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村调查报告

2023-04-11 来源:易榕旅网


确定发展目标,改变落后面貌

——A乡B村调查

A乡B村是位于A乡西南,全村有6个合作社,221户,824人,有劳动能力的约400人,其中在外打工的青年劳动力有256人,占全村劳动力人数的60%。土地面积约7500亩,山林、竹林面积就有7000亩,可耕地面积398亩,非耕地面积约100亩。主产水稻、玉米等作物。全村年收入约110万元,(其中打工收入约95万元,水稻、玉米作物收入10万元,竹木销售收入5万元),人均年收入约1200元。畜牧业极不发达,农户大多只养一头猪过年,基本无商品猪出售,目前为止只有1个养猪大户和1个养牛大户才开始投产。

B村在2009年全乡的评选中因经济落后被评为后进村,经调查其经济落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全村地势为高山丘陵地形,山高土薄,致使地不肥,物难产,在坝区亩产1000多斤的谷种在该村最高产量也不过600余斤。

二、该村有私人煤矿2个,煤厂采煤后导致自然水位下降,致使人畜饮水困难,去年与煤厂交涉后才基本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但生产用水还是无法满足,全村有塘堰三口,全年无水可蓄。

三、地势偏僻,交通不便,使村里物资交换成本太高。如本村出产白竹,如果交通方便,可以为村里多挣两倍的收入。该村距A乡的公路有3.6公里,目前还有3公里路是土路,路面坎坷不平,下雨天泥泞不堪,车辆安全都无法保障,急需硬化处理。

为了改变落后面貌,B村支部、村委会根据当地实际也制订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是:

一、引进资金,改善交通状况。针对目前的交通状况,该村采取向上级政府申请、向该村在外有财力的人员募捐和村民自筹等办法进行引进资金,拟在两年内将该村未硬化的公路硬化。

二、修塘筑堰,解决生产用水问题。由于该村自然水位的下降,现有塘堰年久失修,无法蓄水。该村决定拟用今年农闲时节,一是维修现有的三口堰塘,在合适的地段新修一至二口堰塘,确保生产用水。

三、积极引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发展经济,该村利用本村在外务工人员回村后带回的技术和资金,拟发展种养殖业大户,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通过调查,为改变该村的经济状况,调查组认为该村应通过以下途径发展经济:

一、确定一个经济发展目标。利用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将人均收入从1200元,提高到1800~2000元。

二、找准一个经济发展方向。该村盛产白竹,是造纸工业和竹器加工很好的原材料。以竹子加工生产为发展方向,在销售原料竹的同时,加大对竹子加工生产,最终达到销售竹子产品为目的,以提升原料竹的价值。

三、培育一批技术人才。由于该村地处偏僻,信息比较闭塞,发展竹子加工需要头脑比较灵活的年青人掌握技术,所以该村可以采取派人出去学或请老师进来教的方式培育技术人才,形成本地专业技术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