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
1.(2019苏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传》)
③
①
【注】①伯嚭(pǐ):人名,吴国大臣。②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③吊死问疾: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败吴于姑苏 .B.阖庐病创将死 .C.吴王将许之 .D.乃兴师北伐齐 .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
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 ②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
(3)伍子胥认为“勾践不死必为吴患”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分析】参考译文:
又过了五年,吴军攻打越国。越王勾践率兵迎战,在姑苏打败吴军,击伤了吴王阖庐的脚趾,吴军退却。阖庐创伤发作,很严重,快要死的时候对太子夫差说:“你能忘掉勾践杀你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记。”当天晚上,阖庐就死了。夫差继位吴王以后,任用伯嚭做太宰,操练士兵。二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国的军队,越王勾路就带关残兵败将栖息在会稽山上,派大夫文种用重礼赠送太宰嚭请求媾和,把国家政权托付给吴国,甘心做吴国的奴仆。吴王将要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规劝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含辛茹苦,如今,大王要不一举歼灭他,今后一定会后悔。”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而采纳了太宰嚭的计策,和越国议和。
和越国议和以后五年,吴王听说齐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夺利,新立的国君软弱,就出动军队向北攻打齐国。伍子胥规劝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的吗?”吴王不听伍
子胥的规劝,攻打齐国。在艾陵把齐国军队打得大败,于是慑服了邹国和鲁国的国君而回国。从此,就越来越少地听从伍子胥的计谋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在/比; B.发病/羞辱; C.答应/答应; D.攻打/砍伐;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谓:对……说 尔:你。
句意:(阖庐)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勾践杀了你的父亲吗?” ②重点词:使:派遣 厚:丰厚 以:来
句意:(越王)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伯嚭来请求讲和。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由“越王为人能辛苦。”“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可知越王勾践能够忍受艰苦困厄,又非常关心百姓,这都表明他有兴国灭吴之心。 答案: (1)C
(2)①(阖庐)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勾践杀了你的父亲吗?” ②(越王)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伯嚭来请求讲和。
(3)越王勾践能够忍受艰苦困厄,又非常关心百姓,这都表明他有兴国灭吴之心。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2.(2019宿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基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追谥刚侯。
⑤
④
③①
②
(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
【注】①假:临时的,代理的。②委质:归顺,归附。 ③葭萌:指葭萌关之战。 ④推锋:手持兵器冲锋。⑤关、马:指关羽、马超。当时关羽镇守在外。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是 岁 先 主 为 汉 中 王 欲 用 忠 为 后 将 军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 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益州既定 .B.素非关、马之伦也 .C.遂与羽等齐位 .D.明年卒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
序》)
又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 .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 .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为学》) ..
(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即升官之人
B.“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方法
C.“金鼓振天”中“金鼓”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击鼓”表示要进攻,“鸣金”表示要收兵。
D.“追谥刚侯”中“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谥“文忠”。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②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5)文中的黄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分析】【参考译文】黄忠,字汉升,南阳郡人。荆州牧刘表任命他为中郎将,黄忠与刘表的侄子刘磐共同镇守长沙郡攸县。曹操攻占荆州后,黄忠受命代行裨将军之职,仍留在原来任所,统属于长沙太守韩玄。刘备平定南方各郡,黄忠归顺刘备,后又随刘备进军蜀地。黄忠在葭萌接受任命,回攻刘璋,黄忠常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果毅为三军之首。平定益州后,被任命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在汉中定军山攻战夏侯渊。夏侯渊所率乃曹军精锐之旅,黄忠率所部奋力向前推进,他激励士卒,金鼓震天,呐喊声响彻山谷,一战即杀夏侯渊,夏侯渊军被打得大败。黄忠被晋升为征西将军。当年,刘备为汉中王,打算起用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劝刘备说:“黄忠的名望一向未能与关羽、马超等人相提并论,如今让他与关、马等平起平坐,马超、张飞现在附近,都亲闻目睹黄忠的战功,还可以对他们加以解释,而关羽远在荆州,知道这件事一定不会高兴,能否取消这种任命?”刘备说:“我自会给关羽解释的!”于是黄忠取得了与关羽等人相等的职位,被封爵为关内侯。被追谥为“刚侯”。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文言句的朗读停顿要在理解、翻译的基础上进
行。其句意为:当年,刘备为汉中王,打算起用黄忠为后将军。所以去停顿为:是 岁/先 主 为 汉 中 王/欲 用 忠 为 后 将 军。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相同,均为“已经或……之后”的意思; B.不同,素:平时/素:白色; C.相同,均为“于是、就”的意思; D.相同,均为“第二年”的意思。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化的识记能力。
A.有误,《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指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吏,不是升官之人。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冠,位居第一。句意: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刚毅在三军中是首屈一指的。
②重点词:闻,听说。悦,高兴。关羽在荆州听说了,恐怕一定会不高兴,最好不要这么做!
