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竹枝词]刘禹锡的经典诗句
1)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出处: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2)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出处: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出处: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4)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出处: 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5)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出处: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6)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处: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出处: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8)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处: 刘禹锡《望洞庭》
9)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出处: 刘禹锡《陋室铭》
第 1 页 共 4 页
10)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出处: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11)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出处: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2)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出处: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13)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出处: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14) 孔子云:何陋之有。 ——出处: 刘禹锡《陋室铭》
15)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出处: 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16) 王
篇二:[竹枝词]刘禹锡 竹枝词
《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第 2 页 共 4 页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译文
春天,山上的野桃花红艳艳的开的正旺,蜀江的江水拍着旁边的悬崖峭壁。
一位姑娘看见了,认为丈夫的喜爱如同这桃花转瞬即逝,而无限的忧愁就如这源源不断的江水。
鉴赏
头两句写眼前景色:“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上句写满山桃花红艳艳,下句写江水拍山而流,描写了水恋山的情景,这样的情景原是很美的,但对诗中的女子来讲,如此美景恰恰勾起了她的无限痛苦:“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这两句是对景抒情,用的是两个比喻:花红易衰,正像郎君的爱情虽甜,但不久便衰落;而流水滔滔不绝,正好像自己的无尽愁苦。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了这个失恋女子的内心痛苦。比喻贴切、动人,使人读了,不禁为这个女子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而深受感动。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江水比拟亡国之痛的深沉悠长,历来被人们称为写愁的名句,其实这正是从“水流无限似侬愁”一句脱胎而来的。
这首诗和前首诗一样,用的也是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先写眼前水恋山的景象,然后再用它来作比喻,抒写愁绪,从而形象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全诗比喻新颖别致,形象感强。
第 3 页 共 4 页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创作背景
这组诗一共九首,写于公元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