“ ”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 、 、 ,以及 与 的能力。
⑶要初步培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 、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⑷新课程中的数学评价,要建立 多元, 多样的评价体系。 ⑸教师专业化是使教师从——————————型转化成—————————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4、简答题(8分)
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分析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可任选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⑴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02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这位班主任老师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分析。
⑵结合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实际,谈谈从“知识本位”教学设计向“育人为本”教学设计转变的基本要领。
⑶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请你谈谈对这个教师成长公式的理解和体会。
二、数学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22分)
1.( )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圆周率是圆的( )和( )的比值。
2.某一天的外汇牌价所显示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8.4元人民币。这天李先生用80美元兑换了112万越南盾。1万越南盾约合( )元人民币。 3.我国二千多年前就把乘法口诀刻在“竹木简”上,那时的乘法口诀是从“( )”这句口诀开始的,所以也叫“( )歌”。 4.被称为“代数学之父”的人是( )。
5.高斯是德国数学家 ,也是科学家,他和牛顿、阿基米德,被誉为有史以来的三大数学家。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在历史上影响之大,可以和( )、( )、( )并列,有“数学王子”之称。
6.下面内容是一个著名的数学问题,这个问题是( )提出的。 (a) 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科学理论知识(100分)
一、填空题(16分,每空0.5分)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
方式。
3.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态度一般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
分)3个成分。
4.小学科学课程目标部分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三个分目标的内容各自是依据(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标准)确立的。
5.在科学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多元性,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外,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6.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科学)。
7.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这就是(课
程目标)。
8.小组合作学习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9.科学课程资源,广义地说是指(有利于实现科学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10、合作学习中我们一般需要制订(独立思考)、(分工合作)、(交流)等规则。 11、当压力和挫折无法避免的时候,就需要采取(正视现实)、(合理宣泄)、(自我放松)等分方式来排遣它。
12、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想什么,还应该教学生(怎样去想)。 13、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主要的途径还是(学校中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各项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
14、所谓教师专业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形象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15、(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6、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的人。 二、多项选择(24分,每小题4分)
1.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同样具有密切联系,表现在(AB)
A :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
导向
B : 教学是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 C : 课程目标教学化 D : 教学目标课程化
2.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两个方面的需要,即(B C)
A : 家庭的需要 B :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C : 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 D : 组织的需要
3.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除了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手脑结合,
进行“真实”问题的学习,还有哪些趋势?(A B D)
A : 采用探究法 B : 重视交流技能的培养 C : 采取灌输方法 D : 实施写实性评价
4.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 AB) A、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
B、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
C、悉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D、掌握科学学知识和技能。 5.《标准》中规定的小学阶段“科学”学科,在知识内容方面主要涉及:(BCD) A、能量学 B、生命科学 C、物质科学 D、地球与宇宙科学
6、教师的积极情感包括:(ABCD) A 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相对稳定的情绪 B对学生的关爱 C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D对高尚道德的崇尚 三、简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具体说来,以下 4 个方面: (1) 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 (2) 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 (3) 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 (4) 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 ( 科学探究是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对话,科学是人类对宇宙的解读 ) 。这里,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以及深刻理解探究是怎样导致科学发现的 ( 人类已有的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我们是如何一步步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的 ) 等一系列与科学的本质有关的问题。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有哪些突破?
以往制约一门学科的教材与教学过程的主要文件是教学大纲,而教学大纲主要从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两方面对教材与教学过程做出规定。假如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目标仍然是“双基”,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话,用教学大纲作为课程标准是很合适的,因为它正好从内容与结果两方面反映教学应该达到的目的。现在的问题是该学科的名称从“自然”改为“利学”以后,学科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双基”发展到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内涵不仅是“双基”,还包括科学方法、科研能力,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这些因素就不是原先的教学大纲能完全体现的,因此,必须用一种新的形式来表现。这就是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的直接原因。 另外,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还反映了学科教学标准内涵的拓展。过去,教学大纲主要是对教学目的与程度的规定,即通过教学,学生应该学会什么,了解什么,掌握什么,会做什么,供教师在设计教案、实施教学时参考与把握。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而且还对如何达到这些目标,通过具体的内容标准提出了建议与要求。这些建议与要求对教师理解教学目标、执行教学目标、改革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课程标准还具有规定与指导学科教学评价的功能。因为它的具体内容标准是从学生角度陈述的,讲述的是通过学科教学,学生应该学会什么,能做什么,这些直接通过检测就可以了解。因此,它较好地体现了评价与课程教学的结合,而这一点也是现代科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3.为什么说教师要“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
这得从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说起。“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而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如何了解学生在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仔细研究学生的真实想法,因为学生才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因此,居高临下、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单向灌输等,都应是力求避免的。“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这样的教师虚怀若谷,耐心细致,真正能够了解每一个不同的儿童,真正能够了解儿童科学学习的实际状况,从而切实有效地给予儿童所需要的指导和帮助。
4、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
为了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同时针对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存在的弊端,《纲要》提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四、论述题:(40分) 1、试论述在科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调控,促进合作竞争的良性运行?
