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及运梁系统[实用新型专利]

2020-08-11 来源:易榕旅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1340454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8.25

(21)申请号 201922058895.5(22)申请日 2019.11.26

(73)专利权人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址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科技六路33号(72)发明人 刘新华 刘勋 舒宏生 刘民胜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61108

代理人 王卫(51)Int.Cl.

E01D 21/00(2006.01)E01D 2/04(2006.01)B66C 6/00(2006.01)B66C 9/08(2006.01)B66C 11/00(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及运梁系统(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斜拉桥加劲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及运梁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上臂和下臂的C型桁架结构、固定连接在下臂上表面外端的起吊卷扬机、连接在C型桁架结构下臂上的滑轮组、起吊卷扬机钢丝绳通过滑轮组连接起吊吊具,实现斜拉桥的钢箱梁的垂直起吊,C型运梁车的行走机构由C型桁架结构上臂下表面的行走车轮及具有固定安装在已安装的钢箱梁翼缘上的运梁轨道组成,实现了斜拉桥钢箱梁的水平移运。

CN 211340454 UCN 211340454 U

权 利 要 求 书

1/2页

1.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其特征在于:包括C型桁架结构(1),C型桁架结构(1)至少包括设置在桁架结构(1)同侧的上臂(10)和下臂(9);

起吊机构,起吊机构固定连接在C型桁架结构(1)下臂(9)的下表面;滑轮组(6),滑轮组(6)连接在C型桁架结构(1)的下臂(9)上;起吊卷扬机(2),起吊卷扬机(2)固定连接在C型桁架结构(1)下臂(9)的上表面的外端,起吊卷扬机(2)的钢丝绳通过滑轮组(6)与起吊机构连接;

行走车轮(5),行走车轮(5)设置有两组,每组行走车轮(5)由两副行走车轮(5)组成,两组行走车轮(5)固定连接在上臂(10)的下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桁架结构(1)还包括竖向连接结构(8),所述上臂(10)和下臂(9)垂直于竖向连接结构(8)设置,所述竖向连接结构(8)将C型桁架结构(1)同侧的上臂(10)和下臂(9)连接成一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连接结构(8)包括两个竖向连接双拼型钢(15)和两个竖向连接加劲型钢(16);所述两个竖向连接双拼型钢(15)平行设置,两个竖向连接加劲型钢(16)水平连接在两个垂直设置的竖向连接双拼型钢(15)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连接结构(8)还包括第一斜撑(19)和第二斜撑(20);所述第一斜撑(19)倾斜设置,且第一斜撑(19)的两端分别与下臂(9)上表面和位于下部的竖向连接加劲型钢(16)与竖向连接双拼型钢(15)的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斜撑(20)倾斜设置,且第二斜撑(20)两端分别与上臂(10)下表面和位于上部的竖向连接加劲型钢(16)与竖向连接双拼型钢(15)的连接点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副行走车轮(5)包括支撑车轮(21)和锚拉车轮(22);其中一幅行走车轮(5)由一个支撑车轮(21)组成,连接在上臂(10)的下表面内侧;另一幅行走车轮(5)由一个支撑车轮(21)和两个锚拉车轮(22)组成,连接在上臂(10)的下表面外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臂(10)包括上臂第一双拼型钢(11)、上臂第二双拼型钢(12)、上臂第三双拼型钢(13)和两个上臂加劲型钢(14);所述两个上臂加劲型钢(14)垂直且均匀的连接在上臂第一双拼型钢(11)和上臂第三双拼型钢(13)之间;所述上臂第二双拼型钢(12)的两端头分别与上臂第三双拼型钢(13)的端头和上臂第一双拼型钢(11)的上表面连接,上臂第二双拼型钢(12)倾斜且与上臂第一双拼型钢(11)的前端呈钝角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臂(9)包括两个下臂双拼型钢(17)和四个下臂加劲型钢(18);所述的四个下臂加劲型钢(18)垂直连接在两个下臂双拼型钢(17)之间;其中一个下臂加劲型钢(18)连接在两个下臂双拼型钢(17)一端的最前端,其余三个下臂加劲型钢(18)连接在两个下臂双拼型钢(17)中部且三个下臂加劲型钢(18)之间的间隙相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吊机构包括起吊吊具(3)和下锚头(7);所述起吊吊具(3)通过下锚头(7)与起吊卷扬机(2)连接。

9.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四个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

