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9篇(2003—2018)

2022-05-27 来源:易榕旅网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9篇(2003—2018)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

辽宁沈阳议论文阅读9篇(2003—2018)

人贵立志

①人贵立志。立志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由此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指引又是动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这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比如,被林则徐誉为“绝世奇才”的左宗棠,很早就怀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之志。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直到40岁还是一介布衣,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潜心研究中外舆地军略,后来被人誉为“天才军事领袖”。在抵抗外国侵略方面,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前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后来,他在中法战争中坚决抵抗法国侵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④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的《致黎锦熙信》中有过深刻论述:“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为,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⑤毛泽东同志不但对如何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做出了光辉榜样。他在求学时代,即立志救国救民,“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为了救国救民,他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为了救国救民,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社会调查。在1917年暑假,他带着一把雨伞、一双草鞋,步行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走访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农村,访贫问苦,倾听村民的呼声。同年寒假,又赴浏阳进行调查。1918年至1920年间,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他利用去北京和上海之便,相继深入河北长辛店、山东泰山和曲阜等地进行社会考察。此外,他还先后多次去萍乡安源煤矿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这些社会调查为他后来形成依靠工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无疑起到了重大作用。通过社会调查,他更加坚定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因此,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都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⑥在这个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

(选自《人民日

报》,有删改)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9篇(2003—2018)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文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选文第四段与第五段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学者程颢和王阳明告诉我们:无论治天下还是学习都要先立志。 B.仅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来树立志向是不宜提倡的。 C.一个人,只要能立下大志,就一定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D.左宗棠心忧天下,面对外国侵略,赴西北指挥,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参考答案】

19.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0.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具体突出地论证了“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的观点。

21.第④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对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第⑤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树立了榜样。这两段与第⑤段首句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 22.C 【解析】

19.本题考查论点的提炼和概括。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议论文的论题一般出现在文题或文章的首尾段,也有的需要根据文意来概括。结合本文内容来看,作者着重阐述“立志”的问题,并在首段给出论点,即:“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指引又是动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0.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从第三段内容来看,主要举了被林则徐誉为“绝世奇才”的左宗棠的例子,并将他的前后半生的经历进行对比,可见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两种论证方法,来论证文段的首句:“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的观点。

21.本题考查议论文写作结构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明确这样安排结构的原因。要看能不能颠倒,首先看各段分别表述了什么内容,文章第④段主要是写毛泽东同志对“立志”的深刻见解;第⑤段则是重点论述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做出了光辉榜样”,正好分别与第⑤段开头的两句话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是一道选择题,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分别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得出答案。其中分析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C,根据文章末段的话:“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我们可以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能立下大志,还要不懈的奋斗,才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故选C。 (2017辽宁沈阳)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9篇(2003—2018)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①古往今来的中 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 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舍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 不染。这种人格,经 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汪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岳飞的《满江 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固,决不屈服,视死如归。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厘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7(4分)

21.请分析选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4分)

2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诗经》中,智者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运用文学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B.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所有人物的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C.选文中“面对强敌,精忠报国”“身陷圈圄,视死如归”是中华民族意志的体现。 D.选文最后段号召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肩负起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9篇(2003—2018)

24.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结合其作品一言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为选文第③段补~据:(4分)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砰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备选人物杜甫范仲淹辛弃疾

【参考答案】

20.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21.第②段论述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第④段论述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 民族意志的锻造上。两段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调换。(第②段和第④段的内容与第①段中“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的句子相对应。)

22.举例论证,具体地论证了“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的观点。 23.B

24.答案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 (2015辽宁沈阳)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叉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9篇(2003—2018)

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2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让人,乃众妙之门。

B.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C.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D.让人,并不是懦弱。

22.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13分)

2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4.选文第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25.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26.下面给出的三个论据,有一个不能证明第②段的观点,请指出并说明理由。(3分) .. (1)是可忍,孰不可忍?

