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xx防洪堤初设地质报告

2020-11-03 来源:易榕旅网


目 录

3.1 前言 ....................................................... 1

3.1.1 工程概况 ....................................................... 1 3.1.2 勘察工作概况 ................................................... 1

3.2 地质概况 ................................................... 2

3.2.1 地形地貌 ....................................................... 2 3.2.2 地层岩性 ....................................................... 2 3.2.3 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评价 ....................................... 3 3.2.4 物理地质现象 ................................................... 5 3.2.5 水文地质条件 ................................................... 6

3.3 堤基工程地质特征 ........................................... 7

3.3.1 堤基地质结构分类 ............................................... 7 3.3.2 堤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 9 3.3.3 堤基岩、土体渗透特性 .......................................... 13 3.3.4 堤基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 13

3.4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 15

3.4.1 地震液化问题 .................................................. 15 3.4.2 渗漏和渗透变形问题 ............................................ 15 3.4.3 堤基持力层的确定 .............................................. 15 3.4.4 冲刷稳定问题 .................................................. 15 3.4.5 堤防修建后对堤内环境的影响 .................................... 16 3.4.6堤岸边坡稳定问题 ............................................... 16 3.4.7抗滑稳定问题 ................................................... 16

3.5 堤防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 16 3.6 天然建筑材料 .............................................. 17

3.6.1 砼粗、细骨料 .................................................. 17 3.6.2砂砾石填筑料 ................................................... 19

3.7 结论 ...................................................... 20

0

3.1 前言

3.1.1 工程概况

xxx堤防工程位于xxx县xxx才子村xxx河才子滩大桥至下游养牛场之间约1.5Km河段,没有人工建筑护堤,现有河岸护堤均为自然泥土护岸,汛期冲蚀垮塌严重,不能够起到防洪护岸的作用。沿河两岸分布有金鹤乡镇、超强养殖场、成片基本农田以及沿河两岸村民集中居住区,为保护国家、集体、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新建防洪堤势在必行。。

拟建防洪堤由两段组成,主要沿xxx河左、右岸布置,为新建堤。左岸堤防起于才子滩大桥,止于下游养牛场,长1486 m。、右岸堤防起于才子滩大桥,止于下游超强养殖场桥边,与原建堤防相接,长947.6m。设防标准为10一遇的洪水,相应的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堤身采用砂卵石填筑,过水面用砼衬砌,堤高3~6m。

工区紧邻xxx~西充公路,工区道路纵横,交通方便。

3.1.2 勘察工作概况

受业主委托,我院承担了本工程初设阶段的勘察设计工作,勘察目的和任务是:①调查区域地质构造情况,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②查明堤线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预测堤防挡水后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③调查工程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并对其储量和质量进行评价。

采用的勘察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为:①收集分析1/20万区域地质资料,以及当地城市建设的勘察成果资料;②对堤防进行1/1000平面地质测绘和1/500剖面地质测绘;③勘探方法主要采用机动钻进行取芯钻探,查明地基的物质组成及结构形态及厚度等。对砂卵砾石层进行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原位测试,辅以必要的探坑开挖,勘探点间距100~300m;④对堤基主要土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⑤对堤线地下水位进行简易观测,对环境水(河水和地下水)进行水质简分析试验;⑥对地基土层、砂卵石层和各类天然建筑材料均取样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

接受任务后,我院于2011年10月初进场开展地勘外业工作,2011年10月上旬外业全部完成,中旬提出了本报告。勘察工作中以设计提供的1/1000地形图为依据,完成的工作项目及工作量见表3.1。

1

完成的地勘工作项目及工作量表

表3.1 工 作 项 目 区域地质复核 地 质 测 绘 平面地质测绘 剖面地质测绘 取芯钻探 勘 探 标贯 坑探 标准贯入试验 水质简分析试验 砼细骨料试验 取样与 试 验 砼粗骨料试验 地基土壤常规试验 砂砾石填筑料常规试验 地基岩石常规试验 精 度 1:100000 1:1000 1:200~1:1000 单 位 km2 km2 km / 条 m / 孔 m / 孔 m3 / 个 次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工 作 量 800 1.2 2.84 / 9 45.3/3 46/10 60 / 6 46 2 3 3 6 3 3

