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35KV输变电工程可研-初步-施工图设计全阶段勘察设计投标技术文件

2020-10-04 来源:易榕旅网


35KV输变电工程可研-初步-施工图设计全阶段勘察设计投标技术文件

招标编号:CQJC-2011G-SJ011

35KV**鞍子输变电工程 可研-初步-施工图设计全阶段

勘察设计投标文件

投标技术文件

***新纪元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四月

目 录

总 述 ....................................................................................... 1 1、项目概述 ........................................................................ 1 1.1 项目名称 .................................................................. 1 1.2 项目承办单位 ........................................................... 1 1.3 项目主管部门 ........................................................... 1 1.4 项目拟建地点 ........................................................... 1 1.5 项目设计单位 ........................................................... 1 1.6 项目编制依据 ........................................................... 1 1.7 项目工程概况 ........................................................... 1 1.8 设计水平年 .............................................................. 3 2、项目总投资 ..................................................................... 3 2.1方案一(变电站35KV户内布置) ................................. 3 2.2方案二(变电站10KV补偿电容器、35KV户外布置) .. 3 系统及变电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工程概述 ........................................................................ 1 1.1 编制依据 .................................................................. 1

***涪陵区峡星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2010年8月

1.2 工程概况 .................................................................. 1 1.3 设计水平年 .............................................................. 2 1.4 主要设计原则 ........................................................... 2 1.5 设计范围 .................................................................. 5 2 电力系统部分 ................................................................. 6 2.1 **县概述 .................................................................... 6 2.2电网现状 .................................................................... 6 2.3 鞍子乡简介 .............................................................. 12 2.4 负荷预测.................................................................. 15 2.5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18 2.6 接入系统方案 .......................................................... 20 2.7 短路电流计算 .......................................................... 21 2.8 导线截面选择 .......................................................... 21 2.9主变压器容量选择 .................................................... 22 2.10 系统对电气系统的要求 .......................................... 22 2.11 短路电流水平 ........................................................ 23 2.12 无功率补偿 ............................................................ 23 2.13 电气主接线 ............................................................ 23 2.14 建设规模 ............................................................... 23

2.15 控制及继电保护 ..................................................... 24 2.16 电能计量装置及能量采集终端 ............................... 29 2.17 微机“五防系统” ................................................. 33 2.18 防盗自动报警(一期工程暂不上) ............................. 33 2.19 系统通信及调度自动化 .......................................... 33 2.20 调度自动化 ............................................................ 35 2.21 站用电源 ............................................................... 35 2.22 交流不间断电源(UPS)系统 ............................... 36 2.23 直流系统 ............................................................... 36 3变电站站址选择 .............................................................. 37 3.1 基本规定.................................................................. 37 3.2 站址区域概况 .......................................................... 37 3.3 站址环境.................................................................. 43 3.4 施工条件.................................................................. 44 3.5 配电装置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 45 3.6 电气总平面布置及方案比选 ..................................... 46 3.7 站区总体规划和总布置(只针对方案一作阐述) .......... 48 3.8 建筑规模及结构设想(只针对方案一作阐述) ............. 48 3.9 辅助设施(只针对方案一作阐述) ............................... 51

4 对侧35KV桑柘变电站 ................................................ 53 5 工程设备材料表 ............................................................ 54 5.1 鞍子35KV变电站户内方案设备材料表(方案一) .... 54 5.2 鞍子35KV变电站户外方案设备材料表(方案二) 58 5.3 鞍子技改设备材料表 .............................................. 63 6 变电部分结论及投资估算 ............................................. 65 6.1 变电部分结论 ......................................................... 65 6.2 投资估算 ................................................................ 65 7 附图 ............................................................................. 65 线路部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 1 1.1 编制依据.................................................................... 1 1.2 编制范围.................................................................... 1 1.3 设计水平年 ................................................................ 1 1.4 主要设计原则 ............................................................ 1 2. 路径方案 ......................................................................... 1 2.1拟建35kV鞍子变电站站址情况 ................................. 2 2.2 路径方案·拟定原则 .................................................... 2 2.3 路径方案(附图2) .................................................. 3

3. 变电站进出线 .................................................................. 4 3.1新田变电站间隔 .......................................................... 4 3.2 桑柘变电站间隔 ......................................................... 4 3.3鞍子变电站间隔 .......................................................... 5 4. 电气部分设计大纲 ........................................................... 5 4.1气象条件及组合 .......................................................... 5 4.2导、地线型号 ............................................................. 6 4.3导地线安全系数 .......................................................... 7 4.4 绝缘配合.................................................................... 7 4.5金具型式 .................................................................... 8 4.6防雷保护及接地 .......................................................... 9 4.7防振 ........................................................................... 9 4.8相序 ........................................................................... 9 5.杆塔及基础 ..................................................................... 9 5.1杆塔及基础规划主要遵循的规程、规范、规定 .......... 10 5.2杆塔型式 .................................................................. 10 5.3 基础 ......................................................................... 10 6 . 塔基环境保护 ............................................................... 10 6.1 环境保护编制依据 ................................................... 10

6.2 工程地形、地貌、地物以及地质情况 ....................... 11 6.3 输电线路对环境的影响 ............................................ 11 6.4 保护方案及措施 ....................................................... 11 7. 通信保护部分 ................................................................ 12 8. 结论 .............................................................................. 12 9. 投资估算 ....................................................................... 13 10. 附图 ............................................................................ 13

总 述

1、项目概述

1.1 项目名称

35kV鞍子输变电工程

1.2 项目承办单位

*****县供电责任有限公司

1.3 项目主管部门

***电力公司

1.4 项目拟建地点

*****县鞍子乡鞍子村1组

1.5 项目设计单位

***涪陵区峡星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1.6 项目编制依据

(1)**供电公司与我公司签定的勘察设计合同。 (2) **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 (3) **供电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

1.7 项目工程概况

1

根据**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供电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及要求,初步拟定本工程建设规模如下:

拟建的35kV鞍子变电站为终端变电站。高压侧以接受功率为主;低压侧主要向其附近的10kV用户提供电源。

1.2.1 新建35kV变电站一座,其建设规模为:

主变压器:最终2×6.3MVA,本期2×6.3MVA,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压等级35/10kV;

35kV出线:最终2回,本期2回; 10kV出线:最终4回,本期4出线; 10kV无功补偿:最终为2×1002kvar, 本期为2×1002kvar。 1.2.2 新建35KV输电线路2条,其规模为:

(1)、110kV新田变电站至拟建35KV鞍子变电站线路,导线型号为钢芯铝绞线LGJ-185/25,与之配合架空避雷线为1根镀锌钢绞线GJX-35,1根OPGW-1C1/12,全长31.88KM。

(2)、新建35KV新田变电站至拟建35KV鞍子变电站线路,导线型号为钢芯铝绞线LGJ-185/25,与之配合架空避雷线为2根镀锌钢绞线GJX-35,全长8.6KM。

1.2.3 新田变电站35KV鞍新线进线改造;扩建35KV出

2

线建间隔1个。

1.8 设计水平年

设计水平年取2010年,远景水平年取2015年。

2、项目总投资

2.1方案一(变电站35KV户内布置)

静态投资:3805.11万元 其中:变电站工程:737万元; 通讯工程:19.24万元;

线路工程:2959万元;(

OPGW光纤工程:62.59万元(新同线) 电缆工程:27.28万元 动态投资: 3895.11万元;

2.2方案二(变电站35KV户外布置)

静态投资:3814.04万元 其中:变电站工程:756.56万元; 通讯工程:19.24万元;

线路工程:2960万元;

OPGW光纤工程:60.24万元(新鞍线) 电缆工程:18万元;

3

动态投资: 3865.71万元;

工程可行性论证见后。

4

1 工程概述

1.1 编制依据

(1)**供电公司与我公司签定的设计合同。 (2)**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 (3)**供电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

1.2 工程概况

拟建35kV鞍子变电站所选站址位于*****供电公司管辖供区范围。

该变电站为终端变电站。高压侧以接受功率为主;低压侧主要向其附近的10kV用户提供电源。

本工程有以下工作内容:新建35kV变电站一座,其建设规模为: 主变压器:最终2×6.3MVA,本期2×6.3MVA,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压等级35/10kV;

35kV出线:最终2回,本期2回; 10kV出线:最终4回,本期3出线; 10kV无功补偿:最终为2×1002kvar, 本期为2×1002kvar。

1

1.3 设计水平年

设计水平年取2010年,远景水平年取2015年。

1.4 主要设计原则

本工程参考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变电站应能够安全、可靠地向用户供电;电气主接线应综合考虑供电可靠性、运行灵活、操作检修方便、节省投资、便于扩建等要求;主变压器高压侧中性点接地方式采用不接地系统,低压侧中性点接地方式采用不接地系统;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设计应满足《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2006)等有关专业技术规程的要求;主变压器保护采用主后备保护独立的微机型保护,10kV系统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变电站监控系统采用成熟先进的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系统,按无人值班设计;远动设备应满足远动信息采集和传送的要求,选用性能优良、运行可靠的定型产品,其容量按远期规划确定。

主要设计标准

(1)《35~11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范》(GB 50059-92) (2)《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056-2007) (3)《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311.7-1997)

2

(4)《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 50062-92)

(5)《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37-2001)

(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95) (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00)

(8)《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 65-83) (9)《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93) (10)《地区电网数据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13730-92)

(11)《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GB/T 13729-92)

(12)《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 5002-2005) (13)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DL/T593-2006)

(1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 (1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217-2007) (16)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GB 4728-2005) (17)《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4549-1993) (18)《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3

(DL/T 620-1997)

(19)《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 (20)《电力变压器》 (IEC 60076) (21)《高压电缆选用导则》(DL/T 401-2002) (22)《高压交流断路器》 (GB 1984-2003)

(23)《额定电压1kV以上52kV以下的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和控制设备》(IEC60298)

(24)《远动设备及系统—工作条件》 (IEC870-2-1) (25)《远动设备及系统—性能要求》 (IEC870-4) (26)《3.6~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 3906-2006)

(27)《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范》 (SDJ8-79)

(28)《额定电压35kV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GB 12706) (2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1995)

(30)《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9-2006) (3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 14285-2006) (32)《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2-2005) (3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3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4

(3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1993) (36) 暖通空调气象资料

(37)《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5027-1993) (38)《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1995) (3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验收规范》(GB 50166-1998) (40)《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 (4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2008) (4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43)《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1987)

1.5 设计范围

根据电网现状、负荷预测、电力平衡和电网规划,对该工程的建设必要性和变电站接入系统进行方案论证,并提出该变电站接入系统方案;根据有关规范,确定变电站的建设规模、主变容量;合理地配置无功容量和选择变压器的调压方式;进行短路电流计算,合理地选择变电设备参数。