在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们的行为,防止一部分优秀的探究者控制和把持着局面,要注意引导每一个同学都对探究活动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同学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 当然,对于某些有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和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还要考虑利用其他时机 ( 如课外兴趣活动中 ) 给予他们一些专门适合他们水平和需要的探究任务。 1、培养意识,确保合作学习的开展。 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 建立长期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 在班级中利用一定时间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其中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 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2、传授技能,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 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这种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3、钻研教材,确立合作学习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而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那样的合作才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重难点及本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以生为本,体现合作探究的主体性。 既然是合作,那就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达成共识,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合作学习的目标,如果让学生自己来锁定,学生合作的情绪也许会更加高涨,合作的效率也许会更高。在目标锁定时,让班级中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确定目标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真正合作的时候,都有符合他们自己能力水平和理想的目标。 5、教师参与,发挥合作探究的指导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6、积极评价,优化合作竞争的后续性 合作教学的各项活动能否行之有效地展开,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采取组长、组员的双向评价,即组长给组员打分,组员给组长打分。上课前,教师发给每组一张实验情况记录单,作为老师了解每个学生上课表现的依据之一。 除此以外老师设计教学时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要注重组与组之间的相互交流、评价 及时评价,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开始,学生的探究热情往往是很高的,但要使学生持久地保持这种热情,需要教师及时地进行评价,同时活动的内容也要精心设计。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
2、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我们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师生关系来构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展开交流,通过师生在知识、情感、道德、灵魂等各层面的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共鸣”,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还指师生双方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都具有完整的个性;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谁也不能控制、操纵谁,或者强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建立一种平等、自由、宽容、关心、鼓励、合作的关系。师生双方共同达到理解沟通、和谐一致,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社会性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新型的师生关系,是需要从多层面来认识的。它至少应该包含这样几个要点:从人际关系来说,应当是平等的、朋友似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从教育过程来说,应当是民主的、互动的、和谐的,而不是专制的;从教育方法来说,应当是服务的、全面负责的,而不是只管教的;从工作目标来说,应当是着眼于未来的、对学生终身有用的,而不只是看到眼前的。 1、新型的师生关系有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是正常的人与人交往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学生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家庭、社会生活的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一致和行为方式同样得到尊重。让学生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机会。 2、要以爱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教师应倾心竭力投入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用真情去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以生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关爱每一个学生,有信心教好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家庭不健全的学生。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在信任和理解中,学生才尽可能地释放出所有的潜能,发展其天赋与个性,具备自主的意识与能力,从而自我教育、自我践行、自我评价,全面健康的发展。 3、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我们讲平等对待学生,不仅指师生人格的平等,也指教师平等对待全体学生,而不是厚此薄彼,有亲疏远近。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基础的不同,进行分层次分类别指导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一种自我认同感、归属感、胜任感和使命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味成功的愉悦,使学生从成功走向成功。 4. 要讲求民主,宽松和谐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具有民主思想和作风,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教师要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师生成为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讨论的时间、实践活动空间,多一点个性的张扬,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要学会向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相长。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知识信息来源多元化的今天,教师应该善于学习,丰富自己,面对学生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要善于采取不同建议和意见,即使是“稀奇古怪”的冥想, “莫名其妙”的问题,都能宽容并加以认真对待,与学生共享探究的乐趣。在民主、宽松的环境里,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索精神,才能得以发扬光大,也才能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5.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 教师的人格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深刻地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人往往是他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现代教师人格,内在地规定了教师应成为学生政治思想的领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若不重视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在言行上出现双重人格,学生对教师关于做人的教诲就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孔子所讲得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测试试卷