3.2 地质概况

3.2.1 地形地貌

xxx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北缘,地形大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一般在300—450米,平均海拔350米,相对高差70—200米。地貌形态主要为构造剥蚀地貌,次为侵蚀堆积地貌。

工区位于xxx县xxx才子村,处于xxx河形成的低山丘陵冲积平原中,左、右两侧为低山丘陵区。工程区地形开阔平坦,xxx河属涪江左岸一级支流,自北东向南西流经本区。堤防段河流弯曲,河床宽度一般20~40m,高程为322.48~323.53m,平均比降0.65‰;两岸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之Ⅰ级阶地,阶面高程330.5~332.4m,阶面高出河水面4.5~6.5m。

3.2.2 地层岩性

据1/20万区域地质资料(xx幅),工区上部为第四系冲积层厚5.0~7.5m,下部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下段,现将各地层岩性叙述于下:

2

(1)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下段(J3P1)

紫红色粘土岩、粉砂岩,夹灰白、黄灰、浅紫红色厚层、块状细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该层总厚度332~355m。

(2)第四系全新统近代冲积堆积层(Q41al)

分布于河流两岸及河床高漫滩,为Ⅰ级阶地组成物。由砂质壤土夹少量卵砾石组成,卵砾石成分主要为砂岩,次棱角状~次圆状,厚5~7.5m。根据标贯测试资料,上部结构松散~稍密,下部中~密实。

(3)第四系全新统现代冲积堆积层(Q42al)

由粉细砂夹淤泥组成,厚1.0~1.5m,层中夹少量砾卵石,潮湿,结构松散。分布于xxx河河床中。

(4)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堆积层(Q4dl+el)

由坡积、残积之褐黄~浅紫红色粉质粘土组成,含有风化粉砂质泥岩及砂岩碎块,结构松散,主要分布于坡麓地带。

(4)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s)

为杂填土,由砼及其它建筑、生活垃圾和公路路基组成,稍湿,结构松散~稍密。厚度0~3.5m,分布于两岸Ⅰ级阶地地表。

3.2.3 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评价

工程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四川沉降带川中褶皱带南充~xxx东西向构造带西部,绵阳环状构造的南东部,北与天仙寺涡轮状构造相邻,区内无较大断裂,岩层产状平缓,形成了东西向以褶皱为主的构造格架特征(见图3.1)。主要构造形迹及特征分别叙述如下:

(1)褶皱

1观音场-金华镇背斜(6):位于三台观音场、xxx金华镇南,东端消失于东岳庙○

以北的许家沱,西端止于中江以北,长70Km。轴向在观音场以西为N70°W,观音场至古井坝近东西向,古井坝至金华镇轴向N60°W,金华镇以东转成N50°E。褶曲平缓对称,东西两翼倾角1°左右,西段两翼倾角稍陡,北翼3~6°,南翼3~5°。

3

图3.1105°00′(1)区域构造纲要图105°30′0102030Km106°00′嘉(3)绵阳31°20′(4)(5)(2)梓陵潼江江盐亭31°20′涪(12)(13)(14)(11)三台江31°中江00′(6)(7)(15)射洪青岗水天仙寺仁合沈31°00′西充工程区河金鹤洋溪(10)(9)(8)30°40′蓬溪南充嘉30°40′陵江105°00′105°30′106°00′ 绵阳环状构造:(1)玉河场向斜 (2)富顺场背斜 (3)吴家坝向斜 (4)拦河堰背斜 (5)葫芦溪向斜 (6)观音场-金华镇背斜 (7)牛场-金家场向斜

南充东西向构造:(8)蓬莱镇背斜 (9)西山向斜 (10)南充背斜 (11)金孔场向斜 (12)八角场背斜 (13)公山庙背斜 (14)红花铺向斜 天仙寺涡轮状构造:(15)由一系列旋扭短轴褶皱组成