(2)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

(3)韩信曾甘受市井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成为一代名将。

【参考答案】 21.C

22.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

23.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形象、突出地论证了让人对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24.不能,第④段讲的是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第⑤段讲的是怎样具备让人这种品格。这两段的内容是递进关系。

25.总结全文,突出中心论点,号召人们要拥有让人的美德。 26.第一个论据不行,因为第一个的内容是告诉我们要“不让”,本文第②段讲的是让人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这句话不能证明此观点,所以不行。 (2013辽宁沈阳)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9篇(2003—2018)

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

2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2.阅读选文第3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4分) 提出观点 分析论述 得出结论 B 举出爱迪生指导助手测量灯泡容积的事例 D A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 论证方法:C 2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6段“这个故事”的内容。(3分)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9篇(2003—2018)

24.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25.选文第1段和第8段分别有什么什么作用?(4分)

26、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3分)

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参考答案】

21.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

22.A: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B、引用卡耐基的话 C:举例论证 D: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23.美国某一小镇的一个人想出用邮寄砖代替火车运砖的办法,使小镇拥有第一家银行。 24.A

25.第1段:引出文章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第8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中心论点。

26、不能,本文阐述的观点是遇到困难时要换个角度看问题,而所给事例侧重表现勤奋刻苦,所以不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2011辽宁沈阳)

积极面对无奈

①人生中有太多的无奈。刘翔为伤痛不能驰骋田坛而无奈,高考生为相差几分不能跨进大学校门而无奈,子女为工作所累不能照顾年老的父母而无奈,贫穷的父母因“差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而无奈,老年人因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而无奈,残疾人因天生的缺陷而无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碰到数不清的无奈。

②对待人生的无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由无奈而生怨气,怨天怨地怨人,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郁郁寡欢,在消沉中不能自拔;一种是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化解矛盾,努力走出无奈的阴影。窃以为,两种态度,往往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A面对无奈,消极沉沦,无奈就永远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 B积极面对,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迈开新步伐。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人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意。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③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个面对无奈永远积极进取的人。在一般人看来,他可能是一个一生都倒霉透顶的人:1岁时险些死于猩红热;4岁时一场麻疹,又让他险些进了棺材;13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肺炎;46岁时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了严重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几乎成了哑巴。58岁就吐血而亡。可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9篇(2003—2018)

就是这个经常为身体不好感到无奈的人,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3岁学琴,8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9岁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一举成功。他把苦难与成才这两项生活的馈赠,用自己的琴弦演奏到了极致。巴尔扎克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而培根则认为:“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们所惊奇。”帕格尼尼是不幸的,上帝给了他一个糟糕的身体,让他经常处于无奈之中;然帕格尼尼又是幸运的。因为正是生活的苦难,成就了这位天才。他没有在苦难面前低头,在无奈之中徘徊,而是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它,使自己从苦难者成为一个音乐的天才。

④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人因为下岗、上当受骗、经商失败、亲人遭受不幸等陷入人生的低谷,感受到生命的种种无奈,有的人因此而患上了忧郁症,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其实,当你将一切归零,给自己时间,给自己空间,重新认识世界,就会感到,原来生活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糟。一转念,就是一个全新的生命。

⑤朋友,如果你此时因伤痛而暂时折断了飞翔的翅膀,像帕格尼尼那样为生病而经受苦难,或者碰到种种不如意甚至无奈的事情,那么,请记住:“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只有战胜不幸,从不幸中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选自《 人民日报 》,有改动)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4分)

23.选文第②段A、B两句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3分)

24.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5.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面对人生的许多无奈,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态度。 B.在人生路上,“无奈”是绊脚石还是垫脚石,取决于你的主观抉择。 C.培根的话告诉我们,处于无奈中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D.当我们感受到人生的种种无奈时,可以试着将一切归零,重新认识世界。 26.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他(她)的事例,完成下面的句子,使其成为本文....的事实论据。(3分) 面对 的无奈, 。

备选人物:韩愈 袁隆平 贝多芬 海伦•凯勒

【参考答案】

21.我们要积极面对无奈(我们只有积极地面对无奈,才是真正的强者。) 22.提出本文的论题,列举人生中的种种无奈,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论述。

23.因为这段开头作者就对人生中的无奈先写“消极”态度,再写“积极”态度,A、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9篇(2003—2018)

B句的顺序与此对应。

24.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有力(具体、突出)地论证了面对无奈,只有积极进取,才能成功。 25.C

26.示例:韩愈面对不被重用的无奈,凭着坚毅和豁达成为一代文坛的领袖;袁隆平面对科研受阻的无奈,凭着坚韧和执着成为杂交水稻之父;贝多芬面对失聪的无奈,凭着“扼住命运的咽喉”的信念创作了《命运交响曲》;海伦•凯勒面对身体残疾的无奈,凭着果敢和勇气成为青年的楷模。 (2010辽宁沈阳)

