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白鹤山?鹤林寺老古

2022-03-08 来源:易榕旅网
白鹤山•鹤林寺老古

在成都邛崃市城西三公里处,有一如黛山峦,风景秀丽,虽然其主峰海拔仅760米,但这里却是西蜀名山——白鹤山。

相传,汉代临邛(即今邛崃市)学者胡安,曾隐居山中“点易”,后来,胡安在山中得道,跨白鹤飞升,故名白鹤山。白鹤山之名,最早见于晋代史学家陈寿著的《益部耆旧传》:“胡安临邛人,聚徒白鹤山,相如(司马相如)从之受经。”宋代诗人陆游来临邛游白鹤山,在他的《次韵宇文使君山行》诗中自注:“仙人胡安学道西岩,跨鹤升仙,山以此得名。”

来到白鹤山脚,迎面是一座气派的大山门,据了解,白鹤山过去没有山门,这座山门是1996年建成的。“白鹤山”由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题写。

走进山门,沿一条步道上山,两旁绿树成荫,凉爽宜人。

据宋代魏了翁《邛州鹤山营造记》载:“(白鹤)山故为浮图之宫,自隋朝迄今,庵院凡十四所。”由此可知,白鹤山不仅是道教仙山,也是佛教胜地。据介绍,白鹤山在汉唐两宋时,曾经辉煌,口碑远扬。惜年久时旷,景物失色。1995年起,邛崃市开始实施综合开发白鹤山的计划,使白鹤山风采再现。现在,白鹤山不仅是风景区,也是邛崃市民的公共绿地。

沿步道上行不远,即见红墙环绕着一座古刹,这便是鹤林寺。寺院大门所刻的“鹤林寺”三字,是赵朴初先生所题楷书。

鹤林寺始建于隋朝,唐时曾叫白鹤寺,寺内所存大雄宝殿是明代英宗天顺六年(1462)僧心显重建,距今已有550多年的历史。

清至民国时期,鹤林寺犹存山门、读书台、西塔、大殿、照壁、甬道、四合院、四明楼、弥勒造像以及乾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民国二年(1913)各个历史时期修葺重建的墨宝题记。

现在的鹤林寺,占地三十多亩,楼台馆舍修葺一新,佛像重塑金身,钟楼矗立,经阁巍峨,规模宏丽,远超前代。寺院殿宇及配房共五千多平方米,有女尼二十多人,是省重点宗教活动点。

这是山门殿内的伽蓝圣众菩萨和韦陀菩萨。在中国的佛教中,常以关公为伽蓝神。相传隋代天台宗的创始者智者大师,有一次曾在荆州的玉泉山入定,于定中听见空中传来:“还我头来!还我头来!”的惨叫声。原来是关羽的头被敌人砍下来,其愤恨不平,到处寻找自己的头。智者大师反问:“你过五关斩六将,杀了那么多人,他们的头谁来还呢?”并为其讲说佛法。关羽当下心生惭愧,而向智者大师求授三皈五戒,成为正式的佛弟子,并且誓愿作为佛教的护法。从此以后,关羽就与韦驮菩萨并称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伽蓝菩萨为右护法,韦驮菩萨为左护法。

山门殿右前方侧,是望鹤亭,亭前的池中,一只乌龟探着头,懒懒地晒着太阳。

山门殿之后,是钟鼓楼,右前方是放生池,其后是天王殿。

再后,就是明代遗存的大雄宝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

大雄宝殿之后,是一座高台,东、南、北三面皆为条石砌筑,台上建有了翁祠,四合院式的建筑分前后两进,房屋为歇山式建筑,气宇轩昂,古朴庄重。

这座高台本是读书台,是邛州名士、谏议大夫常安民读书之所。魏了翁《鹤山营造记》说,“近有常公谏议读书之庵”。常安民(1049—1118),字希古,北宋邛州(今邛崃市)人。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中进士,历任大理寺丞、鸿胪寺丞、太常博士、监察御史等职,以文章道德扬名于世,深受王安石之景仰器重。南宋高宗建炎年间,追赠常安民为右谏议大夫。

常安民为人正直,因不附奸相蔡京受到排斥,在外流落而死,邛州人为了纪念他,将他的读书庵修建为读书台。

常安民读书台为何变成了魏了翁祠呢?据《邛崃县志》记载,明朝隆庆(1567年-1572年,明穆宗朱载垕的年号)时,邛州州判王圻误认为它是魏了翁读书台,并加以培修,还在台西建了翁祠,从此,人称了翁读书台。书台中央原有丹桂两株,王圻《重修旧书台记》说是南宋端平(1234年—1236年,宋理宗赵昀的第三个年号)间旧物,因此有“书台桂影”之称,为邛崃八景之一。

现在看到的了翁祠,是在1983年修缮过的,祠中重塑了了翁像,官戴袍服,栩栩如生。堂中悬挂的“书台桂影”,是张爱萍将军草书,“昌道西南”则是女书法家黄稚荃的隶书大匾。

魏了翁(1178—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成都市蒲江县)人,南宋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他22岁中进士,1207年因对宰相专权不满,力辞召命,辞官回乡在白鹤山下筑室,开门接收弟子,有众多有识之士背书籍前来学习。后来,他历任泸州、眉州知府、潼川路提点刑狱公事,宋理宗时,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并督视京湖江淮兵马事,后封临邛郡开国侯。死后诏赠太师、谥文靖,人称魏文靖公,或称鹤山先生。

了翁祠右边,是四明楼,据说,登楼可俯览邛崃市区全景。

了翁祠左边,从前往后依次有观音殿、接引殿和藏经楼。

从观音殿东侧的寺院后门出院,便进入一片林区。白鹤山风景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除鹤林寺外,其余皆为山林。这片山林古松夹道,绿荫幽幽,空气清新,是许多健身爱好者徒步锻炼的好去处。2013年,邛崃市经过两个多月的施工建设,全面完成了白鹤山健身绿道的升级改造工程,改造游道2.2公里,修建休息凉亭,设置沿途休息座椅,在危险路段设置石栏杆等。

现在,游走在这条环形步道之中,满眼葱绿,神清气爽。

在这条绿道之上,在一处岩腔当中,还有一座大佛,当地人称“土大佛”。这座摩崖石刻弥勒佛像,其实是一龛开凿的石窟,深两米有余,高近十米。弥勒佛像是依岩石雕刻而成,身高近五米,跏跌于六方形的须弥座上。这座造像凿于民国五年(1916),是国内摩崖石刻弥勒佛造像中最大而又是最年轻的一尊。

大佛旁,还有几处漏米洞。相传,古时山崖间只有一个小小的隙口,每天都有米溢出。而漏出的米不多不少,刚好够白鹤山寺院的僧人三餐之用。于是寺中长老每天便派一沙弥到那崖间隙口接一钵盂回来。后来,一个沙弥觉得每天去取米太费事,就自作主张把漏米的洞口挖成一个窟隆,想一次多接些米,谁知却震怒神灵,嗔其贪心,从此洞中再无一粒米漏出。

还有一种传说,说这个巨大的岩腔,就是西汉著名星相家胡安聚徒传授《易经》的地方,所以叫做点易洞。

此外,环形绿道上还有塔林、临邛道士墓、摩崖石刻、西塔、玉兔石、幽居寺等文物遗迹和自然景观,无论徒步健身还是探秘寻幽,总见郁郁青松、青青翠竹,不愧为休闲佳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