4

背斜由蓬莱镇组上段、苍溪组、白龙组组成。距工区约24Km。

2牛场-金家场向斜(7):位于中江牛场和xxx金家场以北,东端消失于东○

岳庙,西端止于中江玉兴场,全长57Km。西段轴向近东西向,东段在景福院附近形成一个向南突出的弧形。两翼平缓对称,西段南翼倾角1~2°,北翼1~3°;东段两翼倾角为1°左右。该构造由蓬莱镇组上段、苍溪组、白龙组组成。距工区约22Km。

3西山向斜(9):位于蓬溪县城以北,轴线平行于南充背斜呈弧形弯曲,○

弧顶在金宝场以南向北弯突,区内轴线长54Km。北翼倾角1~3°,南翼倾角1~2°,西端倾没于洋溪镇以北,向东伸入南充,由蓬莱镇组构成。距工区约6Km。

4南充背斜(10):为川中褶带内的最大褶曲构造,西起xxx洋溪,经文升○

场往东至南充。从西到东轴向由N70°E,渐转为东西向,在西充以南向北弯突,平面上呈一舒缓“S”形。背斜狭长,隆起平缓,两翼略对称,倾角1~3°,背斜西端倾没角1°。距工区约5Km。

5天仙寺涡轮状构造(15):为一小型涡轮状构造,由十个产状平缓的弧形○

背、向斜组成,以天仙寺附近为中心呈幅射状排列。均由蓬莱镇组上段地层组成。距工区约10Km。

(2)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工程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四川沉降带川中褶皱带南充~xxx东西向构造带西缘,绵阳环状构造的南东缘,北与天仙寺涡轮状构造相邻。区内地质构造简单,无较大断裂和发震构造存在,挽近期构造运动微弱,主要表现为区域间歇性缓慢上升,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域构造稳定性好。

3.2.4 物理地质现象

平面地质测绘表明,工区内未发现滑坡、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区内物理地质现象主要有岩体风化及少量卸荷崩塌。据勘探资料,本区河床强风化带厚2~3m,弱风化带厚5~7m,岸坡强、弱风化带厚度分别为2~4m与4~7m。。

5

3.2.5 水文地质条件

工区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前者孔隙潜水主要埋藏于洼地冲洪积、坡洪积层等覆盖层中。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向沟谷排泄,并部分补给下伏基岩。后者赋存于风化岩体和砂岩及泥质粉砂岩裂隙中,接受前者及地表水补给,排泄于xxx河。

根据水质分析成果,所有河水、井水水化学类型均为重碳酸钙型水(HCO3-Ca),HCO3=218.85~449.72mg/L,Ca=66.53~154.31mg/L,侵蚀性CO2=0mg/L,PH=7.1~7.4,按规范环境水对砼的腐蚀性评价标准判定,本区地表水、地下水对任何水泥拌制的砼均无腐蚀性。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化学成分及评价见表3.2。

工区地表水、地下水化学成份分析成果及评价表

表3.2 名PH侵蚀性CO2(mg/l) 库尔洛夫表达式 水化学类型 重碳酸钙型水 评价 对任河水 7.4 0 CO20.02372M0.4595HCO360.47CI19.85O419.68T8 Ca55.55Mg24.05NaK20.04称 值 何水泥拌制的井水 7.1 0 HCO369.62CI17.11重碳酸钙CO20.048M0.728T10 Ca70.99NaK18.33Mg10.69型水 砼均无腐蚀性

6

3.3 堤基工程地质特征

3.3.1 堤基地质结构分类

根据地质测绘及勘探掲示资料,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堤基土层为人工堆积层、砂壤土层及基岩。按各土层的分布情况及组合关系,将堤基地质结构分为双层结构(Ⅱ)和多层结构(Ⅲ)两类,堤基地质结构详细分类、分段见表3.3。

