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暂无
来源:《收藏/拍卖》 2012年第1期
特别鸣谢:香港艺术馆、潘天寿基金会及潘天寿纪念馆
潘天寿(1897-1971)是现代中国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与黄宾虹、齐白石同被誉为传统派四大家。
潘天寿的书画是自学成家的,他继承传统个性派和金石派,融花鸟、山水于一体,用笔生辣、构图大气磅礡,展现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赋予作品强烈的现代格调。他对中国艺术传统的提升,影响深远。潘氏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其后历任上海美专国画系教授、上海新华艺术学院教育系主任、杭州国立艺术院中国画主任教授、国立艺专校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他是中国书画传统的坚定捍卫者,亦是中国画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他对中国艺术教育的贡献,意义重大。
是次展览精选36件来自杭州潘天寿纪念馆收藏的潘天寿不同时期书画代表作和多种珍贵文献,让观众饱览潘氏不同艺术阶段的创作历程。当中既有早年受吴昌硕影响的《枯竹图》和1920至1930年代在上海及杭州任教时期的山水画,亦有他享负盛名的指墨秃鹰和荷花,更有经典巨幅如《铁石帆运图轴》、《夏塘水牛图卷》及《雄视图轴》等。
潘天寿基金会与香港艺术馆携手合作是次展览,是次展览亦是香港艺术馆50周年馆庆的首个亮点节目。
在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发展中,潘天寿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大师。在艺术上,他匠心独造,勇于探索,创造出结构严谨、大气磅礴的作品,显示出他独有的沉雄和霸悍,典型地展示出中国画的现代性特征;在思想上,他高瞻远瞩,胸怀天下,对中国画的未来发展及其现代教学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做出了重大的建设性的贡献。
潘天寿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面对前所未有的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中国美术以至中国文化都面临着生死抉择。这是他那个时代里每一个艺术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了实现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人们提出了中西融合、全盘西化等各种各样的方案,这些方案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潘天寿对此都有深入的思考。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深思熟虑之后,他提出了“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的著名主张。在他看来,中西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两座高峰,彼此不可替代,在当今时代,只有始终坚持自己的民族性,才能使中国艺术重新屹立于世界。为此,他与民族虚无主义者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怒斥其为“出卖民族利益者”;他对于民族文化的捍卫,与二十世纪中国救亡图强的历史使命是目标一致的。他提出并推行中国画分科教学,以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他率先恢复了书法教学,为拯救、保存和发展民族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没有潘天寿,就没有中国画传统的深入继承和全面弘扬;没有潘天寿,就没有书法教学在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没有潘天寿,就没有中国画学科的体系化和现代化。
在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在中华民族已然崛起于东方的时候,历史更加凸显出潘天寿的远见卓识和高瞻远瞩,也验明了他的“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主张的深远意义。潘天寿以其宏篇巨构和“一味霸悍”的气魄,不仅证明了中国画就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而且也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勃然正气和中华文化强劲的生命力。因此,潘天寿的艺术反映出一种时代精神,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生存意义的集中体现,是一代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知识分子的精神写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