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运用联想和想像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加工,写出一个有趣味的故事。 (具体方法:设置冲突和出人意料的结尾,增加细节,设置悬念)
【学情调查】
1.回答:
(1)什么是故事?你最喜欢的两个故事是什么?为什么? (2)你最爱看的影视剧是什么?
2.写作:写一件班级中真实发生的有趣味的事情,字数不限。
【媒体使用】
希沃白板
【教学过程】
一、分享:我们听过的(读过的)、经历过的那些故事——明确什么是“故事”,什么是“好故事”
1.话题一:从小到大,你听过、读过许多故事,你最喜欢的故事是哪个? 把这些故事进行分类,明确“故事”的定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课件展示学生喜欢的故事的题目、图片,利用“课堂活动”中的分类来理解“故事”的定义。)
2.话题二: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你还记得自己听、读这些故事时的体验吗? 进行归纳概括:好的故事是有趣味的。“趣味”指“使人感到愉快、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征”。
(课件展示学生所写的理由。)
3.话题三:“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说一说生活中那些“有趣味”的故事,并谈“趣味”何在。
(课件展示一位同学写的“有味”的故事。)
二、加工:让我们的故事更“有趣味”——学习如何写一个有趣味的故事
1.活动一:师生共同加工“一盏破油灯的故事”。 (1)讲述:爷爷为孙子找老物件的事情。 (课件展示人物的照片。)
(2)讨论:故事的开端是孙子的学校要求大家搜集老物件拿到学校去,爷爷最终找到了这盏破油灯,发挥想像和联想为故事“添枝加叶”。 (3)示例:
A.爷爷家里没有老物件,或是孙子都不满意,于是爷爷去邻居家里借。左邻家里有个鼻烟壶,人家不愿意给;右邻家里有个纺车,太大,拿不了;南对门是年轻的小夫妇家,爷爷不好意思去;北对门说收破烂的老王家里有许多老物件。于是,爷爷就在老王家里找,在破烂堆里东翻西找,只找到了一些发霉的旧书,还因为翻乱了,被老王瞪了几眼。结果一抬头在高高的房梁上发现了这盏油灯。 B.爷爷去太爷爷家里找,找到了自己小时候穿的鞋子、衣服、读的书,在小屋的角落里看到了那盏破旧的油灯,他想起早已过世的母亲,无数个深夜里借着油灯昏暗的灯光为自己缝补衣服。
C.爷爷和奶奶发动了全家人,把家里翻了个顶朝天,也没有找到奶奶常念叨的那盏油灯,最后孩子去鸡窝里捡鸡蛋找到了它。 (课件展示:用图片的形式讲加工后的故事。) (4)总结:怎么让这个故事更“有趣味”呢? A.设置冲突:愿望+障碍 B.增加有趣味的细节 C.设置出人意料的结尾
(课件展示填写完的表格式支架)
(5)拓展:高明的影视剧编剧都是会讲故事的人,看一段影片说一说这段影片中让故事更有趣味的方法。你还看过哪些有趣味的影视剧,结合以上三点谈一谈。
(课件展示影片片段)
2.活动二:加工班级内发生的一件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 (1)提供支架。
冲突 愿望: 障碍1: 障碍2: 障碍3: (2)个人思考。填写表格并在脑子里对故事进行设想。
(3)交流讨论。轮流发言,确定一个本组的最好故事,然后共同加工,由一位同学完整地叙述出来。
3.活动四:给我们的故事加上“问号”
(1)教师讲述自己的一段经历:上课时朗诵诗歌,不小心跌下了讲台。 (2)出示一位同学写的随笔《老师去哪儿了》,教师和学生进行模拟对话,然后找一找听者听故事时头脑里的“问号”。
(3)今天回家后,你要给爸爸妈妈讲一讲我们的“班级好故事”,试着给里面加上“问号”,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讲,根据他们的反应再次修改这个故事。 三、课堂小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