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华成语典故大全

2024-04-11 来源:易榕旅网
●⽼骥伏枥

  【释义】⽼的千⾥马虽然趴在槽头吃⾷,但仍想奔驰千⾥。⽐喻⼈⽼了仍有雄⼼壮志。  【语出】曹操《步出夏门⾏》诗:“⽼骥伏枥;志在千⾥;烈⼠暮年;壮⼼不已。”

  【⼈物】官渡之战后,曹操胸怀统⼀北⽅之志。但孙权、刘备却仍然各雄踞⼀⽅,祖国的统⼀⼤业尚未实现。这时的曹操已是五⼗三岁的⼈了,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统⼀祖国⼤业的使命仍在召唤着他。于是写出了诗歌《步出夏门⾏》:“⽼骥伏枥;志在千⾥;烈⼠暮年;壮⼼不已。”表现了曹操热爱⾃然、蔑视天命、⽼当益壮、志在千⾥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现实、统⼀祖国的豪情壮志。诗⼈认识到了⼈的⽣⽼病死,却不消极,他要⽤建功⽴业来弥补⼈⽣这⼀憾事。  ●有勇⽆谋

  【释义】指做事或打仗只凭勇⽓猛冲猛打,⽽没有周密考虑。

  【语出】唐朝陆贽《论西河及淮西利害状》:“(王)武俊蕃种;有勇⽆谋。”

  【⼈物】项⽻的勇猛精神,的确⽆⼈能及,但项⽻有勇⽆谋,是难成⼤事的。韩信在被刘邦拜⼤将后,曾与刘邦谈论天下⼤势,⾃⼰也承认论兵⼒的英勇、强悍、精良都不如项⽻,项⽻⼀声怒喝,千⼈会吓碍胆战腿软。但韩信还说,项⽻待⼈恭敬慈爱,语⾔温和,⼈有疾病,同情落泪,把⾃⼰的饮⾷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家,这是妇⼈之仁。

  汉军⽤计谋把项⽻耍得团团转,刘邦正⾯与项⽻相拒,韩信千⾥迂回,彭越在项⽻后院打游击,项⽻没头苍蝇⼀样疲于奔命,按了葫芦起了瓢,最终被汉军合围,其霸业以失败⽽告终。在有些时候,项⽻还不如张飞,张飞虽猛,但也有粗是有细的时候,项⽻只知⽤蛮⼒。  ●阮囊羞涩

  【释义】阮孚的囊内只存⼀钱“看守”。⽐喻经济困难。

  【语出】清代百⼀居⼠《壶天录》:“阮囊羞涩;⾏⽌两难。”

  【⼈物】东晋时期,“⽵林七贤”之⼀的阮咸的⼉⼦阮孚与他的⽗亲⼀样⾼傲放荡,不与权贵同流合污。他整⽇⾐冠不整,饮酒游玩,从不治家产,因此⽣活⼗分贫困。阮孚持⼀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阮⽈:但有⼀钱看囊,空恐羞涩。后因以“阮囊羞涩”为⼿头拮据,⾝⽆钱财之典。  ●枕⼽待旦

  【释义】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情急切,时刻准备迎战。  【语出】《晋书 刘琨传》:“吾枕⼽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先吾著鞭。”

  【⼈物】西晋⼈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年轻时不但⽂章写得好,⽽且都喜欢练武健⾝,决⼼报效祖国。闻鸡起舞的故事就是这两位主⼈公。

  刘琨被祖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决⼼献⾝于祖。⼀次他给家⼈的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时刻,我经常‘枕⼽待旦’(枕着兵器睡觉⼀直到天明),⽴志报国,常担⼼落在祖逖后边,不想他到底⾛到我的前头了。”  ●奇货可居

  【释义】囤积珍奇的货物,以备⾼价售出。⽐喻凭借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获取功名财利及其它好处。  【语出】《史记 吕不韦列传》:“⼦楚……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怜之;⽈:‘此奇货可居。’”

  【⼈物】战国时候,有个⼤商⼈吕不韦到赵国的京城邯郸做⽣意。⼀个很偶然的机会听说:“秦昭王的孙⼦,太⼦安国君的⼉⼦,名叫异⼈,正在赵国当⼈质。”

  吕不韦知道这个情况,⽴刻想到在异⼈的⾝上投资会换来难以计算的利润。他不禁⾃⾔⾃语说:“此奇货可居也。”吕不韦⽴即到秦国,⽤重⾦贿赂安国君左右的亲信,把异⼈赎回秦国。后异⼈即位为王,即庄襄王。庄襄王⾮常感激吕不韦拥⽴之恩,拜吕不韦为丞相,封⽂信侯,并把河南洛阳⼀代的⼗⼆个县作为封地,以⼗万户的租税作为俸禄。庄襄王死后,太⼦政即位,即秦始皇,称吕不韦为仲⽗。吕不韦权倾天下。  ●拔⼭盖世

