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一般的笔筒都不屑一顾,更谈不上喜爱,但是,我对家中的笔筒却情有独钟,爱不释手。(提分点:运用对比手法,开篇点题。)
这笔筒是我叔叔西安出差买来的。这只笔筒直径约为8厘米,底座高2厘米,主体高12厘米。至于它所用的材料嘛,我当时并不知道――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像汉白玉雕成的。(提分点:最后这个句子套用了鲁迅先生《故乡》里的句式:“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一方面表现了自己对笔筒材料的独特感受,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厚实的文学积累。)
在洁白无瑕的主体上,几枝竹枝从分成三节的主体上长出,几个弯后,又倚在了主体上,枝端几片叶子呈飞刀状,栩栩如生,令人看后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竹林中,正站在高大的竹子底下。不出一会儿,你便会发现“万绿丛中一点黑”――只见一只蝉六脚紧紧抓住竹杆,仰着头,张着翅膀,振翅欲飞,又似正在开个人演唱会,“知了、知了”地唱着歌儿,使人看了心旷神怡。底座是由一个晶莹剔透的正方形玻璃制成。四个角上都装了个镀金的铁脚,把底座高高抬起。忘了说,底座上还刻有“节节高”三个大字呢。正是铁角、底座、主体三个部分构成了我这匠心独具、别出心裁、构思新颖的笔筒。(提分点:先详细介绍主体,再简要介绍底座和铁脚,最后一句总说。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我天天与这精雕细刻的笔筒朝夕相处,不亦乐乎。每天作业做累了,我都会像捧个珍宝似地把笔筒捧在手里,左看右看。此时,我便仿佛正坐在一望无际的竹海之中歇脚,那蝉的叫声在我耳边回荡,余音袅袅,真可以称上天籁之音。眨眼,十几分钟一晃而过,此时的我,早已把刚才的酸痛抛到了九霄云外。在我悲伤时,我一看到这个笔筒 ,便又仿佛听到了蝉鸣,顿时,破涕为笑,忘却了忧伤,笑看人生。
蓦地,我又想起了雕刻工人在这上面留下的汗水,为了雕刻出这么一件佳品,他们不辞辛苦,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不知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而我们呢?只知道从父母那里索取,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惭愧啊!
我爱我家的笔筒。(提分点:照应开头,并再次点题。) 学习与借鉴:
1.状物层次清晰,画面感强:文章依次介绍了笔筒的大小、材质、造型,以及笔筒带给自己的安慰和愉悦,层次很清晰;在对笔筒的主体部分进行描绘时,有很强的画面感,竹林里蝉儿的演唱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2.状物与抒写内心感受相结合:状物的文章如果只描写它的外形,就会显得有些枯燥。而如果巧妙地加入一些自己的真实想法,则会显得生动许多。文章开篇提到自己对家中的笔筒情有独钟,中间又写到自己在劳累和悲伤时欣赏笔筒便能够释然的感受,结尾又由笔筒生发开去,反省自身,等等,这都给文章增添了情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