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解读

2021-10-25 来源:易榕旅网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解读

摘要:“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重温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继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异化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劳动异化涵义、等方面逐步进行阐述分析的。

关键字:异化;人的异化;劳动异化;

《手稿》马克思全面地考察和研究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科学理论的主要思想资料的实录。“异化劳动”是《手稿》中的中心范畴,是马克思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发现。对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重温,对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促使我们对能够对异化采取一种正确的态度。

一、对“异化”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的探析

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异化理论,并对异化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异化(alienation),该词源自拉丁文alienatio,有转让,疏远、脱离等意。在哲学史上,卢梭第一个用“异化”思想来解释人类历史的,认为人类在发展中创造了文明,但文明却导致了人类的堕落。它被提上哲学的高度是在德国古典哲学时期。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把“异化”作为一个哲学范畴进行探讨,并把异化及其扬弃看作是否定性的辩证法,看作是一切事物运动的自我运动的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被用之说明主体的对象化,外化、分化;费尔巴哈也使用了“异化”的范畴,提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观点[1]。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和继承了黑格尔的否定性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把劳动视为人的类

本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赋予“人类是类存在物”的新的涵义,马克思从抽象

二、“劳动异化”的探析

(一)劳动异化的真正涵义

黑格尔曾经指出,从花朵开放,花蕾消逝到结出果实,“他们在有机体中不但不相互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同样的必要性才构成整个的生命。”异化劳动理论也正像花蕾到花朵再到果实的发展过程一样,贯穿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这个有机同一体中,因而对于“劳动异化”的正确理解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逻辑的一把钥匙。

最早,在马克思那里,异化还只是哲学的异化,“如伊壁鸠鲁的原子偏离,就被马克思理解为原子自由意志的自我异化的表现”[2]。马克思认为,“关于人的本质不能从各种观念中去寻找,而必须到人的根本生活方式,人的生活方式中寻找”[3],于此得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他说: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质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3]。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第一,尽管赋予了人的类本质以劳动的内涵,但异化劳动理论本身还是以人的一种理想状态作为自己的理论出发点,本质上还没有摆脱人本主义的束缚,抽象的东西仍然是马克思理论的主体。

第二,异化劳动理论把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为理想劳动和异化劳动的矛盾,还没有深入到私有制社会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的层次,这表明异化劳动理论对社会结构的分析还是不够科学的。

第三,异化劳动理论把人类的历史理解为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及其扬弃的过程,把人类的解放理解为异化的消除、人向自己的类本质的复归,这样的理解显然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结论还有很大的差距。

以上我们探讨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自身的局限性,但并不能因为这我们要丢到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同马克思主义一样是一个发展过程的理论。相反要保卫马克思和发展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因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理论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具有深刻的历史指导意义。

(三)马克思论述异化劳动理论的意义

第一,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思想成熟过程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明马克思的理论视角开始涉及到现实的经济事实和生活领域,为其以后的思想向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异化劳动理论也显示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性哲学的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观的一定程度上的克服和超越,促进了德国哲学和整个人类哲学史的变革。

第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于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认为,科技时代的资本主义里异化现象依然存在。虽然在科技时代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力高度发展,广大劳动者生活条件和劳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但同时,异

化劳动也潜移默化的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异化劳动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沙光学认为:在以科学技术为经济主导的当代,生产力高度提高,但劳动者却用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商品统治自己,劳动者逐渐受到高科技的控制,逐渐成为单向度得人[4]。

中国历史中遗留下来的文化和体制改革过程中留下来的问题,主要是文化的的问题,文化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无形的生产性资产。面对改革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中的某些部分开始变成体制改革的负债。尽管异化是同私有制紧密相连的,但是当代中国存在的异化现象只有部分是由私有财产和私营经济带来的。这与中国封建思想的中糟粕及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西方腐朽思想的渗入有关。这些社会历史因素导致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市场经济中出现了社会主义主义“初级阶段的异化现象”[5]。

三、面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异化现象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

马克思界定的人的本质是劳动,人对“异化“的扬弃,必然会是人对“异化劳动”的“扬弃”,但是对于“异化劳动”的“扬弃”,对人本质的复归,绝非个人的一己才思,或是一家一派的空洞想法,所能解决的。而是要在前人的经验和智慧的前提下,还要通过使“现存世界革命化”,以“使用现实的手段去反对现存的东西”来完成。换言之,就是通过解放和发展当前的生产力来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解放的这个理想。只有生产力发达了,真正意义上的“扬弃”“劳动异化”才能实现,人的本质才能恢复,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

[2] 谭培文,物化观与马克思问题域逻辑转换,江苏行政学院学报[j],2003.2

[3] 李鹏程, 马克思早期思想探源[m]人民出版社,2008..9

[4] 方以启,论马克思哲学思想进程中异化观的转变[j],福建论坛,2007.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