一、填空题: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
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 技术手段的能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小学阶段安排中,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初步);(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模块。
3、计算机系统是由 (硬件系统 ) 和 (软件系统 )组成,计算机硬件故障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直接观察法)、(拔插法)和(替换法)。
4、计算机网络通常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最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环型)、(星型);局域网的故障通常包括(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两大类。
5、信息技术课的显著特点(发展性)、(实验性)和(灵活性),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和(练习法)。
6、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备课)、(课堂教学)、(课后指导)和(评价)等基本环节,其中(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可靠保证。
7、教学评价的原则(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8、网络课程的特点(时空性)、(共享性)、(多媒体性)、(交互性)、(动态性 )、(可控性)。
9、课件评价的标准 :(教育性) 、(科学性)、(可用性) 、(技术性)、(艺术性)
10、网络安全问题十分复杂,因此应该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着手防范,根据攻击者的不同,网络攻击可以分为(内部攻击)和(外部攻击)两种。 二、选择题:
1、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 D )三个层面。
A、知识素养、信息素养、计算机技能 B、文化素养、文化意识、信息技能 C、文化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机技能 D、文化素养、信息意识、信息技能
2、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小学阶段的内容安排中,在网络的简单应用方面建议学生应学会( B )。
A、各种网络搜索技巧、使用电子邮件 B、用浏览器收集材料、使用电子邮件 C、各种网络搜索技巧、电子论坛使用方法 D、用浏览器收集材料、网页制作 3、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符号信息时代、模拟信息时代和( C )三个阶段。 A、媒体信息时代 B、电子信息时代 C、数字信息时代 D、知识信息时代 4、当前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将教学目标分为 ( C ) 三个方面。 A、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B、 认知、情感和学习策略
C、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D、了解、理解和应用 5、 教学设计一般主要包括(C)等步骤。
A.设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学习资源、学习材料和教学媒体;设置教学环境
B.设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选择学习资源、学习材料和多媒体;设置教学环境
C.设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程序;选择教学形式、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和教学媒体;设置学习环境
D.设置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内容;选择教学形式、学习资源和教学媒体;设置学习环境
6、在实施教学评价时,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 B )
A、标准参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综合评价 D、直接评价 7、合作学习形式是( B )。
A、 组合阅读、专家组讨论、个体学习、本组交流 B、 组合阅读、专家组讨论、本组学习、全班交流 C、 组合阅读、专家组讨论、全班学习、本组交流 D、 组合阅读、小组讨论、个体学习、全班交流
8、自我调节学习的内在过程可以被简化成( D ) 四个环节。 A、 自我设计、自我监督、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 B、 自我评价、自我监察、自我管理和自我反思 C、 自我计划、自我监察、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 D、 自我计划、自我监察、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
9、情境学习是( C )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A. 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建构主义D.人本主义
10、教学目标的结构或分类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学理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最有影响的是布卢目姆的分类,他把教学目标分为( A )三大领域。
A、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B、了解、理解和应用 C、生理、心理和情感 D、认知、情感和学习策略 1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软件给学生演示实验过程,这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属于 (B ) A、数据处理 B、辅助教学 C、自动控制 D、辅助设计 12、在使用网络时,每个用户都应该( D )。
A、保护好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并经常修改B、安装一些网络防护软件 C、建立网络安全意识,不轻易相信网上的各种骗局 D、以上措施都需要 13、( C )是第三代网络的标志。
A、线路控制器 B、分组交换技术 C、OSI标准 D、宽带技术
14、将摄像机中影像信号经图像压缩后,形成多媒体数据文件,主要用到( B )技术。 A、音频处理技术 B、数字视频处理技术 C.、信息存储技术 D、图形处理技术 15、常用的国产杀毒软件有( C )
A.诺顿系列、金山毒霸、瑞星系列 B.诺顿系列、金山毒霸、KV系列 C、金山毒霸、瑞星系列、KV系列 三、判断题:
1、我国在2001年启动中小学“校校通”网络教育工程。( 错 )
2、在互联网上实现交流与讨论有多种途径,最简单实用的是利用现有的电子布告牌系统(BBS)。(对)
3、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分为客观评价、档案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报告等几个环节。(错) 4、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小学阶段的内容安排中,建议教师将“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知识点与科学学科的教学知识点整合,例如让学生以“黑客”为主题,分小组就“黑客”的历史、“黑客”袭击曾经造成的严重危害、著名的“黑客”介绍、如何防止“黑客”袭击等问题搜集资料、进行交流。(错) 5、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信息技术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错) 6、直接教学是一种典型的认知主义教学模式。 (对) 7、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技能进行交流、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对) 8、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大部件是CPU、内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储器 (错) 9、在信息技术课程里,学生要学习从浅到深、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从硬件到软件的各种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对)
10、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是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而且改变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错) 四、简答。