从分类结果来看,双层结构累计长度为2361.6m,占堤线总长的97.04%;多层结构累计长度为723m,占堤线总长的2.96%。堤基主要为双层结构(Ⅱ)。

7 -

堤 基 地 质 结 构 分 类 、 分 段 一 览 表

表3.3

大类及代号 双层结构 (Ⅱ) 多层结构 (Ⅲ) 亚类及代号 分类代号 堤防名称 分 布 桩 号 累计长度 所占百分比 (m) (%) 地 质 结 构 特 征 位于Ⅰ级阶地前缘。上部为砂壤土,厚度5~7.5m;下部为为J3P1泥岩,岩体强风化2~4m。 位于位于Ⅰ级阶地前缘,上部为人工回填碎石土,厚度0~3.5m;中部为砂壤土,厚度3.9~7.4m;下部为J3P1泥岩,岩体强风化2~4m。 上部砂壤土 下部J3P1泥岩 上部人工填土 中部砂壤土层 下部J3P1泥岩 Ⅱ 左防Ⅰ;0+000~0+942,1+014~1+486 左防Ⅰ、左防Ⅱ 堤Ⅲ;0+000~0+947.6 2361.6 97.04 Ⅲ 左防Ⅰ 左防Ⅰ;0+942~1+014 72 2.96 - - 8

3.3.2 堤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1)Q42al砂夹淤泥

Q42al砂夹淤泥分布于xxx河河床中,厚约1~1.5m,承载力低,变形量大。 (2)Q41al砂壤土

勘察中,对分布于Ⅰ级阶地上部的Q41al砂壤土,除在钻孔中进行了N63.5标准贯入试验(表土1.3m以下开始测试,以下每1m土层进行一次标贯试验)外,还取样进行了室内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试验成果分别见表3.5和表3.6。

Q41al砂壤土层N63.5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3.4

层位及土名 分层编号 1 ○2 ○试验次数 25 21 区间值(击/30cm) 平均值fm(击/30cm) 承载力标准值 fo(KPa) 3~15 15~32 8.2 21.6 218 522 Q41al砂壤土层 备 注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提出的计算公式,确定承载力标准值,fk =22.7 fm+31.9 根据标贯击数将Q41al砂壤土层分为两层,○1层为小于15击/30cm,○2层大于15击/30cm 从标准贯入试验结果来看,堤基Q41al砂壤土第○1层平均贯入击数fm=10.2击/30cm,结构属稍密,承载力标准值fo=218KPa。堤基Q41al砂壤土第○2层平均贯入击数fm=21.6击/30cm,结构属中密,承载力标准值fo=522KPa。

从取样试验结果来看,该砂壤土层颗粒组成为:砂粒含量21.3~29.%,粉粒为含量63.3~66.9%,粘粒含量9.5~10.2%。土体含水量为14.8~17.8%,天然密度1.59~1.77g/cm3,干密度1.41~1.54g/cm3,比重2.73,塑性指数Ip17=9.6~10.2,压缩系数数av0.1~

-1

0.2=0.276~0.373MPa,压缩模量

Es0.1~0.2=5.788~9.424MPa,属中等压缩性土;饱和快

剪C=16~30.0KPa,φ=17.5°~19.95°,饱和固结快剪C=17.6~25.7KPa,φ=23.79°~24.11°,自由膨胀率δef=10.0~25.0%,渗透系数K=2.18×10-4~7.28×10-5 cm/s。

9 -

Q41al 砂 壤 土 层 取 样 试 验 成 果 表

表3.5

试 样 编 号 含 水 量 ω % TK1RD1 TK2RD2 TK3RD3 试验组数 平 均 值 16.1 14.8 17.8 3 16.2 天 然 密 度 ρ g/cm3 1.59 1.77 1.63 3 1.67 干 密 度 ρd g/cm3 1.41 1.54 1.45 3 1.43 孔 隙 比 e 0.936 0.773 0.876 3 0.920 孔 隙 率 n % 48.4 43.6 46.7 3 47.8 饱 和 度 Sr % 38.2 52.3 39.7 3 50.5 比 重 Gs 2.73 2.73 2.72 3 2.73 29.2 21.3 22.4 3 24.3 63.3 67.5 66.9 3 65.9 各粒径(mm)颗粒百分含量 砂粒 2 ∫ 0.075 粉粒 粘粒 胶粒 0.075 ∫ <0.005 <0.002 0.005 % 9.5 10.2 9.7 3 9.8 5.0 4.8 4.3 3 4.7 液 限 ω17 % 27.7 28.4 27.9 3 28.2 塑 限 ωp2 % 17.5 18.8 17.8 3 18.2 塑 性 指 数 Ip17 10.2 9.6 10.1 3 10.0 易 溶 盐 含 量 不 均 匀 系 数 % 自 由 膨 胀 率 有 机 质 含 量 0.032 0.036 2 27.9 27.3 52.1 3 34.9 10 19 25 3 20.5 1.7285 2.0369 2 0.034 1.9183 续表3.5 试 样 编 号 TK1RD1 TK2RD2 TK3RD3 试验组数 平 均 值 - -

