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第90-9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结合统计表,利用平均数解决简单数据问题; 3.积累数据分析的经验,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并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可以利用平均数解决简单数据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游戏,同学们要不要试试看?老师会在PPT上呈现10个数字,给大家三秒钟的时间,看看大家能记住多少个数字?(进行游戏)
师:通过刚刚的游戏,同学们最多能记住多少个数字?你们的记性可真好! 2.引出信息
师:淘气和笑笑的老师也带着他玩了这个游戏,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记性和同学们的相比,怎么样?(出示PPT淘气和笑笑记住数字情况的内容)你从表格中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说不全的及时进行补充)提出问题:你觉得谁记住的数字更多呢?谁的记性更好一些呢?
【设计意图】学生由自己游戏结果到观察淘气和笑笑的游戏结果,由现实到虚拟,对比的过程可以适当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看图读表的方式巩固前两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高自主提取题目信息的能力。
3.分析数据
师:你们观察的都很仔细!那老师有一个疑问,现在你能看出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吗?谁的记性更好一些呢?(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或疑问)
学生预设1:老师,这里不能比较了,他们俩比的次数不一样。
学生预设2:应该可以用5来表示吧,他出现了两次,而且感觉5在0-10之间,差不多可以表示的。
学生预设3:老师,我觉得可以用6来表示淘气记住数字的个数,用7表示笑笑记住的数字个数。因为我算了算,淘气平均每次记住了6个数字,笑笑平均每次记住了7个数字,所以笑笑记性更好。
师:你可真能干!把智慧老人想告诉大家的都说了出来,智慧老人也是这么想的:淘气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笑笑平均每次记住7个数字。同学们,你能告诉老师,智慧老人说的话里哪个词是重点吗?(生回答:平均)非常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平均数。(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在两个人的情况统计表中制造冲突:次数相等时可以比较总数;次数不相等时,比较总数不公平,这就迫使学生主动寻求新的平衡,激发探究欲望,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归纳理解平均数,平均数的产生自然水到渠成。
二、自主探索,认识意义 1.通过“平均”,引入除法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还在哪些地方听说过“平均”这个词?(学生回答)
师:是的,同学们的记性确实好!在之前的除法中,我们就和“平均”这个词打过招呼了。例如“老师有10个苹果,分给5位同学,平均每位同学分到多少个?”这时候的“平均”我们是怎么求的?
【设计意图:利用前学知识,并且是常用的除法知识提醒学生思考“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平均”的意义。】
2.移多补少求平均数
师:那这里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是怎么得到的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拿出学具里面的小圆片,结合自己的想法来说明。(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有答案了吗?请哪个小组上讲台阐述或演示一下你们的想法?(准备圆磁片)
学生预设回答:我们发现第五次摆上9个珠子,所以把它挪掉一些,给第二次的2个,给第一次1个,再把第三次的移1个给第四次,这样一来就每次都是
6个了。(学生说不完整的,教师帮忙补充)
师:这个的想法大家听懂了吗?像这样利用“移多补少”(板书)的方法,就可以直观的推算出平均每次记住了6个数字。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的圆片模型,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求出平均数,教师有意强调平均是变得一样多的本质,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师适时概括移多补少,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方法的本质都是让原来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从而加深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
3.计算法求平均数
师:假如没有圆磁片给大家呢?你还有办法算出平均数吗?
学生预设回答2:老师,我们组是根据前面“平均每人分到多少苹果”的方法推算的,用总数除以份数就等于每份数了。把5次记住的数字个数相加得到总数30,再除以5次,得到平均每次记住6个,用算式表示为:(5+4+7+5+9)÷5=6(个)(板书)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根据我们之前的学习经验,“平均”可以转化为“总数÷份数=每份数”的计算方法,先将5次总共记住数字的个数计算出来,再除以5次,算出来的就是平均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的方法给足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小组合作的方式大大的增加了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机会。学生会给出多种多样的想法,利用“直观”、“转化”等方法,促进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深入讨论,再次感知
师:同学们的学习能力都很强!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这5次记住数字个数的情况统计表和我们求出的平均数,你有什么疑问或者其他想说的吗?(给学生思考时间并反馈出问题)
师:机灵狗这里也和同学们一样,有一些疑惑: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6个数字,可是平均数却是6个,这个平均数“6个”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同桌之间进行讨论,针对淘气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反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刚的问题大家有结论了吗?(学生回答)
师小结:平均数是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不一定要是这组数据中的哪一
个。(给出板书)
【设计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它的虚拟性。通过思考和讨论使学生明确:这里的“6”并不是指淘气某次真的记住6个数字,它是把淘气每次记住的数字个数进行“移多补少”处理后计算得出的结果,它表示的是这一轮淘气记住数字个数的平均水平。
四、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见到过平均数吗?
(学生思考回答)如:班级某次数学考试的平均分、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回答合理就给出肯定,并引导每个“平均数”表达的什么意义。
师:老师也带来一些平均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
师:平均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出现,说明它也非常的重要。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的平均数”中设计用衢州平均旅游人数巩固平均数的意义,同时渗透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用11周岁男、女平均身高和体重巩固平均数的算法,并根据自身与表内数据做对比,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用衢州市某条溪边的平均水位进行防溺水教育,提高学生防溺水意识。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基础练习
(1)在1分钟投球比赛中,奇思前后4次投中的个数分别为7个、7个、6个、8个。用什么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个数?怎么求这个数?
(2)下表是某地一星期的气温记录。请你分别算出这星期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数。 时间 最低气温/℃ 最高温度/℃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平均值 8 18 10 18 11 20 12 22 11 24 12 20 13 25 2.提升练习
(1)最近天气晴朗,王叔叔每天沿着环形跑道跑步,并记录了跑步的路程。如果王叔叔第5天没有跑步,那么前5天平均每天跑的路程与前4天平均每天跑的路程相比有什么变化?算一算。
(2)奇思周末去泳池游泳,来到泳池发现旁边的牌子上写着“平均水深130cm”,你觉得奇思可以下水游泳吗?
3.拓展训练
妙想参加了数学口算测试,前三次平均分是95分,如果她第四次测试考了91分,平均分有什么变化?考了99分呢?请你算一算。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容,除了基本的求平均数的练习和理解平均数意义外,还设计了平均数会受极端数据影响的例子。除此以外,设计了加大难度的拓展练习,让学生知道根据平均数算总数,再根据总数求平均数的方法,同时亲身体会平均数的不稳定性,为后续深入研究平均数埋下伏笔。
六、总结回顾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平均数
① “移多补少” ② 总数 ÷ 份数 = 每份数 (5+4+7+5+9)÷ 5 = 6(个) (7+7+6+8)÷ 4 = 7(个) (8+10+11+12+11+12+13)÷ 7 = 11℃
平均数是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8+18+20+22+24+20+25)÷ 7 =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