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2023-09-13 来源:易榕旅网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周数 学时 先修课程 课程负责人 适用专业 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基本知识及其发展规律,掌握中国历代美术的重要作品、代表人物、主要流派及杰出成就。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美术理论水平,增强学生对中国历代美术经典作品分析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美术评论和美术教学质量,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美术素养和高尚的审美情操,能胜任中学美术教育教学和社会教育服务工作。 课程内容共分十个章节:史前及先秦美术、秦汉时期美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隋唐时期美术、五代美术、宋时期美术、元时期美术、明代美术、清代美术、近代美术等。 限于授课时数,本课程以绘画为主,其他艺术门类为辅,绘画史作简要清晰介绍。 美术学 308B2070 中国美术史 学科必修课 2.5 10 40 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中国美术发生的种类、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2 .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进程,掌握美术史的发展趋势。

3 .掌握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画家及作品、美术现象与重要流派,培养、提高分析和鉴赏能

力。

4 .能运用所学的中国美术史知识,总结美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具有美术创作、美术评论及美

术理论研究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知识面。

5 .运用所学的中国美术史知识,关注美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6 .能运用所学的中国美术史基本理论与知识,胜任中小学美术教育、社会美术工作。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1.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课程 毕业要求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毕业要求指标点 目标 目标 目标 目标 目标 目标 1 2 3 4 5 6 3.1掌握美术学基本知识和理论, H 具有鉴赏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 H H H 3.学科素养 3.2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具备较强的造型基本功。 H H H H 3.3具有基础的美术理论研究和一 H H H H H 定的美术创作能力。 4.3具备将美术学、美术教育的基本理4.教学能力 论和知识运用于中学美术教育以及社会美术工作的能力。 H 7.1了解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动态, M 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 H 7.学会反思 7.2具备职业规划、统筹和实施等 M 自我发展能力。 8.1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8.沟通合作 8.2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知识单 对应课 知识点 元 M M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学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时 程目标 1.旧石器的造型、发 展及装饰品与刻画艺 1.运用多媒体 课程目 术品。 1.了解和掌握史前及先 秦美术的种类与概念; 进行图片和视 1.史前 标1、2、 2.新石器时代的文 及先秦 3、4、5、 美术 化、工艺美术、绘画 艺术、刻画符号与原 始文字。 2 频赏析 学 2.掌握史前及先秦美术 的特征和发展变化。 2.讲解分析 时 3.分小组讨论 6 互动 3.新石器时代的雕塑 知识单 对应课 知识点 元 学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时 程目标 艺术、青铜器艺术、 书法艺术、建筑艺术。 1.运用多媒体 1.了解秦汉美术的主要 画像石与画像砖 进行图片和视 频赏析 课程目 特征、发展历程; 书法篆刻艺术 2.秦汉 标1、2、 雕塑艺术 美术 2 学 时 2.了解秦汉美术的文化 2.画家及作品 背景、作品形成原因; 讲解分析 3、4、5、 6 建筑艺术 3.了解秦汉美术的艺术 工艺美术 3.分小组讨论 观念及美学思想。 互动 1.了解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美术总体 基本审美特征; 审美特征。 1.运用多媒体 2.理解和掌握魏晋南北 艺术观念及发展趋 进行图片和视 课程目 朝画家及作品风格; 3.魏晋 势。 频赏析 4 学 时 标2、3、 南北朝 3、4、主要画家及作品。 3.理解和掌握魏晋南北 2.画家及作品 朝美术观念对后继的影 讲解分析 响; 5、 美术 书法篆刻艺术、雕塑 6 艺术、石窟寺院艺术、 3.分小组讨论 4.理解和掌握魏晋南北 互动 朝主要艺术理论及美学 建筑艺术、工艺美术。 主要的艺术理论。 思想。 知识单 元 对应课 知识点 程目标 学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时 1.隋唐美术总体审美 特征。 2.艺术观念及发展趋 1.了解隋唐美术基本审 势。 