压 缩 系 数 MPa -1 av0.1~0.2 0.331 0.276 0.373 3 0.323 压 缩 模 量 MPa Es0.1~0.2 6.646 9.424 5.788 3 7.26 饱 和 快 剪 KPa 28.0 16.0 30.0 3 24.67 ° 19.25 19.95 17.50 3 18.9 10 饱和固结快剪 KPa 17.6 25.7 2 21.65 ° 24.11 23.79 2 23.95 渗透系数 cm/s 7.28×10-5 2.18×10-4 1.86×10-4 3 1.59×10-4

(3)基岩J3P1

堤基砂壤土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下段(J3P1)地层,岩性为泥岩,呈紫红色,泥质结构,中~薄层状构造,层理发育。岩石强度较低,强风化岩芯多呈短柱或碎块状,局部缺失严重,岩体强风化带厚度2.0~4.0m。

据岩石室内试验成果(见表3.6),泥岩饱和抗压强度3.3~3.8MPa,岩石软化系数0.56,属软岩。

11 -

泥 岩 室 内 试 验 成 果 表

表3.6

物 性 试 验 指 标 颗粒 块体 试样 编号 岩石 密度 干密度 饱和密度 名称 ρp ρd (g/cm) ZK1ZH1 泥岩 2.78 2.35 2.50 2.49 2.57 2.52 2.57 2.49 15.47 15.52 11.19 14.06 15.52 11.19 3单 轴 抗 压 强 度 饱和 饱和 干抗压强度 饱和抗压强度 系数 Rd 平均 99.51 99.19 96.72 98.47 99.51 96.72 6.1 8.3 19.0※ 7.2 8.3 6.1 Rs 平均 3.3 3.8 12.9※ 3.5 3.8 3.3 η — 0.54 0.46 0.68 0.56 0.68 0.46 2.19 5.45 3.82 模量 E0 度 sr 软化 初始 单 轴 变 形 试 验 指 标 切线 模量 Et (GPa) 1.63 4.08 2.86 2.04 4.61 3.32 割线 模量 E50 泊松 比 μ50 — 0.35 0.33 0.34 块体 孔隙 率 n0 吸水率 ωs (%) 6.55 6.58 4.40 5.84 6.58 4.44 ρs ZK2ZH1 弱风化 泥岩 2.77 2.34 ZK3ZH1 泥岩 2.77 2.46 2.77 2.38 2.78 2.46 2.77 2.34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注::※代表异常值未进行统计

- - 12

3.3.3 堤基岩、土体渗透特性

从室内试验结果来看,Q41al土层砂壤土层渗透系数K=(2.18×10-4~7.28×10-5)cm/s,属中等~弱透水层。

据钻孔压水试验成果,J3P1岩体强风化带透水率q=4.2~10.8lu,属中等~弱透水层。

3.3.4 堤基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根据室内试验及现场测试成果资料,结合工区实际地质条件,同时类比其他工程经验,提岀堤基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参数见表3.7。

13 -

岩 、土 物 理 力 学 指标 参 数 建 议 值 表

表3.7

密 度 地 层 代 号 抗 剪 强 度 允 许 载承能力 (R) 变 形 指 标 渗 透 指 标 渗 透 系 数 (K) cm/s 0 0.45~0.50 200~300 1:0.75 1:1 3~4 (1~5)×10-4 (1~5)×10-4 允 许 比 降 (J允) 0.25~0.50 0.25~0.50 开 挖 坡 比 抗冲流速 临 时 永 久 岩 土 名 称 天然 (ρ) 干 内摩擦角 (ρd) (φ) 凝聚力 (C) 压缩模量 变形模量 (Es) (Eo) g/cm3 1松散~稍密砂壤土 ○Q41al 2中密~密实砂壤土 ○ 泥岩 (强风化) 泥岩 (弱风化) 1.8 1.9 1.55 1.65 2.38 ° 16~18 18~20 f 0.32~0.35 KPa 3~5 5~8 0 MPa 0.1~0.15 0.25~0.35 0.35~0.40 5~7 7~9 MPa 建议坡比适宜坡高小于5m的边坡 1:1.5 1:1.5 1:1.75 m/s 0.5~0.7 1:1.75 J3P1 f 0.35~0.40 - - 14

