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A7技术支持总结提升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糖到哪里去了

2021-05-31 来源:易榕旅网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水与空气 2. 糖到哪里去了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水的基本特征之后,进一步对水的溶解性质进行探究。

教材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白糖和食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把白糖和食盐放入水中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历探究,在观察分析中初步感知溶解现象,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学情分析:1.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溶解现象,对溶解现象有一些初步认识。但是这种

认识只是片面的、零碎的,它们并没有认真地观察、思考过。一些学生也知道溶解一词,但不清楚什么是溶解。

2.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物质,

这些知识储备将有利于学生理解溶解现象,为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能够举例说明一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 科学探究: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或工具观察物质溶解显现。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糖、食盐溶解在水中的现象。

3.能简述探究过程和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1.能对水中的溶解现象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能如实讲述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

究学习。

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多媒体、烧杯、清水、玻璃棒、白糖、食盐、小勺。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也非常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让我们一起去听故事吧!

老师讲驴子驮白糖过河的故事。

同学们,驴认为这河水是有魔力的,那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糖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探究——糖到哪里去了?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白糖的溶解过程

想要知道白糖进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我们需要进行实验来验证。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次探究实验我们需要用到的器材:烧杯,玻璃棒,白糖,小勺。

同学们,想要看到白糖放入水中的现象,应用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开动你们爱思考的小脑筋,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一下实验步骤,我们应该如何操作?分几步?开始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实验步骤。

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用“分几步”“第一步是……”的语言进行汇报。

做实验讲究正确的方法和规范的步骤,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介绍实验步骤,看黑板: 第一步:把白糖放入水中。 第二步:用玻璃棒轻轻的搅拌。

(1.玻璃棒要轻拿轻放,不要把烧杯打破。 2.搅拌时不要碰到杯壁 3.要向同一个方向搅拌)

第三步:实验时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边观察边记录。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优美的音乐,请同学们在优美的音乐中进行实验,注意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注意听音乐声停止的时候,实验结束,小手背后。准备好了吗?

学生小组实验,及时记录。 汇报实验现象。

注意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白糖放入水中之前是白色的一粒一粒的,放入水中之后,沉入水底,经过搅拌之后,看不见了。

我们就把这种现象叫做溶解,我们就说白糖溶解在水里了。(板书)

在实验探究时注意玻璃棒的正确使用方法,从小养成科学、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的习惯。

活动二:食盐的溶解过程

学生已经学习了白糖的溶解过程,按照溶解白糖的过程试着溶解食盐,并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白糖的溶解过程,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食盐。食盐放入水中,能否像白糖一样溶解在水中呢,按照白糖的溶解实验,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音乐声起开始实验,音乐声一停停止实验,小手背后。你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小组实验,及时记录。 汇报实验现象。

我们就说食盐溶解在水里了。

三、归纳与总结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得出结论: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例如白糖和食盐。

四、应用与拓展

生活中有很多溶解现象,你知道有哪些?

采用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

红糖溶解,咖啡溶解,奶粉溶解,味精溶解,小苏打溶解,碱面溶解,感冒颗粒溶解…… 此环节突出所学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把知识由课上迁移到课下,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溶解现象。

教学反思:

1.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在导入,绘声绘色的故事立马把学生带入到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实验物品,思考实验步骤,然后教师给与规范,使学生印象十分深刻。

3.在观察的过程中,我加强了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叙述的语言更完整。

4.但是本节课也有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了我对学生的鼓励性积极评价,或许可以让学生来互相评价,使“学生是课堂的小主人”的意识增强,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