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单位:445400 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何素兰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长期、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全面有效地治疗和护理。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皮肤护理、血糖监测、预防并发症、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等措施,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恢复率,降低病死率,防止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标签: 糖尿病; 护理
糖尿病是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疾病。可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而95%的糖尿病属2型糖尿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皮肤瘙痒、视物模糊等。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为切实有效地控制疾病,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及防止并发症发生,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护理措施,加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本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35例,其中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19例。年龄35~79岁,平均63岁,其中3例患者并发酮症酸中毒,5例患者并发糖尿病足。通过饮食控制血糖者14例,利用降糖药物治疗者17例,通过胰岛素治疗者4例。经过长期饮食控制血糖、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35例糖尿病患者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质量提高。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了解糖尿病高血糖的危害,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长期配合治疗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如果糖尿病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对控制病情、恢复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有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恐惧心理和自卑感,精神压力很大,对治疗失去信心;有的患者到处乱求医,对治疗没有正确的认识;有的患者则满不在乎,既不控制饮食,也不认真治疗;有的患者易产生急躁情绪。这些均不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和病情的稳定。护理人员首先应当正确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针对患者的具体行为表现,做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为患者着想,体贴关心患者。要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耐心解答提出的问题,一切从患者的健康出发,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既要实事求是地解答,又要讲究语言表达艺术。应告诉患者及家属,糖尿病虽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如果得到及时治疗,
就可以控制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对工作和家庭影响不大,如果内心紧张焦虑,可导致心理环境紊乱,激素释放异常,血糖升高病情加重。也让患者家属了解糖尿病的知识,使他们在了解糖尿病知识的基础上,协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使家属也树立长期治疗疾病的信心。让患者及家属真正了解高血糖的危害,告诉他们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的好处,及时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早期治疗疾病,很好地控制血糖值,可使疾病控制在较轻阶段,如不及时治疗,即可引起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脏损害和失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sup】[1]【/sup】。因此,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克服急躁情绪,切忌语言简单,要针对不同的文化层次、社会背景和病情进行疏导,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达到生理与心理平衡,为长期治疗疾病做好心理准备,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2 饮食护理 合理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质量,控制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sup】[2]【/sup】。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治疗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1)制定饮食计划,合理膳食。糖尿病患者的进餐应定时定量,通常将每日的热量按1/5、2/5、2/5或1/3、1/3、1/3分配至早、中、晚3餐中,或少吃多餐,将1天的热量分配4餐为1/7、2/7、2/7、2/7【sup】[3]【/sup】。(2)均衡饮食,合理分配。不能把饮食治疗看成是单纯的控制饮食,每天的饮食应保证正常的生理需要。每日需摄取以下基本食物:谷类、肉蛋类、蔬菜水果类、奶制品和油脂类食物。各类食物应占合适比例,以达到均衡饮食的目的。每日热量分配应符合以下标准: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15%,脂肪占30%。(3)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包括各种食糖、糖果、甜点心、饼干、冷饮、水果及各种含糖饮料等。患者需甜食时,可用糖精、木糖醇或其他代糖品。若偶然发生低血糖时,可立即引用易于吸收的果汁、糖水或吃少量糖果予以缓解。经常出现低血糖者,应报告医师,调整饮食或药物。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包括豆类、菠菜、粗谷物、含糖分低的水果等,因食物中纤维素含量高可加速食物通过肠道,延迟和减少糖类食物在肠道的吸收,使餐后血糖下降,同时增加肠蠕动,有利于大便通畅;纤维素体积大,进食后使人有饱食感,有利于减肥。(4)低盐饮食,饮食以清淡为原则,避免盐份摄入过多,每日摄入食盐6 g以内。(5)限酒戒烟。本组29例患者不同程度接受了笔者的饮食计划,都取得良好效果,其中有1例69岁的女性患者求医心切,每日摄入量不能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导致其精神状况差,全身乏力,后来通过正确引导,进行合理饮食和用药,病情得到控制,预防了低血糖的发生。
2.3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口服降糖药物可直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口服方法简单,容易被患者接受,而对于口服降糖药无效者,只有皮下注射胰岛素。(1)口服降糖药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定服药时间。如双胍类有胃肠道反应,要指导患者在餐中或饭后服药,以减少不良反应。(2)服药时间及间隔时间应固定,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3)服药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常用剂量及用药目的。(4)服药期间应继续遵守饮食计划,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若注射胰岛素,剂量要准确无误,并按规定时间进行,以防无法控制血糖或血糖过低。对于长期和终生注射胰岛素患者,本人必须
掌握自我注射的技能以及监测血糖的方法。首先要为患者做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演示,并给予详细指导,然后让患者或家属进行操作,同时给予监督并指出操作过程中正确和错误的地方,直到操作者完全掌握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的选择可以选择腹部、上臂三角肌、大腿外侧等部位。其中以腹部注射胰岛素,其吸收速度为最快,上臂及大腿次之。注射时应轮换选择注射部位,以避免发生肌肉萎缩或硬结。局部消毒应严格,以防感染。注射时间要定时,注射30 min后要按时吃饭,以防发生低血糖。在注射胰岛素期间应严格监测患者的血糖,及时发现血糖的波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本组有8例患者需终生注射胰岛素,都由护理人员指导并教会他们。
