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析《古诗十九首》的情感表达

2023-01-10 来源:易榕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析《古诗十九首》的情感表达

作者:李佳星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7期

摘 要: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古诗十九首》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借写游子思妇,抒发了有家归不得的无奈,怀才不遇的愁苦,知音难寻的的寂寞,还有诗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这些情感至真至性,情贯古今,本文主要介绍了《古诗十九首》产生的社会背景,继而从三方面探究了《古诗十九首》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情感表达;游子;思妇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南朝刘勰曾给出“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的评价,表明了《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而另一位钟嵘则评价道:“文温而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一字千金”足以证明《古诗十九首》在遣词造句上的绝妙,以及诗歌整体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艺术境界。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一、产生的社会背景

《古诗十九首》作为中华文学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最初是被收录在了南朝梁代的昭明太子所编纂的《文选》中,十九首诗的作者都已经无从寻找,现在通常认为《古诗十九首》最迟不晚于东汉桓灵时期。

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古诗十九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东汉末年是政治腐败、群雄割据的一个混乱时代,百姓深受战乱之苦,这使得《古诗十九首》充满着浓重的悲情色彩,产生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与疑惑。其次当时的选官制度以察举制为主,在官员腐败的情况下,士人只有依附权贵才可以获得出路,当世家大族操控了官场,便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怀才不遇的人,他们的愤慨之情也寄托在了诗歌里。最后,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学一直是汉朝的正统思想。一方面深受儒家文化熏陶,读书人怀揣着“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时代大背景无法给予这群人施展抱负的机会。《古诗十九首》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文化产物,不再局限于“诗言志”,也跳出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 二、诗歌的情感表达

(一)游子思妇之心,渴求心灵的归处

在《古诗十九首》中,写游子羁旅之思和妇女思念远方丈夫的诗歌所占篇幅极大。这些诗歌一方面在写,诗人在这浮生乱世中身体的漂泊,另一方面又从身体的居无定所反映了诗人们心灵上的孤苦无依。比如《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行行重行行》写道:“行行重行行,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君生别离。”明明诗中的两人才在一起,转眼间就要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活生生的分别,这是何等的无奈与痛苦。

再诸如“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写思妇之情,“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写游子思家心切。十九首诗歌处处可见离别相思之苦,诗人们或借游子之口,或借思妇之情,含蓄表达着内心的孤苦与悲凉,他们何止是肉体找不到居住之所,灵魂同样也渴求着慰藉。

这些路途上的遥远并不是诗人内心痛苦的根源,真正令他们痛苦的除了有家归不得的无奈,还有雄心壮志得不到施展的愁苦,还有“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这种知音难寻的的寂寞,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煎熬使诗人急切需要建造属于他们的精神家园。所以《古诗十九首》之所以这么多游子思妇之辞,无非是诗人迫于现实的种种无奈,为自己寻求的精神的栖息地,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让所谓的归家成为一次对心灵的救赎和对自我的慰藉。 (二)感叹时光流逝,表达人生价值追求

由于羁旅诗在《古诗十九首》所占的比例之大,几乎奠定了《古诗十九首》整体的感情基调,那些游子在漂泊的旅途中孤苦的心灵得不到慰藉,由此展开了无数对自身命运际遇、对人生的深层思考。比如流传后世的《青青陵上柏》中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表达了人生短暂,人就像是寄居在天地间的一个过客罢了。

再比如《生年不满百》这首中“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写尽了短短数十载的岁月中,人却有着无穷无尽的忧愁的无奈怅惘的心情。在这样苦闷的人生中,诗人发出了“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质疑,诗人觉得既然生活的苦闷是无穷无尽的,那么为何大家不及时行乐呢?“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其实是诗人在饱受人世痛苦之后为自己充满无奈、迷茫与哀怨的心灵寻找到的心灵出口。

虽然在《古诗十九首》中有诸多的诗歌表达着及时行乐的人生观,但细究之下,也不难发现其中还有这些“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或是“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这种表达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诗句。即便现实是黑暗的,人生是短暂且充满着苦闷的,但诗人们仍然怀揣着理想与抱负,渴望着能有理想实现的那一天。《古诗十九首》里这些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进行的思考和探究,虽然有生离死别,有对人生苦短的哀怨,但同样展现了诗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这使得《古诗十九首》虽然有着悲情色彩,但却并不消极和颓废。 (三)女子情感的大胆表达,至真至性

上文提及过,在《古诗十九首》中,除却羁旅诗,思妇诗是构成十九首的另一重要主题。思妇诗并不是在《古诗十九首》中才开始出现,在《诗经》中也有许多的思妇诗,不过比起《诗经》中的思妇形象,《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具有更复杂的情感,也更立体生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感叹青春岁月的匆匆流逝,渴望夫妻团圆的思妇形象,比如《青青河畔草》、《冉冉孤生竹》这类诗;一种则是陷于相思苦闷中,表达忠贞不渝的情感的思妇形象,在《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等诗歌中都有体现。诗人写思妇诗,常常并不仅仅是表达与丈夫分离两地的妇女的愁苦寂寞,更多的是想借这些思妇之口述说自己的内心想法,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

在《古诗十九首》中的这些思妇形象,因为大多出自文人士子之手,受礼教影响比较突出,所以诗中的思妇仍然有着女子的哀怨与悲情,比如“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哀婉凄凉。但又因为这些诗人游荡于世间,受世俗文化影响也非常多,所以诗中女子的情感表达也有非常坦率和大胆的一面。比如《青青河畔草》中“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就非常直率地表达了一位从良女寂寞孤独的内心,以及自己的情感需求。这种情感诉求的大胆表达在封建礼教时代是非常惊心动魄的,然而诗人的这种反叛精神恰恰又表明了个体意识已经开始觉醒,诗人已经敢于述说生命个体最真实的内心诉求,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同时,这些女子也是可爱的,刘勰曾评价《古诗十九首》是“直而不野”。事实上,像《上邪》诗歌里“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情感表达就非常的“野”,完全脱离礼教传统。《古诗十九首》并不这样,这些思妇诗里的女子不仅不“野”,而且还非常具有理性,在知道很难等到丈夫归来的情况下,她们懂得“努力加餐饭”,懂得安慰自己“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这是她们对生命的态度,同时也是这群诗人的人生态度,即便面对的是孤苦无依的现实境况,也要积极面对,努力生存。

这些思妇诗的情感表达是大胆、真挚的,摆脱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直面内心最真实的情感需求,展现了古时女子至情至性的一面,其中至真的情感表达也使得这些诗歌在千百年之后仍然可以引起人们深深地共鸣。 三、总结

《古诗十九首》之所以可以在中国诗歌史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成为“五言之冠冕”,贵在其虽质朴,却含蓄隽永,虽语言平淡,却富有哲思,它哀而不伤,情感真挚感人,借写游子思妇,抒发了在生离死别面前,人内心深处的悲苦凄凉,表达了面对流逝的光阴,诗人们却只能在黑暗的现实环境里怀才不遇的哀怨无助。诗歌里这些对人的生存境况、对生命的思考,肯定了人这个个体的存在意义,展现了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古诗十九首》里“情真,景真,意真,澄至清,发至情”,这种尽情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形式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对后世文人五言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方瑞.《古诗十九首》“一字千金”语言艺术论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年第1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杨迎.论《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悲情主义与价值追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年第11期

[3]胡艳娜.论《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思妇诗[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0年第5期 作者简介

李佳星,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2015级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