(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言行来概括人物特点。从“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等语句可以看出黄忠是一名忠诚正义、英勇善战、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 答案:
(1)是 岁/先 主 为 汉 中 王/欲 用 忠 为 后 将 军; (2)B; (3)A;
(4)①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刚毅在三军中是首屈一指的。②关羽在荆州听说了,恐怕一定会不高兴,最好不要这么做!
(5)黄忠是一名忠诚正义、英勇善战、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3.(2020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雹 神 蒲松龄
王公筠仓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曰:“闻驺从将临,先遣负弩。”公讶其.
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天师治具相款。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问:“何处?”曰:“章丘。”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
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嘱:“贵客在座,文去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俄延逾刻,极力腾.
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②刺:名帖。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④负弩:充当先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怀中出天师刺 .②公以接壤关切 .③顾而嘱曰 .④文去勿武 .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②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
(4)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分析】【参考译文】
王老先生字筠苍,到今湖北地区做官到任后,他便想登上龙虎山拜会张天师。一天他来到湖边,刚登上船,就见有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他驶来,叫船上的人替他通报。王老先生立刻接见了这个人,只见这人外貌端庄,衣着整齐,他从怀中取出张天师的拜帖,说:“得知长官驾临,特先派我来迎接王老先生。”他一听十分惊讶,知道张天师可以未卜先知,更把他看成是神,诚心诚意地拜会他。张天师设酒宴款待,席间往来侍候的仆人长须阔脸衣帽打扮大都和常人不同。前去迎接的使者也在其间忙碌侍候。过了一会儿,他向张天师小声打听这个人。张天师对王老先生说:“此人是先生的同乡难道你不认识吗?”王老先生问这个人是谁,回答说此人就是世间传说的雹神李左车呀。王老先生一听惊讶得变了脸色,张天师接着说:“刚好他向我说要奉上帝旨意去布雨下雹,所以特来告辞。”王
②
③
④
①
老先生问:“向何处下雹?”回答说:“章丘。”王老先生想到章丘和他所管辖的地方相邻,十分关心,便离开席位请求天师免去这场雹雨。张天师说:“这是上帝的旨意所下冰雹数量是有限定的,本天师怎么能私自通融呢?”王老先生仍然哀求不止。张天师低下头来想了很久,才当面嘱咐雹神说:“把冰雹降在山谷,不要伤害庄稼这就可以了。”接着又嘱咐说:“贵客坐在这里,要慢慢离开,不要毛手毛脚。”雹神听后退出殿堂。走到庭院里忽然见他脚下生烟烟雾环绕,这样过了一个多时辰后便飞升起来。开始时,升的和庭院中的大树一般高;继续飞升便和楼阁一般高;然后呼隆一声向北方飞腾而去,殿堂立刻受到剧烈震动,席上碗盏都被震歪碰倒。王老先生吓得说:“去时真如雷霆!”张天师说:“因为刚才告诫了他,所以才慢慢飞升而去。不然的话呼地一声轰鸣,他就会立即消失。”王老先生告辞回到住所,记下拜访那天年月,派人去章丘打听。果然那天下了大雨冰雹,雹粒布满沟壑,田地里却只有几粒而已。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他从怀中取出张天师的拜帖。出:取出,拿出。
②句意:王老先生想到章丘和他所管辖的地方相邻,十分关心。以:因为。 ③句意:才当面嘱咐雹神说。顾:看。
④句意:要慢慢离开,不要毛手毛脚。去:离开。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他一听十分惊讶,知道张天师可以未卜先知,更把他看成是神,诚心诚意地拜会他。因为限断两处,故停顿为: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类,像。侍,侍候。句意:席间往来侍候的仆人长须阔脸衣帽打扮大都和常人不同。前去迎接的使者也在其间忙碌侍候。
②重点词:此,这,玉,敬辞。敕,敕令。何,怎么。句意:这是上帝的旨意,所下冰雹数量是有限定的,本天师怎么能私自通融呢?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文章主要讲述了父母官王筠苍爱民心切并感动天神的传说故事。从“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公哀不已”“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等语句,可以看出王筠仓爱民如子,关心老百姓疾苦。 答案:
(1)①取出,拿出;②因为;③看;④离开。 (2)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3)①席间往来侍候的仆人长须阔脸衣帽打扮大都和常人不同。前去迎接的使者也在其间忙碌侍候;
