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通过教学实践和实地调查,现就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实施策略谈一些认识;
第一、问题; 1、初高中历史教育现状和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而这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2、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 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有三:
1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知识应注重实用性;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为现实服务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和对历史的借鉴;
2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还要注意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不可回避的高考应试教学的关系处理好;
3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很多现实有用的知识课本所及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提供自学所需用资料的介绍;如此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去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呢确实是个难题; 3、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问题;
因为新课程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所以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和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问题,都很难把握;而知识的系统性不强,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并培养能力就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补充,课时就显得严重不足; 4、高考方案问题: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新课程一方面主张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在高考中以成绩论成败,这无异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只要有高考压力的存在,探究、创新、自主精神等等不在成绩中明确反映的内容是不会被重视的,实施新课程的理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第二、实施策略;
1、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是适应新课改的前提
观念的更新是一切创新手段实施的根本;没有新理念、新定位、新角色,只有新课标、新教材、新知识,还是旧课程,没有新成效;为此,应该重点转变三个方面观念:一是转变对新课程的认识,即用新思维、新方法,不能守着旧框框、老套套;二是转变自身角色,由传授者变为启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由师道尊严的“师长”变为与学生平等的“谈话人”,精心营造民主与平等的新型角色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参与教学;三是转变对课堂
教学的认识,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历史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能充分发展,把历史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理念;
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因为:一是学生一直处于听者、被动的地位,没有思考、参与的机会;二是学生一课听到底,即使有兴趣,也未免有疲劳之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生听课情绪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听课状况,察言观色,因势利导;在备课时,要心中有数;准备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检查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同时得到了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也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可见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合理的巧用、妙用,能使课堂教学艺术更加多彩,有画龙点睛、回味无穷之作用,让学生淡化紧张疲劳,在愉快、欢笑观念和习惯的转变;重结果轻过程,只看考试分数,忽视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丰富感受和体验,将不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过程评价可以体现在课堂讨论、剧情表演、主题辩论、学生问答、提纲展示、课堂演讲、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和社会考察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评价的及时性将给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添注了积极动力,非常有益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效能; 3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这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又一重要体现;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需要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交流;能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培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力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需要新的评价;拓展评价标准,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4强化德育、全面发展是贯彻新课改教学的目标
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适时地结合教学内容,借助各种手段“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爱国、爱社会主义等德育及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包括意志、理想、人格,心理健康教育等的培养,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知识等综合素质,真正发挥历史学科在学生全面教育中应有的、潜在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学会立品、做人、做事;
5、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面对新课程,历史教师要以“博”、“精”作为自己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历史教学改革和当今新形势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一要拥有广博的知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否则是不可能教好该学科课程的;为了激
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对本学科的更深刻、更广泛的认识,教师还应对本学科的发展史及其发展的前沿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为广博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地理学和文学;二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涉及内容极广,跨度极大的学科;而新课程的标准里面的模块几乎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借用多媒体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组织起来,可以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也便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因此,要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在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同时继续挖掘和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交互渗透和互相补充;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看清问题,才能坚定前进的方向,才知道该怎么做;我们只能在充满矛盾的现实中寻找出路,用智慧去化解难题,用机智去逾越障碍,用改革去实现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