1、 信息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答:信息获取的能力;信息分析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创新的能力;信息利用的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
2、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解决? 答:问题:(1)观念跟不上(2)发展不平衡(3)资金不足(4)师资缺乏(5)教法落后 解决办法:(1)更新教育观念(2)加大资金投入(3)有效整合现有资源(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5)改革教学方法。
3、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答:(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计算机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合的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并扩展知识。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信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5) 知道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4、教学评价有那些功能?(p159)
5、星型拓扑结构有哪些优缺点?(培训教程p18) 四、问答
1、何谓任务驱动模式?试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教法p56) 2、选取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选择与评价教学方法?(教法p58) 3、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应用积件组织多媒体课件?(教法p 70-73)
4、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何意义?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法p154-157)
教育教学理论试题(胡燕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我国也是世间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2、人们常说:“教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连续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 ) A 生理活动 B 心理活动 C 认识活动 D 实践活动
4.培养劳动者是 ( )
A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 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 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 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5.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 (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6.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 ) A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 德、智、体全面发展 C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 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7.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 各学科教学 B 政治课 C 班主任工作 D 共青团活动
8.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 ( ) A 加减评分法 B 操行评语法
C 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D 模糊综合测评法
9.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 评价属于 ( )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10.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 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 ( ) A 汉武帝 B 董仲舒 C 郑玄 D 朱熹
11.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 ( )- A “兼爱、非攻” B “弃仁绝义” C “道法自然” D “化性起伪”
12.小学生的思维 ( ) A 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 B 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 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 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3.《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 则应是 ( )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启发性原则
14.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 ) A 道德情感 B 道德意志 C 道德 观念 D 道德行为
15.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 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 ) A 导向原则 B 疏导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16.社会生产对教育的制约虽是根本的,但它并不直接决定教育,直接制约教育的是( ) A自然环境 B 人口数量 C文化 D政治制度
17.按( )为标准,学校教育活动划分为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活动。
A教育活动的任务 B教育活动的性质 C教育活动的时空 D教育活动的目的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 建立学生档案 C 了解学生 D 操行评定
19.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 ) A 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 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 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 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0.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 ( ) -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夸美纽斯 D 洛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三个基本方面。即个体先天性素质、 和 。 2。学校教育的系统主要表现在 、 、 、 等四个方面。
3.一个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 、 、 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4.我国教师常见的教案有 、 和 三种。
5. 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____ 性、免费性、____性。
6.教学是学校的 ____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____ 。 7.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任务的多少,我们把课分为 _____ 课和综合课。 8.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实现的。自我教育能力由 _____ 、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等因素构成。
9.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 _____ 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0.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 _____ 教育。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终身教育
2.学习的四大支柱
3.品德评价法
4.教育的文化功能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2.学校教育有哪些特点及局限性?