②这是上帝的旨意,所下冰雹数量是有限定的,本天师怎么能私自通融呢? (4)从王筠苍爱民心切并感动天神的故事可以看出,他爱民如子。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4.(2020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容幼颖悟,稍长,喜读书。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骑射,然弗之好也。中统初,以国师荐,入侍皇太子于东宫,命专掌库藏。每退,即诣国子祭酒许衡,衡亦与进之。至元七年,世祖驻跸镇海,闻容知吏事,召至,命权中书省掾.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十五年,奉旨使江西,抚慰新附之民。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容曰:“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使还,惟载书籍数车,献之皇太子。
【注】①容:刘容。②中统:年号名。③退:这里指退朝。④国子祭酒:官名。⑤驻跸(bì):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⑥掾(yuàn):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
(节选自《元史•刘容传》,有删改)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a.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容亦善骑射 .②然弗之好也 .③奉旨使江西 .④惟载书籍数车 .
b.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抚慰新附之民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B.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C.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
D.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闻容知吏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4)刘容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分析】【参考译文】
刘容自幼聪敏,稍大就喜读书,当时的风俗是崇尚武力,刘容也擅长骑马射箭,但是不很喜欢。中统初年,受国师推荐入东宫侍奉太子,专掌管府库。每次退朝以后,他就去拜见许衡,许衡也和一起进谏。至元七年,世祖在镇海停留时,因听说知刘容熟习吏治,召他至镇海,命他暂为中书省官员。事毕仍复前职。他为人以忠心耿直著称。元十五年,他奉旨去江西,安抚慰问百姓。有人劝他接受别人赠送的一些财礼,以便回去后贿赂当朝
⑤
⑥
③
④
①
②
权贵。但刘容不为所动,他说:“剥削人民来谋取私利,我怎么能心安呢?”他从江西回来,只带回几车书籍,送给皇太子。
【解答】(1)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刘容也擅长骑马射箭。善:擅长。 ②句意:但是不很喜欢。弗:不。 ③句意:他奉旨去江西。使:出使。 ④句意:只带回几车书籍。数:几。
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常见虚词的几种基本用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例句中“之”的意思是:结构助词,的。 A.之:结构助词,的; B.之:代词,他,指卖油翁; C.之:代词,它,指这件事; D.之:动词,去,往,到。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听说知刘容熟习吏治。故停顿为:闻/容/知吏事。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以,来,何,怎么。句意:剥削人民来谋取私利,我怎么能心安呢? ②重点词: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惟,只。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句意: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从“每退,即诣国子祭酒许衡,衡亦与进之”“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可以看出,刘容对国家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从“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容曰:‘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可以知道,当有人劝刘容接受别人赠送的一些财礼,以便回去后贿赂当朝权贵时,被他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据此可知,他清正廉明,不收受贿赂,也不贿赂他人。 答案:
(1)a.①擅长;②不;③出使;④几。 b.A
(2)闻/容/知吏事。
(3)①剥削人民来谋取私利,我怎么能心安呢。 ②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4)对国家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清正廉明。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5.(2020无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郭义官曰和者,有田在会昌、瑞金之间。翁一日之田所,经山中,见虎当道,策马避.之,从他径行。虎辄随翁,驯扰不去。翁留妾守田舍,率一岁中数至。翁还城,虎送之江上,入山而去。比将至,虎复来。家人呼为“小豹”。每见虎来,其妾喜曰:“小豹来,.
