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述题
在互联网时代,医学专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医学专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1997年我国开始兴起互联网,从而开启了我国的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速度的提升、新的交流沟通工出现以及各种通讯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创新与突破,互联网正在向着深入、全面而广泛的方向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改变我们生活、观念、健康、习惯、交往、出行等各个方面的重要载体。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改变了过去人们只能前往医院就医的传统生活方式,将大众引导入一种更为先进、轻松和便捷的就诊模式中。
记得在网上看过朱令案的始末,抛开案件本身不提,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它被称为中国互联网救助第一案。1994年11月,聪明、美女的清华女生朱令离奇发病:秀发脱落、面肌瘫痪、四肢无力、发音含混、被送往医院,医院对此束手无策,中毒原因始终未查出。1995年3月底,朱令陷入长达数月的昏迷之中。1995年,朱令的高中同学、北京大学力学系92级学生贝志诚、蔡全清等人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求助以及之后的远程诊断网,在朱令铊中毒远程诊断的信息发布和协调上起了关键作用。1995年4月10日,贝拿着朱令的病历复印件翻译成英语,和蔡全清一起在学校的机房发出了求救邮件。 电子信函发出三小时后便收到世界各地的热情回函。4小时后求救信已传遍美国,两周后已传遍世界。在随后的十多天里,国外许多著名医学专家根据描述的症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很快诊
断出是罕见的铊(Thallium,81号重金属元素) 中毒,并建议用“普鲁士蓝”解毒。的确,先进的互联网为我们快速、便捷的获取信息与帮助提供了便利。如果互联网可以与医疗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想象,有多少因为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的病人可以获得新生。与此同时,远程医疗的应用也可以为为医护人员学习与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这无疑可以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进步。但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向医药行业不断地渗透,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医患关系的改变,媒体舆论压力增大,医疗隐私的保护,商业模式不完善等。
最近这几年,层出不穷的杀医,伤医事件让原本就不热门的医学专业越来越受到冷落。学习周期长,学费贵,学习压力大、内容多,工作辛苦,工资低,就业压力大等诸多因素本来就使很多学生在报考医学相关专业时犹豫不决。同时,相当一部分从事医学相关专业的家长也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医。当时报志愿时,我妈妈就曾明确告诉我,她并不希望我报医学相关的专业,,不仅仅是因为工作辛苦,更重要的是,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现今,发达的互联网可以使人们方便查询与疾病健康相关的诸多信息,开始出现知识型患者。人们对疾病的认知变得更加深刻,开始了解到医学不是万能的,对于医疗技术的过高期望降低,风险意识增加。患者开始站在医生的角度看待疾病,这促进了医患之间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然而商业社会的特征决定了患者从网络获得的信息并不都是正确的,甚至一大部分都不是正确的。国内有不少医疗机构或非法组织利用网络搜索广告平台,提供虚假医药信息从而牟取暴利,从而导致出现一些问题型患者。当医生的解释和本人知道的信息有冲突时,就会质疑医生,此时如果医生没有说明并纠正患者的某些错误医学知识,则会加剧医患信任危机,医患关系就会走向新的困境。与此同时,利益的诱惑驱使着某些本该客观公正的信息平台被虚假广告占领,是很多缺乏医学常识的人上当受骗,贻误了最佳诊疗时机,从而导致了患者金钱,时间上的浪费,有些甚至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与此同时,为了方便患者,许多医院都开通了网上挂号窗口,这虽然方便了病人,但同时也方便了号贩子,“挂号难”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综上,互联网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对医生的认识和
理解加深,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为医患矛盾的愈演愈烈带来隐患。
曾有学者提出:大数据是天使还是魔鬼取决我们使用者是天使还是魔鬼。为了避免不合理的应用大数据给社会带来损失,一方面,我们使用者需要对数据抱有敬畏的态度,以人为本,合理的运用数据来为大众服务,另一方面,建议政府尽快设立大数据使用法规,这不仅能有效防止利用大数据危害社会的行为发生,也能对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落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读书报告
《昏 迷》------读书报告(全书)
刚到这个书名时,我曾一度认为这是一本议论性的著作。看到书前面的作品简介,我才发现这是一本小说,一本“现实”的“医学惊险小说”。这种揭露社会黑暗面的小说我一度是十分排斥且不喜欢读的,因为在跟着主人公感受世界时,会让我对社会感到失望,心情会随之变得沮丧。在平常生活中,我更偏爱那些积极乐观,打动人心的书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世界有许许多多我没看不到的黑暗面,远比作品里还要令人感到恐怖。
本书的作者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通俗小说家----罗宾·科克。罗宾·科克历来以他的 “医学惊险(Medical Thriller)小说”著称。他于1940年4月出生在纽约,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后继续在哈佛大学医学中心深造,并获得硕士学位。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记载了大量的资料,这为他日后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医学实践为背景,内容涉及器官移植、基因工程等医学前沿话题,并赋以大胆而奇特的想像,他的作品兼有社会小说和惊险小说两方面的特色。巧
妙地将人类情感与高科技探险融于一体,情节跌宕起伏,变幻莫测。他笔下的人物大多为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一般的医生、警察、记者等等,作品关注的也是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与现代社会生活的楔合很紧密。他的故事往往以类似侦探小说的手法展开,情节曲折,环环相扣,引人入胜。1977年出版的《昏迷》是他的成名作。
