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型: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教材69—72页内容
课标与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景,其内容都是一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这些材料为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供了学习线索。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数学活动材料和线索都是生动有趣的,因此教材将课题取名为“数学乐园”。
目标评价: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认识。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口算能力。 学情分析:
数学乐园五个游戏对应练习10以内的5个数学知识,有数的顺序、数的组成、加减法练习、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和数的多少比较,这些内容学生都已经学过,也进行了整理复习,数学乐园的设计有意通过数学实践活动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学时要发挥游戏的作用,让学生在游戏的竞争中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学习与应用的乐趣,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为设计的起点,以巩固、应用、提高、激趣为活动目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认识。 2.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口算能力。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10以内数的有关知识。 难点:组织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幅“数学迷宫”挂图;“送信游戏”中的信箱和一些10以内加减法的算式卡片,“投掷游戏”中的筐和10个投掷用的实物。一些作奖品用的小红花。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一节游戏课,游戏中将会用到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我们看谁能把掌握的知识很好地用在游戏中。 二、教学“走数字迷宫” 1、介绍“数字迷宫”。
出示:数字迷吕的实物投影,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用1-9组成的数字迷宫,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我们按1、2、……9的顺序走,走的路线可以不一样,从哪个出口出来都行。
(二次备课)2、走迷宫。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走,用铅笔在书上画出走的路线,同桌同学互相说说是怎样走的。然后请三名不同走法的学生到屏幕前说一说各自走的路线,其他同学进行判断之后,教师提问: “有没有与这几名同学不一样的走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然后让其他学生试着走与自己的路线不同的走法。 3、分组
教师统计一下从两个出口出来的人数(可适当调整),把从左边出口出来的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做“数的组成”和“送信游戏”,把从右边出口的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做“对口令”和“投掷游戏”。 三、介绍“对口令”游戏的方法
(二次备课)请一组做示范,一个同学问:“几和几组成8?”另外两个同学,一个出2个手指,同时说“2”,另一个同学举出6个手指,同时说“和6”,并接着说“2和6组成8”。然后让其他小组仿照做。 (3个同学轮流出题对口令) 四、介绍“送信游戏”的方法
教师介绍做法:同学们见过邮递员叔叔送信吗?今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送信游戏。让学生分组开始比赛,给获胜组的同学每人发一朵小红花。 五、介绍“起立游戏”的方法
师:我们每天上课下课都要起立、坐下,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起立游戏。听老师口令,我说到谁,就请这位同学站起来。请从前往后第3位同学站起来,请前面4位同学站起来。
六、介绍“投掷游戏”的方法。
教师说明做法,然后让同学游戏。最后让学生说说,我们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在游戏中起了什么作用。
四 补充游戏 1、基数、序数
(1)按组把全班同学分成8个纵队。抽其中一小纵队表演。 师:从第1位开始前面4位同学站起来。 师:从第1位开始从前往后数第3位同学站起来。 师:从第1位开始××同学在第几位?(全班齐答)
师:从第l位开始到××同学为止都站起来共有几个人?(全班齐答)
(2)8个纵队同时进行基数、序数训练比赛游戏。方法同上。如前2位、前5位、第4位、第5位等。 2、比大小。
①两人一队每人拿10个圆片站在桌子右边把一个小篮子放在桌面左边轮流投圆片并把投入的个数记下来。 ②汇报每队投入的个数情况。
③找几队说一说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④按上面说法同桌同学互相比一比投入个数的大小。
板书设计:
数学乐园
1.走迷宫 2.对口令
3.小小送信员
4. 排排队,分果果。 5. 投一投,比一比。
教学反思:借助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大小、读法、写法以及各数的组成。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课标与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图。
数数→读数→顺序和大小→写数→个位和十位→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材先教学数11~20各数,然后教学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最后出现一些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练习。
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学情分析: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又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措施:
1.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例如充分利用学具袋里的小棒进行11-20数的认识。
3. 对学生进行书写的训练。 单元课时安排:
读11—20各数 1课时 写11—20各数 1课时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 课 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73、74页内容,练习十七的第1-3题 课标与教材分析:
《11~20各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在本学段中学生在学习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初步认识了个位和十位,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学生提供一副主题图,通过数情景图中1个老师和9个学生复习已有知识,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数一共有多少人,为正式的学习20以内的数做好准备。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把这10根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例2教学数的读法,教材注意通过操作,并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来教学。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10根小棒一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例3教学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目标评价: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数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读出11-20各数。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对于20以内的数也不陌生,在正式教学数数前,要充分的利用好主题图,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先数一数1个教师带着9个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车的人及一些树。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接着数下去,看一共有多少人。把10作为一个整体,接数,为正式教学数20以内的数做好准备。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时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数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读出11-20各数。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数、读11-20各数
难点:知道10根小棒打成一捆,是一个十,初步感知数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棒20根、实物投影。学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前面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分别让学生正数、倒数各一遍。 二、新课: 1、数数
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什么?你能数出它们的数量吗?选一样数数看。 指名数数。
2、教师出示小棒(19根)大约有多少根? 指名估计。齐数
除了我们以前学过的1—10还数到了哪些数? 生:11、12、13、14、15、16、17、18、19 3、老师说一个数,你能不能很快数出来? (1)11根小棒 (二次备课)想怎样放能让大家很容易看出这是11根小棒?独立摆,指名演示。 生1:5,6 生2:10,1