  【释义】拔⼭,把⼭拔起来。引申为⼒⼤⽆⽐。

  【语出】明代张岱《募造⽆主祠堂疏》:“千古英豪;后裔沦没;⾮越郡孤魂⼀祭;则拔⼭盖世之雄;⼏乎其为苦敖之⿁矣。”  【⼈物】“⼒拔⼭兮⽓盖世,时不利兮騅不逝。” 指项⽻就是因成功的暴速,他⾃⼰⽣了⼀个幻觉,他⾃⼰以为是他⼀个⼈的拔⼭盖世的⼒⽓,英勇⽆⽐,可以把秦⼈歼灭了。由于刚愎⾃⽤,有勇⽆谋,只落得个兵败⾃刎的下场。  ●侧⽬⽽视

  【释义】不敢⽤正眼去看。形容拘谨畏惧或愤怒的样⼦。  【语出】《战国策 秦策⼀》:“(苏秦)妻侧⽬⽽视;倾⽿⽽听。”

  【⼈物】苏秦,东周雒阳(今河南洛阳)⼈,出⾝农家,素有⼤志。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任六国宰相。⾐锦还乡,他的⽗母到三⼗⾥外郊野去迎接。妻⼦不敢正⾯看他,侧着⽿朵听他说话。嫂⼦象蛇⼀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  苏秦问:“嫂⼦为什么过去那么趾⾼⽓扬,⽽现在⼜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且很有钱呀。”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母不把我当⼉⼦,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庖丁解⽜

  【释义】庖丁解割全⽜。⽐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应⼿。  【语出】《庄⼦ 养⽣主》:“庖丁为⽂惠君解⽜;⼿之所触……。”

  【⼈物】有⼀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技术之⾼明受到梁惠王称赞。

  庖丁放下⼑⼦回答说:“⾂下所探究的是⾃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的时候,看见的只是整头的⽜。三年之后,再也看不见整头的⽜了。现在宰⽜的时候,⾂下只是⽤意念去接触⽜的⾝体就可以了。顺着⽜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间⼤的空隙,沿着⾻节间的空⽳使⼑,都是依顺着⽜体本来的结构。技术⾼明的厨⼯每年换⼀把⼑,技术⼀般的厨⼯每⽉换⼀把⼑,是因为他们⽤⼑⼦去砍⾻头。现在⾂下的这把⼑已⽤了⼗九年了,宰⽜数千头,⽽⼑⼝却像刚从磨⼑⽯上磨出来的⼀样。⽜⾝上的⾻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刃却并不厚,⽤这样薄的⼑刃刺⼊有空隙的⾻节,那么在运转⼑

刃时⼀定宽绰⽽有余地了,因此⽤了⼗九年⽽⼑刃仍像刚从磨⼑⽯上磨出来⼀样。即使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交错的地⽅,我⼀见那⾥难以下⼑,就⼗分警惧⽽⼩⼼翼翼,⽬光集中,动作放慢。⼑⼦轻轻地动⼀下,哗啦⼀声⾻⾁就已经分离,像⼀堆泥⼟散落在地上了。”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之道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释义】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喻说话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 项⽻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物】刘邦和项⽻在鸿门会见,酒宴上,项⽻的谋⼠范增让项庄(项⽻部下的武将)舞剑, 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刘邦)也”后⽤来⽐喻⾔⾏表现与真实企图不⼀致,别⽴名⽬暗藏或暗⽰对某种⼈事的攻击和胁迫,殷勤的表⾯后⾯隐藏着杀机。  ●相煎何急

  【释义】煮得为什么那样急。⽐喻兄弟间⾃相残害。

  【语出】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帝尝令陈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法。应声便为诗⽈:‘煮⾖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相煎何太急。’”

  【⼈物】曹丕、曹植是曹操与卞皇后所⽣的同胞兄弟。建安⼆⼗⼀年,曹操进爵为魏王,⽴嫡长⼦曹丕为太⼦,三⼉⼦曹植加封五千户,成万户侯。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六年(公元229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为魏⽂帝。

  ⽂帝(曹丕)尝令弟弟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法。应声便为诗⽈:“煮⾖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相煎何太急!”后因以“相煎何急”喻⾃相残杀或迫害。  ●神机妙算