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医科学生苏珊去著名的波士顿纪念医院实习的第一天就遇上了神秘的昏迷病人,后来又发现了几例。苏珊觉得事有蹊跷,决心查个水落石出。苏珊在罪犯追踪下,几次死里逃生,最终查到真相,但却被身为医院高层的罪犯送上手术台,命悬一线,警察在手术的最后进入了手术室。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留给了读者较大的想象空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更希望苏珊在最后一课被救了下来。但我更明白,艺术作品里“正义的人会笑到最后,邪恶的人终会被战胜”这种结局不会在现实生活里复制。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未知。不知哪一只蝴蝶轻轻摇一下翅膀,事情的结局就会变得截然不同。
全书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地方就是苏珊一边找寻真相,一边与罪犯派来的杀手斗智斗勇,身边所有的人对病人的离奇昏迷都避之不及,都在劝苏珊停止追寻真相。诚然,苏珊的老师是为了苏珊的生命安全。但是,他忘记了作为医生身上的那份责任,忘记了作为一位医学生在入校时许下的誓言。在我看来,面对黑暗,一味地退缩是无法躲避的。或许有些人怀着侥幸心理,总会觉得受伤害的不是自己,自己便可以漠然视之。而苏珊则不同,他勇敢而富有正义感,面对邪恶,用于斗争。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同时又聪明机智,靠自己的智慧躲过一次又一次追杀。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你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人把它挡在了你看不见的地方”有制造黑暗的人,就有维护光明的人,苏珊就是那些维护正义与光明的人的代表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都如苏珊一样勇敢聪明而富有正义感呢?面对正在
偷东西的小偷很多人怕惹麻烦视而不见,不去提醒受害人;老人倒地怕被讹而不去扶起,那我们有没有想到可能有一天你就是那个被小偷盯上的人,是那位倒在地上的老人呢?面对邪恶惧怕而明哲保身的心态只会害了我们自己,而正是这种自私的侥幸心理是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无比冷漠,孤单。
生活中如贝洛斯一样自私而懦弱的人使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代价变得越来越大,殊不知,正是这种侥幸心态将人们一步步推向黑暗,人们的自私与冷漠伤害的只会是人们自己。当小月月倒在路边,十八个路人视而不见,一个幼小的生命因为十八个人的冷漠而失去。试想有一天,这十八个路人的亲人遇到危险,求助无门的时候,他是不是会反思,正是每个人一次又一次的漠然是人们对社会越来越失望。突然想起看过的一句话“是我们心中的魔鬼,将这个城市变成了地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冷漠负责,因为为他人负责就是我我们自己负责。社会是我们大家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利益共同体中的一员,惩恶扬善才是应有之义。
作为医生,要对病人生命负责;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对这个社会负责。就如那句口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人生道路上勇敢而又充满正义感的向前,才是我们奔向未来奔向明天的态度。
三、参加科研训练的感受
这是我作为研究生参加的第一次科研相关的训练,一开始是既兴奋又迷茫的。迷茫在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不清楚与本科的社会实践的区别,也没有获取过前辈的经验,也没有什么确切的想法,只能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个大概题目。经过几次讨论,我们决定开始做这个项目。经过我们的查阅资料,初步计划,实践,整理资料,总结汇报最终顺利完成了
选题,收获了许多。
这次科研技能训练可以说是让我收益匪浅,虽然这中间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但我相信有了第一次的实践,我们在以后一定会做得更好。在这次科研技能训练中,我们小组选择了“医药卫生政策”这一课题。我们小组成员在了解了国内医药卫生现状后,通过查阅各种文献了解了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认识到了我国在医保政策上存在不足,而医保政策是现今最为重要的医药卫生政策,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息息相关。综合各方面现实,我们最终确定了 “医疗保险”这一课题。在刚接到课题时,可能是由于我们缺乏科研实践方面的经验,加上我们的理论学习程度还不够深入,我们对课题感觉无从下手,但是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确定了工作的进行步骤,在查阅资料后,我们也对课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对我们接下来的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刚开始,面对大堆新闻报道,评论分析,我们真的感觉茫然无措,但是经过讨论分工后,我们开始分别专注于同一问题的不同领域,这让我们很好地解决了工作量大的难题,分类总结不同的内容,为下一步实地调查做准备。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而交流可以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知识,可见,科研实践过程中,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有一句话说得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苹果,手中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思想,我们便拥有了两种思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拓宽自己的视野。选题的正式开展还需要我们团队的良好协作,在这一方面我们首先分配各自的任务,然后集中讨论制定调查计划,分组进行实地调查。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最终完成了选题工作。科研技能训练给了我们一个自己探索、自己实践的机会。不同于以往的灌输,科研技能实践是我们主动发现问题、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了知识和快乐。有谁说过“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想,科研技能实践便是点燃我们激情与智慧的过程,老师只为我们提供了火种,真正要燃烧还要靠我们自己。此次科研技能实践还使我们懂得制定一个良好的方案设计和规划,那就成功了一半,故应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事一定要有计划、有安排、讲策略、
想周全。要制定周全的方案设计和可行性步骤,想好以后的每一步该怎么走,每一个细节步骤该怎么办!
21世纪正是一个讲求科技发展的世纪,中华民族的崛起渴望着拥有独立精神与探索能力的人才。虽然说,人才的培养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努力,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环境的力量仍不容忽视。学校鼓励我们自主发现,探索问题。有意识地培养我们独立探索能力,为以后在社会上立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