比较一下,哪种摆法能容易看出来,为什么? 通常我们只要数够10根小棒就捆在一起。 学生用皮筋把10根小棒捆在一起,左边放成捆的,右边放单根的。1捆有几根? 1捆就是1个十。1捆是几个十?11根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指名讲,同位互讲,指名讲。
(2)让学生数出13根小棒
怎么数的这么快?13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指名数,同位互讲。
(二次备课)(3)剩下的数你能不能像刚才摆小棒,说组成,同位互相合作,指名反馈。
4、现在老师又拿出了19根小棒,添上1根小棒,有多少根小棒?(20根) 20里面有几个十?怎样放能一眼就看出是20根小棒?指名摆。学生独立捆小棒。 5、出示尺子图
你能读出尺子上的数吗?是怎样排列的?10后面是几?16和18之间是几?18和19比,谁大谁小?你怎么知道的?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提问呀?同位互相提,指名提问。 二、练习
1、老师带来了位神秘小客人,是谁? 出示74页第2题
连连看,是谁?独立连线。集体订正
二、有趣练习,巩固新知
1、比一比,摆一摆
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 16 17 20
(要求:摆每一个数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2、圈一圈,数一数(出示练习十七的第1题) 出示要求:先圈出10只,再接着数。 3、摆一摆,读一读。 怎样摆数得更快? 4、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数,你们能找一找,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三、当堂检测
74页做一做第3题。 76页第1题。 四、小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啊?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课后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
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学前班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学前班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我设计了用小木棒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习了11-20的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11-20各数的写法
课 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75页内容,练习十七的4—5题
课标与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写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在本学段中学生在学习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初步认识了个位和十位,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75页例题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学生掌握了11到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就能理解得更清楚,为此,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些练习。如练习十七的第1题,要求学生把各个数用小棒表示出来。练习十七习题的安排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第6题,让学
生说一说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材还安排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练习都是比较简单的,如11+2、13-2、14-4、11+3。安排这部分内容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准备,但是这些计算不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目标评价:认识11—20各数;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10各数,基本建立了数数的方法,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早已接触了一些比10大的数,如电视频道号,公交车号码,日历上的数字等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从一位数到两位数,这是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因此在学生正确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 师加强直观操作、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
学生在上一节课时已经学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知道了它们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本节课教学11——20各数的写法,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一个十就能理解得更清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难点:初步认识数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棒若干根、计数器、数位表、实物投影、数字卡片。学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有多少根小棒(14根) 生1:一根一根数下去
生2:先把10根捆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堆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 (如图略) 二、新授:
1、动手操作,感知数位。
让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往右边筒里放小棒,从1-9。 师:再放一根是几根?(10根)
师:还能放在右边的筒里吗?(不能)
师:10根小棒是一个十,所以要放在左边的筒里。 师:右边的筒里在放4根。
师:右边的4表示什么?(4个一) 左边的1表示什么?(1个十)
师: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2、写数
你们看这是什么啊?(出示计数器)
提问:“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二次备课)计数器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 在写数时,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 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二次备课)说明: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4中后两个数,四人一组,先摆小棒再写数。 讨论:“20”个位上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P75页“做一做” 2、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2 11 15 17 16 20 3、给小马虎改错
⑴十一 10 1 ⑵十八 81 ⑶二十2 4、做练习十四4、5题 5、当堂检测: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 十一 十九 十四 十七 二十 2、听老师读数,学生写
12 11 15 17 16 20 3、给小马虎错误
十一写成101 十八写成81 二十写成2。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啊?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写法
十位 个位
1 4 1 7
课后反思:
回想这节课,我在教学14的写法时,由于学生在前一课时刚学到“10个一是1个十”,又认识了个位和十位之后。我就用铅笔代替小棒摆出14的数时,用铅笔十根捆成一捆,一捆就是一个十, 那怎么在计数器上怎么拨出这个数呢?学生不会拨。一个学生在拨的时候,在十位上拨了十颗珠子。我又问一个十在这里怎么表示。学生明白了只要拨一个珠子就行了。我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了17,19。然后再写这些数。与课本对照。再熟悉,加强数位和写数的方法。
11—20认识和写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写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2.进一步认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会用小棒表示11~20各数,会用计数器表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2捆 教学过程: 一.点名课题。
11-20各数的认识复习 二、复习数的顺序。 1.从11数到20. 从大到小数 从小到大数
单数数,双数数,5个5个数。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1,12,13,14,15,16,17,18,19,20. 提问:
(二次备课)19后面一个数是( ),18前面一个数是( )。 和11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10和12中间的数是( )。
比15大又比20小的数有( )。
比14多1的数是( ),比20少1的数是( )。 18接近10还是20?接近( ) 13后面第5个数是( )。 三.复习数的组成。 1.摆小棒
2.计数器教学。 理解十位和个位。 3.动手拨一拨。
在十位上拨几颗珠子,表示什么意思?个位上呢? 4.提问。
1个十和6个一组成( ),2个十是( )。 1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7,这个数是( )。
18是( )位数,个位上是( ),十位上是( )。 四.复习大小比较。
五.复习10加几及相应减法。 六.基本练习 七、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练习,学生对数位掌握的还不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