3.4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3.4.1 地震液化问题

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第4.3.1条的有关规定,可不考虑判别场地土层的地震液化问题。

3.4.2 渗漏和渗透变形问题

区内分布的砂壤土层据试验资料为弱~中等透水层,存在一定的渗漏问题,建议设计进行适当的防渗处理。其渗透变形类型为流土,允许水力比降建议值为0.5~0.25。

建议设计根据堤防内外的水力比降进行校核,如超过允许水力比降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渗处理措施,延长渗径,防止产生渗透变形问题。

3.4.3 堤基持力层的确定

堤防轴线沿Ⅰ级阶地前缘或河边滩通过,堤基分布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s)、现代冲积堆积层(Q42al)和近代冲积堆积层(Q41al)及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下段(J3P1)泥岩。

Q4s由回填块碎石土、砂卵石、砼及其它建筑和生活垃圾组成,其成份复杂,厚度差异大,结构不均一,承载能力低、压缩变形大,不能作为堤防地基,建议清除处理。

Q42al砂夹淤泥层,位于河水面以下,层薄,处于饱水状态,承载力低,变形量大,不宜作为堤防地基,建议清除处理。

Q41al上部松散~稍密的砂壤土层,厚度变化大,表层含较多植物根系,承载能力较低,压缩变形较大。因此,不宜直接作为堤防地基,建议清除处理。

Q41al下部的中密~密实砂壤土层,其厚度稳定,承载能力及变形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可以作为堤防地基持力层。

J3P1泥岩,承载能力及变形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清除上部破碎岩体可以作为堤防地基持力层。

3.4.4 冲刷稳定问题

本工程xxx河河段的平均比降为0.65‰,水流较平缓,下切侵蚀作用不太强烈;堤基主要为砂壤土层,抗冲刷能力差,设计应采取抗冲刷处理。据勘探揭示,基岩面一般

15

-

低于河面2~2.5m,建议设计将砼面板基础置于基岩上,防止河水冲刷堤基土层。

3.4.5 堤防修建后对堤内环境的影响

堤内Ⅰ级阶地地形开阔平坦,地面高程330.5~332.4m,高出河水面4~6.5m。本工程堤防修建后对堤内水文地质条件无大的改变,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堤内浸没和内涝问题。但洪水期间河水位突然升高后,短时间内可能会使堤内地下水位壅高,存在局部浸没和内涝可能。

3.4.6堤岸边坡稳定问题

拟建堤线基本沿I级阶地前缘布置,阶面平坦,宽100~200m,堤顶高于阶面1~2m,堤线内侧不存在高边坡,因此堤岸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

3.4.7抗滑稳定问题

由于堤线地基主要为中~密实层的砂壤土层,其抗剪强度指标较高,且堤防高度不大,因此不存堤基沿地基的抗滑稳定问题。

3.5 堤防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本工程左岸堤线长度1486m,右岸堤线长度947.6m。堤身采用砂卵石填筑,过水面用砼衬砌,堤高3~6m。

本工程各段堤防工程地质条件基本一致,堤基主要由Q41al砂壤土组成,表层零星覆Q4s杂填土。除左岸桩号0+942~1+014段堤基为上Q4s回填碎石土、中为Q41al砂壤土、下为J3P1泥岩的多层结构(Ⅲ)外,其余堤段均为由上Q41al砂壤土、下J3P1泥岩组成的双层结构(Ⅱ)。据前述,堤基存在渗透变形工程地质问题,依据SL188-2005《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分类为C类。