低姿态进入

崔耕和

①你见过打太极拳吗?无论是陈氏还是杨氏,无论是“四十八式”还是“七十二式”, 或弓或曲,轻灵沉稳,势断意连,讲究的是外柔内刚,刚柔相济,天人合一。

②你一定欣赏过不少世界名由,至少经常听流行歌曲。你是否发现,很少有歌曲是以 高音起奏的,几乎每一首歌曲的过门都是舒缓的低音。只有用低音切入,才会带来歌曲的 跌宕起伏、荡气回肠。

③你观摩过中国山水写意画的作画过程吗?当宣纸铺好,构思了然于胸。几乎没有几 个画家会先泼重墨。他们大都先施底色,由浅入深,深浅结合。中国画讲究的是气韵生动, 是韵味,是内涵,是层次。同时他们还不忘“留白”,“留白天地宽”、“留白留余韵”。 ④以上这些似乎都说明一个道理:做事情最好低姿态进入,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打好 基础,蕾足势头,把事做好。

⑤做人也同理。勾践若抱住“越王”身份不放,只想当年风光,全无卧薪尝胆、当牛 做马的低姿态,是不会灭夫差、平吴国、成霸业的。三国的刘备若无“三顾茅庐”的求贤 之举和平时礼贤下士的谦恭姿态,是不会成鼎足大业的。

⑥人的一生要经历千门万坎,千曲百折,所面临的事情不见得件件称心如意.不会件 件量身定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调整我们的姿态、心态,否则就可能碰壁。学会低姿态, 该低时就低,绝非懦弱和畏缩,而是人生大智慧,是修身、正身、处世不可缺少的修养和 风度。

⑦亚里士多德说:“高标准的目标和低姿态的言行的和谐统一是造就厚重而辉煌人生 的必备条件。”看来低姿态当为生存之态,当为人生常态。唯有“低”才会看得真切,看 得生动具体,才可能领悟事物的真谛。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望的高的 结果。

(选自《智慧》,有改动)

2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3选文第①~③段以打太极拳、欣赏歌曲、观摩作画开头,有什么好处?(3分)

24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9篇(2003—2018)

25选文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6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积累方法,下面是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 请将其填写完整。(谈启示时,请围绕摘句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4分) 读书卡片 编号:001 篇目:《低姿态进入》 作者:崔耕和 摘句:人的一生要经历千门万坎,千曲百折,所面临的事情不见得件件称 心如意,不会件件量身定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调整我们的姿态、心态,否则就可能碰壁。 启示:【参考答案】 22. 做事情最好低姿态进入,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打好基础,蕾足势头,把事做好。(无 论做人或做事都应当低姿态进入;标题或结尾一句亦可。) 1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2充当下文的事实论据,增强说服力;○3引出中23. ○心论点。

24.过渡(承上启下) 25.道理论证(引证法),有力地证明了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望的高的结果。(道理论证、有力地、结合句子内容各1分)

26.示例:这段话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要注意调整心态。当考试失利的时候,不要气馁,要认识到“失败乃成功之母”,进而调整心态重新奋起。(启示2分,实例2分) (07辽宁沈阳)

人生,当如水之静

①古今中外,对水的比拟甚多。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说最高尚的品德像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求回报的水一样,可谓把对水的比拟推向某种极致。近读有关新解“上善若水”的文字,感念世事人生,不觉便生出感慨:以水为镜,可映鉴人生,人生如水,方潇洒一世。

②平和心态静如水。唐代诗人刘禹锡感叹“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人心虽不如水,但不等于不可以达致。水从高处来,只向低处流,乃至归入大海,贵在平静低调。人生如是,遇事当有平常心:知足者常乐——在名利问题上,没有奢望,就没有失望,更不会绝望;能忍者常安——除非大是大非,少争我高你低.忍耐、忍让一下也就海阔天空、心平气和了;老实者常在——不做亏心事,当个老实人,行得端、立得稳,有时眼前可

能吃点亏,但最终不吃亏。

③正直为人明如水。水无颜色,晶莹剔透,清澈见底。为人处事若透明如水,则一生光明磊落。东汉名臣杨震在任时,旧部王密夜晚怀揣十金拜见,并称:“暮夜无知者。”杨震严辞拒绝:“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四知”足见杨震磊落的胸襟!