主且至。速为具饭!”语未毕,翁已在门矣。至则随翁帖帖寝处,冬寒,卧翁足上以覆暖之。竟翁去,复入山。如是以为常。翁初以肉饲之,稍稍与米饭。故会昌人言郭义官饭.虎。镇守官闻,欲见之。虎至庭咆哮,庭中人尽仆,翁亟将虎去。后数十年,虎暴死,翁.亦寻卒。嘉靖癸丑,翁孙惠为昆山主簿,为予言此。又言岁大早,祷雨不应,众强翁书表焚之。有神凭童子怒曰:“今岁不应有雨,奈何令郭义官来?今则不得不雨。”顷之,澍.雨大降。然翁平日为人诚朴,无异术也。
(选自归有光《书郭义官事》)
(1)下列句中的“之”与“翁一日之田所”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 .B.何陋之有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顷之,澍雨大降 .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郭义官留妾看守他在会昌、瑞金间的田产,他到那里去需要跋山涉水。 B.郭义官遇到的虎很有灵性:他回城,虎就回山;他来之前,虎已先到田舍。 C.郭义官的妾知道他喜欢这头虎,一看到虎来,她就吩咐家人为虎准备吃食。 D.郭义官应众人要求写表求雨,神灵虽怒却不得不违背天意,降下澍雨。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比将至 .②郭义官饭虎 .③庭中人尽仆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虎当道,策马避之,从他径行。 ②后数十年,虎暴死,翁亦寻卒。 【分析】译文:
郭义官名和,他有田地在会昌、瑞金之间。有天,郭翁到自己的田里去,经过山中,见到一只老虎挡在路上,他非常惊骇,于是驾马回避,从其他路绕行。但老虎一直跟着郭翁,训斥驱赶它也不离去。后来郭翁让自己的小妾留守农舍,一年中大概来个几回。郭翁
每次回城,老虎会把他送到江上,再回山里去。等郭翁要来时,老虎就会又出现。郭家的人都称呼老虎为“小豹”。每次见到老虎来,郭义官的小妾就说:“小豹来了,那主人就要到了,赶快为他准备饭食。”话还没说完,郭翁己经到门口了。老虎来的时候,就服贴地跟着郭翁坐卧。冬天冷时,老虎就躺在郭翁脚上,为他取暖。等郭翁离开了,它就又回山了。像这样,习以为常。郭翁一开始拿肉喂它,后来渐渐给它米饭吃,所以会昌人都说:“郭义官喂老虎。”镇守当地的官员听说了,想要看看,就跟着郭翁到了田舍。老虎见到外人就咆哮,院中的人吓得人都趴在地上不敢动。郭义官急忙把老虎带走。几十年后,老虎突然死了,郭翁不久也去世了。嘉靖癸丑年,郭翁的孙子郭惠正做昆山主簿,给我讲了这些事。他又说:当年大旱,祷雨不见效,大家就强要郭翁写表文,烧化了祈雨。就有个神灵附身到小孩子身上,生气地说:“今年本不应该下雨的,没办法你们把郭义官叫来了,现在不得不下雨了。”不一会,大雨滂沱。但郭翁平日为人诚朴,也不会异术。 【解答】(1)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动词,到。 A.动词,到。
B.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代词,这件事。 D.音节助词,不译。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文章,作出选择。 ABD.正确;
C.有误,郭义官的妾一看到虎来,知道郭义官要回来,就吩咐家人为郭义官准备吃食。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等郭翁要来时。比,等到; ②句意为:郭义官喂老虎。饭,喂养;
③句意为:院中的人吓得人都趴在地上不敢动。仆,倒下。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策,驱赶。径,小路。句意为:看见一只老虎挡道,就驱赶着马避开它,从其他小路走了。
②句中重点词:暴,突然。寻,不久。句意为:过了几十年,老虎突然死了,郭义官不久也死了。 答案: (1)A (2)C
(3)①等到;②喂养;③倒下。
(4)①看见一只老虎挡道,就驱赶着马避开它,从其他小路走了。 ②过了几十年,老虎突然死了,郭义官不久也死了。 【点评】“之”的用法。
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 ④宾语前置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 ⑤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等。 ⑥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 ⑦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
6.(2020宿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庞安常传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节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辩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
①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
②
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数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年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选自《宋史》,有删改)
③
④
[注释]①屈:使……屈服。②舒:舒州,今安徽潜山市。③肠:据文意,此处指脐带。④虎口:大拇指和食指相连部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过目辄记 .②活人无数 .③以汤温其腰腹 .④而不知所以然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三处) 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