美特征; 1.运用多媒体 进行图片和视 3.山水画家及作品。 2.理解和掌握隋唐画家 4.人物画家及作品。 课程目 频赏析 6 学 时 4.隋唐 标2、3、 5.鞍马等画家及作 美术 及作品风格; 2.画家及作品 3.理解和掌握隋唐美术 讲解分析 观念对后继的影响; 4、5、6 品。 6.主要的艺术理论。 4.理解和掌握隋唐主要 7.书法篆刻艺术、雕 艺术理论及美学思想。 塑艺术、石窟寺院艺 术、建筑艺术、工艺 3.分小组讨论 互动 美术。 1.五代美术总体审美 1.了解五代美术基本审 美特征; 1.运用多媒体 特征。 进行图片和视 课程目 6 学 5.五代 美术 2.艺术观念及发展趋 标2、3、 势。 2.理解和掌握五代画家 及作品风格; 频赏析 2.画家及作品 时 讲解分析 4、5、6 3.山水画家及作品。 4.人物画家及作品。 3.理解和掌握五代美术 观念对后继的影响; 3.分小组讨论 知识单 对应课 知识点 元 学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时 程目标 5.花鸟等画家及作 4.理解和掌握五代主要 艺术理论及美学思想。 互动 品O 6.主要的艺术理论。 7.书法篆刻艺术、雕 塑艺术、石窟寺院艺 术、建筑艺术、工艺 美术。 1.宋元辽金美术总体 审美特征。 1.了解宋元辽金美术基 2.艺术观念及发展趋 本审美特征; 1.运用多媒体 势。 2.理解和掌握宋元辽金 进行图片和视 3.山水画家及作品。 课程目 画家及作品风格; 频赏析 8 学 时 宋元辽 金美术 4.人物画家及作品。 标2、3、 3.理解和掌握宋元辽金 美术观念对后继的影响; 2.画家及作品 讲解分析 5.花鸟等画家及作 4、5、6 品。 4.理解和掌握宋元辽金 3.分小组讨论 6.主要的艺术理论。 主要艺术理论及美学思 互动 7.书法篆刻艺术、雕 想。 塑艺术、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知识单 对应课 知识点 元 学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时 程目标 1.明代美术总体审美 特征。 2.艺术观念及发展趋 1.了解明代美术基本审 1.运用多媒体 美特征; 进行图片和视 势。 课程目 3.山水画家及作品。 2.理解和掌握明代画家 频赏析 6 学 时 7.明代 标1、2、 4.人物画家及作品。 美术 及作品风格; 2.画家及作品 3、4、5、 6 5.花鸟等画家及作 品。 3.理解和掌握明代美术 讲解分析 观念对后继的影响; 3.分小组讨论 6.主要的艺术理论。 7.书法篆刻艺术、雕 塑艺术、建筑艺术、 4.理解和掌握明代主要 互动 艺术理论及美学思想。 工艺美术。 1.清代美术总体审美 1.了解清代美术基本审 美特征; 1.运用多媒体 特征。 进行图片和视 频赏析 课程目 2.艺术观念及发展趋 8.清代 标1、2、 势。 美术 2.理解和掌握清代画家 及作品风格; 6 学 时 2.画家及作品 讲解分析 3、4、5、 6 3.山水画家及作品。 4.人物画家及作品。 3.理解和掌握清代美术 观念对后继的影响; 3.分小组讨论 5.花鸟等画家及作 4.理解和掌握清代主要 互动 知识单 对应课 知识点 元 学 预期学习成效 实现环节 时 程目标 艺术理论及美学思想。 品。 6 .主要的艺术理论。 7 .书法篆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工艺美术、壁画、版画与年画。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2、3> 课后作业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出勤及 1.史前及 先秦美术 4、5、6 课程目标1、2、3、 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专题研究学习报 告和期末考试。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 2.秦汉美 术 课后作业 4、5、6 课程目标2^3、3、 法如下:1.出勤及课堂表现(5%),具 体方案为:总分为IOO分,无故旷课一 3.魏晋南 北朝美术 课后作业 4、5、6 课程目标2、3、4、 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 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上课睡觉、 4.隋唐美 术 课后作业 5、6 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 分。2.课后作业(10%),每个知识单元 布置一次课后作业,评分以答题思路的 规范性、整洁性、整体性、逻辑性、创 5.五代美 术 宋元辽金 课程目标2、3、4、 课后作业、专 5、6 题研究 课程目标2、3、4、 课后作业、专 美术 5、6 题研究 新性为依据,每次满分为100分,最后取平均分。3.专题研究(35%),安排3次专题研究,题研究 包括提交PPT、研究论文、课堂展示汇报。每个项目满分100分,最后取平均分。4.期末考试(60%),实行综合闭卷考试,总分为100课后作业 分,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与概念、画家及作品分析、美术发展趋势与脉络、专项艺术家及作品研究等。 7.明代美 术 课程目标1、2、3、 课后作业、专 4、5、6 8.清代美 术 课程目标1、2、3、 4、5、6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年版

2 .主要参考书

1.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全8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 4 5 6

.房龙.《人类的艺术》,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版

.贺西林.《中国美术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版 .蒲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赵力,贺西林.《中国美术史》,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