④轻看名利淡如水。人生于世,若能学水的清澈本性和“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则不仅精神居于高处,人生也将进入开阔处。要达到如此境界,最需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须知..名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若淡泊名利,不为名利而争,人生必甚畅意。这正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9篇(2003—2018)

如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虽身处闹市,耳畔却无车马之喧,超然物我之外,可谓人生一种境界。

⑤笑对坎坷韧如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坚定者是水;“抽刀断水水更流”,坚韧者是水。人生道路犹如九曲黄河,曲折坎坷不平坦。“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困难,面对坎坷,需有胸襟,更需坚定、坚韧。无论自然界的灾害,还是生活上的挫折,当淡泊从容,沉着应对,宠辱不惊。若此,则“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⑥人生,当如水之静,如水之明,如水之善,如水之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2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6.选文第②、第④两段位置可否互换?为什么?(3分)

27.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8.选文第④段加点词“如此”指代什么?(3分)

29.批注,是一种最常用的读书方法,是给文章加上批语和注释,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写下阅读心得和评语。请你任选一个方面,给选文第⑤段作批注,写在下面的空白处。(3分)

【参考答案】

25.以水为镜,可映鉴人生,人生如水,方潇洒一世。 26.不能,因为“平和的心态”是“轻看名利”的前提。

27.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具体生动地论证了为人要正直的观点。 28.精神居于高处,人生也将进入开阔处。

29.提示:内容可批注具体启示:写法可答论证方法及作用;语言可从修辞、句式等角度回答。例:多处引用诗句,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笑对坎坷韧如水”的观点。 (2006年辽宁沈阳中考试题)

笑对人生

①大仲马说:“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这话在今天看来也是不无道理的。

②确实,在生活的道路上,极少有人是一帆风顺的,都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有的人在逆境中奋起,做出了很多成绩;也有人没有勇气正视人生,沉沦下去。然而,生活是位严肃的老人,他绝不会可怜懦夫,相反,只欢迎那些笑着面对人生的人。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9篇(2003—2018)

③列夫·托尔斯泰就是这样的人。据说,托尔斯泰读大学文科班时,曾经连续两个学年考试不及格,无法毕业,只好退学回家。但他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坚定、执著地追求着人生的真谛,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有了名著《战争与和平》、《复活》的问世。试想,假如他当初自暴自弃,那么世界文坛恐怕就会少了一颗巨星。

④也许有的人认为:这并没有什么,托尔斯泰所受的挫折和某些人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⑤这里的某些人,自然包括那些后天或先天有残疾的人。美妙音乐他们听不见,艳丽的鲜花他们看不见,世界给予他们的,他们无法去取,而他们应该得到的,却又常常失去。和常人比起来,他们每走一步,都要付出超过常人几倍的力量。请看看真正有志的人是怎样做的吧!

⑥北京造船厂青年工人刘京生,因公致残,失去双臂,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瞬间变成了残废人,他苦恼过,可是他并没有颓唐,而是重新奋起,刻苦自学,成为一个青年书法家。

⑦海伦·凯勒是个先天不足的人,她又聋又哑,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成为著名的教育家,海伦说得好:“我滑落过好几次,跌倒、摔得头破血流,然而我战胜了自己,继续攀登,因为我看见灿烂的云霞在向我招手,希望的顶峰就在面前。”

⑧正是非凡的乐观精神造化了他们伟大的人格,使他们获得了成功。 ⑨然而在这个世纪之交的时代,有些人却在一时的挫折面前退却了。不是有人发出了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感慨吗?不是有人因高考落榜而一蹶不振吗?生活中遇到不幸是必然的,可毕竟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在召唤我们。

⑩人生的路是那样坎坷艰难。有时是阳光灿烂,有时也会阴云满天。阴云常常会给每个人的心理投下浓重的阴影。可是,这能够成为自己萎缩不前的理由吗?不能!人生是短暂的,我们都想在短暂的一生中得到社会的承认,反映真正的自我价值,那就要为社会创造价值。而那些愁眉不展、郁郁寡欢的人,那些会发高水平牢骚的人,他们以为世态炎凉、红尘若梦的人,他们遇到一点点不幸便以为自己是人间最不幸的人,他们不想也不会为社会创造价值,社会也不会承认他们的。只有那些信心十足的人——当然绝不是茫然自信,只有他们才能创造出生命的价值。

27.选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

28.选文第⑥、第⑦两段位置可否互换?为什么?(3分)

29.在选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中,请写出两种,并各举一例。(4分)

30.选文划线句子有何含义和作用?(3分)

31.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你遭遇挫折时,你将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请结合选文内容,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来表述,或引用文学作品中的名句来回答。(3分)

