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操作课的讲演练教学模式

2022-05-07 来源:易榕旅网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操作课的讲演练教学模式

广州市第五中学 区雪原

[关键字] 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 操作课 [正文]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 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将如读、写、算一样重要,成为人们在信息社会中学习、工作终身有用的基本技能。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课程包括有:信息技术简介、操作系统简介、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网页制作、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等几大模块的教学内容。在初中阶段,操作课占据比较大的比例,学生上机操作时间占总课时的50%-70%,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精讲多演多练,加强上机练习,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发挥计算机的直观性特点,使学生在模仿教师的操作后系统地、有目的地进行反复而渐进的上机练习,形成操作技能。充分注意信息技术的知识结构和应用之间的关系辩证关系,使学生在上机练习中有效地验证和应用书本知识,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信息技术技能的迅速形成,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的操作课主要是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的学习。操作课是以形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为主要目的,同时注重操作技能的迁移。操作课是知识与操作技能紧密结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直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等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与学的双边过程,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中国心理学家冯忠良(1992)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并从教学实际出发,认为操作技能的学习阶段可以分为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与操作的熟练四个阶段。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示范与讲解、练习、反馈、操作性向是影响学习者技能形成的四个主要因素。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形成准确的定向映像,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操作课中强调操作的结构及其操作方式,应以操作示范为主、讲解为辅,讲解时提示操作要点与步骤。在练习中通过大量的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学习者掌握某种技能。对于一个连续性的操作任务,分散练习的效果优于集中练习;对于不连贯的练习,集中练习的效果优于分散练习;对操作任务不太复杂且各操作成分的内在组织性较强时,使用综合练习效果较好,当操作任务比较复杂且内在组织性较弱时,采用分步练习易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在练习之后及时给予某种总结性的、简单的反馈信息是非常有效的。反馈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个体自身的感觉系统的感觉反馈和个体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结果知识的反馈。在操作练习的初始阶段,外部反馈的作用较大;在操作技能形成的中、后期,应强调内部反馈的作用,以提高自我调节、控制的能力。在技能形成的形成过程中,学习者的生理与心理素质、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技能的迁移能力等都会对技能的形成有所影响。紧紧抓好讲解、练习、反馈、操作性向这四因素对技能形成的影响是实施的操作课教学的关键。

(二)功能目标

本模式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为目的,注重学生对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理解和观察、模仿、操作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操作课教学中运用本模式展开教学是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可培养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

1

极性,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评价和调整教学,合理、科学地设计上机练习,恰当选用CAI软件进行有效的演示与练习,力求在教学中做到讲、演、练和谐统一。

(三)适用范围

本模式适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课和应用软件课中的新授课教学。 (四) 教学模式结构图 学习任务 多媒体形成性 单项讲解、示范操作 教学网、 练习 监测 大屏幕评价 投影、 综合讲解、示范操作主题练习 反馈 网上浏综合训练 迁移 览 归纳、讲评、交流 二、操作程序

(一)提出任务,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承上启下,回顾学过的知识、操作,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展现本节课的新操作技能,导入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信息技术(计算机)操作课必须在已学习的操作、技能得以巩固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继续学习新操作、新技能。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使学习有的放矢,并带着高涨的求知欲望从事学习、思考和操作。

(二)单项示范操作,明确要领和步骤

教师边讲解边操作示范,将知识点按操作步骤细分,并将操作过程一步一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示范,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领会操作要领,明确操作步骤。

注意发挥计算机演示的直观性特点,充分运用大屏幕投影或多媒体教学网等演示方式,教师边讲边演示操作时要突出重点,要恰当选用CAI教学软件进行有效的演示与练习,突破难点,力求在教学中做到讲、演、练和谐统一。

(三)形成性练习,形成基本操作技能

形成性练习要紧扣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形成梯度设置,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到练习中去,使学生在练习中形成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性练习与教师单项示范操作要相互结合,不可单独分开。

学生进行形成性练习时,老师要作好巡回辅导,及时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同学,或让学生互相帮助,不能让个别学生掉队,也不能出现个别学生无所事事。在进行教师边讲授学生边操作练习的教学时,往往会出现不易协调操作快慢不一的情况,所以形成性练习的设计对不同程度学生应作不同的要求。

(四)综合示范操作,主题练习

通过教师的单项示范性操作和形成性练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本节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操作与技能,我们应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综合示范操作,并完成主题练习,让学生对操作技能进一步熟练,运用自如。主题练习可以是本节内容的综合训练也可以是一个单元或几个课时的综合练习。主题练习还可以是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采用软件测试方式或分组竞赛等方式。

(五)反馈矫正,归纳讲评,对比扩展

在练习中我们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要针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2

教师给予矫正示范。还要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根源,更正错误操作,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操作技能。最后由教师或学生代表归纳本节的主要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交流操作技巧等方式进行讲评、小结。将某些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进行对比和归类,将之迁移到其它软件的使用中去,如文字处理中的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在许多软件中的设置方法是一致的。

三、实现条件

(一)对教师的要求

1.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熟悉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操作熟练、准确。