3.素质教育的特征。
4.学校为什么要重视通过家庭和社会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设计一个以运用发现法为主的教学案例。
2.论述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美术学科赛前培训测试卷
一、填空题(18分)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的素养包括 、知识素养及 三个方面。
3.文艺复兴“三杰”分别是 、 、 。 4.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的创意源于中国传统的 艺术。
5.德拉克罗瓦是 主义画家,列宾是 主义画家,普桑是 主义画家,毕家索是 主义画家,夏加尔是 主义画家。
6.在古代印度,学校教育是为上层等级,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的。
7.课程评价的模式主要有目标评价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8.《椅中圣母》描绘的是 中的圣母和圣婴。
9.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 和 的改革。 二、选择(14分)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2.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是(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世界图解》 3.热爱学生是教师应该具有的( )
A、政治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知识素养 D、能力素养 4. 《开国大典》 的作者 ( )
A卫天霖 B罗工柳 C王式廓 D董希文
5.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以新的教学方式促进( )。
A 学习方式的转变 B学习方式的变革 C学习方式的变化 D学习方式的更新 6.体现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特点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科学性和教育性结合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7.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 )
A、阶级性 B、生产性 C、等级性 D、相对独立性 三、连线题:(6分)
将以下作品与作者用线连起来
《富春山居图》 顾闳中 《大教堂》 叶浅予 《溪山行旅图》 黄公望
《韩熙载夜宴图》 罗 丹
《延边扇舞》 范 宽 四、名词解释:(12分) 1. 艺术教育: 2. 明度: 3. 具象艺术: 4. 成角透视:
五、简答题(20)
1.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学校: 姓名: 得分: 2.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吗?试间述你的理由。
3. 以你最喜欢的一课为例,谈一谈新旧教材的区别?
4. 一年级不同领域的目标是什么?并举出典型的课题。
六、论述题(30分)
1.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理解与运用 “创造性原则”的?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2.一般来说,处于社会底层的学生要遭遇更多的学业失败,试析他们不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
小学体育教师基本素质测试题
一、选择题(9小题,每小题1分,共9分)
1.柏拉图的代表作 ( C ) A教育论 B巨人传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A ) A学记 B论语 C雄辩术原理 D理想国
3.一般认为,教育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 A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 柏拉图的理想国 D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4.提出终身教育思想的是 ( B) A布鲁纳 B保罗朗格朗 C瓦根舍因 D赞科夫
5.人体下肢长有几个长度 ( D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供给有几种 ( C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7.人体速度素质发展最快的敏感期 ( B )
A.8-9岁 B.10-13岁 C.14-15岁 D.16-17岁
8.从进入青春期发育高潮到发育趋于稳定一般历时 ( D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9.小学生的想象属于 (A )
A再造性想象 B 创造性想象 C 幻想 D 批判性想象
二、判断题(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新课程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加强了课程与社会发展和学生参与的联系,体现了时代感。 ( × )
2.为提高小学生力量素质和合作精神,经常开展拔河、搬运重物等活动是值得提倡的。 ( × )
3.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 √ ) 4.《体育与健康》体现了实用性、活动性、兴趣性和时代性特点,突出了该课程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性质。 ( √ )
5.体育教学中,教师施加的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外因,只有通过教师的教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 × )
6.科学的身体锻炼可以促进人体形态,机能的发育,运动能力的提高,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能力的增强。 ( √ )
三、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 课程(堂)教学 。 2.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 交往 ,是这次课改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3.教师专业化培训和发展的基本理念包括回归生活理念、发展性教学理念和 生命化教学 理念。
4.体育教学应遵循认识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 运动负荷 规律。 5.体育教学体系包括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 教学内容 和教学条件。 6.科学研究证明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成功先天因素是 主要 的,后天训练是 重要 的。 7.有人断言“选材成功意味着训练 成功一半 。” 8.力量是指人体克服阻力的 能力 。
9.速度素质包括 反应速度 、 动作速度 、 位移速度 。
10.没有疲劳的训练是 无效 的训练,而疲劳不能恢复的训练是 危险 的训练。
三、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2.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3.快乐三要素
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 4.健康
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善的状态。 5.运动指数
课内的平均每分钟脉搏数除安静时的每分钟脉搏数。
四、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何由知识的传播者转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①积极地旁观;
②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 ③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2.教学研究是提高和成就教师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教师,你如何认识教研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①桥梁和通道;②大舞台;③大课堂;④大平台;⑤切入点。
3.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①谈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②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 ③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概念; 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⑤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⑥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⑦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4.近年来,体育教学原则主要包括哪八个方面?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提高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综合创新原则等。
五、问答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在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体作用,这与“放羊式”教学有什么区别,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①教学指导思想;②教学计划设计(目的、内容、要求、过程等);③教师作用;④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⑤教学反馈与调控;⑥教学评价;⑦安全因素。
2.在体育教学中你是怎样培养学生抗挫折、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吃苦耐劳、团结合作、勇于进取的意志品质的?(请举例说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