  【释义】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语出】宋代赵佶《念奴娇》:“妙算神机;须信道;国⼿都⽆勍敌。”

  【⼈物】公元208 年,曹操率⼤军南下,准备⼀举消灭刘备和孙权的势⼒,⼀统天下。刘备派诸葛亮去东吴联合孙权,共同对付曹操。东吴的都督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总想把他除掉。⼀次,诸葛亮⽴下了军令状,三天之内要造出⼗万枝箭,否则就会被斩⾸。周瑜暗⾃⾼兴,觉得诸葛亮肯定完成不了任务,可以借机除掉他。可是,诸葛亮早已想出了完成任务的办法。他私下向鲁肃借了⼆⼗只快船,每只船上都⽴了⼀千多个草⼈。第⼆天凌晨,诸葛亮趁江⾯上⼤雾笼罩,下令将草船驶近曹军⽔寨,装作攻打曹军的样⼦。曹操看到这种情况,下令军队⽤箭射向对⽅。霎时间,曹军⼀万多名⼸箭⼿⼀齐朝江中射箭。不⼀会⼉,⼆⼗只船上的草⼈已经挂满了箭。周瑜知道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后,万分感慨地说:“诸葛亮灵巧的⼼思已达到神奇的程度,我的确不如他啊。”

  这个故事在历叫做“草船借箭”。这个成语就是从此故事中引申出来的。  ●笔下⽣花

  【释义】⽐喻⽂⼈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极佳。

  【语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花》:“李太⽩少时,梦所⽤之笔头上⽣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物】相传,李⽩少时,梦所⽤之笔头上⽣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另⼀种说法是李⽩少时苦学诗歌,每⽇抄写前⼈名诗,磨光了99⽀⽑笔,最后写出的诗犹如花⼉⼀样美丽。  ●胯下之辱

  【释义】: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①中有侮信者,⽈:‘若虽长⼤,好带⼑剑,中情②怯⽿。’众辱③之⽈:‘信能死④,刺我,不能死,出我胯⑤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⑥。⼀市⼈皆笑信,以为怯。”

  【⼈物】淮阴有⼀个年轻的屠夫,他仗着⼈多势众侮辱韩信:“你的个⼦⽐我⾼⼤,⼜喜欢带剑,但内⼼却是很懦弱的啊,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注视他⼀会,俯下⾝⼦从对⽅的胯下爬过去。集市上的⼈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的胆⼦真的很⼩。

  之后,韩信找到刘邦,把张良给他的推荐信呈上去,最后当上了⼤将军;如果韩信当初杀死那个⼩混混,杀⼈偿命,韩信也不会当上⼤将军,更不会帮助刘邦攻打项⽻,⼀统天下。 这故事启⽰意义在于,⼤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  ●家徒四壁

  【释义】家⾥只有四周的墙壁。形容穷得⼀⽆所有。

  【语出】班固《汉书 司马相如传》:“⽂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  【⼈物】汉朝的司马相如是当时⼀个有名的才⼦,不过他的家境很不好。

  有⼀天,⼤财主卓王孙邀请他到家⾥吃饭,顺便让司马相如表演他的琴艺。卓王孙的⼥⼉那时候刚死了丈夫,名叫⽂君,对⾳乐很有兴趣。当司马相如在宴会上弹琴时,知道⽂君也在场,就⽤⾳乐表达他的爱意。宴会结束后,卓⽂君仰慕司马相如才华,就离家出⾛到司马相如住的旅舍,两个⼈⼀起回到成都。

  可是回到司马相如的家,屋⼦⾥除了四⾯墙壁外,根本没有任何东西,后靠着朋友的帮忙,才在卓王孙家的附近开了⼀间酒店。没多久,邻居们都晓得,卓王孙的⼥⼉居然在街上卖酒!卓王孙为了⾯⼦,不得已只好送给卓⽂君⼀百名仆⼈和⼀百两黄⾦,让他们购买⽥产、房屋。  ●焚书坑儒

  【释义】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批儒⽣。后泛指对⽂化和知识分⼦的摧残。

  【语出】汉代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逃难解散;我先⼈⽤藏其家书于屋壁。”《汉书地理志下》:“并六国;称皇帝;负⼒怙威;燔书坑儒;⾃任私智。”