2. 教师要认真备好课,精心设计好讲解与操作练习的时间比例,备好学生、教材。形成性练习要有针对性,循序渐进,综合练习或主题练习要切合教学内容,便于形成综合技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操作技能的整套练习是基本技能教学成功的关键,整套练习是在单项操作的分解练习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包括单项形成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和强化训练或主题练习。练习应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进行分层,一般应有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

3. 示范操作教学中,教师边讲解边操作示范,示范要先作分解操作,边示范、边讲解操作要领与步骤,将操作过程一步一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感知、模仿和操作,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 要注意及时反馈、评价、激励,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多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练习以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指导为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严格操作的科学态度和积极探索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计算机使用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等。

(二)对学生的要求

1. 操作练习前必须明确操作练习的目的、步骤和操作中的关键问题。

2. 学生要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认真听讲,积极动手,在学习中互相帮助,认真做好各种练习。

3. 在完成综合性练习或主题练习时,应回顾已掌握的操作技能,结合题目要求明确使用的操作技能,思维活跃,发挥创意。

4.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计算机使用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三)对教学设施的要求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信息技术课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库,加强学生计算机机房建设和管理。

本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具有如下优点。

四、优越性

1. 通过对形成性练习的检查能及时反馈,便于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易于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 2. 学生动手操作练习能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3.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

4. 操作练习次数增多,技能形成快,学习自主能力增强。

[参考文献]

1. 2. 3. 4.

《教学的原理 模式和活动》 广西教育出版社 吴立岗

《实用中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山东教育出版社 柳思俭 淳于家新 《学习规律》 湖北教育出版社 姚梅林P141-153 《教育学》

3

5. 6. 《课堂教学优化的原理与方法》 广州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教学心理》 广东教育出版 吴重光

2001.10.23(第三稿)

[附] 教案示例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

“WPS编辑技巧”教案(第一课时)

——文字的移动和复制

一、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剪贴板的作用 选定文字的三种方法 用“剪取”、“粘贴”法移动文字 用鼠标拖移的方法进行移动文字 用“复制”、“粘贴”法复制文字 认识领域 了解 情感领域 理解 掌握 初步学会 学会 比较熟练 √ 对本节基本√ √ √ √ √ √ √ √ √ √ √ √ 操作感兴趣,愿意接受形成性练习和操作的迁移 操作领域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选定文字的方法;

2、使用剪贴板进行移动和复制文字。

[难点]:1、为什么能用剪贴板进行移动或复制文字;

2、用鼠标拖移的方法进行移动文字。

三、 教学设计分析

1、教学内容的分析:

主要学习WPS2000中的文字的移动和复制。在移动和复制文字前必须先选定被移动或复制的文字,选定文字有三种不同的方法,要注意讲解及示范这三种方法的适用情况。文字的移动和复制方法有多种,本节学习两种移动文字的方法,在用“剪取”、“粘贴”法移动文字时可适当解释剪

贴板的作用,明确其中的基本原理;用鼠标拖移的方法进行移动文字时,可对比在“资源管理器”中移动文件时所用到的鼠标拖移法。用“复制”、“粘贴”法复制文字则注意与移动文字的异同点。WPS2000中的文字

的移动和复制的方法可迁移到对图形的移动和复制,注意操作技能的迁移、扩展。

2、教学对象的分析: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比较熟练地完成一篇文章的录入,学会对文字的移动和复制是对文章进行初步编辑的基本技能,掌握本节课的操作后可提高学生的录入速度,学生能对文章的进行简单编辑,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会电脑小报排版的基础。学生对剪贴板的作用会比较难理解,教师应作好解释。三种选定文字的方法各有千秋,学生会认为只需懂得第一种方法就够了,其它两种方法可学可不学,教师应作好示范让学生明确其中的不同之处。移动和复制文字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形成性练习做到循序渐进即可。再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巩固基本操作形成技能。对于有能力的同学可作扩展性练习,扩展操作技能。

4

3、教学手段的分析:

计算机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不同,它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上机操作是巩固知识的最佳途径。本节课教师的讲授、示范操作与学生的形成性操作练习相结合,在教学媒体上一定要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等),发挥计算机操作的直观性,使学生明确操作步骤和操作要点,模仿教师操作,完成自己的形成性练习。

四、 教学过程

(一) 提出任务,巧设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

提问:1、录入一篇文章时,发现有的内容顺序安排不当,要将两段文字的顺序倒过来,要重新

录入这么麻烦吗?

2、在录入时发现有一些文字或段落是相同的,有办法提高录入速度吗? 3、可以模仿文件的移动或复制一样对文字进行移动或复制吗?

展示:1、用WINDOWS 98的“资源管理器”来进行文件的移动和复制;(有哪几种方法?)