进行工程站址选择,落实建设本工程的各项条件、提出本工程设计方案,包括原则性工艺系统。根据进出线方向和布置进行总体规划布置;根据电力系统一次结论及建议确定主接线及选择和校核主要电气设备;确定保护、远动及通信方案。

5

35kV新田变电站与本工程有关的35KV间隔改造、扩建方案。 提出与本工程有关的通讯工程方案。

2 电力系统部分

2.1 **县概述

**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直辖市东南部,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北接湖北,南连贵州。全县辖10镇29乡,共602个村、41个居委,4902个村民小组。2001年底,全县有17.55万户、62.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70万人,县城居民3.95万人;社会从业人口3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32.9万人,第二产业2.1万人,第三产业4万人。境内居住着苗、土家、蒙古、回、仡佬、侗、藏、彝、哈尼、壮、满11个少数民族,2001年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9.5%,其中苗族27万余人,土家族9万余人。

2.2电网现状

*****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是根据***人民政府《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03〕40号)精神,对原**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电力公司进行改制,由***电力公司和**县人民政府共同出资组建,于2003年11月10日注册成立,2004年9月29日正式由***电力公司控股管理。公司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16000.59万元,其中:股东***电力公司出资13790万元人民币,占公司注册资金总

6

额的87.31%;股东**县人民政府出资2030.59万元,占公司注册资金总额的12.69%。公司担负着**县39个乡镇274个行政村的供电任务,供电人口67万人,供电区域3909平方公里。公司现有在岗职工341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1人,中级技术职称21人,初级职称150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97人。现拥有固定资产净值36708万元。

公司自从市公司控股管理以来,按照“管理升级、发展提速、素质提升、争创一流”及“三年扭亏和三年管理接轨”的战略发展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负重自强、团结拼搏,推动了公司跨跃式发展。售电量从2004年底的1.5亿千瓦时增至2008年12月底的3.05亿千瓦时,线损从2004年底的20.46%下降到2008年底的9.89%。公司安全保障水平、资产经营水平、优质服务水平、企业管理水平、职工收入水平明显提升。同时积极引入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努力打造改革发展新机制,不断推行体制机制创新。立足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于发电企业,服务于电力客户,服务于社会发展。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动力,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用电需求为目标,加大电网投入,调整网络结构,提高供电质量,为**经济建设发挥了电力先行官的作用。

目前,公司机关设有8个职能部室10个生产型车间40个生产班组。

7

2.2.1 电网情况

数量(座) 220千伏变电站 主变(台) 主变容量(万千伏安) 数量(座) 变电 110千伏变电站 主变(台) 主变容量(万千伏安) 其中:单线单变(座) 数量(座) 35千伏变电站 主变(台) 主变容量(万千伏安) 其中:单线单变(座) 220千伏线路 110千伏线路 线路 35千伏线路 10千伏线路 400伏线路 10千伏配变 数量(条) 长度(公里) 数量(条) 长度(公里) 数量(条) 长度(公里) 长度(公里) 长度(公里) 数量(台) 容量(万千伏安) 1 2 18 3 4 13.65 2 8 13 7.915 0 0 0 4 54.13 15 248.84 4554.1 11443.1 2563 13.363

2.2.2经营情况

自加入市公司以来,利用了一年时间,公司实现扭亏增盈,企业经营情况较好,现金周转正常,财务状况良好。公司售电量从加入市公司时即2004年的15223万千瓦时增长到2008年30530万千瓦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稳中有升,保持较好的发展趋势。

8

2.2.3电力市场

2009年1-7月各类电量结构情况图

商业用电,售大网, 0.44%4.27%居民, 30.03%非居民, 2.67%大工业,44.34%农排, 0.03%非普, 18.21%

根据2009年1-7月公司售电结构图可以看出,目前公司电力市场主要以大工业、非普工业、居民为主,其它用电比例较小。而在公司的大工业用户中,又以几家水泥厂特别是茂田水泥厂销售电量为主,其用电比例约占全年公司售电量(32300万千瓦时)的40%。公司售电量目标是否完成,茂田水泥厂生产正常与否起着决定性因素,说明公司电力市场目前结构是比较单一的。

未来电力市场,2013年后,辖区内团坝子、七眼桥、峡马口、红渡河、三江口、斑竹园、羊头浦、焦家滩等中小型水电上网,公司将从市公司购进再销售格局转变为由我公司向市公司(外网)销售电力局面,电力市场环境宽松。趸售电量增加明显,大工业电量仍然增

9

长,如郁山联合矿业公司,龙射(普子)片区煤炭开采,新田茂田水泥厂增加生产线,保家工业园区的建设,铁路复线建设,**城市建设及滨江堤坝修建等。根据预测,公司2010年至2020年年平均电量增长率为15%。2012年达到6.5亿千瓦时,2015年达到10亿千瓦时,2020年不低于16亿千瓦时。 2.2.4电力市场

2012年,公司计划售电65000万千瓦时。随着渝湘高速公路、乌江**电站修建于2010年全面完工,临时施工用电将大幅下降约1500万千瓦时,但在2010年茂田水泥厂新生产线及工业园区建设完成,联合矿业的正常开采达到4000万千瓦时/年的绝对用电量,居民等各项用电的良好增长情况下,即使2010年非普电量环比有小幅降低,在其他类别电量良好增长的情况下,2010年仍以环比16.33%的速度增长,达到40000万千瓦时左右。

在2010年的基础上铁路复线进入**于2011年正式用电。茂田及工业园区从2011年正常用电,将达到13000万千瓦时/年左右的绝对用电量。

而随着农网改造、户通工程、户表工程、城网改造等工程的影响,居民生活用电量近10年来的增长率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而电气村的推广,家电下乡的带动,预计2010年至2020年居民平均增长率

10

17.38%,绝对增长速度2900万千瓦时/年。2012年居民用电将达到18000万千瓦时。

并且随着**县内小水电资源的不断开发,2012年将新投入装机容量109兆瓦,加上原有24.69兆瓦小水电,2012年小水电发电量52600万千瓦时,由于小水电的不可调节,2009年至2012年趸售大网达到1200万千瓦时/年左右。从以上分析,2012年售电量将达到65000万千瓦时,比2010年增加绝对电量25000万千瓦时。

2009年1-9月,累计完成售电量26821.1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8.60%,完成年计划的83.04%;完成售电均价(含税)603.13元/千千瓦时,同比增加20.02元/千千瓦时,比年计划高0.16元/千千瓦时;完成综合线损率10.12%,同比(11.10%)上升了1.37个百分点,比年计划高0.37个百分点;完成利润总额1237万元,同比增加60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371.47%;完成资产负债率53.53%,同比减少0.23个百分点;完成净资产收益率7.34%,同比增加3.52个百分点;完成流动资产周转率5.57次,同比增加0.6次;资产总额达到37516万元,同比增加108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1.34%;应收用户电费余额0万元,电费回收率达100%;发生可控费用916万元,同比增加293万元,完成年计划的72.13%;完成全员劳动生产率194248元/人,完成年计划的95%。

11

2.3 桑柘镇简介

桑柘镇在位于县城东部,管辖原桑柘、鞍子、鹿箐等乡所属行政区域,面积192.62平方公里,总人口2761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588人,辖11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镇人民政府驻桑柘坪。

2.3.1桑柘镇供、用电现状

目前,桑柘片区仅有一座35KV桑柘变电站,该站的主变容量2*3150KVA,35KV进线1回,35KV进线未设线路断路器,10KV馈线共5回(桑小线,桑新线,桑梅线、桑柘镇、大同煤矿),无功率补偿电容1组(630Kvar)。

35KV桑柘变电站所供的区域是桑柘镇、小厂乡、桐楼乡、诸佛乡、梅子垭乡、新田乡的一半,供区内人口14.2万共2.71万户,土地面积691.6平方公里。供区内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储藏量为4100万吨)和大理石资源。农村农民经济收入以种植烤烟为主。供区内年产烟总量为1600余万斤,收购均价8元/斤,2008年8000余户烟农的年种烟总收入为1.3亿元。90%产烟是集中在高海拔地区(小厂乡和桑柘镇的鞍子地区)。若35KV鞍子变电站建成后所供区内的年产烤烟总量为1400余万斤。35KV桑柘变电站目前的最高负荷为4460KW(出现的时间是2009年8月28日,即是烤烟用电的高峰

12

季节和夏季降温用电高峰重叠时间段),2008年时高负荷是春节期间(2890KW),2007年的最高负荷也是在春节(2430KW)。今年在夏季出现历史最高负荷,主要是因今年的烤烟由以前用烧煤来加温烤烟,现在是改进为用电来加温烤烟,今年在供区内投入使用的用电来烤烟的烤烟棚有750个(每个烤烟棚的平均负荷为4Kw),预测最终35KV鞍子变电站供区内的烤烟棚将达到1400个,即在考虑同时率的前提下可能出现的最大烤烟负荷3500~4000KW。今年因电力线路及配电变压器的容量限制,估计有一半的烤烟棚未能发挥效能(今年出现的最大烤烟负荷估计是800KW左右)。

因国家拉动内需家电下乡,农村及乡场镇的空调、电饭保等家电产品也增加了许多,估计供区内今年在8月28日出现的最高负荷时,其中估计有这类新增的负荷300KW左右,

10KV桑矿线是新建线路,专供鹿塘煤矿(国营企业),该线路是在2009年8月8日建成投入运行的新线路。 10KV桑矿线目前负荷最大为750KW,平均负荷在600~700KW之间,负荷值比较稳定。

拟建的35KV鞍子变电站所供区域的电压质量现状是:从35KV新田变电站出的2回10KV线路到该片区,主线路长度为40公里,到最远的台区10KV线路有50KM,前5公里的负荷只有100KW

13

左右,前5KM至10KM段的负荷有400KW左右,10KM至15KM段的负荷有1000KW左右,15KM后端的负荷有950KW左右。梅子乡场上的电压最低时只有130伏(出现在2009年8月1日),最高也只有190伏,正常时段电压也只有160~175伏。目前10KV鞍梅线的中压线损为20%以上。

2009年10KV鞍梅线的最大负荷出现在9月10日,负荷为1050KW(其中,烤烟600KW,民用250KW,小煤矿200KW)。35KV鞍子变电站建成后,按2009年的负荷水平(10KV桑矿线750KW,梅子乡负荷为150KW)也可转移1050KW的负荷。根据对负荷发展的分析,可预计到2011年35KV鞍子变电站的负荷将达到2000~2500KW,其中,烤烟负荷1000~1500KW(全年用电量万130万Kwh),小煤矿负荷600KW(全年用电量451万Kwh),鞍子苗寨负荷400KW(全年用电量52万Kwh),民用负荷500KW(全年用电量325万Kwh)。变电站年供电量在1288万Kwh。2009年至2011年的负荷平均增长率为19%。35KV桑柘变电站2008年前9个月最大负荷为3590KW,2009年为4980KW,2009年前9个月最大负荷同比增长率38.7%。35KV桑柘变电站2008年796万KWh,估计2009年为1066万KWh,2009年前9个月电量同比增长率33.9%。原鞍梅线(含煤矿专用线