(3)下列有关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传”,是指“传记”,是用来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B.古人根据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为“字”,古人一般都有“名”有“字”。 C.“时年犹未冠”中的“冠”指弱冠,特指男子25岁时束发加冠的成人礼。 D.古代“金”常常指钱,“帛”是丝织品总称,古人常用“金帛”来指代财物。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5)文中的庞安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分析】【参考译文】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很小的时候就能读书,过目就能记住。父亲是位世医,教他学脉诀,安时学后认为:“这不能够成为治病的依据。”只拿黄帝和扁鹊的脉书研究,不久,已能通晓书中全部内容,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与他辩论驳诘不能使他屈服,他的父亲大为惊奇,当时庞安时还没有成年。
庞安时为人治病,大都十有八九痊愈,登门求医的病人,庞安时替他们腾出房间使他们居住,并且亲自察看患者的药物,一定要等病人痊愈然后才让他们回家,那些无法救治的病人,一定如实告诉他们病情,不再为他们治疗。治好了无数的病人,患者持金帛来感谢,他并不都收下。
(庞安时)曾前往舒州的桐城,有位民家孕妇恰好临产,已经过了七天但是胎儿还没有生下来,用了许多办法都无效。庞安时的学生李百全家恰好是他家邻居,于是邀请庞安时前往治疗。(庞安时)刚刚看见产妇,就连声说不会死的,并告诉产妇家人用热水温敷产妇的腰腹部,并亲自为产妇上下按摩,产妇感到胃肠一阵微痛,呻吟间生出了一个男孩。她的家人既惊又喜,不知为什么会这样。庞安时说:“婴儿已出胎胞,而一只手误抓着母亲的肠不能解脱,故不是符药所能治疗的,我隔腹抚摸胎儿手所在有位置,然后用针刺他的虎口,胎儿既然感觉疼痛就会立即缩手,所以就立即生了下来,并没有别的方法。”取来孩子观察,右手虎口针扎的痕迹仍在。他的医术就是这样高妙。
五十八岁时疾病发作,他的学生请求他给自己诊脉,他笑着说:“我已仔细地研究了,而且呼吸出入也是脉象,现在我的胃气已绝,该死了。”于是他不再服用药饵。过了几天,坐着与客人谈话时去世了。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过目就能记住。辄:就。 ②句意:治好了无数的病人。活:救活。 ③句意:用热水温敷产妇的腰腹部。汤:热水。 ④句意:不知为什么会这样。然:这样。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登门求医的病人,庞安时替他们腾出房间使他们居住,并且亲自察看患者的药物,一定要等病人痊愈然后才让他们回家。故停顿为: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
文章内容。 ABD.正确;
C.有误,特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的成人礼。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视,看。其,他(的)。如此,这样。句意:取来孩子观察,右手虎口针扎的痕迹仍在。他的医术就是这样高妙。
(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①从“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可以知道,庞安常出身于世医家庭,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②庞安常面对桐城孕妇“数日而子不下”的疑难杂症,他沉着冷静,仔细观察,找出了孕妇难产的根结所在,巧施针术,使孕妇顺利产子。据此可以知道,他医术精湛。③根据“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可以知道,庞安常不仅医术精湛,救活无数病人,而且医德高尚,一切从患者角度考虑,不以私利为重。从“年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可以看出,晚年他对自己的病情了然于心,乐观豁达地面对死亡的到来,最后平静地告别了人世。 答案:
(1)①就;②救活;③热水;④这样。
(2)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 (3)C
(4)取来孩子观察,右手虎口针扎的痕迹仍在。他的医术就是这样高妙。
(5)①庞安常出身于世医家庭,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②庞安常医术精湛,面对桐城孕妇“数日而子不下”的疑难杂症,他沉着冷静,仔细观察,找出了孕妇难产的根结所在,巧施针术,使孕妇顺利产子。③庞安常不仅医术精湛,救活无数病人,而且医德高尚,一切从患者角度考虑,不以私利为重。晚年他对自己的病情了然于心,乐观豁达地面对死亡的到来,最后平静地告别了人世。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7.(2020徐州)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
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言合从。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从之约。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
(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住:①赞:介绍。②蚤:通“早”。③录录:通“碌碌”。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得十九人偕从 .B.①左右未有所称诵 .C.①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 .D.①遂以毛遂为上客 .①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
②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从之约。 ..(4)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毛遂自荐,本来指毛遂主动自我推荐承担出使楚国的重任,后来作为成语用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B.从平原君赵胜出发前对毛遂不屑一顾、满怀顾虑的态度,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这一结论。