2、将两段文字的顺序很快地倒过来;在录入“广东音乐《雨打芭蕉》”一文时有意留空“广东音乐《雨打芭蕉》”这几个字,演示快速录入。

(二)单项示范操作,明确要领和步骤 (三)形成性练习,形成基本操作技能

两者结合,相互交叉进行,注意巡回辅导,及时反馈

下面把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I、选定文字;II、移动文字;III、复制文字。教师边讲解操作步骤演示操作。

I、 选定文字 (8分钟) 方法一:直接拖动鼠标法

步骤:1、把鼠标指针移到要选定的内容的开头(块首); (第一段段首处)

2、按下鼠标左键不放;

3、拖动鼠标到达要选定的内容的最后(块尾); (第一段段末处) 4、松开鼠标左键。

教师演示操作:并展示操作结果(屏幕上被拖过的部分都变成黑底白字) 方法二: Shift键法

步骤:1、用鼠标左键单击“块”首;

2、按住Shift键;

3、用鼠标左键单击“块”尾。

方法三:段落选定法

步骤:1、把鼠标移到段落的左侧,鼠标指针变成反向指针; 2、双击鼠标左键。

学生操作练习1:分别用三种方法对以前录入的“广东音乐《雨打芭蕉》”一文的第一段进行选定文字练习。

学生思考:1、对比此三种方法应分别应用在哪些不同的情况下。

2、用方法三,单击鼠标左键、双击、三击分别能得到什么结果? 3、选定文字的方法与“资源管理器”中选定文件的方法有相似吗?

II、 移动文字 (8分钟)

教师讲解:移动文字的方法与移动文件的方法有些类似,都可以把选定的“块”(文字或文件)剪下来,再粘贴到新的地方;或直接把整块拖到它的目的地。

5

方法一:用剪贴板移动文字 步骤:1、选定要移动的文字;(选定“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的第一段)

2、单击工具条上的“剪取”按钮(或用“编辑”菜单中的“剪取”命令),就将选定

的一块文字从文档中剪掉了;

3、把光标移到指定的粘贴位置;(第三段下面一行的开头) 4、单击“粘贴”按钮(或用“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命令)。 教师演示操作:并展示操作结果(原来的第一段移到了最后)。 学生操作练习2:运用方法一将“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的第一段移到最后。再按几次“粘贴”按钮,又有什么情况出现?为什么?

学生思考:用“剪取”工具能将选定的一块文字从文档中剪掉了,到底这块文字到哪儿去了? 教师回答上述问题:用“剪取”工具能将选定的一块文字从文档中剪掉了,这块文字被放到了“剪贴板”里,“剪贴板”是内存的一部分,当“剪贴板”放满了会自动把最先放入的部分删去,就像“回收站”一样。由于“剪贴板”是内存的一部分,重新启动计算机,保留在“剪贴板”中的内容还会存在吗?而“回收站”中的内容呢?

方法二:鼠标拖移文字

步骤:1、选定要移动的文字;

2、把鼠标箭头指向选定的文字块;

3、按下鼠标左键不放直接拖移,拖至目的地后释放鼠标左键。

学生操作练习3:用方法二将“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的最后一段移到第一段。 学生思考:用方法二移动的文字块是否有被放入“剪贴板”里? III、 复制文字 (6分钟)

教师提出要求:前面已经知道了,移动文字与移动文件有相似之处,那么复制文字与复制文件的方法一定也是相似的。请同学们模仿复制文件及移动文字的方法,思考能否用“剪贴板”原理把“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第一段复制一次到最后,若可行“剪贴板”中是否有新的内容加入,并小结方法。(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网,按上面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并小结步骤) 方法:用剪贴板复制

步骤:1、选定要复制的文字;(第一段)

2、单击工具条上的“复制”按钮,选定的内容并没有从文档中被剪除; 3、光标移到要复制的新位置上;(最后一段) 4、单击“粘贴”按钮,复制完成。

学生操作练习4:按课本P75的复制操作完成添加“有人回答”。

(四)综合示范操作,主题练习 (6分钟)

学生操作练习5:把课本P75的文章的段落顺序编号为1-6,然后按新的顺序1,5,4,1,6,3,2排列。

教师讲解:完成练习5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移动文字和复制文字的方法,同时灵活使用选定文字的三种方法。由于文章的每个段落都较短,用方法三选定文字比较好,再用鼠标拖移法移动文字比较快,但要注意移动鼠标的准确性。

(五) 反馈矫正,归纳讲评,对比扩展 教师或学生代表归纳: (8分钟) 1、选定文字的三种方法中,要注意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方法,用方法三在行的左侧单击、双击、三击鼠标左键分别得到的是选定当前一行、选定当前整段、选定全文。

6

2、复制与移动文字均可用“剪贴板”原理来实现,但也有所不同。

复制文字 移动文字 命令不同 用“复制”、“粘贴” 用“剪取”、“粘贴” 效果不同 原文字不变 原文字被剪去了 相同点 复制或剪取的字块均被放入“剪贴板”里 3、用鼠标拖移法移动文字时,并没有将该文字块放入“剪贴板”。 4、扩展性练习:①用鼠标拖移法的同时,左手按着Ctrl键不放,同样也能复制文字块(有文字块放入“剪贴板”吗?)。②用复制文字的方法可将两个文件中的文字合并到一个文件中。此外,本节中学习的移动、复制文字的方法对图形移动、复制的作用是相似的。(有能力的同学进行尝试)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