14

路即10KV桑矿线的负荷)2008年前9个月最大负荷为1940KW,2009年前9个月最大负荷为3130KW,2009年前9个月负荷同比增长率61.3%。鞍梅线2008年前9个月441万KWh,2009年前9个月811万KWh,2009年前9个月电量同比增长率83.9%。

2.3.2 桑柘镇供电存在的主要问题

桑柘镇地处**电网末端,现运行的35KV桑柘变电站建于2000年,电源经40公里的35KV白桑线(白云变电站至桑柘变电站)提供,35KV白云变经2.4KM双回35KV线路与110KV东门变联网。35KV白桑线1#杆至50号杆19KM采用LGJ-50钢芯铝绞线,建于1986年,并经过多雷区,远离公路,故障率极高,维护极不方便。多年前已成为桑柘片区供电的瓶颈。

该片区10KV网络布局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供电线路太长、线路供电容量不足、送配电设施老化,供电质量差,已严重阻碍了桑柘镇经济的发展和当地居民的用电要求。

2.4 负荷预测

根据在对桑柘镇片区供、用电现状及发展规划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负荷、电源及电网的地理分布状态,负荷预测为:

表2-1 35KV桑柘变电站供区负荷预测表

15

单位:KW

增长率 (%) 小水电最大/最小 合计

时间 桑小线 桑梅线 桑新线 桑民线 桑矿线 备注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400 920 270 260 0 0/0 2850 1940 1100 320 300 0 28.4 0/0 3660 2140 1370 400 350 650 34.2 0/0 4910 3400 1452.2 424 371 800 31.3 0/0 6447.2 烤烟用电继续增长 鹿塘煤矿技改投产、烤烟用2011年 5300 1539.3 449.4 393.3 1200 37.8 0/0 8882 电继续增长、大理石厂完全投产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5600 1631.7 1729.6 1833.4 1943.4 2040.6 2142.6 476.4 416.9 1250 5.5 0/0 9375.0 5800 505 441.9 1300 4.3 0/0 9776.5 6000 535.3 468.4 1350 4.2 0/0 10187 6200 567.4 496.5 1400 4.1 0/0 10607.3 1197.1/10997 1704.5/11504 6400 590.1 516.4 1450 3.6 9800/0 诸佛寺电站 6600 619.6 542.3 1600 4.6 9800/0 16

.5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14800/0 14800/0 26600/0 -2830/ 11970 -2310/ 12490 -135506800 2250 640 580 1700 4.1 路溪滩电站 7000 2400 670 620 1800 4.3 7200 2600 700 650 1900 4.5 美羊河、梅子/13050 坝电站

表2-2 35KV桑柘片区供区电力平衡表

项目 2009年 最大负荷(MW) 最小负荷(MW) 系统电源(MW) 小水电出力(MW) 所需最大容量(MVA) 2009年桑柘片区容量 需新增容量下限(MVA) 拟增加容量(MVA) 容载比 0 1.29 0 0.79 12.6 1.79 0 1.60 0 1.54 0 1.48 0 1.42 40 2.37 0 4.9 1.7 7.2 0 6.1 6.3 1.7 0 0 2010年 6.4 2.5 7.2 0 8 2011年 8.9 2.8 7.2 0 11.1 9.4 3.1 7.2 0 11.8 2012年 2013年 9.8 3.4 7.2 0 12.3 18.9 0 0 0 2014年 10.2 3.7 7.2 0 12.8 10.6 4.1 7.2 0 13.3 13.1 4.5 7.2 26.6/2 14.4 52.6 0 2015年 2020年

从上表2-1可知2010年35KV桑柘变电站2台主变将超容,高峰时将严重过负荷。由于桑柘变电站受桑柘场及周边环境的限制,根本无扩建条件(见图1)。且诸佛寺等小水电需2015年后才能上网。因此,必须建设新的变电站来转移桑柘变电站不断增加的负荷。

17

拟定新建变电站接纳梅子乡、新化乡、鞍子乡的的负荷。

2.5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拟建的35KV鞍子变电站主要接纳梅子乡、新化乡、鞍子乡的负荷,所供区域的电压质量现状是:从35KV桑柘变电站出的1回10KV线路到该片区,主线路长度为40公里,到最远的台区10KV线路有50KM,前5公里的负荷只有100KW左右,前5KM至10KM段的负荷有400KW左右,10KM至15KM段的负荷有1000KW左右,15KM后端的负荷有950KW左右。梅子乡场上的电压最低时只有130伏(出现在2009年8月1日),最高也只有190伏,正常时段电压也只有160~175伏。目前10KV桑鞍线的中压线损为20%以上。

2009年10KV桑鞍线的最大负荷(出现在9月10日)为1450KW(其中,烤烟600KW,民用550KW,小煤矿300KW),10KV鞍新线350KW,梅子乡负荷为350KW。按2009年的负荷水平35KV鞍子变电站建成后,可转移1450KW的负荷。根据对负荷发展的分析,预计到2011年35KV鞍子变电站的负荷将达到6700~7200KW,其中:烤烟负荷850~1000KW(全年用电量万160万Kwh),小煤矿负荷800KW(全年用电量951万Kwh),鞍子苗寨负荷400KW(全年用电量52万Kwh),民用负荷800KW

18

(全年用电量325万Kwh)。变电站年供电量在1288万Kwh。2009年至2011年的负荷平均增长率为12%。

桑柘镇地处**县电网末端,该镇现有负荷由当地的10kV线路(桑小线)供电,供电线路太长、线路供电容量不足、送配电设施老化,供电质量差,不能满足当地负荷发展要求,随着该片区煤矿的开发、烤烟产业的迅速发展,家电下乡政策的落实,目前的35KV桑柘变电站已不能满足电力负荷日益增长的需求,该片区目前的电网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 。35KV鞍子变电站的建设,可以满足该片区烤烟产业、矿山开发的需要;改善电能质量,降低中压线损;保障煤矿的安全用电;彻底解决整个桑柘片区的负荷迅猛增长,而35KV桑柘变电站负荷已满容,而变电站无扩容空间的问题。

随着110KV新田变电站的增容改造(2009年计划项目:增加25MVA三圈变压器1台),增加35KV电压等级。为改善该片区35KV网络提供了可能。从110KV新田变电站新建一回35KV线路至拟建鞍子变电站(条件成熟后再Π接进35KV桑柘变电站)。可缩短35KV电源距离21.4KM。从35KV桑柘变电站新建设一回35 KV

19

线路至拟建鞍子变电站,可保证桑柘变电站和拟建的鞍子变电站均为双电源供电。这将大大改善桑柘片区的网络结构,提高该片区供电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建设35KV鞍子输变电站工程是必要的,也是急需的,具有较大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2.6 接入系统方案

根据拟建鞍子变电站地理位置及周围电网情况,结合电网规划、片区规划和其它综合因素考虑,拟定的系统接入方案为:本期新建35kV新鞍线至新建的35KV鞍子变电站,再从35KV桑柘变电站引一回路35KV线路至新建的35KV鞍子变电站。

接入系统方案示意图如下:

20

2.7 短路电流计算

2.7.1计算条件

(1)计算水平年:2015年大方式(110kV新田变电站2×50MVA)。

(2)基准容量:100MVA; 基准电压:平均额定电压。 2.7.2计算结果

表2.4-1 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表

从下表计算结果可以得出,35kV鞍子变电站35kV母线侧短路电流水平取25kA,可以满足要求。

2.8 导线截面选择

2.8.1新同线

该线路除考虑鞍子站负荷需要外,还需考虑给35KV桑柘变电站提供备用电源。根据负荷预测,导线选择LGJ-185。 2.8.2桑同线

21

考虑新鞍线故障时,桑鞍线既是35kV桑柘站电源线路又是诸佛寺电站等小水电上网线路。根据负荷预测,导线选择LGJ-185。 2.8.3结论

35kV新鞍线、桑鞍线导线选择LGJ-185,按载流量计算单回最大输送容量为25MVA;经验算正常运行能满足经济电流密度计算和导线电压降选择导线的要求。

2.9主变压器容量选择

根据前述电力负荷预测和电力平衡结果,以及《**电网“十一五”规划》,35kV鞍子站主变最终容量选择为2×6.3MVA,本期为2×6.3MVA。

2.10 系统对电气系统的要求

2.10.1 主变压器参数

根据《电力系统技术导则(试行)》7.4条“对110kV及以下的变压器,宜考虑至少有一级电压的变压器采用带负荷调压方式”,和《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8.7条“直接向10kV配电网供电的降压变压器,应选用有载调压型”的要求,35kV鞍子变电站推荐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具体参数如下:

(1)主变容量:最终主变容量为2×6.3MVA,本期容量为2×6.3MVA,有载调压方式。

22

(2)主变抽头:本变电站运行电压受系统运行电压影响,根据计算,本站35kV母线电压偏移值在34~36千伏之间,为保证供电质量35±3×2.5%/10.5。

(3)阻抗电压:Uk%=7.5%。

2.11 短路电流水平

根据短路电流计算,35kV鞍子变电站35kV母线短路电流水平取25kA,10KV母线短路电流水平取25KA。

2.12 无功率补偿

根据相关规程要求,本站无功补偿容量按主变容量15%的配置。装设10kV并联电容器补偿,最终容量为2×1002kVar,本期容量为2×1002kVar。

2.13 电气主接线

根据《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9-92),本站35kV终期出线为3回,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10kV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2.14 建设规模

35kV鞍子变电站35kV出线规划2回(本期2回),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分别至35KV桑柘变电站和110KV新田变电站;10kV出线共4回,采用单母线分段。本期4回,分别至鞍子、梅子乡、

23

新化乡、龙门峡电站场各一回。10kV侧装设2×1002kvar电容补偿装置。

线路部分:本期新建35kV新鞍线至新建的35KV鞍子变电站,约40KM。再从35KV桑柘变电站引一回路35KV线路至新建的35KV鞍子变电站,约16KM。

2.15 控制及继电保护

本变电站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方式设计。根据目前控制、保护设备的制造水平和发展趋势,本变电所监控及保护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电能计量采用智能式电能表。

35kV出线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户内方案);10kV出线及分段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35kV配电装置的保护测控装置和10kV配电装置的保护测控装置分散布置在相应开关柜上,通过现场工业总线与控制室后台监控主机通讯;主变、站用变、10kV及35kV配电装置的计量装置分散布置在相应开关柜上,并在主控制室布置1套能量采集装置;主变压器的监控、保护、计量等采用主控制室集中组屏方式;电压监测仪布置在主控室公用柜上。