2

CN 211340454 U

权 利 要 求 书

2/2页

所述的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还包括四条运梁轨道(4)和两条轨道加高垫块(23);所述的四条运梁轨道(4)分成两组,且每组中的两条运梁轨道(4)分别平行设置在已安装的钢箱梁上表面的翼缘上;两组运梁轨道(4)中的外侧轨道分别通过一条轨道加高垫块(23)与已安装的钢箱梁翼缘连接,两组运梁轨道(4)中的内侧轨道均直接连接在已安装的钢箱梁翼缘上;所述每条运梁轨道(4)的上表面分别滚动连接有支撑车轮(21),两条内侧轨道的两侧侧壁均滚动连接有锚拉车轮(2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梁轨道(4)采用的是工字钢;所述的四个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两两一组,每组分别连接在已安装的钢箱梁翼缘两侧。

3

CN 211340454 U

说 明 书

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及运梁系统

1/5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及运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斜拉桥加劲梁吊装作业属于斜拉桥施工的重点项目。对于常规的加劲梁吊装为垂直起吊,但是由于地形构造及施工条件约束,就需要对加劲梁进行顺桥向移运,这就给移运的技术提出了较大的挑战。现有技术的移运,主要是用缆索吊进行垂直起吊和运输。对于钢箱梁这种梁宽、重量大的钢箱梁,对缆索吊的经济性及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挑战。此外,缆索吊只适用于双塔斜拉桥,且需要在主塔上部区域安装索鞍支座,对于无横梁主塔施工采用缆索吊就比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及运梁系统,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斜拉桥钢箱梁的垂直起吊和水平移运的运梁车及运梁系统。[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5]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包括[0006]C型桁架结构,C型桁架结构至少包括设置在C型桁架结构同侧的上臂和下臂;[0007]起吊机构,起吊机构固定连接在C型桁架结构下臂的下表面;[0008]滑轮组,滑轮组连接在C型桁架结构的下臂上;[0009]起吊卷扬机,起吊卷扬机固定连接在C型桁架结构下臂的上表面的外端,起吊卷扬机的钢丝绳通过滑轮组与起吊机构连接;[0010]行走车轮,行走车轮设置有两组,每组行走车轮由两副行走车轮组成,两组行走车轮固定连接在上臂的下表面。

[0011]所述C型桁架结构还包括竖向连接结构,所述上臂和下臂垂直于竖向连接结构设置,所述竖向连接结构将C型桁架结构同侧的上臂和下臂连接成一体结构。

[0012]所述的竖向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竖向连接双拼型钢和两个竖向连接加劲型钢;所述两个竖向连接双拼型钢平行设置,两个竖向连接加劲型钢水平连接在两个垂直设置的竖向连接双拼型钢之间。

[0013]所述的竖向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所述第一斜撑倾斜设置,且第一斜撑的两端分别与下臂上表面和位于下部的竖向连接加劲型钢与竖向连接双拼型钢的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斜撑倾斜设置,且第二斜撑两端分别与上臂下表面和位于上部的竖向连接加劲型钢与竖向连接双拼型钢的连接点连接。

[0014]所述的两副行走车轮包括支撑车轮和锚拉车轮;其中一幅行走车轮由一个支撑车轮组成,连接在上臂的下表面内侧;另一幅行走车轮由一个支撑车轮和两个锚拉车轮组成,连接在上臂的下表面外侧。

4

CN 211340454 U[0015]

说 明 书

2/5页

所述的上臂包括上臂第一双拼型钢、上臂第二双拼型钢、上臂第三双拼型钢和两

个上臂加劲型钢;所述两个上臂加劲型钢垂直且均匀的连接在上臂第一双拼型钢和上臂第三双拼型钢之间;所述上臂第二双拼型钢的两端头分别与上臂第三双拼型钢的端头和上臂第一双拼型钢的上表面连接,上臂第二双拼型钢倾斜且与上臂第一双拼型钢的前端呈钝角设置。

[0016]所述的下臂包括两个下臂双拼型钢和四个下臂加劲型钢;所述的四个下臂加劲型钢垂直连接在两个下臂双拼型钢之间;其中一个下臂加劲型钢连接在两个下臂双拼型钢一端的最前端,其余三个下臂加劲型钢连接在两个下臂双拼型钢中部且三个下臂加劲型钢之间的间隙相等。

[0017]所述的起吊机构包括起吊吊具和下锚头;所述起吊吊具通过下锚头与起吊卷扬机连接。

[0018]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系统,至少包括四个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还包括四条运梁轨道和两条轨道加高垫块;所述的四条运梁轨道分成两组,且每组中的两条运梁轨道分别平行设置在已安装的钢箱梁上表面的翼缘上;两组运梁轨道中的外侧轨道分别通过一条轨道加高垫块与已安装的钢箱梁翼缘连接,两组运梁轨道中的内侧轨道均直接连接在已安装的钢箱梁翼缘上;所述每条运梁轨道的上表面分别滚动连接有支撑车轮,两条内侧轨道的两侧侧壁均滚动连接有锚拉车轮。[0019]所述的运梁轨道采用的是工字钢;所述的四个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两两一组,每组分别连接在已安装的钢箱梁翼缘两侧。[0020]有益效果:

