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传染病治理制度
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生物病原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后引起发病。因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造成流行,那么医院传染病治理制度是怎样的?
医院传染病治理制度(一)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治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汇报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觉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别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马上消毒处理。
.
优选素材
8、强化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治理。 9、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
10、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治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2、医治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内,送定点站处理。 医院传染病治理制度(二)
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治理知识培训。
2、设诊疗区和清洁消毒区,保持室内清洁。 3、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应当分室进行。
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5、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程序必须遵照国家2022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标准》进行操作。
.
优选素材
6、进行内窥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乙肝外表抗原(HBsAg)过筛检查,必要时进行抗-HBV、HCV、HIV过筛检查。对HBsAg阳性者或特别感染和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诊疗工作的最后。
7、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枯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内。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洁消毒。
8、每日诊疗工作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采纳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
9、做好内镜诊疗、清洗、消毒登记工作。 10、储存柜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11、每日监测使用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低于有效浓度马上更换。每日室内紫外线消毒。
12、每月一次对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戊二醛培养。 医院传染病治理制度(三)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X传染病和防治法》,《X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治理方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操纵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治理工作。
.
优选素材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治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刻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外表、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催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催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应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操纵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强化院内感染治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
优选素材
十、对广阔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