2.15.1 监控系统的基本要求 ★控制管理功能:

(1)、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

24

(2)、主变分接头调节; (3)、10kV二次母线电压切换;

(4)、I、U、P、Q、COSφ、f曲线记录及打印; (5)、保护装置及自动装置的投入、退出; (6)、保护定值修改;

(7)、配置专家操作票系统,可进行操作票的编辑、打印; (8)、语音报警。 ★监测功能: (1)交流量的监测:

a、35kV线路(包括线路侧电压); b、10kV线路(包括线路侧电压); c、主变高、低压侧; d、10kV分段;

e、站用变(低压侧电流、电压);

f、35kV母线PT(保护电压和计量电压); g、10kV母线PT(保护电压和计量电压)。 (2)、直流量的监测:

a、控母电压、合母电压、充电电压; b、控母电流、充电电流、放电电流

25

(3)、其他模拟量的监测: a、主变压器油温; b、变电站室内温度; c、变电站室外温度; d、站用变温度 (4)、开关量的监测: a、断路器; b、隔离开关; c、主变分接头; d、弹簧储能位置; e、接地开关; f、站用电系统。

(5)、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信息的监测(通讯方式传信息)。 (6)、直流系统信息的监测(通讯方式传信息)。 (7)、电子式电能表信息的监测(串行口传信息)。 (8)事故及异常情况发出相应语音报警,同时推出相关画面及汉字显示。

(9)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

(10)与调度系统的通讯(含调制解调器)。

26

★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配置要求 (1)主变压器保护

A、非电量保护:变压器重瓦斯、有载调压重瓦斯,上述保护动作后跳主变两侧开关,瓦斯继电器启动的中间继电器的启动功率应≥5W,变压器本体轻瓦斯、主变过温、风冷装置故障、释放器动等作用于信号。

B、主保护:二次谐波制动的比率差动保护、差动速段保护。另设CT二次回路断线判别。

C、35kV侧后备保护:

a、35kV复合电压闭锁的方向过流保护(方向指向主变,方向元件的电压取35kV侧电压),复合电压取主变两侧电压并联,当主变35kV侧充电时能自动解除复压,一段一时限,跳主变两侧开关。

b、35kV复合电压闭锁的过流保护,一段两时限,第一时限跳35kV分段,第二时限跳主变两侧开关。

D、10kV侧后备保护

a、复合电压闭锁方向过流保护(方向指向10kV母线),一段两时限。第一时限跳10kV分段,第二时限跳10kV侧。

b、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一段两时限。第一时限跳10kV侧,第二时限跳主变两侧开关。

27

E、两侧过负荷保护动作于信号。 F、过电流闭锁有载调压。 G、两侧断路器独立操作回路 H、PT断线告警

I、每套主变保护应配通信接口

(2)、 35kV线路保护装置(有源线路)

每套装置应配置三段式复合电压闭锁的定时限方向过电流保护,其中第三段可整定为反时限段;三段定时限零序过流保护(可经方向闭锁),其中第三段可整定为反时限段;小电流接地选线;三相一次重合闸及后加速(检同期、检无压);过负荷告警;低周减载保护;独立操作回路及故障录波。

(3)、10kV线路保护测控装置(有源线路)

每套装置应配置三段式复合电压闭锁的定时限方向过电流保护,其中第三段可整定为反时限段;三段定时限零序过流保护(可经方向闭锁),其中第三段可整定为反时限段;小电流接地选线;三相一次重合闸及后加速(检同期、检无压);过负荷告警;低周减载保护;低压解列功能;独立操作回路及故障录波,并具有遥测、遥信功能。

(4)、10kV线路保护测控装置(馈线)

每套装置应配置三段式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第三段可整定为反时

28

限;三段定时限零序过流保护;小电流接地选线;三相一次重合闸及其后加速保护;过负荷告警;低周减载保护;独立操作回路及故障录波,并具有遥测、遥信功能。

(5)、10kV电容器保护测控装置

每套装置应配置两段式定时限过电流保护(三相式);过电压保护;低电压保护;开口三角形电压保护;小电流接地选线;独立操作回路及故障录波,并具有遥测、遥信功能。

(6)、10kV分段备自投装置

10kV分段备自投装置,实现分段自投。2台变压器10kV侧为分段运行,装置输入相关回路的电压量、电流量、断路器位置接点及操作回路合后接点作为判据,装置应能满足备自投各项功能要求。

备自投装置具有过电流保护功能,带独立操作回路及故障录波。 (7)、PT并列装置

设置10kV两侧 PT重动并列装置,应具备其电压等级的I、II段母线电压二次回路切换功能。两侧电压等级的PT二次侧接线为保护、计量分开,装置应满足所有回路的切换。

2.16 电能计量装置及能量采集终端

2.16.1 计量关口点设置 本期工程设置计量考核点如下:

29

35kV线路出线侧; 主变各侧;

10kV线路、分段、电容器、站用变处等。 2.16.2 能量采集方案

本期工程在变电站内配置一套电能量采集系统,该系统由电能量采集装置和电能表组成。电能量采集装置应能准确、可靠地采集、存储考核点的电能量数据,并送往**供电公司的电能量计量主站系统。变电站每个考核点按单电能表配置。

2.16.3 能量采集系统的功能和技术要求 (1)电能量采集装置

电能量采集装置是电能量计量系统中连接主站系统和电能表之间的设备,是电能量计量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设备,其功能和技术要求如下:

能完成各计量考核点有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及远传功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及完整性;

具有一定的预处理能力,可按人工设置的多时段对电能量进行分时累加和存储,要求至少有两种积分周期分别存储电能量数据,且能连续存储10天以上,保证通道中断时不致丢失数据;

数据采集周期1min~60min可调;

30

电能量采集装置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45000h,使用寿命≥10年;

电能量数据能够转存到可移动的存储介质(如数据存储卡或手提式抄表器),保证在通信中断时主站可通过可移动介质获得数据。

电能量采集装置最大处理能力应满足输入20只电能表的要求。并能实现RS-232、RS-485串行输入的要求。

能够在当地或通过主站进行电能表底数、分时时段的设置,并应有相应安全措施。

应具有自检功能,发生故障或事件(失电、恢复供电等)后可向主站和当地告警。

应具有与当地电能量计量工作站通信、数据显示、打印功能。 应具有内部时钟,该时钟可人工设置,在与主站建立通信连接后能接收主站对时命令,跟踪主站的时钟,并能就地接入GPS时钟。

电能量采集装置应具有三个及以上通信口,并可以支持多种通信规约,以实现与不同厂商的主站系统通信。电能量采集装置应配置内置式或外置式路由器或MODEM,可通过电力调度数据网络或专线/拨号与主站通信。

应具有断电保护功能,且有相应的记录,其内存数据应能保存1月。

31

脉冲量输入为无源接点,应有光电隔离措施,光电隔离电压≥1000伏,并有滤波措施,以防止接点抖动和干扰误动。

应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及抗浪涌的抑制能力,并符合有关国家标准。

(2)电能表

电能表的基本功能和技术要求如下:

电能表类型为三相三线多功能电能表(站用电柜为三相四线); 电能表精度为0.2S级;

具有测量双向有功和无功电能量功能; 具有脉冲和RS-485串口两种输出方式; 具有辅助电源的功能; 具有停电保护功能; 具有失电记录和报警功能; 具有当地窗口显示功能。 2.16.4 电能量信息传输网络 (1)电能量信息传输方式

变电站电能量信息向**县调的传输以**电力调度数据网络方式为主,以专线/拨号方式为辅。

(2)电能量信息传输通道

32

当采用电力调度数据网络传输电能量信息时,变电站电能量采集装置接入变电站的电力调度数据网络接入设备,电能量数据通信接口的传输速率2M。

当采用专线/拨号方式来传输时,其应用层通信协议应与**县调主站系统保持一致,即采用DL/T 719-2000(IEC 60870-5-102)协议。

2.17 微机“五防系统”

为了保证运行操作安全可靠,减少误操作,变电站采用微机“五防系统”与综合自动化系统配合使用。

2.18 防盗自动报警(一期工程暂不上)

在变电站适当位置设置摄像探头,并设置录像装置1套。

2.19 系统通信及调度自动化

2.19.1系统概况

35KV桑柘变电站和新建鞍子变电站由**供电公司调度中心负责调度、运行管理。根据其调度组织关系,应满足**供电公司对该变电站生产调度、管理、保护及自动化的相关要求,配置相应的通信设备。

2.19.2 变电站通信

本变电站采用光纤通信为主、市话通信为辅的通信方式,到调度端采用光纤通信,通道采用24芯OPGW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33

2.19.3通信现状

**供电公司管辖范围内的光纤通信网络还未形成,目前正在着手光纤网络的规划。

2.19.4系统通信方案

本次通信方案只考虑光纤通信,组织35KV鞍子站-35KV桑柘站和35KV桑柘站-110KV新田站的光纤通信电路。35KV桑柘站-110KV新田站的光纤已由另外工程考虑。

光接口按1+1配置。在鞍子站配置PCM设备1套(以及光综合配线架(ODF36/DDF30/VDF100)1架。在桑柘站配置PCM设备1套以及光综合配线架(ODF36/DDF30/VDF100)1架。设备的配置待初步设计时根据**供电公司光纤网络规划统一要求进行配置(目前正在规划中)。

2012年通讯规划图:

35KV坪上站润溪供电所500KV张家坝站220KV彭水站110KV保家站110KV普子站润溪供电所图例:OPGW光缆35KV润溪站35KV上塘站110KV东门站35KV龙射站龙射客户中心ADSS光缆城关仓库35KV白云站彭水县调35KV关口站35KV鞍子站黄家供电所电信传输网普通光缆35KV桑柘站桑柘供电所电力载波变电站供电所35KV同河站调度所110KV万足站110KV新田站湖中等上网小水电站34

2.19.5通信路由

鞍子站-桑柘站站-新田站……**供电公司调度中心。 2.19.6 所外通信

与当地邮电管理部门取得联系,申请一部市话,作为本变电所的行政及调度电话备用通讯。

2.19.7 通信电源

采用微机智能高频开关电源,蓄电池采用全密封免(少)维护铅酸蓄电池组,容量拟选100AH/48V,直流蓄电池单个电池电压为12V的免维护电池,安装于主控制室内。

电源设备、通信设备、配线设备安装在主控室内,室内应设等电位接地,并应就近两点以上(含两点)接至主接地网。室内金属门窗及所有金属器件均应接地。其他注意事项按照《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确定并实施。

