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衔接班议论文阅读指导和练习 一、议论文的主要特点
1、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即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示作者的观点,阐明道理; 或者批驳别人的错误意见,指出其谬误。因此,它具有说服性。 2、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的,即所谓议论文的三要素。 3、议论文的语言是以议论为主,而记叙、说明、抒情等也有,都是为议论服务的。议论文 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中肯、鲜明。 议论文的阅读,所选文章内容上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比如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 品质、心理等方面的教育。试题以主观试题为主,也有开放性试题。
二、议论文的考点分析:
1、准确把握文段的观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也就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就 是作者观点的核心。准确地分析、归纳论点,首先要辨清两个问题: A、论点与论题。论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它应该是 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是一个短语,不能使用 比喻。 B、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有些文章既有中心论点,又有分论点。要记住:一篇议论文一般只 有一个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是为了对中心论点起证明或补充作用。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 支撑材料。此考点的考查形式是找出或概括文段的中心论点。 (1)论点的提出方式: ①最常见的是放在开头,有的是旗帜鲜明地提出;有的是引用提出;有的是归纳事例或名言 提出。要注意文章中的提示语对论点的暗示作用。②放在结尾的,往往是先提出分论点,层 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中心论点。要注意总结归纳性的语言。③放在文章中间的,往往观点 的提出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述后,再提出中心论点,一般驳论性的文章,经常采取此种 方法。要注意承上启下过渡性的语言。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这就要读者去归纳。 这种文章阅读难度比较大,要很好的研究文章内容和题目的关系,才能归纳出来(不过在中 考中,很少选这样的难题) 。④很多的时候,题目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2)找准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带有作者明显的倾向性) ,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 应该是完整的句子。除了在位置上找论点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①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 找出论点。②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出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 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论点。 ③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 特别注意, 有的题目不是论点,
而是论题。④分析总结性的关键词语。⑤分析分论点,找到中心论点。 (3)概括方法 考题形式:概括文章的论点 答题要点: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语言的表述上一定要用明确的判断或陈述,要有明显 地倾向性。在归纳论点的时候,①要抓住中心词;②要用陈述句式;③要有明显的倾向性, 旗帜鲜明;④语言要简洁,文意通顺,要立足得分,不要华而不实。如果一篇文章开篇部分 有明确表明观点的语句,文末又有相同或相近的语句,以开篇为论点。有些文段全篇无明确 表明观点的句子,就需要将几个分论点合并、提炼,还有的文章,作者的观点渗透于论证之 中,这就需要领悟并归纳了。 2、确定论据,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论据的作用,或用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或用来批驳错误的观点,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道 理论据。找出此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要注意的是:有些通过分列几个小分论点来阐 述中心论点的文章,那些分论点、小论点同时又是中心论点的论据。有时,文中的引用部分 不一定都是论据,要看它和论据之间的关系,看它是否证明了论点。 (此考点可以和其他考点综合考查或者补充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考试形式: 指出某论据的 作用或某论据是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要点是: (1)增加论据的权威性; (2)事实论据,有说服力,从……角度来证明论点的; (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的证明了……;或深入浅出的证明了……等。 (要根据本体和喻 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4)对比论证,从两个方面做对比,使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 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3、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 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 词语) 。 4、文章中非议论成分的作用 议论文的语言虽以议论为主,但也要运用其他表达方式,也有一些非议论成分。特别是 杂文一类,如某些例证要用到描写,讲清事实要用到记叙,讲明写作缘由和一些事物的特点 要用到说明,而爱憎喜恶等感情的抒发,则要用到抒情。注意阅读这些成分,可帮助你更确 切、更具体地了解所论证问题的实质。 考题形式:这些非议论性成分的作用或与议论之间的关系。 答题要点:议论文中的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的表达方式,作用不同,要看 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决定。
5、发展、开放性试题 议论文中的发展性考题,往往是让答题者回答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这样的题型,一般 要结合生活实际来回答,要观点分明,依据充分,语言简炼,可以概括引用。其答题方式相 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此考点为目前热门考点,形式灵活多变。 答题要点:考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可以引用名言或名人事例,但语言要简洁。
三、注意的问题: 考试的题型多变,命题往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一种类型题可以有很多命题角 度, 只要掌握了题型的审题方法和基本答题思路, 加以灵活处理, 得高分甚至满分是不难的。 另外答题语言的准确,也是得分的关键。
四:议论文阅读训练:
(一)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①很多人都知道要有所作为就应该“心系一处”的道理,但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心 系一处”的人并不多。 “心系一处” ,难能可贵。 ②做到“心系一处” ,需要具有顽强的毅力。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在 40 岁时就 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有人问他成功的原因, 丁先生说: “与物理无关的事我从来不参与。 ” 事实的确如此,几十年来他始终把精力集中在科学研究上,集中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上。他在 实验室里做实验,有时候连续四五天不睡觉,正是凭着这股韧劲,他的实验获得了成功。 ③做到“心系一处” ,需要守住内心的宁静。在这个越来越繁华的世界,人们的目光能 够不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 的确不易。 作家苏童一直以来潜心创作, 心无旁骛。 作品 《妻 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 他名声大噪,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 但是苏童很冷静, 他对记者说: “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 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 以前很安静, 现在更安静。 ” 另一个作家张炜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对 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成功后依然做到了“心系一处” 。 ④“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一意孤行的固执,而是繁华过后的觉醒;不 是缺乏思想的单纯,而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 “心系一处”能让你 学会坚持,给你重振雄风的希望;当你处在人生的峰巅, “心系一处”能让你保持清醒,一 带给你再创辉煌的动力。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以丁肇中先生为例证明了什么道理? 3、第③段中加点的“门外的繁华”和“我的繁华”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门外的繁华: 我的繁华: 4、为什么说“ ‘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 答案: 1、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2、做到“心系一处” ,需要具有顽强的毅力。 3、 “门外的繁华” :世俗的功名利禄(尘世的浮华或表面的繁荣)