C.“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在文中属于侧面描写,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毛遂却都没有说出来,为下文突出毛遂的才华出众作铺垫。
D.毛遂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赞美。 【分析】参考译文:
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国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赵胜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不以千里称也 .②陈康肃公善射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③
②
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有)三年了。”
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赵胜(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象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国谈判“合纵”的盟约,日到中天还不能决断,毛遂进去,手握剑柄逼迫楚王,就把利害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致使楚王答应马上签订“合纵”的盟约。毛遂对那十九个人说:“先生们碌碌无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依赖别人而办成事情的人啊。”平原君也自以为不擅长鉴选人才,说:“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高于九鼎和大吕。毛先生用三寸长的舌头,强似上百万的军队。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于是把毛遂作为上等宾客对待。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断句。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就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故停顿应为: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得:挑选/“得”同“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B.称:称赞/称呼; C.善:擅长/擅长; D.为:作为/给; 故选:C。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愿,希望。以,用。行,走,出发。句意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说,劝说,分析。致,致使。句意为:毛遂进去,手握剑柄逼迫楚王,就把利害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致使楚王答应马上签订“合纵”的盟约。 (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这一结论”有误,平原君赵胜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 故选:B。
【点评】文言知识积累: “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8.(2021常州)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列各小题。
甲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答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攻大泽乡,收而攻陈。数日,号令.
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史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乙
以中国幅员之大,历年之久,不读史书,何能知其梗概?鉴往以知来,援古以证今,此如弈者观谱,旧谱既熟,新局自创。天下事变虽繁,而吾人处之裕如,盖应付之法,昔..
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资参证。
从古迄今,事变至赜,处之者有经有权,观其得失而悟其会通,此读史之益也。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史在诸学问中,可喻之为皮板。羔裘豹饰者,爱毛而不爱皮板。抑知无皮板则毛何所丽?印度为世界古国之一,其文化可称极高,而无历史以记载,至今印人不能追念其前代政化。
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舍注意读史,其道奚由? .
⑦
⑥
⑤
③
④
②
①
(章太炎《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1932年秋演讲于苏州,有删改)
【注释】①援古:引用古代事例。②裕如:轻松的样子。③赜:zé,精微,深奥。④有经有权: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⑤羔裘豹饰: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⑥丽:附着。⑦其道奚由:从哪里选取道路?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吴广素爱人 .②宁有种乎 .③如弈者观谱 ..④从古迄今 .⑤舍注意读史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②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3)下面这则论据不宜用来替换乙文的第三段,请你说说理由。 ......