2.20 调度自动化

由于本所采用微机监控综合自动化系统,故不单设RTU。本站至调度端的通信为光纤通信。根据有关规程规定,变电站将向调度端发送有关遥测、遥信的信息。

2.21 站用电源

35

2.21.1 站用电源的引接及接线方案

本站站用电选择用2台50KVA/35变压器,一台接于35kVII段母线上,另一台接于10kVI段母线上。供全站动力及照明等交流负荷用电。站用电系统采用单母线接线。

站用电低压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系统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额定电压为380V/220V。

该站的照明采用专用照明配电箱供电,照明配电箱的电源以辐射方式从站用电源屏上取得。

2.22 交流不间断电源(UPS)系统

为了保证站内需要交流电源的综合自动化后台设备、保护设备、通信和事故照明等重要设备的供电,采用一套电力在线UPS,模块化N+1配置,其容量为5kVA。UPS不自带蓄电池,直流电源由站内220KV直流系统提供。

2.23 直流系统

采用微机智能高频开关电源,蓄电池采用全密封免(少)维护铅酸蓄电池组。本工程直流系统电压采用220V,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设置一组蓄电池,单只为2V/100AH,共计108只,不设端电池。直接系统共用5面屏(含蓄电池屏),布置在主控制室。

直流系统采用辐射网络和局部环状网络接线的方式,对站内直流负荷供电。主变压器等各测控单元、保护装置及断路器等控制电源采

36

用辐射供电方式,35KV、10KV开关柜采用敷设直流小母线的环形供电方式。

3变电站站址选择

3.1 基本规定

根据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网络结构、负荷分布、城乡规划、征地拆迁和下列条款:节约用地、出线方便、交通运输方便、五十年一遇洪水位、抗震烈度等选择站址。

3.2 站址区域概况

3.2.1站址地理位置

根据**供电公司“十一五”电网规划及**县桑柘镇的规划,拟定新建的35KV鞍子变电站位于桑柘镇的大喜村1组,距已建35KV桑柘变电站13KM。

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对站址作了反复对比,最终确定鞍子村1组和2组两个站址,两站址相距离300米。

3.2.2 站址比较

两站址均位于鞍子道路旁,其差异性见下表:

站址主要技术条件比较表

编号 项 目 1组站址(推荐方案) 2组站址 11 位于鞍子北侧,鞍子至太坪站址地理位置 公路西侧面侧,距同合场约1千米。 位于鞍子北侧,鞍子至太坪公路西侧面侧,距同合场约1.3千米。 场地主要为旱地,属侵2地形、地貌 场地主要为旱地,属侵蚀37

编号 2 项 目 1组站址(推荐方案) 2组站址 丘陵地貌,地形较平缓。总体蚀丘陵地貌,地形较平缓。地势北东稍高,其它两面略低。总体地势北东稍高,其它两地形坡度4~7°,海拔1135-1140米,站址相对高差面略低。地形坡度4~8°,海拔1170-1175米,站址相仅4米左右。站址范围内全部对高差仅5米左右。站址范为灰岩,表层为第四系残坡土层。 围内全部为灰岩,第四系残坡土层零星分布。 两个站址场地均为低山丘陵地貌,地形平缓,地层单斜33 产出,为厚层状灰岩、白云岩,地质条件简单,构造不发育,工程地质条件 覆盖层中未见土洞发育,现状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未见其它岩溶现象,无其它不良地质作用。 44 进出线情况 进出线较方便。 进出线较方便。 交通运输方便,进站公路从乡镇公路引接,该公路目前为柔性沥青砼路面,路面宽度能够满足大件运输的要求。变电站引所道路长约20米。 交通运输方便,进站公路从乡镇公路引接,该公路目前为柔性沥青砼路面,路面宽度能够满足大件运输的要求。变电站引所道路长约25米。 变电站供水水源引接山5处部交通运输 5 及进所道路 6 供水 变电站供水水源引接山38

编号 项 目 1组站址(推荐方案) 2组站址 泉水 所址为山地,排水较方便。 变电站防污等级暂按III级考虑。 环境、相邻企业无影响 所址无障碍物拆迁。 泉水,但距离较远 所址为坡地,排水较方便。 变电站防污等级暂按III级考虑。 环境、相邻企业无影响 所址无障碍物拆迁。 7 防洪及排水 8 环保、相邻企业影响 9 障碍物拆迁 与城镇规划的关系 10 无冲突 无冲突 施工用10千伏电源引接施工电源及运距离小于100米。 行管理生活条件 运行管理及职工生活方便。 石方工程较少,坪场投资相对较少 施工用10千伏电源引接距离小于300米。 运行管理及职工生活方便。 11 12 主要指标 石方工程量较大

1组(方案一)与2组站址(方案二)基本相同,方案一挡土墙及石方量较小,并且生活取水较优。

3.2.3 选址结论

39

从上表可以看出,1组站址方案初期投资及终期投资皆比选2组站址方案低,故推荐1组站址方案作为35KV鞍子变电站站址。

3.2.4地形、地貌

该站地势高低不平,高差约有2.5米,主要以强风化岩层为主。 3.2.5 矿产资源

经现场踏勘,该场地及周围未进行矿产开发。该站址区域是否存在可开采矿产资源,请业主及时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评估。

3.2.6 历史文物

该站址区域未列入文物保护区,当地无历史文物。 3.2.7 站址的拆迁赔偿情况

拟建35KV鞍子变电站站址内无民房搬迁。 3.2.8 出线条件

10KV、35KV出线廊道比较宽敞。 3.2.9 站址水文气象条件 (1) 区域水文地理概况

本变电站站区属侵蚀丘陵地貌,地表无流水。总体地势东高西低,有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排泄,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岩溶岩组为质纯的碳酸盐岩溶岩组,经对评估区外围附近地段进行调查,未见地下暗河和溶洞有出露,区域内地下水为碳酸盐岩溶裂隙溶洞水。故评估区岩溶水埋藏深度较大,对区内工程建设影响小。综上所述,

40

站区排泄条件较好,岩土层赋水性差,岩溶较发育,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

由气象资料可知,重庆属非采暖区,故本工程不进行采暖设计。对冬、夏季均有温湿度要求的工艺房间设置冷暖型空调,以保证房间温湿度要求。

(2)防洪涝及排水情况

拟建站址不受洪水影响。变电站排水采用有组织排水和自然排水相结合的方式,给排水管道接口均接入附近山沟,接口距离约30m。

(3) 气象资料

**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来较早多夜雨,夏季炎热多伏旱,秋季凉爽多绵雨,冬无严寒少霜雨,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性。据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44.1,极端最低气温-3.8,多年平均无霜期305天,县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235.6毫米,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的特点,年内降雨多集中在4~10月,但尤以主汛期6-8月份最多。

项目 气象条件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年平均气温 40 -5 15 0 0 0 41

气温(℃) 风速(米/秒) 冰厚(毫米) 0 0 0

最大风速 覆冰 外过电压 内过电压 安装情况 年平均雷电日 冰比重 10 -5 15 15 50天 0.9g/cm3 30 10 10 15 10 0 10 0 0

(4)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5)结论与建议

从踏勘阶段看,预选建地区域无大的构造断裂通过,无特殊的不良地质现象,没有产生泥石流和汇集洪水的条件,因此该预选地不会受泥石流和暴雨的危害,地质情况是稳定的,可以建站。

3.2.10 土石方情况

由于拟建站址区域地需与站外道路连接,方便电气设备运输,站址区域需做土石方填方挖方的场平工作,预计土石比为3:7。

3.2.11 进站道路和交通运输

42

站外主干道距离变电站约20米,主干道路为柔性沥青砼路面。

3.3 站址环境

该站址位于**桑柘镇的鞍子,周围无大的工矿企业和大的污染源,工业废气和粉尘排放量低于城区,环境质量较好,可以建站。

(1) 变电站的污染源

根据变电站生产运行情况,本工程建成投运后,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源有:生活污水、变压器事故产生的含油废水、变压器的噪音。

(2)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根据已运行变电站情况,本工程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对可能造成的污染,设计中采用如下治理措施:

A、 执行标准

废、污水排放标准按照(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第二时间段一级标准排放。

B、 含油废水处理

变压器产生废水经过事故油池进行分离处理后,油回收,水达标后再排放,不会污染所址周围的环境。

C、 噪音治理措施 (1)执行标准

43

噪音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II类标准防治。 (2)噪声治理措施

35KV主变噪声较低,可不采取防噪声的措施。 站区前为绿化重点,房前、室后绿化地内可种植长不高的花草等。

(3)、环境影响分析 A、周围环境对该站影响较小。 B、本站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C、环境评估由业主另行委托。若本工程各项评估指标满足环保要求,则该站建设是可行的。

3.4 施工条件

3.4.1 施工场地条件 本工程场地施工条件良好。 3.4.2 力能供应 (1)施工用水 水源利用附近溪沟。 (2)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电源及变压器利用外接电源解决,附近100米内有10KV线路通过。

(3)施工通讯

44

采用与站用市话通讯永临结合方式加以解决。

3.5 配电装置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配电装置的设计除满足电气设备在技术上安全可靠的要求外,还应与变电站周边人文地理环境相协调。尽量节约用地,变电站用地根据变电站容量、接线和设备选型确定。综合各方面因素,设计拟提出两个方案备选。

方案一:本方案35kV、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成套设备,户内布置,10kV电容补偿装置户外布置,35KV、10kV的短路水平按25kA考虑。

主变压器选用油浸式三相双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户外布置。主变35kV侧采用架空母线桥与户内35kV配电装置相连,10kV侧采用电缆与户内10kV配电装置连接。

为实现本变电站电气设备无油化,35KV、 10kV均选用配有真空断路器的固定金属封闭式开关柜;10kV无功补偿选用户外框架式高压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

方案二:本方案35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AIS设备软母线半高型布置。35kV的短路水平按25kA考虑,10kV的短路水平按25kA考虑。

主变压器选用油浸式三相双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户外布置。主

45

变35kV侧采用架空线路与户外35kV配电装置相连,10kV侧采用电缆与户内10kV配电装置连接。

10kV均选用配有真空断路器的固定金属封闭式开关柜;10kV无功补偿选用户外框架式高压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

35kV配电装置:

断路器: SF6断路器 1600A/25kA 隔离开关: 双柱水平开启式 630A/25kA 电压互感器: 35/√3/0.1/√3/0.1/√3/0.1/3 氧化锌避雷器: HW5WZ-51/134

3.6 电气总平面布置及方案比选

3.6.1 电气总平面布置方案

根据35kV配电装置选型的不同,本工程电气总平面设计了如下两种布置方案。

方案一:户内35kV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西侧,户内10kV配电装置及电容器室布置在站区东侧,主变压器布置在站区中部位置。