“我的繁华” :内心(精神)世界的丰富 4、做到“心系一处”需要选择正确的方向,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心无杂念,达到超凡的 境界,而这些都是智慧的体现,所以说“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意思相近即可)
(二)将兴趣进行到底 20XX 年,台湾魔术大家刘谦亮技央视春晚,再度倾倒了全国的电视观众,掀起一阵魔 术热。 7 岁那年超市的一次偶遇, 让刘谦对魔术产生了兴趣, 魔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他。 他着了迷,日思夜想,反复琢磨, “魔技”不断提高。12 岁那年,刘谦获“台湾儿童魔术大 赛”一等奖。从此,他领悟到“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回报” 。终于,在兴趣的引领 下,执著的刘谦,年纪轻轻就成了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魔术师之一。 兴趣是刘谦的成功起点, 将兴趣进行到底是刘谦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引导一个人成功的 巨大力量。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 “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好之” “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 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我们的教师、 家长是深谙此理的。 因此, 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可是, 在现实中,人们的着眼点却只放在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上,把“兴趣”当成引起孩子有意 注意的手段。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 的心理倾向。这也就是说,兴趣不仅是一种有意注意,更是一种探究事物奥秘、催人奋进的 力量。 它需要外界的刺激, 更重要的是源自内心的强烈需求。 如果只看到兴趣的 “外在吸引” , 而忽视了其“内在需求” ,那只能使孩子的兴趣浅尝辄止,不能持久,也无助于敦促孩子的 学习与进步,更无法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兴趣不是孩子学习的入场券,而是承载孩子事业远行的飞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 们不能只注重孩子兴趣的激发,而要注重挖掘孩子兴趣的内在需求,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要培养孩子持久的兴趣, 就要找准孩子的兴趣所在。 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 细心观察、 认真分析, 帮他们点燃兴趣之火。 在这个过程中, 要反对两种倾向: 一是 “逼趣” 。 为了考试加分,强迫孩子去学钢琴,学奥数,学舞蹈……把兴趣强加给孩子,结果只能适得 其反。二是“杀趣” 。比如,无论孩子对足球多么热爱,也不论孩子有没有足球天才,只要 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一律统统封杀,不允许孩子涉“足” 。 这种做法很可能就把中国的 “马 拉多纳”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斯说 过: “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与其兴趣有 关的领域里采取惊人的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 ”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说: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 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 ”教育的要义就是要探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 子的兴趣,给孩子的兴趣发展提供广袤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让兴趣引领孩子前行,让兴 趣引领孩子成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兴趣不仅是 我们学习的入场券,而且是承载我们事业远行的飞船。 ”句中加点的“入场 券” 、 “飞船”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 入场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4、文中说“持久的兴趣, 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请认真探究这句话的深刻含意,结合实际, 谈谈你的体会。 (50 字左右)
答案: 1、 “将兴趣进行到到底”或“兴趣是成功的的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成功的关键! ”或“有 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 2、 (1)对学习产生兴趣,开始认真学习 (2)对学习产生持久的动力 3、通过引用刘谦的事例引出论点 4、例:我们要不断进步,就必须有持久的学习兴趣。过去。我对语文学习忽冷忽热,影响 效果。要取得进步,就应当调动学习积极性,长期快乐。
(三)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 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 “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二字。古 今中外,解答可谓千般万种,形形色色。我也回答过这一问题,可每次的回答都不尽相同, 每次的回答自己都不满意。 一般而言,儿童和少年不太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他们倒是很相信人生总归是 有些意义的,专等他们长大了去体会。老年人也不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问谁呢? 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相互问一问,或自说自话一句,一切都似乎不言而明,于 是相互获得某种心理的支持和安慰。 因为他们是有压力的, 压力常常使他们对人生的意义保 持格外的清醒。人生的意义在他们那儿的解释是——责任。 是的,责任即意义。责任几乎成了大多数寻常百姓的中年人之人生的最大意义。对上一 辈的责任,对儿女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单位对职业的责任。人只有到了中年时,才恍 然大悟, 原来从小盼着快快长大好好地追求和体会一番的人生的意义, 除了种种的责任和义 务,留给自己的即纯粹属于自己的另外的人生的意义,实在是并不太多了。他们老了以后, 甚至会继续以所尽之责任和义务尽得究竟怎样,来掂量自己的人生意义。 而在一些年轻人眼中,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他们还没有受什么苦,也没有经历大的波 折磨难, 在他们看来, 世界是美好的, 人生要享受眼前的美好。 如果他们经历了点什么困难, 他们更有理由了——人活在这个世界这么苦,不好好享受对不起自己。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我有一种结论,所谓“人生的意义” ,它至少是由三部分组成 的:一部分是纯粹自我的感受;一部分是爱自己和被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还有一部分是社 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当一个青年听到一个他渴望娶其为妻的姑娘说“我愿意”时,当一个姑娘听到一个她渴 望嫁其为夫的青年问道“你愿意嫁给我吗”时,他或她由此顿觉人生饱满、有意义了,那么 这是纯粹自我的感受。爱迪生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享受电灯、电话等发明成果的全世界人 身上;林肯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当时美国获得解放的黑奴们身上;而我们国家的人民,一 定会将温家宝总理之人生的意义,书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权力、财富、地位、高贵得无与伦比的生活方式,这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一地构成人 生的意义。而勇于担当的人,即使卑微,对于爱我们也被我们所爱的人而言,其人生意义可