堤基开挖深度一般2~4m,Q4s杂填土,Q42al河床薄层砂夹淤泥层,及Q41al上部3.5~4m的松散~稍密砂壤土层,承载能力低,压缩变形大,因此,不能作为堤防地基,建议清除处理。Q41al下部中~密实砂壤土层,埋深3.5~4.0 m,厚度稳定,承载能力及变形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可以作为堤防地基持力层,建议设计根据地质建议参数对地基变形进行复核。J3P1泥岩,承载能力及变形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清除上部破碎岩体可以作为堤防地基持力层。

- -

16

砂壤土层层抗冲刷能力较差,为了保证挡墙地基不被河水冲刷破坏,建议设计根据冲刷计算后,确定堤防的基础埋置深度,顶冲段应适当深埋。

在洪水期间由于河水位突然升高,短时间内可能会使堤内地下水位壅高,存在局部浸没和内涝可能,建议在防洪堤内侧设置排水沟。

3.6 天然建筑材料

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主要为砼粗骨料1×104m3、细骨料0.5×104m、砂砾石填筑料3×104m。

3.6.1 砼粗、细骨料

(1)料源概况

工区所在的xxx河范围无天然砂砾石料,且周边地区主要分布侏罗系地层,其岩性主要以砂岩、和泥质岩类为主,未见作为人工骨料的火成岩及灰岩等坚硬岩分布,xxx县城市建设所用砼骨料均购自涪江的各砂砾料场。本次勘察选择了离工区最近的洋溪镇乌木庄料场,该料场位于洋溪镇上游1.0km,料场分布于涪江左岸河漫滩,料场天然砂砾石料储量丰富,据乌木庄料场前期勘探资料,砂砾石储量约118×104m3,远大于工程所需,可以满足工程需要,但其开釆权巳拍卖,并巳在进行骨料的开采和生产,料场距工程区约11km。因此,本工程所需的砼骨料建议在该料场外购。

(2)质量评价

本次勘察对乌木庄料场生产的粗、细骨料分别进行了取样试验,主要试验指标与质量技术要求见表3.8、表3.9。

从试验指标与质量技术要求指标对比结果可看出:粗骨料各项指标满足质量技术要求,其质量较好;细骨料孔隙率、含泥量偏高,堆积密度、平均粒径、粒度模数偏小不符合要求外,其余指标均符合质量技术要求。建议施工时对细骨料进行冲洗;据料场开挖揭示:卵砾石成分以杂色火成岩为主,磨园度好,分选性差,中等密实。砂以灰白色细粒为主,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岩屑及云母少许。据砼粗、细骨料碱活性试验成果;砼粗、细骨料无碱活性问题。

17 -

混凝土粗骨料试验指标与质量技术要求指标对比表

表3.8 试验项目 表观密度 堆积密度(g/cm) 3孔隙率(%) 吸水率(%) 软弱颗粒含量(%) 含泥量(%) 针片状颗粒含量(%) 碱活性成份含量(%) 0 SO3含量(%) 有机质含量 粒度模数 轻物质含量(%) 试验 2.62 1.86 29.21 0.40 0.22 0.63 2.37 0.06 远浅于标准色 7.61 0 指 标 质量技术指 标 评 价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2.60 >1.6 <45 <2.5 <5 <1 <15 0 <0.5 浅于标准6.25~8.3 不允许存在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色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混凝土细骨料试验指标与质量技术要求指标对比表

表3.9 试验项目 比重 堆积密度(g/cm) 试验 2.67 1.24 3孔隙率(%) 53.76 云母含量(%) 0.04 含泥量(%) 有机物含量(%) 远浅于 标准色 碱活性成SO3含轻物质含量(%) 0.17 平均粒径(mm) 细度模数 份含量(%) 量(%) 0 0.09 7.22 0.27 1.33 指 标 质量技术指 标 评 价 符合要求 偏小 偏大 符合要求 偏大 >2.53 >1.5 <40 <1 <3 远浅于 标准色 0 <1 符合要求 ≤1 0.36~0.53 2.5~3.5 偏小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偏小 - - 18