站内建筑物单层“二”字型平行布置。变电站大门及进站公路设置在站区南侧。

整体布置具有分区明确、工艺流畅、布置清晰紧凑等特点。 方案二: 户外35kV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西侧,户内10kV配

46

电装置布置在站区东侧,主变压器布置在站区西南侧,户外框架式高压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布置在站区北侧。

站内建筑物单层“一”字型布置。变电站大门及进站公路设置在站区南侧。

整体布置也具有分区明确、工艺流畅、布置清晰紧凑等特点。 3.6.2 方案比选

两个方案的技术分析比较见下表: 方 案 项 目 安全可靠 占地面积 运行维护 施工工作量 方案一 35kV配电装置户内布置 10kV配电装置户内布置 10kV电容器户外布置 运行安全可靠性更高 占地面积较小,1188m2 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小 土建工程量较大 方案二 35kVAIS户外布置 10kV配电装置户内布置 10kV电容器户外布置 运行安全可靠性较高 占地面积较小,2382 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 土建工程量较小

方案一35kV采用户内设备,具有成套性强、易于安装建设、占地面积小、可靠性高、维护量小、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小等优点;方案二35kV采用户外常规设备,具有运行检修经验成熟,经济指标较好的优点。

47

由上表可知,方案一和方案二,各有其优点,考虑该站位于高海拔地区,常年冬季冰雪天气容易造成设备故障、并且时常道路封闭,给运行维护带来不方便,本站采用方案一较为合适,故本工程推荐方案一。

3.7 站区总体规划和总布置(只针对方案一作阐述)

变电站按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站内只考虑值守人员的生活设施。

3.7.1平面布置

站区总平面根据电气工艺要求以及地块的现状布置,与站外主干道距离约为15米,进站公路宽度初步考虑为6.5米(含路基)。

3.7.2 竖向布置

为方便运行管理,站区采取平坡式布置。场地标高应考虑站区与外主干道引接方便。站区不受百年一遇洪水位影响。站区内场地排水由道路雨水口排入站外溪沟。

3.7.3 站区道路

站内道路以满足生产运行、检修、施工安装的需要为原则,其路面设计宽度为3.5m,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3.8 建筑规模及结构设想(只针对方案一作阐述)

3.8.1 建筑概述

48

该站工艺专业布置在一幢建筑物内,见下表:

序号 名 称 层数 层高(m) 建筑面积(m2) 125 97 77 44 结构形式 1 2 3 4 35KV配电室 10KV配电室 主控制室 各种辅助用房 单层 单层 单层 单层 5.1 4.2 3.0 3.0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 全站总建筑面积(m2):343 3.8.2 抗震设防

站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主要建筑物按7度构造设防。 3.8.3 屋面防水

综合楼屋面防水等级为II级,采用两层防水卷材;屋面采用有组织排水。

3.8.4 建筑装修 a.外墙面:

全站建筑物外墙采用氟碳漆。 b.门窗:

窗及外门采用铝合金门窗,玻璃为普通浮法玻璃。内门根据功能要求设防火门或夹板木门。

c.室内装修

地面:主控通信室根据工艺要求设置全钢防静电架空活动地板;

49

生产房间为水磨石地坪;辅助房间为防滑地砖。

内墙面:主要为亚光高级乳胶漆饰面。

顶棚:采用亚光高级乳胶漆。卫生间采用塑板吊顶。 3.8.5 结构部分 3.8.5.1 主要设计条件 (1)基本风压值

0.4kN/m2(50年一遇)。 (2)地震基本烈度

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 (3)场地稳定性

所址区内无活动性断裂及断层构造,场地稳定较好。 (4)地下水位

场地内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其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场地地势较高水位埋深较大,基础设计时不考虑地下水影响。

3.8.5.2 建(构)筑物结构方案 (1) 为单层,框架结构,屋面现浇。 (2)钢结构防腐

本工程所有钢结构采用热镀锌,不便镀锌的外露铁件或现场焊接构件及锌层破坏处,采用喷锌或涂刷环氧富锌防锈漆防腐。

50

3.8.5.3 建(构)筑物的抗震设防

根据勘测专业提供的地质勘测资料,站址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 度,建筑物抗震按基本烈度7度采取抗震措施。

3.8.5.4 建(构)筑物地基及地基处理

建(构)筑物基础以中风化层作为基础持力层,综合楼基础拟采用柱下独立柱基。

3.9 辅助设施(只针对方案一作阐述)

3.9.1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

(1)设计依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城市户内变电站建筑设计规定》DLGJ 168-2004。 《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定》(DL/T5035-2004)

(2)通风空调

35KV配电室、10kV配电室设有兼作夏季通风换气的事故通风系统,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进风经过滤进入室内,机械排风设备选用低噪声玻璃钢轴流风机。

为满足工艺设备的运行要求,主控通信室设置风冷热泵型5P分

51

体空调机2台。

门卫值班室为满足房间的舒适性要求进行空调设计,设置分体壁挂式1.5P空调机1台。

3.9.2消防部分

3.9.2.1 本工程消防设计仅考虑站区内发生的各类火灾的防止和扑灭,立足于自救。

3.9.2.2 消防设计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按有关规程、规范及规定的要求进行站区消防设计。设计中考虑相应的防火措施及必要的灭火设施,并在控制室及无人值班的生产场所设置火灾探测报警及控制系统,以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

本工程消防设计包括下列内容: 移动式灭火器的配置; 火灾探测报警与控制。

3.9.2.3室内外移动式灭火器的配置

根据站区各建(构)筑物火灾危险等级及火灾危险分别配置相应的移动式灭火器。灭火器设置位置及数量满足规范规定。

3.9.2.4 消防供电

(1)消防供电的负荷等级、数量和可靠性

站区消防给水系统均为Ⅱ级供电负荷,实施双路电源供电,接于

52

站用电系统的电源柜,设有备用电源自投装置,用以确保供电的连续、可靠。

(2)照明采用型式

事故照明电源的保障措施为站区正常照明时由站用交流系统供电,如果出现交流系统事故停电时,站区重点部位照明供电能够自动切换至直流供电系统。

(3)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施的防火

当火灾发生时,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施均应停止运行,待灭火过程完全终止后,再开启通风装置排除烟气。

3.9.3 安全围栏及硬隔离

3.9.3.1在主变场设置固定网状围栏。 3.9.3.2 在2台主变压器场设置硬隔离标志。

4 对侧35KV桑柘变电站

对侧35KV桑柘变电站35KV间隔设备不满足本次接入要求, 目前,鞍桑线路间隔只有母线侧隔离开关,需要进行改造,增加线路侧隔离开关、SF6断路器、线路PT设备和线路保护测控设备;

需新增35KV进线间隔一个(含土建和电气一、二设备)。用于接入桑鞍线。

53

5 工程设备材料表

5.1 鞍子35KV变电站户内方案设备材料表(方案一)

序号 一 1 2 3 4 5 6 7 二 1 2 3 4 5 主变压器 高压断路器柜 高压PT柜 高压隔离柜 站用变柜 架空绝缘母线桥 穿墙导管 10KV部分 高压断路器柜 高压PT柜 高压隔离柜 站用变柜 户外框架式成套电容补偿装置 设备名称 35KV部分 型号及规格 SZ9-6300/35 35±3×2.5%/10 KYN61-40.5 KYN61-40.5 KYN61-40.5 KYN61-40.5 TMY-60*6 CWC-35/1250A XGN2-12 XGN2-12 XGN2-12 XGN2-12 TBB10-1002/334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米 只 台 台 台 台 套 数量 2 5 2 1 1 20 15 9 2 1 1 2 备注 86kG 54

6 7 三 1 2 3 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电力电缆 电力电缆 接地部分 热镀锌扁钢 接地模块 降阻剂 二次设备及控制电缆 35kv线路保护测控装置 10kv线路保护测控装置 10kv电容器保护测控装置 分段保护测控装置 备自投装置 主变保护测控柜 通讯总控柜 综合测控柜 低周减载柜 站用电柜 直流柜 电力专用在线UPS柜 YJV-8.7/15-3×185 YJV-8.7/15-3×50 -50×6 SWL-MF GRR-A 3kVA 米 米 米 块 吨 套 套 套 套 套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100 70 620 48 15 2 4 2 2 2 2 1 1 1 1 5 1 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安装于开关柜内 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安装于开关柜内 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安装于开关柜内 安装于分段柜上 安装于分段柜上 主变保护测控装置2套,含主后备、测控 总控装置1套、网络设备1套 公用测控1套、站用电测控2套、35kVPT测控1套、10kVPT测控1套、电压采集装置2套,电能量采集装置1套 充电柜1面、馈线柜1面、电池柜3面 55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五 1 微机五防系统 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 三相四线制电度表 三相三线制电度表 电力电缆 控制电缆 控制电缆 控制电缆 通信部分 PCM接入设备 DTSD□-4-3*1.5(6),380/220V DSSD□-4-3*1.5(6),100V VV-1 5×4 KVVP2-22 4×4 KVVP2-22 4×2.5 KVVP2-22 4×1.5 含以下设备: 套 套 只 只 米 米 米 米 套 套 套 套 套 1 1 1 12 200 1000 2500 2500 2 1 1 1 1 站用电低压侧计量 10KV及35KV计量 鞍子一套,桑柘一套 每套PCM接入设备含 每套PCM接入设备含 每套PCM接入设备含 每套PCM接入设备含 (1) 综合业务二光机 (2) 分线盒随机各类附件 (3) V5协议处理及主控板 (4) 模拟用户板 8路 (FXS) (5) 模拟中继接口板 4路 (2/4 E/M) (6) 直接拨入用户接口板 8路 (FXO) 台 1 每套PCM接入设备含 套 1 每套PCM接入设备含 56

(7) 数据接口板V.24/V.28 (8) 二次电源板 (9) VDF配线单元 基本配置 2 3 4 5 6 通信电缆 普通电话机 录音电话机 直流电源 HYA10-2×0.5 PS48300(蓄电池48V/100Ah) 套 套 根 米 部 部 套 套 1 1 10 150 5 1 1 1 每套PCM接入设备含 每套PCM接入设备含 每套PCM接入设备含 新田站用 综合业务二光机

57

5.2 鞍子35KV变电站户外方案设备材料表(方案二)

序号 一 1 2 3 4 5 6 7 设备名称 35KV部分 主变压器 六氟化硫断路器 电压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 高压避雷器 限流熔断器 隔离开关 型号及规格 SZ9-8000/35 35±3×2.5%/10 LW□-40.5/1600A,25KA JDJJ2-35,0.2/0.5/6P ,35/ /0.1/ /0.1/ /0.1/3 JDJ2-35W 35/0.1 HY5WZ-51/134 RW10-35/0.5 GW4-35DDW/630,主刀配电动操作机构 单位 台 台 台 只 只 只 组 数量 2 4 3 2 9 7 3 备注 配弹操作机构,机构箱、门锁及封板采用不锈钢,外露钢材热镀锌。 膨胀器采用不锈钢,油箱及外露件热镀锌。 配置LXQ1-35消器谐 膨胀器采用不锈钢,油箱及外露件热镀锌。 外露铁件及螺栓热镀锌,附JCQ—CⅠ监测器 底架、操作机构及螺栓热镀锌,主刀、地刀辅助开关8开8闭,操作机构辅助开关保护罩采用不锈钢。 58

