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一、数与代数
1、数与代数
(1)整数的含义: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为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小的整数,
也没有最大的整数。
(2)自然数的含义:在数物体的个数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
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正数和负数的含义:像1,+2,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1,-2,-3……这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
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4)分数的含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带分数实际就是大于1的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5)百分数的含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
用“%”表示。
(6)小数的含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
分之一…或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单位有0.1,0.01,0.001…它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7)数轴的三要素: 1.原点 2.正方向 3.单位长度 2、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因数、倍数、质数、合数
(1)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素数(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4)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4、2,3,5的倍数特征
(1)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的数字式0,2,4,6,8。 (2)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是3的倍数。 (3)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5。
(4)既是2又是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 5、奇数和偶数
(1)奇数:在自然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2)偶数: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没有最大的奇数和偶数。 6、质因数
(1)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2)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3)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的公因数。 (4)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这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1个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二、整数四则运算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三个加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加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 两个数的和(差)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减)。 a+b=b+a a+b+c=(a+b)+c a+b+c=a+(b+c) a×b=b×c a×b×c=a×(b×c) a×b×c=(a×b)×c (a±b)×c=a×c±b×c a×(b±c)=a×b±a×c 1、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a-(b-c)=a-b+c
2、除法的运算性质(除数不为0):a÷(b×c)=a÷b÷c a÷(b÷c)=a÷b×c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三、式与方程
1、含义
(1)方程的含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等式的含义: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全是方程。 (4)方程的解的含义: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5)解方程的含义: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比例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求比例中未知项的值,叫做解比例。 3、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
比 分数 除法 4、正比例和反比例
(1)正比例的意义: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
前项 分子 被除数 :(比号) —(分数线) ÷(除号) 后项 分母 除数 比值 分数值 商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减数+差=被减数 除数×商=被除数
两个数的比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关系式:y÷x=k(一定)
(2)反比例的意义: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关系式:x×y=k(一定)
四、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1)线段、射线、直线 名称 线段 射线 直线 意义 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特点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可以度量长度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是无限长的,不能度量长度 直线没有端点,它是无限长的,不能度量长度 (2)角 锐角:大于0°,小于90°。 直角:等于90°。
钝角:大于90°,小于180°。 平角:等于180°。 周角:等于360°。 (3)三角形
①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②三角形的分类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全是锐角的三解形或最大角是锐角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或最大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或最大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圆
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 (5)圆柱、圆锥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周围的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圆柱有无数条高,沿侧面上的高展开后是长方形(或正方体形:这时圆柱的高和圆柱的底面周长相等)。 圆柱的体积和它的底面积(半径)和高有关。 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2、平面图形周长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公式:C长=2(a+b)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公式:C正=4a (3)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长的总和; (4)梯形的周长=上底+下底+两条腰长;
(5)三角形的周长=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和;
(6)圆的周长=圆周率(π)×直径或圆周率(π)×半径×2 公式:C圆=πd=2πr 3、立体图形棱长总和的计算公式
(1)长方体棱长总和=(长+宽+高) ×4 公式:C=(a+b+h) ×4 (2)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 ×12 公式:C=a×12 4、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S=a×a (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S=a×b (3)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a×h÷2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S=a×h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6)圆的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π) 公式:S=πr2 5、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公式:2(ab+ah+bh) (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公式:6a2
(3)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V= Ch+2πr2 (4)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6、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3 (3)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Sh
(4)圆锥的体积=圆柱体积÷3(等底等高) 公式:V=1/3Sh=1/3πr2h 7、图形与变换
图形的变换分别为对称,旋转,平移。 8、图形与位置
(1)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9、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从图中能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3)扇形统计图: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量与总数之间的百分比,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五、进率 1、长度单位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亩=666.666平方米。
六、公式
1、行程问题: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2、工程问题: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3、相遇问题:
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3、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4、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公斤=2市斤
4、追击问题
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距离 5、价格问题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6、产量问题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7、植树问题 (1)两端都植
段数+1=全长÷株距-1 株距×(株数-1)=全长 全长÷株数=株距 (2)一端植另一端不植
全长÷株距=株数=段数 株距×株数=全长 全长÷株数=株距 (3)两端都不植
全长÷株距=株数=段数-1 株距×株数=全长
全长÷(株数+1)=株距 8、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之差=参加分配的分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之差=参加分配的分数 13、抽屉原理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之差=参加分配的分数 9、流水问题
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顺流速度 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
(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静水速度 (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 10、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11、利润与折扣问题
售出价-成本=利润
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利润率
本金×涨跌百分比=涨跌金额
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折扣小于1) 本金×利率×时间=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1-利息税)=税后利息 应纳金额×税率=应纳所得税 12、份数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1)把m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m>n,n是非0自然数),那么一定有1个抽屉中至少放进了2个
物体
(2)把多于kn个的物品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k是正数),那么一定有1个抽屉中至少放进了(k+1)个物品
(3)只要摸出的球比他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七、常用数据
(1)圆周率的常用倍数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22=12.56 3.14×32=28.26 3.14×42=50.24 3.14×52=78.5 3.14×62=113.04 3.14×72=153.86 3.14×82=200.96 3.14×92=254.34 3.14×1.52=7.065 3.14×2.52=19.625 (2)常用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