谓大矣! 因为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他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义务。 这样的人, 尽管平凡渺小, 但值得钦佩。 1. 在作者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起什么? 2. 第 1 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 第 2 段中说只有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他们这样问的原因是什么? 4. 文章第 6 段列举三位名人事例所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 1、答: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答: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出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3、答:深感各种压力,经常问问,可以相互获得心理的支持和安慰。 4、答: “人生的意义”中应包含有“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
(四)小议读书 ①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的伟大智者 的心灵进行对话。但真正要把书读好,需搞明白三个问题。 ②一是为什么读书。这是读书“入口处”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纵观天下读书人,一 般有两种读书心态:出于实用和出于兴趣。实用性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手段,以适应工作、 职务需要和追求财富等为目的。兴趣性读书则是出于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和知识世界,提 高个人素质。现在的许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读书。只是为了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属 于被动地学习, 这是对读书目的严重扭曲,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 “高分低能” 的原因之一。 ③二是读什么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是无法穷尽的。 庄子有言: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 ”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 强针对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实践、历史 和人民检验,可以穿越时空的东西。反复读经典,每次心得和收获都不一样。毛主席读《红 楼梦》读了 5 遍,圈点阅读《资治通鉴》17 遍;温家宝总理读《沉思录》近 100 遍,天天 都在读,这就是经典。有些东西当时看来是经典,过一段时间再看,还是经典。如马克思主 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等等都具有永恒的真理价值。 ④三是如何读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一百本书而不思考,不如思考着 读一本书。前人也不是完人,也有认识偏颇的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有些观点或论断,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用新的视角来审视,可能是不合时宜的;也有些观点或论断, 结合新的实践或新的元素是可以创新发展的。所以,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于不疑处有疑, 善于存疑,敢于存疑,然后进行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学问。不仅要思考其中的思想内容, 最重要的是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人就有了力量。 ⑤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 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这就需要活化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系统。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
里存储了大量的零碎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量里多占了点空间 而已,这样的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应越慢,脑子容易僵化。知识是冰,是死的,而 智慧是水,是活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到达了读书的真境界。 1、标题《小议读书》肯定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其理由是什么? 2、用简洁的语言回答读书要“读什么书”和“如何读书”? 答案: 1、其理由是:首先,从形式上看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仅仅是一个短语;其次,它仅仅 是一论题,规定了作者的写作范围,没有表达作者对读书的见解和主张。 2、读书要读经典 读书要边读边思边疑,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
(五) ①从小,我们就拒绝骄傲,自己不能骄傲,也不能接受别人骄傲。 ②但实际情况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直截了当。拉长耳朵听听,睁开眼睛看看,骄傲了 还在进步,谦虚了原地踏步,也少不了。其实,骄傲的含义广得多,影响进步与落后的要素 也多得多,谦虚教育过于单一了。 ③骄傲是一种心理和心情的反映。可以是傲慢和狂放,也可以是自信和喜悦;可以在一 时一事,也可以沉浸其间;可以成为一个终点,也可以是一个新的起点;骄傲也是千姿百态 的。显而易见,把骄傲等同于自满、昏头、止步不前,是有失偏颇的。 ④所以,中国人骄傲地说 60 年中国进步了,世界都鼓掌。这个骄傲是事实,也是自豪。 舍我其谁,骄傲还可以成为鼓励剂、推动力。 ⑤谦虚也同样是一种心理和心情的反映。虚怀若谷,博采众长,谦虚可以通向成功,但 成功的因素并非只是一种态度, 谦虚代替不了知识代替不了技术代替不了规则。 谦虚可以成 为谦谦君子,但成为英豪的还是狂放的曹操。 ⑥过度的谦虚教育,之于个人,可以有二害。一害,丧失自我,有他无我,只有我之短 而无我之长,久而久之,畏缩不前,无进取之心。二害,拒绝他人张扬,只取其态度,而不 看人张扬的依据骄傲的理由,自我封闭,最终还是落后于人。以谦虚之态度论成败定功过, 虚假之风伪饰之风必起。 ⑦接受骄傲并不容易。之于己,既要对自己有信心,骄傲的资本经得起实际和历史的检 验,又不怕人说三道四,神经要有刚性韧性,又要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陶醉不止步;之于 人,要容得了人,容得了人张扬,看得到他人之长而取人之长。 ⑧允许骄傲,接受骄傲,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骄傲。让骄傲成为一种自信。别老低着头过 日子。 1.下列对文章各段落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是树靶子,准备批驳旧观点的偏激和教育方式的单一。 B.②~④段,全面阐述“骄傲”的含义,突出其积极意义。 C.⑤~⑥段,就“谦虚”展开论述。阐明谦虚并不永远是美德,谦虚可以造就谦谦君子, 但却难以造就绝代英豪,意在突出过分谦虚的消极影响。 D.⑦~⑧段,明确写作目的,强调清醒头脑,把握好“谦虚”和“骄傲”的分寸。作者把 “骄傲”的几个常用含义混杂在一起,但并没有犯概念不清的错误。 2.下列对文章内容、特色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驳论性质的议论文,行文简洁,视野开阔,逻辑严密。 B.文章第②段列举了人们的一些思维盲点,为下文说理拓展了空间。 C.通篇采用举例论证法,选例典型,描述准确,第④、⑥段就值得我们揣摩借鉴。 D.本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引导读者看到“骄傲”的积极意义,主张让骄傲成为一种自信。 答案: 1.D( “把握好‘谦虚’和‘骄傲’的分寸”错,7~8 段紧扣“骄傲”总结全文,明确主旨。 “ ‘骄傲’的几个常用含义混杂在一起”错,相关辨析是前文的内容) 2.C( “通篇采用举例论证法”错,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都可以找到。 “描述准 确”错)
