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狼》课内外对比阅读理解含答案 十篇

2023-08-28 来源:易榕旅网
《狼》课内外对比阅读理解含答案 十篇

第一篇

8、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3分) A其一/犬坐于前

B一/狼洞/其中,意将逐入/以攻其后也 C.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而两狼之并驱( )如故 意将隧( )入以攻其后也( 10、翻译下面句子(6分)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亦點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1.下列语法现象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C A.”止有剩骨”中“止”是通假字,通“只”,副词。 B“投以骨”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应理解为“以骨投之”

C.“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之”和“禽兽之变诈”中的“之”用法是一样的 D“一狼洞其中”的“洞”是名词用作动词,指打洞、挖洞

12.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以为给狼扔两块骨头就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下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13.用自己的话说说狼的计谋是什么。(6分)

一只狼在前面假寐以迷惑敌人,另一只狼在积薪中打洞打算从后面发起进攻

1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上文中哪一句相照应?(2 目似暝,意暇甚

第二篇

【甲】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牧竖:牧童。竖,童仆。 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D )(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第三篇

【甲】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瞑 闭上眼睛 (2)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 (3)将啮其喉 咬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遗留、留下、招致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3、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阴险、狡猾、奸诈。(1分)

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1分) 乙文主要揭露狼子野心、秉性不改。(1分)

第四篇

【甲】《狼》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数。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④;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①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蒲松齡《狼三则·其一》

【注释】①货:出售,卖。②数(x0):忽然③瞰(kan):看,窥视。④少:稍微,略微。却:退却⑤诸:之乎,之于。⑥蚤:同“早”。⑦昧爽:指拂晓,黎明。⑧逡巡:因有顾虑而徘徊。⑨罹():遭遇祸患。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场主积薪其中 (柴草) (2)弛担持刀 (解除,卸下) (3)盖以诱敌 (大概,原来是) (4)缘木求鱼 (沿着)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2)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屠户害怕,拿刀对着狼,狼稍稍退了一点。 10.你从甲文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示例: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1、甲乙两文中的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们的结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相同点:都十分贪婪;不同点:甲文中的狼狡猾阴险,乙文中的狼愚蠢。 道理:做人不能太贪婪,不能为了某种利益不计后果。

第五篇

【甲文】

【乙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 ⑵以为且噬己也,甚怒 怒:恐惧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⑴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

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⑵益狎,荡倚冲冒。

13.整体看这两则材料,我们得知:屠户之所以没有被贪婪、狡诈、凶狠的狼吃掉,是因为他: ⑴ , ⑵ ;黔之驴之所以避免不了悲剧命运,是因为它: ⑶ ,⑷ 。这充分说明了认清形势的重要性。(4分)

⑴及时丢掉幻想,早下抵抗决心;⑵勇敢机智。(或:果断地杀死两狼。)⑶过早暴露自己;⑷和老虎相处久,让它熟悉了自己。(或:无异能。)

第六篇

【甲】

【乙】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①嵌空而繚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故:同“固”,本来。②窦:孔穴。③不食须:不到一顿饭工夫。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止有剩骨 止,只 (2)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起

(4)盖以诱敌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2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大坐于前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9.甲文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退让,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10.甲文中的狼和乙文中的虎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甲、乙两文都以议论结尾,请你根据阅读体验,谈谈对所论述道理的理解。(4分)

贪婪。乙文中的虎,明明知道洞穴难以容身还非要再往里去以捕食樵夫,最后樵夫脱身,它却把命丢掉了。作者借此告诚人们不能贪婪,该停止时就要停止,否则也会落得如文中的虎一样的下场。

第七篇

【甲】

【乙】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吾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来,曰:“尔等不必争,我能兼汝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班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意暇甚 (神情、态度) (2)盖以诱敌 (大概,原来是) (3)语未竟 (终于)

17.下列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A.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 C.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 D.尽扑杀而食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一只狼在积薪中打洞,意图从通道进入积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2)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

译文:你是愚蠢的动物,怎么能比得上我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B.乙文说明的道理是不要总以为自己有一点能力或功劳就到处炫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应低调做人

C.甲文最后一段以说明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讽刺的味道 D.“暴起”“劈”“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20.甲文和乙文中狼的形象有何不同

答案:甲文描写的狼是狡猾和凶残贪婪的,乙文描写的狼是奸诈的终结者角色

第八篇

【甲】

【乙】皇桑峪有狼,饿极,入村窃猪。到猪舍,先洞开圈门,以备出逃。觑猪熟睡,即轻舒前爪,为猪搔痒,猪身多虱,搔之甚感惬意,搔到妙处,猪四蹄平伸,一任摆布。

至久,狼微错长牙,轻啮猪肉,使立,与己并肩站,以尾轻击猪臀,并驾而行,出门渐远,鞭挞始急,至山凹,狼凶相毕露,猛扑啮其喉,饮其血,食其肉,乃从容而去。 1、请找出[甲]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乙文中狼的狡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① 2 3

①河开圈门,以备出逃;②为猪择,使猪受其摆布;③轻啮猪耳,使立;轻击猪使行:至山凹,食猪后从容而去

3、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②一狼洞其中 洞 打洞 似瞑,意暇甚 暇 空闲 ④狼凶相毕露 毕: 全都 ③轻舒前爪 舒: 伸展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5、写出两个带狼的成语。 狼心狗肺 狼子野心

第九篇

【甲】2016山东东营市中考语文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其一犬坐于前 犬: 像狗一样 ②橐坚而不可穴也 穴: 咬洞 ③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见: 被 ④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于: 在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

12.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答: 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人对方圈套。 13.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答: 甲中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氷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賦)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和凭借,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

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童子)打开袋子来看里面,里面静悄悄的什么声音也没有。(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发现袋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了口气说:“真是奇怪啊,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袋子很坚固、老鼠不能够咬破的。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破袋子,用假装咬袋子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能驯服神龙、刺杀蛟龙、捉取神龟、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最终却被一只老鼠利用,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的智慧在哪里呢?”

好像有人对我说“---你自己心里不专心,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左右,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帮它改变困境。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蝎时不免变色,这是不专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

第十篇

【甲】

【乙】《二鹊救友》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一狼洞其中洞:涧口 B.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 C.鹊巢其上巢:筑巢

D.集古木之上集:停息、聚集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①久之,目似瞑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①以刀劈狼首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①一鹳横空而来②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D.①二鹊亦尾其后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1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其一犬/坐于前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D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于的意思(5分) 禽兽之变诈儿何哉?止增笑耳(3分)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增添笑料罢了 群鹊舞,若庆且谢也(2分)

喜鹤们欢呼飞舞起来,像在庆祝,并且向鹳表示感谢

14.甲文中的狼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又是怎样的鹊?请结合故事中鹊的行为具体 说明。

)示例:鹊:讲究情义,机智,如喜鹊看到自己伴的孩子遭到赤练蛇的侵犯,从而 “悲鸣不已”,招未群鹊,其中两只喜鹊请未一只鹳.由鹤“冲鹊果,衔一赤蛇吞之 帮它们除掉敌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