2.4 皮肤护理 由于血糖升高,中性粒细胞移动缓慢,使白细胞对细菌吞噬和杀菌作用减弱,加之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易合并感染,因此,皮肤护理工作极为重要。要加强皮肤、口腔及外阴的护理,要指导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勤剪指甲,经常洗澡,勤换内衣裤及被褥、鞋袜。伴有口腔炎、牙龈炎者,可用银花甘草水漱口;外阴瘙痒者,可用千里光煎水或肤阴洁溶液熏洗坐浴,勿用手抓以防抓破皮肤造成感染;皮肤溃烂者,可用双料喉风散喷敷;手足苍白或发绀冰凉者,可用当归红花酒精涂搽【sup】[4]【/sup】。
2.5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可延缓和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最为重要,避免低血糖发生。监测血糖的时间通常选择空腹、餐前、餐后2 h、睡前及凌晨。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的血糖控制的目标为餐前4.0~6.1 mmol/L,餐后2 h 8.0 mmol/L。血糖测试最常用的采血部位是手指,测试血糖时应轮换采血部位,避免采血部位形成硬痂。每次血糖监测后,要及时做好记录,为调整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更换降糖药物提供依据。必要时,还要教会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2.6 预防并发症
2.6.1 低血糖 是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常表现为出汗、颤抖、心悸、心率加快、紧张、软弱无力、面色苍白、饥饿、精神不振、视物模糊甚至昏迷。意识清醒者可口服糖水、糖果或饼干、面包、馒头等食物即可缓解,昏迷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30~40 ml,意识不清者不能经口喂食物,以免发生窒息。
2.6.2 糖尿病足 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情严重者可致截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组1例72岁的男性患者合并糖尿病足,告诉其平时要保护足部避免受伤,注意足部的卫生及鞋类的穿着:每日用39 ℃~40 ℃ 温水泡脚,洗脚后用毛巾擦干,鞋要穿舒适,袜子不要太大,不要穿有松紧的袜子。患处给予TDP照射每日2次,每次30 min,同时抬高患肢,按摩足部,改善其微循环。减少足部的运动,注意足部的保暖。最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出院。
2.6.3 酮症酸中毒 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本组有2例患者入院时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痛、烦躁、呼气中有烂苹果味,皮肤弹性差。这时,护理人员严格记录患者24 h出入量,给医生制定医疗方案提供了准确有效的依据。严格执行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以达到纠正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控制血糖的目的。
2.7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一种辅助治疗,它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还可避免肥胖和过度精神紧张。应根据年龄、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长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在医护指导下选择运动方式及运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宜。一般在饭后1 h左右运动最为适宜,每天2~3次,每次30~60 min。运动方式有站立调息运动、意念运动、骑自行车、做广播体操、练八段锦、五禽戏、慢跑、太极拳、游泳、健身操、散步、气功及家务劳动等,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体育锻炼的不良反应包括:(1)高血糖和酮症: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如血糖浓度水平较高(>13.3~16.7 mmol/L),在开始活动时因运动所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血糖浓度可急剧上升,当胰岛素不足时可引起酮症或酮症酸中毒;(2)诱发性心血管意外;(3)低血糖:单纯饮食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无低血糖发生;(4)运动系统损伤:包括骨、关节、肌肉或皮肤损伤、足部皮肤溃破甚至缺血和坏疽【sup】[5]【/sup】;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有:血糖浓度>13.3 mmol/L或尿酮阳性者不宜作上述活动;收缩压>24 kpa(180 mm Hg)时停止活动;2型糖尿病有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按具体情况妥善安排,活动要适量,以免兴奋交感神经和胰岛d细胞等,引起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升高。活动前后检查足部,并注意活动时的周围环境和建筑物,避免受伤【sup】[5~7]【/sup】。
2.8 健康教育 对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和致死率的重要措施。教育内容:(1)认识糖尿病是一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必须终身治疗;(2)了解饮食疗法的重要性,饮食治疗在控制病情、防治并发症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要求和措施,长期坚持;(3)了解体育锻炼在治疗中的意义,如何选择运动疗法,掌握体育锻炼的具体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特别是运动时鞋袜要合适,以防足损伤;外出时随身携带甜食和病情卡(写有姓名、家庭地址、糖尿病诊断)以应急需;运动中如感到头晕、无力、出汗,应立即停止运动;(4)了解情绪、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正确处理疾病所致的生活压力;(5)学会正确注射胰岛素,知道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如胰岛素的使用及储存方法,不可与其他人共用一支胰岛素及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等;(6)了解糖尿病与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及方法,学会使用便携式血糖的测定方法,自觉监测并准确记录监测结果;同时了解尿糖和血糖测定的结果意义及其评价;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并掌握低血糖、高血糖症状,预防出现低血糖的方法及发生低血糖时的相应处理措施;(7)养成良好生活规律,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每日作好足的护理,预防各种感染;(8)了解糖尿病治疗控制的要求,主动密切配合治疗,定期随访,向出院患者及其家属指导胰岛素的注射技能、血糖仪的使用、无菌技术的操作、口服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等。定期进行复查,密切监测血糖,积极预防并发症,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3 小结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因此,治疗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通过对所有临床病例的护理分析,笔者认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对糖尿病
患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其他几项护理措施也不容忽视。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使糖尿病患病人数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怎样进行科学有效地护理,是护理专业值得继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参 考 文 献
[1] 秦凌燕.浅谈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天下论文网,2009,9.
[2] 王秀玲,吴红梅.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护理.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4):85-86.
[3]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8.
[4] 张光富,李星民.中医护理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79-181.
[5] 朱春兰,吕小兰.糖尿病的整体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07,2(14):123-125.
[6] 贾建英.谈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国当代医药,17(10):89-90.
[7] 邓燕山,邓璐莎,吴文清.探讨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中的作用.中国医药导报,2010,5(1):111-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