[00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上臂和下臂的C型桁架结构、固定连接在下臂上表面外端的起吊卷扬机、连接在C型桁架结构下臂上的滑轮组、起吊卷扬机钢丝绳通过滑轮组连接起吊吊具,实现斜拉桥的钢箱梁的垂直起吊,C型运梁车的行走机构由C型桁架结构上臂下表面的行走车轮及具有固定安装在已安装的钢箱梁翼缘上的运梁轨道组成,实现了斜拉桥钢箱梁的水平移运。本实用新型利用钢箱梁两侧翼缘为支撑,实现了低成本、高功效的对钢箱梁垂直起吊和水平移运工作。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经济性好。[0022]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横桥向结构示意图;[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纵桥向结构示意图;[0026]图3是本实用新型C型桁架结构的正视图;[0027]图4是本实用新型C型桁架结构的侧视图;

5

CN 211340454 U[0028]

说 明 书

3/5页

图5是本实用新型C型桁架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实用新型行走车轮和内侧运梁轨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0030]图7是本实用新型行走车轮和外侧运梁轨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0031]图中标号说明:1-C型桁架结构;2-起吊卷扬机;3-起吊吊具;4-运梁轨道;5-行走车轮;6-滑轮组;7-下锚头;8-竖向连接结构;9-下臂;10-上臂;11-上臂第一双拼型钢;12-上臂第二双拼型钢;13-上臂第三双拼型钢;14-上臂加劲型钢;15-竖向连接双拼型钢;16-竖向连接加劲型钢;17-下臂双拼型钢;18-下臂加劲型钢;19-第一斜撑;20-第二斜撑;21-支撑车轮;22-锚拉车轮;23-轨道加高垫块。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33]实施例一:

[0034]根据图1-图4所示的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包括[0035]C型桁架结构1,C型桁架结构1至少包括设置在桁架结构1同侧的上臂10和下臂9;[0036]起吊机构,起吊机构固定连接在C型桁架结构1下臂9的下表面;[0037]滑轮组6,滑轮组6连接在C型桁架结构1的下臂9上;[0038]起吊卷扬机2,起吊卷扬机2固定连接在C型桁架结构1下臂9的上表面的外端,起吊卷扬机2的钢丝绳通过滑轮组6与起吊机构连接;[0039]行走车轮5,行走车轮5设置有两组,每组行走车轮5由两副行走车轮5组成,两组行走车轮5固定连接在上臂10的下表面。[0040]在实际使用时,运梁车两个为一组,两组为一个运梁单元,C型桁架结构1下臂9上设置起吊卷扬机2,起吊卷扬机2下设置起吊吊具3起吊待安装钢箱梁,已安装钢箱梁翼缘上设置运梁轨道4,运梁车上臂10设置两排行走车轮5,移运过程中行走车轮5在运梁轨道4上顺桥向行走移运钢箱梁。

[0041]本实施例中的C型桁架结构1由型钢焊接而成,上臂10焊接两排行走车轮5,以已安装钢箱梁翼缘上设置的运梁轨道4为支点和锚点,立于已安装钢箱梁顶端。起吊卷扬机2以C型桁架结构1下臂9为起吊支点,起吊机构起吊待安装钢箱梁后,进行水平移运。[0042]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斜拉桥钢箱梁的梁下整体垂直起吊和水平移运。本实用新型利用钢箱梁两侧翼缘为支撑,实现了低成本、高功效的对钢箱梁垂直起吊和水平移运工作。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经济性好。[0043]实施例二:

[0044]根据图1和图5所示的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C型桁架结构1还包括竖向连接结构8,所述上臂10和下臂9垂直于竖向连接结构8设置,所述竖向连接结构8将C型桁架结构1同侧的上臂10和下臂9连接成一体结构。

[0045]优选的是所述的竖向连接结构8包括两个竖向连接双拼型钢15和两个竖向连接加劲型钢16;所述两个竖向连接双拼型钢15平行设置,两个竖向连接加劲型钢16水平连接在