  【⼈物】公元前213年,有⼀天,秦始皇在咸阳宫摆席庆贺打败匈奴等少民族的⼤喜事。⽂官们提到分封诸侯的事情,秦始皇听了⼼⾥很是厌烦。他叫⼤家再议论议论,看看究竟是分封制好,还是郡县制好。这时已经任丞相的李斯反对郡县制,并建议;史官所藏的书籍,凡属不是秦国的历史,全都拿来烧了;不是政府任命的博⼠官所收藏的《诗经》、《尚书》,⽽是私家收藏的⼀类书籍,⼀律焚烧掉,杜绝混乱思想的根源。于是秦始皇下令焚书。秦始皇听说读书⼈在背后说他的坏话,有的还逃

⾛了,⼗分⽣⽓,决定狠狠惩治他们。于是下令查办那些在背后诽谤他的读书⼈。也不详细审问,查证核实,就叫⼈在咸阳城外挖了个⼤坑,把他们全部都活埋了。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是想统⼀思想,压制那些反对中央集权制的思想和⾔论,过分⽽残暴。秦始皇是⼀个完成伟⼤统⼀事业的了不起的皇帝,同时也是⼀个对⼈民实⾏残暴统治的皇帝。  ●囊萤映雪

  【释义】夏天以练囊装萤⽕⾍照明读书,冬天常利⽤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语出】《晋书 卷⼋⼗三 车胤传》:“车胤字武⼦,南平⼈也。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则练囊盛数⼗萤⽕以照书,以夜继⽇焉。” ;《孙⽒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物】晋代时,车胤从⼩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亲⽆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夏天的⼀个晚上,他见许多萤⽕⾍在低空中飞舞。⼀闪⼀闪的光点,便抓了⼏⼗只萤⽕⾍⼝袋,把它吊起来,勉强⽤来看书了。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的官。

  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透进⼀丝光亮。原来,那是⼤雪映出来的,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后来,他当了⼀个⼤官。  ●赔了夫⼈⼜折兵

  【释义】⽐喻想算计别⼈,反⽽遭受双重损失。

  【语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岸上军⼠齐声⼤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折兵!’”

  【⼈物】三国时东吴孙权要向蜀汉索回荆州 ,都督周瑜定计,将孙权妹谎说嫁给刘备 ,借以把刘备骗到东吴留作⼈质,以便索回荆州 。 刘备按诸葛亮的对策⾏事,到东吴成婚后同夫⼈逃出东吴 。周瑜带兵追赶,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后世因以“赔了夫⼈⼜折兵”⽐喻想得利不成,反⽽遭受双重损失。也证明了刘备⼀种⽆畏的⾃豪。  ●路⼈皆知

  【释义】⽐喻⼈所共知的野⼼。

  【语出】晋代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昭之⼼,路⼈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当与卿等⾃出讨之。”

  【⼈物】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他⽗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将。司马懿死后,⼤⼉⼦司马师不久废除了已经成年但迟迟未能亲政的曹芳,另⽴⼗三岁的曹髦为帝,权势⽐司马懿更⼤。司马师后来把⼀切权⼒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总揽⼤权后,野⼼更⼤,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险,⽤突然袭击的办法,⼲掉司马昭。

  ⼀天,曹髦把跟随⾃⼰的⼼腹⼤⾂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路⼈皆知也。我不能⽩⽩忍受被*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道去讨伐他。”在场的王经对曹髦说:“当今⼤权落在司马昭⼿⾥,满朝⽂武都是他的⼈;君王您⼒量薄弱,莽撞⾏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曹髦不接受劝告,亲⾃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去袭击司马昭。谁知⼤⾂中早有⼈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后来,⼈们⽤“司马昭之⼼,路⼈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常明显,已为⼈所共知。  ●百步穿杨

  【释义】在百步之外射穿⼀⽚选定的杨树叶⼦。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语出】《三国演义》第五⼗三回:“(关⽻)带箭回寨;⽅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

  【⼈物】秦国的名将⽩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建议周天⼦赶快派⼈去劝说⽩起停⽌进攻,并给⽩起讲⼀个故事。 楚国有个的射箭⼿,名叫养由基。此⼈年轻时就勇⼒过⼈,练成了⼀⼿好箭法。他能射落在百步外的⼀棵杨柳树的三⽚杨柳叶。但有⼈却在养由基⾝旁冷冷他说: “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后⽣⽓地转过⾝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那⼈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射箭,⽽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你是否想过,⼀旦你⼒⽓⽤尽,只要⼀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个真正善于射箭的⼈,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觉得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周天⼦派去的⼈,就按照苏厉介绍的向⽩起讲了上⾯这个故事。⽩起听后,想到要保持⾃⼰百战百胜的名⽓,不能轻易出战,便借⼝有病,停⽌了向魏国的进攻。这个故事还引申出另⼀条成语“百发百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