《古文辑要》讲了一个故事,裴矩在隋朝为官,阿谀逢迎讨好隋炀帝,入唐为唐太宗大臣,却敢于直谏,甚至当面争论。司马光评论说:“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诤,直言规劝;佞,花言巧语巴结人) (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就是鲁迅说的“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揭竿而起,英勇无畏地战斗,给历代统治者以深刻的历史警醒。
B.司马迁特别擅长抒情,他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赞《史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强调熟悉世界历史的重要,他们让我们懂得一个完全相同的道理。
D.“鉴往以知来”让我们想起成语“以史为鉴”,两个“鉴”字都解释为“镜子”,《史记》就是这样一面很好的镜子。 【分析】参考译文:
甲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杀我们,但是防守边疆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心愿。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筑起高台,在台上结盟宣誓,用尉的头祭告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攻打蕲县。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在谯门中同起义军作战。守丞战败,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三老、豪杰都说:“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秦王,进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陈胜就立为王,宣称要重建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乙
以中国幅员之辽阔,历史之悠久,不读史书,怎能知道它的大略情况?借鉴以往可以引为教训的事来了解未来,引用古代事例来证实现在的事,这就好像下棋的人看棋谱,旧的
棋谱熟悉后,就会创设新的棋局。天下的事虽然繁杂,而我处理起来轻松自如,是应对的方法,古人的言行往往有现成的例子可以作为参考。
从古到今,事情变得极为精微,处理事务的人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看他们的得失而自己融会贯通,这就是读史的好处。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见识高明,那么祸端就无从产生。
古人说: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史书在诸多学问中,可以比作皮,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的人,爱惜裘皮衣服上的毛,却不爱惜裘皮。可是没有皮,毛能附着在什么上呢?印度是世界古国之一,它的文化可称得上极高,而没有历史来记载,至今印度人不能追想怀念前人的政治文化。
既然这样,那么现在说复兴文化,舍弃读史书,从哪里选取道路?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义。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注意识记文言实词,还要注意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 ①句意:吴广一向爱护士卒。向:平素,一向。 ②句意: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 ③句意:就好像下棋的人看棋谱。弈者:下棋的人。 ④句意:从古至今。迄:至,到。 ⑤句意:舍弃读史书。舍:抛开,舍弃。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①重点词有:邢,惩罚。句意: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②重点词有:智识,见识。句意: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见识高明,那么祸端就无从产生。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乙文的第三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史在诸学问中,可喻之为皮板”,强调“史书是诸多学问中最重要的”,史书如皮板,其他学问如毛发,史如不存,学问亦不能独存。材料中列举“裴矩在隋朝为官,阿谀逢迎讨好隋炀帝,入唐为唐太宗大臣,却敢于直谏,甚至当面争论”的事例,意在说明“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即“君王对臣子的影响。君正则臣贤,君不正则臣佞”。两者论证的不是同一道理,故不能替换。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正确;
B.有误,司马迁特别擅长叙事;
C.有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强调的是历史对文化的重要性,他们让我们懂得道理不相同;
D.有误,“鉴往以知来”中的“鉴”是“借鉴”的意思。 故选:A。 答案:
(1)①平素,一向;②难道;③下棋的人;④至,到;⑤抛开,舍弃
(2)①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
胜(的号召)。
②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见识高明,那么祸端就无从产生。
(3)乙文第三段的中心论点是“史书是诸多学问中最重要的”;材料中的故事讲述的“君王对臣子的影响。君正则臣贤,君不正则臣佞”。两者论证的不是同一道理,故不能替换。 (4)A
【点评】翻译句子的原则是“信”“雅”“达”,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和特殊句式,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再次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解释;最后要注意语句的流畅。
9.(2021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
①
②
③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
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⑤
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
【注释】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职务。④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⑤折中:调和取证。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尝为季氏史 .②齐人称之 .③高山仰止 .④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天 下 君 王 至 于 贤 人 众 矣 当 时 则 荣 没 则 已 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②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4)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在哪些方面。 【分析】参考译文:
孔子家贫且地位低下。到长大了,曾经做过季氏的小吏,粮食称量公平标准。曾作司职吏一职掌管牲畜养殖之事。因此而做了司空。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鲁国发生了变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关系接近景公。他与齐国的乐官谈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就学习了起来,有三个月的时间竟尝不出肉的味道,齐国人都称赞他。