6

CN 211340454 U

说 明 书

4/5页

两个垂直设置的竖向连接双拼型钢15之间。

[0046]优选的是所述的竖向连接结构8还包括第一斜撑19和第二斜撑20;所述第一斜撑19倾斜设置,且第一斜撑19的两端分别与下臂9上表面和位于下部的竖向连接加劲型钢16与竖向连接双拼型钢15的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斜撑20倾斜设置,且第二斜撑20两端分别与上臂10下表面和位于上部的竖向连接加劲型钢16与竖向连接双拼型钢15的连接点连接。[0047]在实际使用时,竖向连接结构8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得C型桁架结构1的稳固性得到保障,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更好。上臂10和下臂9垂直于竖向连接结构8的技术方案,使得上臂10和下臂9的受力更加合理,稳固性更好。[0048]实施例三:[0049]根据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的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两副行走车轮5包括支撑车轮21和锚拉车轮22;其中一幅行走车轮5由一个支撑车轮21组成,连接在上臂10的下表面内侧;另一幅行走车轮5由一个支撑车轮21和两个锚拉车轮22组成,连接在上臂10的下表面外侧。[0050]在实际使用时,支撑车轮21设置在每条运梁轨道4的上表面,锚拉车轮22与两条内侧轨道的顶板下表面接触。运梁轨道4内侧为锚拉结构,外侧为支立结构。[0051]行走车轮5采用本技术方案,不仅使运梁车能够顺畅移动,且稳固性较好,有效保障了运梁车的运输安全。[0052]实施例四:

[0053]根据图5所示的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上臂10包括上臂第一双拼型钢11、上臂第二双拼型钢12、上臂第三双拼型钢13和两个上臂加劲型钢14;所述两个上臂加劲型钢14垂直且均匀的连接在上臂第一双拼型钢11和上臂第三双拼型钢13之间;所述上臂第二双拼型钢12的两端头分别与上臂第三双拼型钢13的端头和上臂第一双拼型钢11的上表面连接,上臂第二双拼型钢12倾斜且与上臂第一双拼型钢11的前端呈钝角设置。

[0054]优选的是所述的下臂9包括两个下臂双拼型钢17和四个下臂加劲型钢18;所述的四个下臂加劲型钢18垂直连接在两个下臂双拼型钢17之间;其中一个下臂加劲型钢18连接在两个下臂双拼型钢17一端的最前端,其余三个下臂加劲型钢18连接在两个下臂双拼型钢17中部且三个下臂加劲型钢18之间的间隙相等。[0055]在实际使用时,上臂10和下臂9采用本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稳固性更好,且经济、安全。

[0056]实施例五:

[0057]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起吊机构包括起吊吊具3和下锚头7;所述起吊吊具3通过下锚头7与起吊卷扬机2连接。[0058]在实际使用时,起吊卷扬机2以桁架结构1下臂9为起吊支点,下锚头7连接起吊吊具3起吊待安装钢箱梁。

[0059]起吊机构采用本技术方案,使得吊待安装钢箱梁方便且安全。[0060]实施例六:[0061]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系统,至少包括四个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还包括四条运梁轨道4和两条轨道加高垫块23;所述的四条运梁轨道

7

CN 211340454 U

说 明 书

5/5页

4分成两组,且每组中的两条运梁轨道4分别平行设置在已安装的钢箱梁上表面的翼缘上;两组运梁轨道4中的外侧轨道分别通过一条轨道加高垫块23与已安装的钢箱梁翼缘连接,两组运梁轨道4中的内侧轨道均直接连接在已安装的钢箱梁翼缘上;所述每条运梁轨道4的上表面分别滚动连接有支撑车轮21,两条内侧轨道的两侧侧壁均滚动连接有锚拉车轮22。[0062]优选的是所述的运梁轨道4采用的是工字钢;所述的四个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两两一组,每组分别连接在已安装的钢箱梁翼缘两侧。[0063]在实际使用时,运梁车两个为一组,两组为一个运梁单元,在已安装钢箱梁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组运梁车;在已安装钢箱梁翼缘上设置运梁轨道4,运梁轨道4单侧共两排,与行走车轮5匹配;运梁轨道4内侧为锚拉结构,外侧为支立结构。运梁车移运过程中,起吊卷扬机2以桁架结构1下臂9为起吊支点,下锚头7连接起吊吊具3起吊待安装钢箱梁,通过行走车轮5在运梁轨道4上顺桥向行走移运钢箱梁。

[0064]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斜拉桥钢箱梁的梁下整体垂直起吊和水平移运。本实用新型利用钢箱梁两侧翼缘为支撑,实现了低成本、高功效的对钢箱梁垂直起吊和水平移运工作。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经济性好。

[006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66]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0067]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006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0069]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8

CN 211340454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图2

9

CN 211340454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3

图4

10

CN 211340454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5

图6

11

CN 211340454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7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