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 (7)

2022-05-25 来源:易榕旅网
短歌行

课 题 设计的理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本身的责任与优势,不能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态度来对待这课。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解读来正确对待古典文化,从而古为今用,展望未来。 让学生提出对文本的自我见解。主要分析探究曹操在诗歌中传达的精神,拓展到现实的教育意义。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和成果展示比单纯的说教更能体现现实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鉴于安阳曹操墓被评为2009年十大考古发现后,有关曹操墓真伪的质疑声并未因此消失。安阳“曹操墓”是真是假?从公布之日起,并且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卷入所谓的“挺曹派”与“反曹派”两大阵营,天天争论不休。这与我们惯常所了解、并所认为应当具备的考古严谨程序和态度有关之外,更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曹操墓”不论真假,其实已经逐渐脱离了科学考古的范畴,已经成为一件关乎公信力的公众事件,更成为一只装满利益的经济之筐,满载的是有些人美好而疯狂的政绩愿景!表面看来,对古人的精神推崇诚挚可感,但实质上制造的却是“文化保护”的假象,在喧闹的口水之争背后,按捺不住的是“打名人牌,赚游客钱”的逐利欲。消遣历史,消遣经典文化。这不得不要进行反思,真正的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今中国人肩上一大重任,让人们正确认识理解我国传统优秀文化。 作为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能力,甄别能力,具有符合挑起重任的条件。但这首先学生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入的理解,提升自己对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的认知,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短歌行 设计意图 (针对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说明你的想法) 高一学生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到定型的关键时期,而他们对历史了解甚少,信息爆炸的时代,稚嫩的他们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所以必须好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学生刚步入高中,新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因而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中保持沉默。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教师要爱护学生

1

的好奇心,发掘其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用现实视角、时代意识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评价古代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领悟力、创造力,进而形成迁移能力,提高鉴赏能力并进而获得发展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汉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体会曹操诗歌慷慨昂扬的风格 过程与方法:诵读的方法体会曹操四言古诗的慷慨昂扬的特点,自主合作探讨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学习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感受作者慷慨之情,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晋五言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为以后学习诗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文研究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的冬天十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 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 内容上,这是一首求贤歌,抒发的是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开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提出了困扰所有人的人生命题——人生须臾,宇宙无穷。“慷当以慨,忧思难忘”感伤苍凉,“何以解忧”,如何面对生命这无可逃避的困惑?“唯有杜康”,举杯消愁,然而“愁更愁”,然而这愁并不是一般的消极愁怀,而是英雄心中悲愤。不满生命的短促,不甘于平凡,于是曹操积极进取,要拯救苍生社稷,实现一统天下的宏愿,建功立业,因为只有事业才能穿越时间的限制,与时间同流。而这一宏愿需要大量的贤才来辅弼自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于此展露无遗,然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越陌度阡,

2

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贤才于动乱时期举棋不定,无所依,迷惘,甚至南流,使得曹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他愿 以周公那般博大的胸怀,广纳人才。因而全诗就围绕诗人的“忧”思来写,一忧人生短暂, 二忧贤才难得,三忧事业未就。三忧都融汇于他一统天下的伟大政治抱负。 由此归结到曹操的唯才是举,人生有所为对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定位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其次,这首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大量地用典,用《诗经·郑风·子衿》、《诗经·小雅·鹿鸣》、周公等,表达曹操对人才的渴望和欢迎招揽之意。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增加内涵容量。还运用了比兴、借代等艺术手法,形象生动,引人想象。含蓄,满腹经纶富有才华的 曹操以委婉的语言向众人传达了自己渴求贤才、礼遇贤才的一片诚心。英雄的苦闷,忧虑, 英雄的博大胸怀,英雄的气魄,熔铸于短短的诗篇里。 语言方面,简洁凝练,沉郁中蕴含豪迈雄健。诗句都是四言句,四句一韵,平仄韵脚交互使用,句式齐整,音调和谐,富有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法和学法: 学生通过诵读、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的方法体会曹操四言古诗的慷慨昂扬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学习中发挥主人翁精神。 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的功课做在前头,确定方向后积极着手准备。了解有关网络资源、影视文学等方面所涉及到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设计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众人云:曹操——奸绝 易中天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许绍评:“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你眼中的曹操又是何许人?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幻灯片) 1、曹操(155-220),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3

(学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检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程度) 政治措施: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 军事功绩: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文学成就:“建安风骨”的领袖 2、了解写作背景:(幻灯片)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的冬天十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 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三、欣赏曹操赋诗的电影片断 问题: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沉郁中蕴豪迈 四、学生齐诵、个人反复朗诵,正音,初感文本 文中感情色彩最浓的词:(幻灯片) 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五、师生合作探究 (一)为何而忧?(幻灯片)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人生短暂之“忧” (人生须臾,宇宙无限这生命无法避免的困惑使得曹操陷入了忧虑,如何直面这人生命题呢,唯有举杯销愁,然而愁更愁,但又不甘于生命的短促,生活的平凡,所以曹操积极进取,要一统天下,然而这非一人之力可成,因而又带来了另一忧思)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贤才难得之“忧” (群雄割据的时局下,一统天下的关键就是有大量辅弼自己的能人贤士。渴求贤才,然而时局动荡,贤才茫然,举棋不定,无所依,甚至南流,贤才难得,因而忧不可断绝。)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功业未就之“忧” (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总结:曹操对酒当歌,忧虑人生短促、贤才难得、事业未成,从而传达了敞开心胸,广纳人才,实现一统天下的宏愿。

4

(利用视频资源,情景渲染法,让学生初步感悟诗人蕴含在诗句中的情感) (质疑、讨论、师生交流点评,适时穿插进朗读,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展示、点评的分析和表达过程中,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张扬个性化的语文学习) (二)曹操是如何表达他对人才的渴望和欢迎招揽之意的?(幻灯片) (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用典 (典雅耐读 富于文采 增加内涵容量) 比兴、借代 六、拓展阅读《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七、探究: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有一句俗语叫做“文如其人”,请结合我们所学过《短歌行》和《龟虽寿》,你如何评价曹操?在人生道路上,他给了你哪些什么启示? 八、布置作业:背诵全诗,阅读曹操的其他诗歌 附:板书设计 (掌握一定的诗歌艺术手法)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深入地了解曹操的精神面貌,再次汲取蕴含在古典诗歌里的精神力量) (反复吟咏,体会诗人的情怀) 5

人生短暂忧贤才难得志一统天下功业未就英雄的慷慨悲歌艺术手法 用典 典雅耐读 富于文采 增加内涵容量; 咏吏以言志或抒情 比兴 形象生动 借代 引人联想 形象突出 教学反思: 特点鲜明 具体生动 教学反思: 学生自主学习贯穿始终,学生积极探讨、热烈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展现学生风采。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探究方式,开阔了学生思路,培养了表达能力。学生联系实际,展开了主题思想的讨论,拓宽了典型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通过对文本的理解,认识到怎样才能在自己人生舞台上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确深入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懂得珍惜与尊重传统文化,从而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样的课应该达到目的了。但在有部分同学的发言中,发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是如此地粗浅。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理性客观地对待历史人物,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学习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做到自强。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