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也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我们必须全面深入领会这个新的重大论断,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虽然这个新的矛盾表明我国基本国情在局部的量上起了变化,但实质上仍属于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矛盾。
关键字:主要矛盾;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10月18日,一件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殷切期待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午9点于人民大会堂大礼堂隆重开幕。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文明史上,这一庄严时刻必将载入史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三万多字,字字珠玑、句句铿锵,凝聚全党智慧,符合人民期待,引领世界潮流,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行动指南。学习十九大报告,要带着极大的政治热情,更要用“心”感受、用“心”体悟,深刻领会报告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表述,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的,有充分的现实依据。报告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段精辟论述,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发生的新变化。原来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
矛盾”的表述,已经不能准确反映这种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理所当然需要作出新的概括。
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面临新的社会形势,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十九大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判断。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一方面,“落后的社会生产”已不再是中国的现实。现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现实了。另一方面,近5年来,我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扩大。人们的温饱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已经不是问题,一般性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正在转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这个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也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我们必须全面深入领会这个新的重大论断,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此前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是源于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的:“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过去之所以作出这一结论,是由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决定的。随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告别贫困、跨越温饱,实现了基本小康。这使得我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发生了变化。因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相应变化,转化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历史充分说明,党和国家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同我们能否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能否在这个基础上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战略策略,紧紧联系在一起。坚持从我
国社会实际状况出发,在诸多社会矛盾中和矛盾全局中敏锐地抓住主要矛盾,并自觉围绕主要矛盾部署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是我们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具体问题的一条成功经验。
而新报告提出的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人民需要的内涵拓宽。这体现在我们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还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提出了更多需求。可以说人民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领域,扩大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各个领域。
二、人民需要的层次提高。告别以往短缺经济时代,现在人们更加追求质量更高的生活,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社会环境、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医疗卫生水平、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需求已不是解决温饱那么简单了,而是是多样化、多层次的。
关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理解,也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发展不平衡。虽然总体上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已经显著提高,但需要认识到的是目前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各区域发展不平衡。体现在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还是城镇化水平上,我国的发展呈现出明显东高西低的特征。2、各领域发展不平衡。现在我国既有达到甚至引领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力,如航天领域;也有大量传统的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既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人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仍然面临着不少难题。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也还有不少“短板”。
二、发展不充分。需认识到目前我国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加强,创新能力还无法以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使社会生产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复杂,
分工更合理,产品更精细,供给更有效方面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全面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从社会生产力看,我国仍有大量传统、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而且生产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衡。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看,推动国家各方面发展,实现平衡发展、充分发展还不够。从城乡区域发展看,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从收入分配看,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而且农村还有4000多万人尚未脱贫,城市还有不少困难群众。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必须下功夫去认识它、解决它。
必须认识到,尽管我国我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但这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没有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个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背景下出现的,并没有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虽然这个新的矛盾表明我国基本国情在局部的量上起了变化,但实质上仍属于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