3.6.2砂砾石填筑料

堤防所需砂砾石填筑料本阶段同样选择离工区最近的乌木庄砂砾料场,该料场位于洋溪镇上游1.0km,料场分布于涪江左岸河漫滩,料场天然砂砾石料储量丰富,可以满足工程需要,但其开釆权巳拍卖,并巳在进行骨料的开采和生产,料场距工程区约11km,有公路相通,交通方便。因此,本工程所需的砂砾填筑料建议在该料场外购。

乌木庄填筑料料场,有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现代冲积层(Q43al)之砂卵石,地面高程314.5~315.5m,卵砾石成分以火成岩为主,磨园度好。据取样试验资料,砂卵石级配连续,其小于5mm粒径含量为15.8%,5~100mm粒径含量为84.2%,>100mm粒径含量为0.0%,最大干密度为2.24g/cm3,不均匀系数146。砂砾石填筑料试验指标与质量技术要求指标表3.10。由表中可知,乌木庄砂砾石料场填筑料试验指标符合质量技术要求,可用于防洪堤填筑材料。

主要试验指标与质量技术要求指标对比表

表3.10 项 目 试验指 标 技术指 标 备 注 紧密密度(g/cm3) 含泥量(%) 自然休止角 (°′) 39.2 渗透系数 (×10-1cm/s) 砾石含量(%) 84.2 5mm至相当于3/4填筑层厚度的颗粒在20%~80%范围内 2.22 2.62 5.64 碾压后>1×10-3cm/s 应大于防渗体的50倍 >2 ≤8% >30° 干燥区的渗透系数可小些,含泥量可适当增加;强震区砾石含量下限应予提高,砂砾料中的砂料应尽可能采用粗料 19

3.7 结论

(1)工程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四川沉降带川中褶皱带南充~xxx东西向构造带西部,绵阳环状构造的南东部,北与天仙寺涡轮状构造相邻。区内地质构造简单,无较大断裂和发震构造存在,挽近期构造运动微弱,主要表现为区域间歇性缓慢上升,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域构造稳定性好。

(2)堤线沿Ⅰ级阶地前缘及河床岸边通过,分布地层为Q4s杂填土,Q42al砂夹淤泥层,Q41al砂壤土层及J3P1泥岩。堤基地质结构主要双层结构,部分为多层结构。

(3)Q4s由砂卵石、砼及其它建筑和生活垃圾组成,其成份复杂,厚度差异大,结构不均一,承载能力低、压缩变形大,不能作为堤防地基,建议清除处理。

Q42al砂夹淤泥层,处于河床以下,厚度较小且厚薄不均,承载能力低,压缩变形大。因此,不宜作为堤防地基,建议清除处理。

Q41al下部的砂壤土中密~密实层,其厚度稳定,承载能力及变形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可以作为堤防地基持力层。

J3P1泥岩,承载能力及变形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可以作为堤防地基持力层。 (4)堤防修建后对堤内地质环境改变不大,一般不会出现堤内浸没和内涝问题。洪水期间可能会使堤内地下水位短暂壅高,存在局部浸没可能,建议在防洪堤内侧设置排水沟。

(5)设计建基面位于中密~密实砂壤土层之上,砂壤土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建议设计根据地质建议参数对防洪堤地基变形问题进行复核。施工中应加强对基坑边坡采取保护措施。砂壤土抗冲刷能力较差,建议设计根据冲刷计算后,确定堤防的基础埋置深度,顶冲段应适当深埋。

(6)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为砂砾石料。

工区无天然砂砾石料,砼骨料及砂砾石填筑料建议在洋溪镇涪江乌木庄砂砾料场处购买,运距约10Km。料场天然砂砾石料源丰富,可以满足工程需要。粗骨料各项指标满足质量技术要求,其质量较好;细骨料孔隙率、含泥量偏高,堆积密度、平均粒径、粒度模数偏小不符合要求外,其余指标均符合质量技术要求。建议施工时对细骨料进行冲洗;据砼粗、细骨料碱活性试验成果;砼粗、细骨料无碱活性问题。

- -

20

乌木庄料场砂砾石填筑料经取样试验,砂卵石级配连续,试验指标均符合质量技术要求,可用于防洪堤填筑材料。

(7)工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任何水泥拌制的砼均无腐蚀性。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