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东方文化对现代舞的影响中看中国现代舞的发展

2024-05-12 来源:易榕旅网
文化长廊

从东方文化对现代舞的影响中看中国现代舞的发展

赵瑞雪 延安大学

摘 要:东方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对西方现代舞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分析两者的文化可以从中探索出发展西方现代舞的契机,因此,我们要从深入研究西方现代舞对东方文化的吸收和运用的角度出发,并从中正确认识到中国现代舞在本土文化中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舞;东方传统文化;吸收;运用;中国现代舞

作者简介:赵瑞雪(1990-),女,山西垣曲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舞蹈表演艺术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155-02一、关于现代舞

现代舞是西方艺术里的一个象征文化,作为一种相对于较为开放的舞蹈体系,在百余年发展中它一味追求舞蹈肢体的解放,追求舞者情感与精神的升华,希望由跳舞而得到的精神满足,不断地寻找革新舞蹈美学的种种可能性以至于始终没有终结它的终结形态。纵观西方现代舞的发展,由分解到统一再到分解,其中不乏它不断地、大量地吸收和运用东方传统文化,为其提供新的突破口,使现代舞的发展能够不断添加鲜活的生命力,不断地发展延续,最终走向舞蹈艺术发展的前段。

二、关于西方现代舞的文化渊源

现代舞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它起源于德国,但却在美国蓬勃发展起来。从它兴起的时间段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然受到当时社会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政治,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是经济,资本主义社会中科技革命的重大贡献,因此可以说现代舞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文化产物。它的产生也说明着舞蹈正在由传统逐渐走向现代化,舞蹈家开始探寻舞发展新的契机,其主要美学观点是“离经叛道”,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三、东方传统文化对西方现代舞的影响

东方文化对西方现代舞的影响可以说一开始就有,之所以有影响得从文化的沟渠进入到深入的哲学层面上去说。这是西方舞蹈家在发展现代舞上的一种必然趋势。由于西方艺术一直存在物质化、科学化、逻辑化、极至化、系统化的可知论所带来的终极悖论,使得现代舞蹈家们在极力探索突破口的同时敏锐地嗅出了东方哲学游离于这个系统之外的别样智慧。艺术家们开始意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不能变成纯物质的世界,我们需要喜怒哀乐表达的空间,精神层面的养分不能被物质生活所剥夺,为解决此类问题,欧美当代艺术开始亲近东方哲学智慧,以此来解决长期受理性思维所

束缚的艺术问题。

东方艺术一贯追求平和、安详、变化无常、圆流周转,这些特点深深吸引了现代舞的艺术家们,为他们的创作提供

了灵感源泉。其中表人物有:伊莎多拉・邓肯、露丝・圣丹尼斯和泰德・肖恩。作为“现代舞之母”的伊莎多拉・邓肯经常陶醉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中的宗教色彩,使她认为舞蹈家在创作上应该追求身意合一的心态,所创作的舞蹈动作应该是追随内心可以自然表露情感的,舞蹈应该是一门高级的宗教艺术,属于整个人类的艺术。她把对东方文化的理解融入自己的舞蹈思想中,寻求舞蹈在创作上通过肢体的解放达到心灵的解放,进而实现思想上的自由。这与东方文化的理念是一致的。被成为美国舞蹈界“第一夫人”的美国早期现代舞代表人物露丝圣・丹尼斯,与她有着共同认知。她从吸收东方传统文化中不仅自创了东方舞,还试图重新赋予舞蹈获严肃的宗教精神,并且把东方舞蹈的宗教礼仪和宗教精神在她的舞蹈意念中体现得比邓肯更直接:由舞蹈求神,她渴望“像神一样跳舞”。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新先锋派舞蹈文化之父”——默斯・坎宁汉。他的舞蹈创作的哲学基础就是直接建立在对中国《易经》的认识之上。《易经》里说道:“易者,变天地万物之情见”这种思想使莫斯坎宁汉深受启发,让他认识到只有“变”,才是宇宙万事万物永恒不变的规律,所有的偶然中必孕育着未来的必然。这个规律又恰恰解决了当时美国舞蹈界许多流派和代表人物,极力维护自己所谓某种固定不变体系而使现代舞的发展止步不前的问题,坎宁汉正是抓住了《易经》中的中八卦,六十四爻的概念,并运用于编舞之中才产生了“机遇编舞法”和“坎宁汉体系”。其表现手段是事先将空间分为64块,把身体及身体动作用数字编定,把演员的动作和运动的方式都以数字来设计,然后用掷毂的方法决定演员即将到达的空间、时间、方式以及动作姿势的选择。这种独特的编舞方法使得演员的个性得以张扬,使舞蹈有了第二次生命。坎宁汉的这一创新突破,不仅发展了现代舞的技巧技法,影响了现代舞的表现力,而且使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跃而成为主宰西方现代舞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

四、正确认识中国现代舞的发展

拥有古典气韵的中国现代舞,由于从西方现代舞流传而来,其发展正处在一个迷茫混乱的交叉口上:如若打破传统艺术常规,去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则免不了遭到主流艺术排斥跟挤压;如果依附传统古典气韵更多一些,相对发展起来更容易被传统中国艺术所接纳,融入在传统艺术的圈子里,被其保护,并且赢得艺术与市场双丰收的效果,当然这种发展因为稳定状态也不免会引来众多的艺术投资,可谓是面面俱到。但是要说艺术发展追求的挑战是第一性的话,中国现代舞这样是否合适,是否符合艺术发展的终极方向,不得不说是令人深思的一件事情。单拿日本舞蹈来说,它的发展如今成熟镇定、自成体系,能从中看到艺术的真之所在,它是

