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
历 史(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评得卷人 分 一、 单选题
1.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这说明当时( )
A.儒家与法家追求的目标相悖 B.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 C.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 D.以仁义治天下成为主流意识
2.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
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3.随着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重要转变,享有特权的世族贵族不存在了,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成为国家法律意义上平等的编户齐民,整个社会朝向“等齐化”发展。这一转变( )
A.不利于封建国家赋税的征收 B.反映了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削弱
C.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消除 D.促进了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
4.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 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 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D.注重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
5.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积极推行反苏方针,使中苏关系严重恶化,但1932年6
月,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与苏联复交,并愿与之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国民政府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积极抵抗日本侵略
B.为剿共创造有利环境 C.顺应美英远东政策 D.压制东北抗日义勇军
6.1957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在农村实行“包干、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机制,以期建立严格的田问管理制度。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对农业中的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B.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铺垫 C.纠正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左”倾错误 D.充分调动合作社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7.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由此可知,罗马法( )
A.强调法律至上 B.维护公民平等 C.追求司法公正 D.蕴涵人文主义
8.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
A.动摇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 B.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D.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
9.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 )
A.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 C.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D.民主政治惠及社会下层
10.《全球通史》中说:“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西方人对苏联的态度主要是因为( )
A.西方国家的经济远比苏联发达 B.长期对立造成对苏联的不了解 C.坚守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 D.苏联社会缺乏自由平等的精神
11.在欧债危机的倒逼下,一方面,欧盟各国签订《财政契约》,成立“欧洲稳定机制”,还初步建起了银行业联盟;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赢得选票,又不得不实行“带有民族国家色彩”的政策。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
A.欧盟国际地位得以提高 B.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欧盟政治一体化加强
12.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
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B.战争与革命再次成为世界主题 C.俄罗斯与中国结盟挑战美国霸权 D.美国丧失干涉地区冲突的实力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得卷人 分 二、非 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科学组织中,英国皇家学会的产生较为典型。1662年,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批准成立英国皇家学会。皇家学会把具体的探索任务或研究项目分配给会员个人或小组,同时,学会还要求会员进行促进学会目标和科学研究的新实验,定期举行会议,让会员通过做报告和演说向学会汇报研究成果,演示实验等,所有会员都可对所提出的科学问题进行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建立了一些专业学术委员会来指导学会各部门的活动。1665年3月,学会出版学术刊物《皇家学会哲学学报》。在科学研究方面,皇家学会致力于科学实验和科学创新。学会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和鼓励使得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医学等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就。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中国之有科技社团早自明代始。明嘉靖年间,祁门人徐春甫在顺天府成立了一个名叫“一体堂宅仁医会”的医学团体。在此后的3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科技社团一直没有得到发展。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的晚清最后十几年,是中国近代科技社团萌芽与创立时期。民国时期的科技社团,规模都比较大,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中国科学社于1914年夏创立于美国。发起人是一批留学美国的青年学生,中国科学社由于后来大多数会员回国工作,便于1918年把社所迁回祖国。中国科学社的科学事业在社章中做了规定。这些科学事业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创办《科学》月刊。第二,创办上海明复图书馆。第三,创设研究所。第四,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中国科学社的所有这些工作都对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重要的科技社团之一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方科技社团的相同点并分析各自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西方科技社团相比中国科技社团的特点有哪些,并简析其意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钱穆曾谈到:“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穷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之区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游牧文化发源于高寒的草原地带,农耕文化发源于河流灌溉的平原,商业文化发源于滨海地带以及近海之岛屿。”