【参考答案】

27.生活只欢迎那些笑着面对人生的人(我们应该笑对人生)。意思对即可。

28.不能。这两段的内容分别与第⑤段“这里的某些人,自然包括那些后天或先天有残疾的人”这句话中的“后天”、“先天”两种人的情况相照应。

29.(1)举例论证,先天残疾的海伦·凯勒笑对人生,终成教育家。 (2)道理论证,大仲马说的话。(除了引用名人名言外,答分析、说理的语句均可得分。) (3)(正反)对比论证,第②段或第⑩段等。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9篇(2003—2018)

(4)比喻论证,“生活是位严肃的老人,他不会可怜懦夫,相反,只欢迎那些笑着面对人生的人。”

30.含义:指出只有笑对人生而不盲目自信,才能创造社会价值,体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作用:使论点得以深化。

31.“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对一切的不幸。”(鲁迅)

(2005年辽宁沈阳中考试题)

读书有三益

(1)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感叹:“工作这么忙,头绪这么多,哪顾得上读书学习?” (2)此话听起来似乎很有理,实则并不尽然。

(3)其实,人们读书的时间多是从闲暇中挤出来的。古人就有“读书三余”论。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欧阳修又归纳出“读书三上”论,即:车上、厕上、枕上。时代变了,“三余论”在今天未必可行,而“三上论”科学与否也值得讨论,但挤时间读书学习的精神总是值得提倡的。现在实行“双休日”,加上节假和年假,一年将近有100多天的休闲时间。何尝没有时间读书呢?

(4)或许有人会说,休闲休闲,顾名思义,是用来休息的,怎么可以用来读书呢?其实这里有个如何理解“休闲”的问题。以我之见,读书也是一种休闲,而且是高雅、优质的休闲,至少有三益:

(5)读书是一种享受。各种书籍,不论是政治理论,文学名著,诗词歌赋,还是自然科学,只要去读,都会是一种愉悦。陆游有诗云:“管身常欠读书债,禄来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丁玲也深有体会地说:“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有一种味道,很高的,可以忘掉一切的味道…………”休闲享受是各种各样的,有人喜欢享受睡眠,有人喜欢享受踏青,有人喜欢享受网络,而读书应该也可以是一中非常好的休闲方式。

(6)读书可以健脑健心,延年益寿。人的大脑是越用越灵的。美国心理学家发现,闹细胞的旧神经根,在新环境的刺激下能长出新的神经。如果经常坚持读书学习,闹细胞就会不断更新,同时,读书还可以集中人的意念,养心怡神,有利于身心健康。日本医学家春山茂雄的《脑内革命》一书,详细阐述了这种用脑的健康理论。他认为人在读书学习中,身心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脑内就会产生一种神奇的波纹。这种波纹分泌出一种物质,使人轻松敏捷,能够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7)读书还可以疗疾。阅读书报,可以解除人的烦恼。消除精神障碍,使之气血流畅,从而达到疗病的效果。在德国,许多医院都为病人开设了专门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藏书丰富,既有养心怡神的趣味文字书籍,又有各种介绍疗疾、保健等知识的医学科普书报,盒式磁带,名曲唱片和有声读物等,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书籍疗法”服务。

(8)A这里提倡的是,培养读书兴趣,善于抓时间学习。B既可以学大到知识,磨砺思想,又可以养心怡神,保身健体,这样好的休闲活动到哪里去寻?C把休闲时间用来读书,受益是自己。D当然,在我们的社会形成人人爱书,人人读书的良好风尚,国民素质一定可以得到提高,社会风气一定可以更加文明,国家发展也一定会更快更好。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9篇(2003—2018)

24、文章开篇是怎样引出论题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2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6、你如何理解第(5)段中“读书有一种味道,很高的,可以忘掉一切的味道……”这句话的含义?(2分)

27、写出第(7)段划线句在选文中的作用?(2分) 28、“学习是思考和创造的过程,需要很刻苦认真,读书学习未必都是休闲”这句话是从第(8)段中抽出来的。它应在原文中 句前。(请用字母表示) (2分)

29、除文中提到的读书益处外,你还能想到哪些益处?(3分)

【参考答案】

24、针对工作忙,“头绪多,没有时间读书的现象。这样的写法有针对性,有说服力。 25、读书有三益。

26、答出“忘我”方面的内容即可。 27、充当事实论据论证读书可以疗疾。 28、A

29、言之有理即可。

(2004年辽宁沈阳中考试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