(六)科学不怕挑战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 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 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 有些科学家一时难 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 ”他还多次 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 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 。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 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 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 对论了。 ”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 ,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 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 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 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 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3.第⑤段中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答案: 1、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 ) 2、 第③段:量子力学曾受到爱因斯坦理想实验的挑战;第④段:进化论曾受到创世说者的 频频发难。 3、不能颠倒。这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总结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 4、为了表示讽刺和否定。
(七)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①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 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 偏微分方程和 数学物理, 亲昵地称为“金三角” , 并告诉别人: “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 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 ”谷先生的数学人 生启示我们, 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 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 创新的快乐, 否则就缺少了动力。 可是, 在很多人眼里, 科研创新是艰深、 枯燥、 乏味的 “苦 差事” ,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 结果。 ②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 问怀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的激情与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 求。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对科研的热爱。 【甲】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 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 兴味盎然, 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 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③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着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 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 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 【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 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 种种乐趣。 ④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爱迪生用电灯给人类增添光明,袁隆平用杂 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 高锟用光纤使人类加强交流……一直以来, 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 共同的梦想: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 【丙】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 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⑤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了魅力,带给了科 研工作者无限的快乐, 也因为这样的快乐, 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 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
国家自主创新的步伐才会坚实有力。 【注】①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 。②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 技术专家。③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④高锟,华裔物 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 。 1. 文章第①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什么?(不超过 25 个字) 2. 阅读第②-④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创新的快乐来源于“对科研的热爱” 、 “创新的过程” 和“对创新成果的分享” 。 3. 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 【乙】 【丙】处(只填序号) 。 ①孟子认为,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自己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音乐 更快乐) 。 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 ③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都不是痛苦, 而是一种快乐。 ”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答案: 1、答案:创新的快乐是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2、答案示例:对科研的热爱可以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创新的过 程可以使人享受到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创新成果的分享为大 众创造了美好生活,这正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3、答案: 【甲】② 【乙】③ 【丙】①
(八)谈尊严 ①“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这是著名画家徐悲海的座右铭。是的,人活着就 要有傲骨,就应该有尊严。 ②自古以来,就有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有李白的“安能 摧眉折腰事帆责, 使我不得开心颜” ; 有李清照的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 有于谦的 “粉 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扪都是活得有尊严的人。 ③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是自我激励的精神武器,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前提。当一 个活得没有尊严的时候,人生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的行为不被人们肯定,他的生活失 去价值,于是他只能苟且地活着。所以,一个人,只有当他活得有尊严的时侯,他在这个世 界上才有立足之地,他才会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④古希腊有一句谚语: “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 ”也许很多人对此 感到不解,但我却明白其问的深意。因为做人没有尊严,没有了能人的骨气,再有才华的人 也会堕落,会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甚至会遗臭万年。像中国历史上的大汉奸汪精卫,文章 写得很好,但是却投靠日本人,甘当卖国贼,结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究其原因就 是他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⑤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使人能够忍受磨难,乐观向上。面对敌人的诱惑,李大钊 始终坚贞不渝,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尊严,忍受着各种磨难,用尊严捍卫了党旗的鲜红,用 尊严书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歌。