8 9 10 11 12 13 14 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隔离开关 隔离开关 不锈钢端子箱 钢芯铝绞线 配电变压器 高压跌落熔断器 电力电缆 10KV部分 高压开关柜 高压开关柜 高压开关柜 高压开关柜 高压开关柜 电力电缆 电力电缆 户内框架式成套电容补偿装置 避雷器 10kV高压隔离开关 高压避雷器 GW4-35DW/630,主刀配电动操作机构 GW4-35W/630,主刀配电动操作机构 XW LGJ-185/25 SM11-50/35 PRWGW2-35W/3 YJV22-0.6/1-4×50 XGN2-12(Z)-07G XGN2-12(Z)-08G XGN2-12(Z)-21G XGN2-12(Z)-23G XGN2-12(Z)-65 YJV-8.7/15-3×185 YJV-8.7/15-3×50 TBB10-(900+900)/100 HY5WZ-17/45 GW4-10D,630A,25kA HY5WZ-17/45 组 组 台 米 台 只 米 台 台 台 台 台 米 米 套 只 台 组 4 2 5 200 1 3 100 4 4 1 1 2 500 60 2 6 4 4 底架、操作机构及螺栓热镀锌,主刀、地刀辅助开关8开8闭,操作机构辅助开关保护罩采用不锈钢。 底架、操作机构及螺栓热镀锌,主刀、地刀辅助开关8开8闭,操作机构辅助开关保护罩采用不锈钢。 142kG 59

三 1 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接地部分 热镀锌扁钢 接地模块 降阻剂 二次设备及控制电缆 10kv线路保护测控装置 10kv电容器保护测控装置 10kv母线分段保护测控装置 10KV母线备自投装置 -50×6 SWL-MF GRR-A 3kVA 米 块 吨 套 套 套 套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620 48 15 4 2 1 1 1 1 1 1 1 1 5 1 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安装于开关柜内 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安装于开关柜内 安装于分段柜上 安装于分段柜上 35kV线路保护2套 35kV线路测控2套、主变测控2套 主保护2套、后备保护2套 公用测控1套、站用电测控1套、35kVPT测控1套、10kVPT测控1套、电压采集装置2套, 总控装置1套、网络设备1套 充电柜1面、馈线柜1面、电池柜3面 35kV线路保护柜 主变、线路测控柜 主变保护柜 综合测控柜 通讯总控柜 站用电柜 直流柜 电力专用在线UPS柜 60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五 1 微机五防系统 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 电度表柜 三相三线制电度表 电力电缆 电力电缆 电力电缆 电力电缆 控制电缆 控制电缆 控制电缆 控制电缆 控制电缆 控制电缆 控制电缆 通信部分 PCM接入设备 VV-1 2×10 VV-1 2×6 VV-1 2×4 VV-1 3×4 KVVP2-22 4×4 KVVP2-22 10×2.5 KVVP2-22 7×2.5 KVVP2-22 4×2.5 KVVP2-22 8×1.5 KVVP2-22 7×1.5 KVVP2-22 4×1.5 套 套 面 1 1 1 8 500 650 200 200 1000 500 500 2000 250 1000 2000 2 含电能量采集装置1套,电度表5套 安装与10KV开关柜内 鞍子一套,桑柘一套 DSSD□-4-3*1.5(6),100V 只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含以下设备: 套 (1) 综合业务二光机 套 1 每套PCM接入设备含 61

(2) (3) (4) (5) (6) (7) (分线盒随机各类附件 套 1 每套PCM接入设备含 V5协议处理及主控板 套 1 每套PCM接入设备含 模拟用户板 8路 (FXS) 套 1 每套PCM接入设备含 模拟中继接口板 4路 (2/4 E/M) 台 1 每套PCM接入设备含 直接拨入用户接口板 8路 (FXO) 套 1 每套PCM接入设备含 数据接口板V.24/V.28 套 1 每套PCM接入设备含 二次电源板 套 1 每套PCM接入设备含 62

8) (9) 2 3 4 5 6 通信电缆 普通电话机 录音电话机 直流电源 VDF配线单元 基本配置 根 10 每套PCM接入设备含 HYA10-2×0.5 PS48300(蓄电池48V/100Ah) 米 部 部 套 套 150 5 1 1 1 新田站用 综合业务二光机

5.3 新田技改设备材料表

序号 一 1 设备名称 35KV部分 型号及规格 LW□-40.5/1600A,25KA 单位 台 数量 2 备注 六氟化硫断路器 配弹操作机构,机构箱、门锁及封板采用不锈钢,外露钢材热镀锌。 63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 1 2 3 4 (1) (2) 电压互感器 高压避雷器 限流熔断器 隔离开关 隔离开关 隔离开关 钢芯铝绞线 门型构架 隔离开关支柱 PT支柱 二次设备及控制电缆 电力电缆 控制电缆 控制电缆 35kV线路保护测控柜 线路测控装置 线路保护装置 VV-1 5×4 JDJ2-35W 35/0.1 HY5WZ-51/134 RW10-35/0.5 GW4-35W/630,主刀配电动操作机构 GW4-35DDW/630,主刀配电动操作机构 GW4-35DW/630,主刀配电动操作机构 LGJ-185/20 只 只 只 组 组 组 米 组 根 根 米 米 米 面 套 套 2 2 4 2 2 2 100 2 10 2 100 100 200 1 2 2 膨胀器采用不锈钢,油箱及外露件热镀锌。 外露铁件及螺栓热镀锌,附JCQ—CⅠ监测器 底架、操作机构及螺栓热镀锌,主刀、地刀辅助开关8开8闭,操作机构辅助开关保护罩采用不锈钢。 底架、操作机构及螺栓热镀锌,主刀、地刀辅助开关8开8闭,操作机构辅助开关保护罩采用不锈钢。 二次控制电缆长度及型号仅为估计值, 准确值需提供总平面图及设备二次原理图后计算得出 KVVP2-22 4×2.5 KVVP2-22 4×1.5 64

6 变电部分结论及投资估算

6.1 变电部分结论

(1)根据电力系统规划和负荷需要,35KV鞍子变电站的建设是必要的。 (2)设计推荐方案一。

(3)站址的自然条件在满足地灾和环保评估指标要求的情况下,变电站的站址及建设规模都是可行的,可以建站。

6.2 投资估算

6.2.1本工程变电部分投资比较:

只对1组站址的两个方案进行比较,详见表6-1 表6-1 鞍子1组站址的两个布置方案投资对比表

静态单 静态投资 (万元) 位投资动态投资 (元(万元) 动态单 位投资 (元/kVA) 备 注 项 目 /kVA) 3895.11 3865.71 方案一(户内) 3805.11 380.5 389.5 方案二(户外) 3814.04 381.4 386.57 以上投资详见投资估算书。

7 附图

65

PS-THSBD-K-BD02 电气主接线图(方案一) PS-THSBD-K-BD03 电气主接线图(方案二) PS-THSBD-K-BD04 电气总平面布置图(方案一) PS-THSBD-K-BD05 电气总平面布置图(方案二) PS-THSBD-K-BD06 变电站选址图

PS-THSBD-K-BD07 2009年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 PS-THSBD-K-BD08 2010年电力系统地理接线

PS-THSBD-K-BD09 2020年电力系统地理接线(新田地区)

66

1. 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1 编制依据

1.1.1 与**供电公司签定的勘察设计合同。 1.1.2 中标通知书

1.1.3 *****供电公司总体规划 1.2 编制范围

1.2.1 编制35kV鞍子变电站的35KV新同线(新田变-鞍子变)和35KV桑鞍线(桑柘变-鞍子变)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2.2编制110kV新田站至35kV鞍子站光缆通信线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1.2.3 影响范围内通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的保护设计以及投资估算。 1.3 设计水平年

该工程项目以2010年为设计水平年。 1.4 主要设计原则

采用35KV的410典型设计和79定型标塔(交通运输困难、和人力运输较远的塔位和变电站进出线),杆塔选用钢筋混凝土电杆和自立式双回路铁塔,绝缘子选用玻璃钢绝缘子,金具选用GB85版的定型金具。 优化路径方案,提高线路耐雷水平。

2. 路径方案

1

2.1拟建35kV鞍子变电站站址情况

35kV鞍子变电站位于*****县桑柘镇大喜村一社小箐口,是**供电公司2009年规划的35kV变电站,近期变电站35kV部分规划有2回进出线间隔。

地理接线图:

2.2 路径方案·拟定原则

2

2.2.1 考虑避开沿线的特定建筑物及构筑物,如已建线路、已建高速公路、拟建公路、微波塔、通讯设施、风景区、林区以及规划区。

2.2.2避让大面积的林区,综合考虑线路走向,尽可能减少线路长度,并靠近现有公路或规划公路,方便施工运行和维护,以提高线路运行的可靠性,降低工程投资。

2.2.3充分考虑沿线地质,地形条件对送电线路可靠性的影响。

2.3 路径方案(附图2)

根据现场踏勘, 本工程的35KV新同线和35KV桑同线拟选东、西两条线路廊道,由于东、西两条线路走廊内均为山地,现无规划用地,故与**县规划局的规划无冲突。

2.3.1本工程新鞍线东方案由110KV新田变电站35KV出线,线路经过鹿角、新化、鸭公研、岩脚、水巷沱、龚溪垭、大转拐、油坊、麻柳园、石凳坝、木驾沱、坨园村、新场、红旗村、枣树堡、较场坝、廖家槽、大石板、倒流水、四家田、割耳板、新塘、山羊钎、冉家、马儿坑、龙湾、香树坨、摆步池、金家垭口、大堡、进入鞍子变电站。该线路沿途主要跨越10kV线路约为18次。线路长度约40km;电缆0.4km.

