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完了防震减灾⼿抄报的框架,那填上哪些内容更合适呢?下⾯是由店铺⼩编为⼤家整理的“⼿抄报防震减灾内容合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抄报防震减灾内容合集(⼀)
防震减灾的常识 科学避震
地震发⽣时应沉着应震,⽴即采取⾏动避震。假如你的⾏为镇定⾃若,就会获得安全,躲过灾难,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们震时能够⾃救求⽣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了⼀定准备,震时⼜能利⽤预警现象,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式和避震空间,就有⽣存的希望。 预警现象:预警现象主要包括地⾯的颤动、建筑物的晃动、强烈⽽怪异的地声、明亮⽽恐怖的地光等。
预警时间:可以逃⽣的时间。从感觉到地动到房屋倒塌,有⼤约⼗⼏秒的时间,只要你事先有准备,就可能利⽤这宝贵的⼗⼏秒钟逃离险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避震空间:废墟中可以藏⾝的空间。不要以为房屋倒塌就是死路⼀条,室内有家具、物品等的⽀撑,废墟中总会留下⼀定的⽣存空间。 应急注意
(1)震时是跑还是躲?
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现象很短,由于剧烈地动,⼈们⾏动往往⽆法⾃主;但若住在平房,发现预警现象较早,则应⼒争跑出室外到开阔、安全的地⽅避震。所谓就近避震,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2) ⾝体应采取什么姿势?
“伏⽽待定”,即蹲下、坐下或趴下,尽量蜷曲⾝体,使⾝体重⼼降低,同时,双⼿要牢牢抓住⾝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受伤。 (3)怎样保护⾝体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低头,⽤⼿护住头部或后颈,有可能时,⽤⾝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
保护⼝、⿐:有可能时,⽤湿⽑⼱捂住⼝、⿐,以防灰尘、毒⽓吸⼊。
4.⼤震后,余震还会不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许多建筑物受到主震冲击以后,虽然还未破坏,但已变得不太牢固,这时如果再来⼀些较强余震,尽管其震级⼩于主震,但所造成的破坏可能⽐主震还⼤。
⼿抄报防震减灾内容合集(⼆)
防震减灾⼩常识10条
1、地震⼀旦发⽣,⾸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就地避险,千万不能在慌乱中跳楼。
2、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是⼀⽚漆⿊,只有极⼩的空间,你⼀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存的信⼼,相信会有⼈来救你,要千⽅百计保护⾃⼰。
3、震后灾区群众积极投⼊互救,是减轻⼈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于危难之中的崇⾼美德。 4、震后救⼈,⼒求时间要快、⽬标准确、⽅法恰当,互救队伍不断壮⼤的原则。具体做法是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邻居,还是陌⽣⼈,都要及时抢救。
5、救⼈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之有效的施救⽅法,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法传递营救信号。
7、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的课桌下。
8、当地震发⽣时你在家⾥(楼房),应躲在桌⼦等坚固家具的下⾯,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空间,往往是⼈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
9、公共场所避震要听从现场⼯作⼈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要避免拥挤。
10、户外避震要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多的地⽅;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抄报防震减灾内容合集(三)
⼀、关于地震的危害 1、直接灾害破坏
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地⾯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体等⾃然物的破坏(如滑坡、泥⽯流等),海啸、地光烧伤等。
在地震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在感到⼤的晃动之前,有时⾸先感到上下跳动。因为震波从地内向地⾯传来,纵波⾸先到达。横波接着产⽣⼤振幅的⽔平⽅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地震时,最⼤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造成⼈畜的伤亡,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然界的景观也有着很⼤的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百千⽶,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致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有毒⽓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灾害。在⼭区,地震还能引起⼭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2、次⽣灾害破坏
地震次⽣灾害是直接灾害发⽣后,破坏了⾃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或稳定状态,从⽽引发出的灾害。主要有:⽕灾、⽔灾、毒⽓泄漏、瘟疫等。其中⽕灾是次⽣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
⽕灾:地震⽕灾多是因房屋倒塌后⽕源失控引起的。由于震后消防系统受损,社会秩序混乱,⽕势不易得到有效控制,因⽽往往酿成⼤灾。
海啸:地震时海底地层发⽣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烈上升或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的整个⽔层发⽣剧烈“抖动”,这就是地震海啸。
瘟疫:强烈的地震发⽣后,灾区⽔源、供⽔系统等遭到破坏或受到污染,灾区⽣活环境严重恶化,故极易造成疫病流⾏。社会条件的优劣与灾后疫病是否流⾏,关系极为密切。
滑坡和崩塌:这类地震的次⽣灾害主要发⽣在⼭区和塬区,由于地震的`强烈振动,使得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崖或塬坡发⽣崩塌或滑坡。这类次⽣灾害虽然是局部的,但往往是毁灭性的,使整村整户⼈财全被埋没。
⽔灾:地震引起⽔库、江湖决堤,或是由于⼭体崩塌堵塞河道造成⽔体溢出等,都可能造成地震⽔灾。
此外,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还带来新的继发性灾害,如通信事故、计算机事故等。这些灾害是否发⽣或灾害⼤⼩,往往与社会条件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抄报防震减灾内容合集(四)
中国防灾减灾⽇的来历
中国是世界上⾃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发⽣频率⾼、造成损失重。在全球⽓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临的⾃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步加剧、灾害损失⽇趋严重。
2008年5⽉12⽇,四川汶川发⽣⾥⽒8.0级特⼤地震。这场新中国成⽴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地震给全国⼈民带来了巨⼤的⼼理压⼒和难以愈合的⼼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灾难。2008年6⽉,有政协委员提议,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防灾减灾能⼒,有必要设⽴“防灾减灾⽇”或“中国赈灾⽇”,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
2009年3⽉2⽇,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2009年起,每年5⽉12⽇为全国“防灾减灾⽇”⼀⽅⾯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减少灾害损失。
⼿抄报防震减灾内容合集(五)
1、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2、警钟长鸣抓防范积极防灾保平安 3、唤起全民防灾意识,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4、防灾减灾⼈⼈有责
5、⼤⼒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社会抵御灾害能⼒ 6、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7、全⾯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 8、防灾减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9、加强地震灾害防治,保护⽣命财产安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