⑥正直的中国人不但重视维护个人尊严, 更是毫不犹掉地去维护国家酌尊严。 史书上有 这样一个记叔:晏子使楚,楚王让他从狗门入,意欲羞辱他。不料晏子以一句“齐命使,各 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使楚王反而受辱。 晏子既维护了个人尊严,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赢得了后人的景仰。 ⑦所以,人活着要有尊严。一个人没有尊严不能成事,一个民族没有尊严不能兴盛,一 个国家没有尊严不能强大。 ⑧让我们直立双腿,高高站立着,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第二段划线句子补充一个论据。 答案: 1、人活着就应该有尊严(或人要有尊严、人应该有尊严) 2、示例: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符合要求即可)
(九)说真诚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 增添一圈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 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 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 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 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 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 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 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 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 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 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 毫无压抑的至高、 至善的境界时, 方能自然流露真诚。 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 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 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 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 ;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 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 ,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 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 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阅读第④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其作用是什么? 3.本文最后说: “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请你从生活中举一个实例具体 谈谈。 答案: 1、人生首先需要的是真诚(人生需要真诚) 。 2、作为论据,论证“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多一些热情奉献”的道理。 3、示例:冷水江市铎山镇有一位学生,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直到初中毕业,数年如一日服侍 一孤寡老人,被团省委评为十佳少年,并获省级三好学生称号。 (要举真诚感到社会并获得成功的实例,诚信的实例也可) (十)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 信上说: “我很想学语文, 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 意思是, 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 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 “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哪有这么 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 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 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 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 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 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 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 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 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 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 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 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 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 ,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 ,靠在马 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 读得快, 写得快, 都了不起。 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 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 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 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 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 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 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 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 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 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根据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 选文第①段先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 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例,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观点。 3.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 ,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 .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 ,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 答案: 1、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2、有些人学习语文急于求成; 学游泳; 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 3、强调了学好语文没有秘诀,就得下功夫。 (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课外阅读;我从小就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这一习惯,使我阅读了大量的 优秀作品。既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又丰富了词汇量,提高了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多 得。示例二:写字潦草;因为平时不认真写字,我逐渐养成了写字潦草的坏习惯,以致影响 了语文考试成绩,我为此感到苦恼。 (可一举好习惯,也可一举坏习惯,言之成理,即可得 满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