孔子离开曹国到达宋国,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杀死孔子,就把树砍掉了。孔子只得离开这个地方。弟子们催促说:“我们可以快点走了。”孔子说:“上天既然把传道德的使命赋予我,桓魋他又能把我怎么样!”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子的书籍,心里总想象着他的为人。我曾经到过鲁国,观看孔子的宗庙里陈列的那些车辆服装、礼乐器物,那里的儒生都按时到孔子故居去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舍不得离去。天下的君主贤人也很多,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至今非常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子的言论作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真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曾经做过季氏的小吏。尝:曾经。 ②句意为:齐国人都称赞他。称:称赞。 ③句意为: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仰:仰慕。
④句意为:那里的儒生都按时到孔子故居去演习礼仪。时:按时。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天下的君主贤人也很多,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了。据此断句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适,到;为,做,担任;句意为: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昭子结识景公。
②中重点词语有:布衣,平民;宗,推崇;句意为: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为季氏史,料量平”能概括出:做事认真,尽忠职守;根据“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可以概括出:学习专注而深入;根据“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可以概括出:处变不惊有定力;根据“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于夫子”能概括出:思想学说影响深远。 答案:
(1)①曾经; ②称赞; ③仰慕; ④按照。 (2)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3)①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昭子结识景公。
②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 (4)①做事认真,尽忠职守;②学习专注而深入;③处变不惊有定力;④思想学说影响深远。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0.(2021宿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以家赀为..军费。
后,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注]①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②费:同“资”,钱财。③上:指元世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孔 曰 成 仁 孟 曰 取 义 惟 其 义 尽 所 以 仁 至。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意思。 ①万里素奇天祥志节 .②天祥在燕凡三年 .③安事二姓 .④南乡拜而死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与字是不同的,古人一出生就起名,成年后才有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探花、榜眼。 C.“咸淳九年”是年号纪年法,《核舟记》中的“天启壬戌”是年号干支兼用法。 D.勤王,为王事尽力,指起兵救援王朝。“诏天下勤王”意为下诏书要天下起兵救援。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天祥具有哪些高贵的品质。 【分析】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
③
②
①
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州。德祐初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救援。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发动郡中豪杰,有民众万人。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 文天祥在燕京共呆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把文天祥召入宫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押解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文天祥终年四十七岁,他衣带中有赞文说:“孔子教导我们成仁,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有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现。我读圣贤之书,所学到的难道是别的什么吗?从今往后,差不多可以无愧于圣贤的教诲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断句能力。此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断句。该句意思是:孔子教导我们成仁,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有自己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现。因此应断为: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2)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含义。此题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积累推断词语含义。
①句意: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超过常人的意志节操。素,一向。 ②句意:文天祥呆在大都一共有三年。凡,一共。 ③句意: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安,怎能。 ④句意:向南方叩拜而死。乡,通假字,同“向”。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重点词语有:责,责任。其……乎,表推测。勉,努力。句意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 (4)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ACD.正确;
B.有误,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 故选:B。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万里素奇天祥志节”可见,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由“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以家赀为军费”可见,文天祥有号召力,热爱祖国,漠视钱财。由“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可见,文天祥坚强不屈,忠贞不二。由“祥临刑殊从容”可见,文天祥视死如归。可据此整理作答。 答案:
(1)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2)①一向 ②一共 ③怎能 ④通假字,同“向”
(3)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 (4)B
(5)①有极高的意志节操,由江万里的评价侧面得知;
②有号召力,热爱祖国,漠视钱财。由国家危难之时,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民众万人,以
家庭财产作为军费等内容可见;
③坚强不屈,忠贞不二,视死如归。由被俘后,坚决不投降元朝,慷慨赴死可见。 【点评】翻译句子的原则是“信”“雅”“达”,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和特殊句式,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再次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解释;最后要注意语句的流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