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老旧小区改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评论:
老旧小区改造改善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
文/本刊评论员 郭林涛
去不了的叫远方,忘不了的是故乡。一个人,无论走多远,最难忘的是家乡,最感亲切的是乡音。在乡村最难忘的是老屋,在城镇那就是老旧小区。
老旧小区有亲情、有温度、有故事……承载了很多人成长的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是城市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因此,老旧小区改造,无疑是一个关乎民生利益的大问题。目前,在经过数年多个城市试点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即将全面铺开,全国数量达17万之多,涉及居民上亿人。然而改造是否征求小区业主意见,改造资金是政府全额负担还是居民也掏腰包,改造都包括哪些,惠及哪些民生等问题不一枚举,各方面都十分关心关注,因为未来若干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必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件大事。
譬如郑州,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会城市之一,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从过往的籍籍无名一跃成为新一线城市,历经数十年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一面是郑东新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面是市中心很多房屋破旧、设施老化、公共管理服务落后的老旧小区。老旧小区普遍存在脏乱差、能耗大、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历来是城市管理的难点。特别是因为老旧小区多在市中心、核心区或行政区,拆迁成本较高。因此,对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势在必行。
政一街是原省政府机关附近的一条街,而甲院社区是政一街上河南省政府建设的第一个家属院,甲乙丙丁四个家属院,甲院最有知名度,当然也有着自己的故事。随着老旧小区改造,政一街和甲院闻名遐迩。政一街上的文化墙上不仅有主题墙画、有些年头的二八自行车,还有一些关于郑州的历史介绍,老信封、老窗户等等这些崭新的墙画和一墙之隔的破旧居民楼色调一致、相映成趣,它们之间似乎有很多可以联结的故事,书写了曾经的乡愁和曾经的大院时光。现在甲院小区从外到内也都进行了整修,每栋楼外墙都装了保温材料,重新进行了粉刷。院内也重新进行了设计规划,围绕序化、洁化、绿化、亮化开展改造。休闲活动区内种了很多修竹,每一处都精雕细琢,充
22决策探索2019.10上
满了温馨,曾经的脏乱差不见了,看到小区环境变得这么好、住得这么舒心、生活这么方便,很多搬走了多年的住户又回来了。原本想换房子的,也舍不得再搬走了!因为在这里,他们通过一砖一瓦又找回了城市最重要的那些记忆。
政一街甲院社区这个“点”的做法无疑是成功的,归纳起来,或许有这几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可供借鉴。
一是必须设计先行,强化居民自治。老旧小区改造是生活在老旧小区群众的普遍愿望,仅仅改善外观是不够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小区物业、卫生、治安、停车管理、地下管网老化、雨天积水、电梯安装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整体设计先行”。“设计先行”是指整体设计先行,而不是单项改造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单项改造、缺整体设计,重部门延伸、缺公共中心,重穿靴戴帽、缺基本需求等等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做法,实现小区“面子”“里子”一起设计规划、一起改。另外,老旧小区改造面广、量大,问题很多,需求不一,众口难调。因此,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强化居民自治,群众自治的作用发挥好了,工作开展起来就事半功倍。要探索通过召开党员议事会、居民代表座谈会、联席会,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广泛凝聚共识,改不改,群众说了算;改哪里,群众拿主意;改得好不好,群众来评判。如何抓住居民生活中的“痛点”对老旧小区进行合理高效的改造?如何让城镇老旧小区重新焕发“活力”?如何让老旧小区居民的需求通过“点菜”的方式得到满足?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实行“菜单式”精准设计、精准改造、精准服务,主要围绕配套设施、周边环境、房屋本体、管理规范四个方面,以入户征求意见、菜单式选择改造内容,按照小区缺什么就补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完善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思路,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真正做到改造前问需于民,形成共识;改造中问计于民,居民全程监督,达成共建;改造后问效于民、实现共评,确保群众满意才通过。只有这样,老旧小区改造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老百姓满意,政府的工作也才能有的放矢。
郑州市金水区甲院社区整改后的小花园二是需下“绣花功夫”,突出“一社一品”。老旧小区改造是“雪中送炭”,不求高大上,着眼点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往往细节决定成败,对小区居民实际需求考虑的越多,改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老旧小区改造更需要下“绣花功夫”,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建设、设计到运营维护都要做到精细化,不仅仅是更新配套设施、加装便民生活服务设施这么简单,还需后续管理服务的不断改进。譬如,环境变好了,日常维护有没有到位;街区改造后,社区管理工作有没有跟上……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改造成效密不可分。只有在完善硬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加强人文关怀,才能让每一位居民共享改造成果。同时,要因地制宜,结合社区“人、文、地、景、产”,打造社区文化品牌,按照“一区一策”“一社一品”,一个楼门一个方案,一栋一个方案,群众工作要细之又细,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核心,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加宜居,街道和社区更具包容性和人文关怀。花园路街道办的做法就是利用墙体立面手绘美化、设置街头小景,打造政一街以“红色印记”为主题的省府文化、经四路以戊院社区“吾爱戊家”为内涵的家文化、政六街以“供销印象”为主题的供销文化,集中突出“一街一品”“一社一品”,不断增强辖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是真正提高认识,加强协同协作。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也是群众意愿强烈的重大民生工程,其具有“既保民生,又稳投资,同时拉动内需”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决定了老旧小区改造一定会上升到国家高度、国家层面。
尤其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部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聚焦老旧小区改造这个关键短板,精准发力,十分及时、十分重要。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勇于担当,充分理解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重大意义,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同时,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面对的情况繁重复杂,这就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密切协同,加强沟通,集中力量、形成合力,多方聚力共建共赢。譬如改造资金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很多部门配合。目前,多数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但随着越来越多老旧小区加入改造,改造完全只依靠财政显然是不现实的。补助资金只是“引子”,以市场化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改造才是长久之策,也就是说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建立政府、产权单位、市场、居民等多方筹措资金机制,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组织居民、产权单位出资参与改造,探索市区两级政府按照1:1比例筹集资金、原产权单位房改资金、居民个人自筹资金、社会企业资助等多种资金筹集方式,充分调动社会、企业、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制定专门的老旧小区改造法律法规,从改造主体、改造模式、资金来源、后期管理等方面加以规范。
总之,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顺民心、得民意的民生工程。改善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眼下各地老旧小区改造已全面铺开,在实践中确实还存在不少“面子”与“里子”、“硬件”与“软件”、“多数”与“少数”统筹不足等问题,在小区电梯加装、车位改造等工程中,还会出现“一户反对,全院搁浅”等现象。但不管怎么说,老旧小区改造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能够有效提高综合服务管理水平,补齐城市治理短板。既能改善民生,又能刺激经济增长,看上去一举多得,但最终的实际效果,必须由群众说了算,要把好事办好,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好政策,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当前,我们尤其要以*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刻感悟总书记对河南深切的政治关怀、情感关怀和工作关怀,对标*总书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个重大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面子”,更要“里子”,多站在老旧小区居民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精髓要义,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心走实,才能确保*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才能更好学做结合,将老旧小区打造成一个个环境优美、整洁有序、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美丽家园。
决策探索2019.10上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