本工程35KV桑鞍线东方案由35KV桑柘变电站35KV出线,线路经过梅子、张家、马儿坑、龙湾、香树坨、旋窝坝、庙堡、鹿鼓坝、鞍子1组进入拟建35KV鞍子变电站。该线路沿途主要跨越10kV线路均为12次。约为16km,电缆0.1km。

3

2.3.2本工程新鞍线西方案由110KV新田变电站35KV出线,线路经过万天宫、新水井、陈家堡、张家槽、郑家湾、榨房、周家沱、下槽、生基坪、龙洞水、窦家沟、上沱、大木、老鹰塘、荞子娅、黄金田、柿堡、兰屋脊、生基堡、香树坪、白果树、冷水沱、文家坝、龙桥坝、大坑坝、鲁家沟、雷家沟、垭口、库楼湾、窦家坝、山羊钎、冉家、马儿坑、龙湾、香树坨、摆步池、金家垭口、大堡、鞍子1组进入鞍子变电站。该线路沿途主要跨越10kV线路约为18次。该线路长度31.88km; 电缆0.2KM.

本工程35KV桑鞍线西方案由35KV桑柘变电站35KV出线,线路经过山羊钎、冉家、马儿坑、龙湾、香树坨、摆步池、金家垭口、大堡、鞍子1组口进入鞍子变电站。该线路沿途主要跨越10kV线路均为7次。约为8.6km,电缆0.1km。

本工程东方案投资较大、施工难度较大、运行、维护困难,距离已形成的公路较远,跨越林木多、跨10KV及通讯线路少;西方案施工难度较小、运行、维护方便,距离已形成的公路较近,跨越林木少、跨10KV及通讯线路较多;经比较推荐线路采用西路径方案。

3. 变电站进出线

3.1新田变电站间隔

110KV新田变电站近期将增加一台110KV/35KV/10KV主变,预留有35KV出线间隔离,具备出线条件。

3.2 桑柘变电站间隔

4

该站拟新扩建一个35KV进线间隔,用于35KV桑鞍线进出线。

3.3鞍子变电站间隔

该站新建两回出线间隔,用于35KV新同线和35KV桑同线的进出线。

4. 电气部分设计大纲

4.1气象条件及组合

本工程根据**气象站的历年气象观测资料,结合气象区的划分,经过对线路所经地区的气象进行了收资和大风覆冰调查,并调查该地区现有输电线路运行情况,本工程选用气象条件如下。选定见下表:

表4-1-1

气温 (℃) 40 -10 5 -5 -5 15 5 0 风速 (米/秒) 0 0 0 30 10 10 15 10 冰厚 (毫米) 0 0 0 0 5,10,20 0 0 0 项 目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年平均气温 最大风速 最大覆冰 大气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 安装情况 5

年平均雷电日 50天 4.2导、地线型号

拟建的35kV鞍子变电站最终规模装机容量2×8MVA,本次建设容量2×8MVA。线路按最终规模装机容量2×8MVA架设,按本期规划输送2×8000kVA容量的电流为263.94A计算。

4.2.1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I=16000/(35*1.732)=263.94安

S=I/J=263.94/1.20=219.95mm² [式中,1.20是根据农业和煤矿综合考虑查得]。因此LGJ-185钢芯铝绞线符合要求。

4.2.2按发热条件校验

按N-1方式校验,导线环境温度25℃,最高允许工作温度90℃, LGJ-185/45钢芯铝绞线25℃时允许载流量为618A,当环境气温按最高气温40℃考虑时,电流修正系数为0.79,则LGJ-185/45钢芯铝绞线长期允许电流为:

0.79×618A=488.2A>263.94A

LGJ-185/45钢芯铝绞线满足长期允许电流要求。 4.2.3 按机械强度及电晕校验

LGJ-185/45导线为多股结构的钢芯铝绞线,其截面>70mm2,直径>9.6, 根据规程规定,满足机械强度与不产生电晕要求。

综合以上方面,本次线路导线选用单回LGJ-185/45钢芯铝绞线满

6

足要求。

地线型选用镀锌钢绞线GJX-50、OPGW-1C1/12(用于新同线)与导线配合,该OPGW同时π接入35KV桑柘变电站。

4.3导地线安全系数

导线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地线安全系数初步设计根据导地线配合计算确定。

4.4 绝缘配合

本工程线路所经地区年平均雷电日为50天。设计确定线路全线架设双地线进行防雷保护,地线采用直接接地方式。在气温15℃,无风的条件下,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的间距满足S>0.012L+1m的要求。

地线逐塔接地,铁塔的每一腿都应与接地体引下线连接,通过多点接地以保证可靠性。接地装置按土壤电阻率采用环形加风车式放射形浅埋水平布置接地型式,引下线采用热镀锌12圆钢。接地引下线要求热镀锌且不得外露过长。为防止人为对接地体的破坏,本工程对所有的水平接地体安装焊接垂直角钢防盗加固锚桩。

变电站进出线2.0千米范围内的铁塔,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7欧姆。其余地段按设计要求满足规范值。

4.4.1污秽区划分

根据现场调查,本线路全线按Ⅲ级污秽区设计。 4.4.2 绝缘子片数选择及型式

导线路沿线海拔高程在400-1350米之间,本次设计全线选用LXHY4-100 防污型玻璃绝缘子。其主要特性和相关尺寸如下: LXHY4型玻璃绝缘子主要尺寸及特性表

重 量 绝缘子型号 主 要 尺 寸 机 电 特 性 机械破 (kg) 7

用途

高度 盘径 爬距工频湿耐冲击耐受 坏负荷 (kN) 受电压(mm) (mm) (mm)≥ (kV) LXHY4-100 146 280 450 45 电压(kV) 悬垂 耐张 125 100 5.9 耐张串5片LXHY4-100型绝缘子。跳线串及进出线档每联采用4片LXHY4-100型绝缘子。

按“设计规程”的规定,在海拔超过1000米以上地区,悬垂、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增加一片绝缘子;铁塔全高超过40m,高度每增加10m,绝缘子串增加一片绝缘子设计。起算片数为悬垂4片,耐张5片。

导线耐张串采用单联成串玻璃钢绝缘子,导线悬垂串采用单联玻璃钢绝缘子,绝缘子的破坏强度根据导线使用情况确定,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下绝缘子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2.7,正常情况下绝缘子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4.5,断线情况下绝缘子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8,断联情况下绝缘子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5,正常情况下金具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2.5,事故情况下金具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5;跳线采用单联玻璃钢绝缘子。

本工程绝缘子均采用100kN玻璃绝缘子。 4.4.3 各种电压情况下的空气间隙值

表4-4-3-1

线路电压 35KV 外过0.45内过0.25运行0.10注:带电检修考虑人体活动范围0.5m

4.5金具型式

8

采用电力标准85修订版(即85型)定型金具。各种金具组装型式见 [导线金具组装一览图] (PS-THSBD-K-X06)、[地线金具组装一览图] (PS-THSBD-K-X07)。

4.6防雷保护及接地

由于本工程全线处于海拔450米-1300米之间,雷电活动频繁,必须加强防雷,在线路路径选择中尽量优化路径,避免杆塔立于易受雷击处,并尽量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架设两根地线,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小于25°,地线间水平距离不大于导线与地线间垂直距离的5倍,按照规程规定校核档距中央导地线间最小距离满足下列要求:

对于一般档距:S≥0.012L+1 式中 L:档距(m)

S:导地线间距离(m)

4.7防振

按规程规定,该工程导、地线年平均运行张力均为抗拉强度的25%,均需采取防振措施,导线选用防振锤FDZ-4,地线防振锤选用FDZ-1T。

4.8相序

由于线路较短,根据规程要求,全线不考虑换位。根据两端变电站间隔相序布置调整相序。

5.杆塔及基础

9

5.1杆塔及基础规划主要遵循的规程、规范、规定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 50061-97)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DL/T 5154-2002)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 (DL/T 5219-2005)

5.2杆塔型式

结合本工程所处的地形地貌,本工程线路使用410典型杆型和79标塔。

直线杆采用ZHB2、ZHB3、ZHB4型杆;转角杆采用JHB1、JHB2、JHB3、DHB2杆型。

铁塔选用3560JJ4、3560DJ2铁 塔,用于交通运输困难、和人力运输较远的塔位和变电站进出线。为减少降基面的的土石方开挖量,尽可能保持原状土不被破坏,在坡度大的塔位采用高低基础。

各种使用杆塔见 [杆塔一览图] (PS-THSBD-K-X04)。

5.3 基础

本工程线路经过地区为山区,钢筋混凝土电杆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底盘和拉线盘,铁塔基础使用立柱式底版基础。各种使用基础见[基础一览图] (PS-THSBD-K-X05)附图3。

6 . 塔基环境保护

6.1 环境保护编制依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电磁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

6.2 工程地形、地貌、地物以及地质情况

本工程线路所经过地区为山区。地质情况主要为粘土与泥岩,部分地带为砂岩。

拟建线路沿线无文物古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边缘地带。没有可开采的矿藏及采空区。

6.3 输电线路对环境的影响

6.3.1 施工期间杆塔基础平基、开挖,易造成杆塔四周环境失去原有自然状态,植被破坏、土壤疏松、水土流失。

6.3.2 线路通过地段有小部分灌木林,危及线路通道内安全高度的树木,施工放线过程中损坏和砍伐树木。

6.3.3高压线路投运后,线路上产生的电磁辐射对线路沿线两侧敏感点居民和其他通讯的影响。

6.4 保护方案及措施

11

6.4.1 选择合理的路径方案,线路经过的地区,地质、地貌方面应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选择的路径应对环境影响最小。

6.4.2 避免大开挖塔基基面,保持自然地形、地貌。本工程基础采用挖孔桩,避免平基大开挖,保持的原有地形、地貌。

6.4.3 应采用高杆塔跨越树木,施工中采用牵张放线,减少林木砍伐,较好地维持原有的生态环境。

6.4.4由于该线路处于山区,人口居住散落,线路上产生的电磁辐射对线路沿线两侧敏感点居民和其他通讯的影响较小;为减小电力线路运行中产生的电磁污染影响,设计中充分考虑杆塔高度及跨越房屋或靠近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使电磁污染影响值满足国家规程、规范要求。

7. 通信保护部分

线路走廊段无重要电信线路,或多数通信线路属于光缆线路;对通信的危险及干扰影响较小。

8. 结论

1、35kV新同线和35KV桑同线的建设,起到了对拟建的35kV鞍子变电站和35KV桑柘变电站的电源保障。35kV鞍子变电站由35kV新同线主供;35KV桑同线为35kV鞍子变电站和35KV桑柘变电站之间的电源备用线,使两变电站形成环网,互为备用。满足**供电公司20010年的电网规划。

12

2、经现场踏勘,西方案与东方案比较,该方案距离现有公路较近,投资较省,施工运行维护方便,树木较少,按西方案建设35kV新同线和35KV桑同线是可行的。

9. 投资估算

静态投资:3805.11万元

动态投资:3895.11万元

10. 附图

PS-THSBD-K-X02:平面路径走向图 PS-THSBD-K-X04:杆型一览图 PS-THSBD-K-X05:基础一览图 PS-THSBD-K-X06:导线金具一览图 PS-THSBD-K-X07:地线金具一览图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