(下转第157页)

155

文化长廊

意之外,还包括:高尚,雅致,友谊,尊严,反省,勤勉,善良,敏感,镇静,博学,爱,责任等等。

当然,有深刻洞察力的本雅明绝不会忽略人性之恶。不过,他仍然是从这些“德意志人”对人性之恶的自觉意识、警醒与抵制的角度选择了几封书信的。在具体评论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齐的书信之前,本雅明从关于他的一个墓碑的传闻谈起:即裴斯泰洛齐希望自己的墓地只要一块粗糙的荒野乱石就足够了,再无他需。据此,本雅明说“裴斯泰洛齐并不愿使自然变得更好,而是以人类的名义要求它静止不动”,进而点明了裴斯泰洛齐的那封信的原本意图,即“制止人类名义下的狂热”。(第32页)本雅明意识到人类的这种狂热对于社会与人类自身之危害远大于对自然的危害,大概这也是他之所以在书中选了格奥尔格・福斯特的那封信的原因,后者在信中论及1793年法国革命时如此写到:“盲目且狂热的愤怒、疯狂的党派信仰以及迅速的沸腾就是一切,这绝不会得到理智而平和的结果”,而只会使“一切都处于极端中”。(第26页)同样,这也是本雅明之所以在评论李比希的书信时轻描淡写而又意味深长地提及李比希反对“沙文主义”的原因。(第115页)因为沙文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对于某个特定对象或信念的狂热。

至此,我们可以从本雅明《德意志人》的“一般情况”谈到它的“特殊情境”,或说是从它的内容谈到它的寄托了。尽管《书信》系列早在1931年就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了,而且几乎是出于一种“突然冒出来的想法”或“一种情绪”(引,

参考文献:

[1][德]瓦尔特・本雅明著,范丁梁译.《德意志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言第8页)但是当1936年《德意志人》首次出版之时,正值德国纳粹开始甚嚣尘上,兴风作浪。具有先知般洞察之力和圣徒般忧患之心的本雅明自然对此耿耿于怀,他担心的不仅仅是这种政治和种族狂热会给德国或欧洲的现状带来怎样的创伤,更担心的是二三百年来近代德国苦心经营起来的德意志人文主义精神可能会毁于一旦。但是在彼时严苛的言论环境和书刊检查制度下,本雅明只能以编代著,对这些书信评点系列结集出版。这实在是曲尽用心:本雅明希望借助出版这些“德国中产阶级伟大的典型人物”(第171页)的书信,通过重申德国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正统,试图矫正当时的政治狂潮,向世人展示真正的“德意志人”的形象。

书信俱在,其义自见。选择者的眼光与标准已经表明了其立场与旨趣。本雅明并不是一位纯粹的钻故纸堆的史家,他之所以“整理国故”,“其命”既在存史,亦在资鉴。通过展示书信中这25个“优美灵魂”(在与黑格尔相反的意义上),本雅明并不是要使我们最终仅仅“知道”那些看起来空洞普泛的人性概念,而是要同时使我们通过这些书信重回现场,与那些人物一起去“感受”它们。本雅明是要首先使它们成为我们的经验,然后才是知识;是要使它们首先成为我们的历史,然后才是我们的哲学。

(上接第155页)

日本传统艺术的当代新芽。日本舞蹈从日本自身的历史发展影响因素出发,结合本国人身体表达语言的局限性,用扭曲的痉挛通身涂白的身体,怪异的服装,痛苦狰狞的表情,沉默与尖叫交错,把内心深处的伤抵达了用言语也不能表达出来,只能通过肉体去表达烦人新纪元之境界,这种艺术追求使得日本现代舞发展是独立的,没有任何其他现代舞流派的影子,经得起时间的考究,也能使当下正处于发展迷茫期的中国现代舞有所启发。日本舞蹈也正因为出生于本国,它的纯正在发展的短期内引来了欧美美学界、哲学界、历史学界、社会学界的集体学术青睐,而不是说日本舞蹈在世界舞坛上赢得了如何的收视录。

由于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与生俱来的神秘感,中国现代舞的出现始终在国际舞坛上备受关注,这使得中国现代舞在其自身发展道路上更加要理性前进,要肩负起东方大国在世界艺术文化上的影响力。那么中国现代舞的发展,能否使担当仍保有现代舞言说“生命之真”、磨砺“甘守寂寞”、笑对“讥笑蔑视”的职责?如不,现代舞与生俱来的文化

旨归何以安放?主流艺术无法担当的质疑与挑衅何处觅得?现代舞者应该是拥有孤独、寂寞不怕批判的追求艺术本真,而不应去为了暂时的“安全”一味地做出妥协。

五、小结

从西方现代舞对东方文化的吸收与运用中足见得东方文化对现代舞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结合现代舞与生俱来的发展特性,中国现代舞更应该尝试真正深入传统文化精髓,在本文化内部破茧而出,解决自身问题,发展中国自己的现代舞,担负起中国现代舞的多重文化使命。参考文献:

[1]欧建平.世界艺术史・舞蹈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2]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4]江东.宇宙图式——拉班“力效”图与中国古老的“易”爻图之比较[J].国际舞蹈会议论文集,1994.

[5]刘绍炉.接触即兴与东方肢体哲学某些要素之研究[J].国际舞蹈会议论文集,1994.

1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