孟德斯鸠曾在《论法的精神》中阐述过地理风貌对人文精神的巨大影响:“土地贫瘠,使人兴奋、简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所不给予的东西,他们不得不以人力去获得。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地理环境与文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2年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令内务部“赶于阴历十二月前编印成书,以便颁发各省施行”。新历书采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阳历,本来“旧历自在应删之列,惟习俗相沿未可以朝夕废,故旧历月日仍附注于阳历月日下,以从民便”,如《临时大总统命令》——委任张锡銮署理直隶都督等,所署日期便是“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十五日即壬子年正月二十七日”。“以授时为主旨,凡旧历书中之所谓方位、吉凶、宜忌等项悉数删去,而以天文图说代之”。南京临时政府于2月17日发布公告,强调遵行阳历。值得注意的是,“军、政俱用阳历,民众、农、商,凡年节一切仍用阴历”。
中国自古以来,历法是皇权的象征之一而由私人推算的历书,在民间也一直十分流行,这些自编的历书大多依据旧法推算,但推算方法和数据却是各不相同,各行其是,混乱在所难免。旧历在对外贸易和对外交涉上必然会出现诸多不便。
——据左玉河《评民初历法上的“二元社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历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历法改革的意义。
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公元817年,韩愈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被授职刑部侍郎。韩愈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819年正月,唐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应当“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结果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824年,韩愈病逝,谥号“文”。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韩愈生活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韩愈的活动。
2019届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文
历 史(文)答 案
1.C
【解析】“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
以治天下”说明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C正确;A、B和D错误。
2.B
【解析】根据“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
王氏相继把持中朝”可知,汉元帝、哀帝、平帝时期,宦官、外戚把持国政,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
构权势下降,故B正确;汉朝中外朝制度是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宦官、
外戚把持国政,无法体现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排除C;封建制度的腐朽是封建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
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结合汉代君主专制的史实分析解答。
3.D
【解析】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具有法律的地位,说明当时契
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D正确;该措施有利于封建国家的收税,A错误;材料中编户齐民有利于控
制百姓,B错误;C中消除明显用词绝对。排除。
4.D
【解析】“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说明面对民族危机,政府注重社会变
革,D正确;A是洋务运动意义;B中发展经济不符合材料政治变革信息;C属于戊戌变法主张。
5.B
【解析】“积极推行反苏方针”“决定与苏联复交,并愿与之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说明蒋介石
政府目的主要是剿共的需要,B正确;国民党政府此时对日本是不抵抗政策,A错误;C不符合材料
主旨;D中压制显然不是国民政府主要目的。
6.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已经完成对农业中的生产关系局部调整,故A项错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是在1980年,故B项和材料逻辑关系错误;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左”倾
错误是在1958年,故C项错误;“三包一奖”制度的推行能够调动合作社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故D
项正确。
7.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即充分重视每一个合法公民的价值和权利,体现了较为浓郁的人文主义情怀,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地位,而是强调罗马法蕴涵人文主义的精神,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维护公民平等,而是强调罗马法蕴涵人文主义的精神,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追求司法公平,而是强调罗马法蕴涵人文主义的精神,C项
错误。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
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结合罗马法的相关史实分析选项即可知
道答案。
8.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教会神职人员垄断和把持翻译《圣经》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但在宗教改革期间,威克里夫和其弟子打破了这一规定,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这有助于人们摆
脱罗马教廷的束缚,使人们可以自由理解《圣经》的教义,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B项正确,
A项错误;C项说法夸大了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的作用,可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民主意识问题,
故D项排除。
9.A
【解析】随着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一系列保护工人和社会福祉方面的法律开始颁布,说明工
业化推动了社会福利制度发展,A正确;材料没有比较英国和世界福利制度信息,B错误;C中根本
保障说法绝对;D中民主政治不符合材料经济信息。
10.D
【解析】根据“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可知,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社会存在缺陷和不足,结合所学,苏联在通过五年计划形式建设社会
主义过程中,形成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权力高度集中,缺乏自由平等的精神,故D正确;大多
数西方人认为苏联社会存在缺陷和不足,主要指权力高度集中,缺乏自由平等的精神,并非西方国
