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50分) (一)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 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4.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名:名气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香气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博学的人 D、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身体劳累
5.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现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由得的心情 D.表现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志趣。 (二)爱莲说
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3.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最符合课文原意的是( ) A.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里)。 B.香气散播到远处,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C.香气传得越远越清香,美丽清洁地种在那里。 D.香气传播得很远,很清新,高高地洁净地直立着。 5.文章题目“爱莲说”的意思是( )(1分) A.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B.谈谈爱护莲花的若干理由 C.热爱莲花的人应该说说理由 D.谈谈人们为什么不喜爱莲花的道理
(三)古诗词
1.对《登幽州台歌》思想主题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B.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
C.这首诗以慷慨激昂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对幽州台的赞美之情。
D.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2.对《登幽州台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
B.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空间的宽广。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
D.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3.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4.对《望岳》思想主题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与激情。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近望到远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C.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D.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 5.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岱宗夫如何?”写望见泰山时,想问一问他人泰山怎么样。
B.第二句中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D.“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6.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7.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
2
足点之高。
B.诗的第二句,巧妙地实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C.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D.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 8.对《登飞来峰》思想主题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了很多眼前之景,写出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B.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C.“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 D.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9.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10.对《游山西村》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B.颈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C.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D.“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11.对《游山西村》思想主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
B.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
C.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D.后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 12.对《游山西村》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13.对《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三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B.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C.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14..对《己亥杂诗》思想主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只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忧伤之情。
B.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C.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D.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15..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 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是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
二、填空题(50分)
1、 前不见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3、 岱宗夫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5、 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8、 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9、 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11、 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 12、 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_。 13、 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___。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牡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噫!菊之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莲之爱,____________________?牡丹之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山不在高,_____________。水不在深,________________。 20、 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22、 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23、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南阳诸葛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云:________________? 25、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