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范仲淹的爱国事例

2021-12-15 来源:易榕旅网


范仲淹的爱国事例

范仲淹的爱国事例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就是人们熟知的诗人范仲淹。下面是有关范仲淹的爱国事例,欢迎阅读。

范仲淹的爱国事例一

北宋年间,江浙一带曾发生大饥荒,当时范仲淹正主政浙西,虽然他极力地开仓放粮,但相对于成千上万的灾民来说,可谓杯水车薪。

当时,浙江太湖一带的人们非常喜爱一种体育运动——赛船。范仲淹灵机一动,这可是开展赛船的好时机呀。他号召各地百姓踊跃参赛。

随着集中的百姓越来越多,范仲淹找到湖边寺庙的主持们,悄悄地说:“今年灾荒,灾民遍地,工价可比往年低廉得多呀,何不趁此机会修建寺庙?”众主持回去后立刻大修寺院,范仲淹又召集各部属开会,关切地说:“如今荒年,物价便宜,你们那些官署、官舍呀,可以盖一盖、修一修了,本官允许。”官员随即响应,各地大兴土木,数以万计的各类工匠、仆夫每日劳作在工地上。

监察部门知道了范仲淹的做法,认为他不抚恤灾民,反而游宴玩乐,劳民伤财,就向皇帝参奏他。范仲淹辩解道:“我这样做,正是要使百姓顺利度过灾年呀。”“赛船也罢,修庙也罢,建官舍也罢,都只不过是调动官私余钱救济百姓,让有手艺和劳力的人解决生

活困难。”皇帝细想,也有道理,当时政府财力有限,救济灾民实在力不从心,而范仲淹的治下不仅没有逃荒或饿死的现象,还一片热腾,可见他的举措是有效的。 近千年过去了,范仲淹没有想到,他的做法在今天的经济学里,叫做“拉动内需,扩大消费”。

范仲淹的爱国事例二

由于范仲淹军纪严明,还注意减轻边境上百姓的负担,北宋的防守力量加强了。西夏和北宋打了几年仗,没得到什么好处,到了公元1043年,西夏国主元昊愿意称臣求和,宋朝答应每年送给西夏一批银绢、茶叶,北宋的边境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

范仲淹的爱国事例三

范仲淹原来在朝廷当谏官,因为看到宰相吕夷简滥用权利,任用私人,就向仁宗大胆揭发。这件事触犯了吕夷简,吕夷简反咬一口,说范仲淹交结朋党,挑拨君臣关系。宋仁宗听信吕夷简的话,把范仲淹贬谪到南方,直到西夏战争发生以后,才把他调到陕西去。

范仲淹的爱国事例四

宋仁宗正在改革的'兴头上,看了范仲淹的方案,立刻批准在全国推行这十条改革措施。历史上把这次改革称为“庆历新政”(“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范仲淹为了推行新政,先跟韩琦、富弼(音bì)等大臣审查分派到各路(路是宋朝行政区划的名称)担任监司(监察官)的人选。

有一次,范仲淹在官署里审查一份监司的名单,发现有贪赃枉法行为的人员,就提起笔来把名字勾去,准备撤换。在他旁边的富弼看了心里不忍,就对范仲淹说:“范公呀,

你这笔一勾,可害得一家子哭鼻子呢。”范仲淹严肃地说:“要不让一家子哭,那就害了一路(路是北宋政区名称)的百姓都要哭了。”富弼听了这话,心里顿时亮堂了,佩服范仲淹的见识高明。范仲淹的新政刚一推行,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

一些皇亲国戚,权贵大臣,贪官污吏,纷纷闹了起来,散布谣言,攻击新政。有些原来就对范仲淹不满的大臣,天天在宋仁宗面前说坏话,说范仲淹一些人交结朋党,滥用权利。宋仁宗看到反对的人多,就动摇起来。范仲淹被逼得在京城呆不下去,就自动要求回到陕西防守边境,宋仁宗就把他打发走了。范仲淹一走,宋仁宗就下命令把新政全部废止。范仲淹的爱国事例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