家的经济远比苏联发达和对苏联的不了解,排除AB;结合所学,西方国家借鉴苏联经验加强了对经
济的干预,C错误。
11.B
【解析】““欧洲稳定机制”,还初步建起了银行业联盟体现出欧盟政策的一致性,“带有民
族国家色彩”的政策又体现出欧盟政策的不能完全一致性,说明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性,B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欧盟内部政策,不是国际地位提高,A错误;材料没有其他世界力量对比,得不出多
极化趋势信息,C错误;材料论述的是欧盟经济政策,不是政治一体化,D错误。
12.A
【解析】结合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可以得出,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A符合题意;B与史实不符;新时期中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C不正确;D与史实不符,美国依然到处插手地区事务。
13.(1)相同点: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都有学术刊物;开展学术活动;重视科学实验研究;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背景:
①西方社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氛围形成;当时大学的保守陈旧状态,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②中国社团:西方资本主义扩张;西方启蒙思想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需要;辛亥革命的推动;近代新式教育的普及和留学教育的影响;新式知识分子群体形成;新文化运动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2)特点:创立时间早;有传统社团和近代社团两种;发展曲折;由留学生国外创立再迁向国内;民间性,未经政府认证;自治性和学术性。
意义:促进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唤起民众对科学的认识;传播科学精神和方法;推动思想交流和经济发展;为以后学会发展树立了榜样。
【解析】(1)相同点:根据材料信息,可从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都有学术刊物、开展学术活动、重视科学实验研究和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等角度分析解答。
背景:根据所学,可从经济、政治、思想、科学发展等角度分别分析西方社团和中国社团产生的背景。
(2)特点:创立时间早;有传统社团和近代社团两种;发展曲折;由留学生国外创立再迁向国内;民间性,未经政府认证;自治性和学术性。
意义:根据“对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得出促进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根据“创办《科学》月刊。……创办上海明复图书馆”得出唤起民众对科学的认识;还可从传播科学精神和方法、推动思想交流和经济发展和为以后学会发展树立了榜样等角度进行总结。
14.示例1:
论题:地理环境影响文化的特性。
阐述: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了不同文化的形成。古代希腊多山、多岛屿、海洋环绕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商业文化,商业文化又孕育了人们的平等精神,同时所形成的城邦国家也都是比较小的政治共同体,很难有一个城邦能够完全征服其他城邦,专制王权很难出现,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民主政治体制。与古代希腊相反,中国拥有广阔的平原,形成了农耕文化,此文化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政府进行管理,且广阔的平原也很容易产生彼此的兼并和征服现象,因此在中国,王权从一开始就很强大,从而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一体化专制政治体制。
示例2:
论题:地理环境不能决定文化的特性。
阐述: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文化特性的形成不起决定作用。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文化的差异虽受到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但并不由其所决定,而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样是海洋环境的英国也曾是极其专制的封建国家,而与中国地理环境大体相当且拥有广阔平原的美国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这都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文化特性的形成没有决定作用。
【解析】首先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如:地理环境影响文化的特性,可结合所学雅典民主政治与海洋文明的关系、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与平原农耕文明的关系进行论证;如果认为地理环境不能决定文化的特性,可拟出论题:地理环境不是文化特性的决定因素,然后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和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文化特性的形成没有决定作用。
15.(1)政府通过法令推行;与西方历法接轨;新历与阳历同时并用;消除旧历中的迷信因素;政府与民间推行程度差别大。
(2)推动了时代的转型;有利于破除迷信思想;促进了消除历法的混乱;便利了对外交往;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民国初年历法改革的特点主要从政府主导即政府通过法令推行、新历与阳历并存即同时并用、吉凶、宜忌等项悉数删去即消除旧历中的迷信因素等。
(2)民国初年历法改革的意义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历法改革必然推动中国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吉凶、宜忌等项悉数删去必然能够起到破除迷信思想的作用,与西方历法接轨必然会起到便利了对外交往的作用等。
16.(1)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唐中期,社会暂时安定,出现了“中兴”的希望;商品经济的发展;佛道盛行,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六朝以来盛行的骈文,华而不实,不利于文学发展。
(2)参与平定淮西,打击了地方藩镇势力,维护了中央集权;排佛倡儒,推动了儒学的复兴,开宋明理学先声;“文以载道”的古文运动改变了文风,推动了后来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实践活动。但本质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积极作用任答2点得,其中述,评;局限性
【解析】(1)依据材料“韩愈(768年—824年)”“唐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的信息结合所学从唐朝政治、经济以及思想和文学等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中“参与讨平“淮西之乱”,被授职刑部侍郎。韩愈大力提倡儒学”“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的信息从积极和消极角度进行评述回答。
点睛:背景原因型材料题:
(1) 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领会题意。
(2) 审题:审准与课本知识的关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问答题的内容大多数依托课文,因此课本上有关的“蛛丝马迹”往往会是解题的重要依据。考生应尽可能把题目与课本知识对照,找出内在联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知识定位准确,审题定位这一步方告结束。
(3)答题:要求语言准确”“逻辑严谨”以体现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此外,在文字表述的形式上,要做到“三化”即:序号化、要点化、段落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