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一中 梁德华
传统的学校教育很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在,而比较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 的培养与提高,结果科学文化素质甚至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也往往因心理素质不相应而受 到严重影响。这种忽略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功利主义教育观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严重障碍 .所以,加强对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个性的发展与完善,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结合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学生进行健康思维、情感和性格的教育;德育则是以科学的理论和哲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又同属于“大德育”的范畴,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在教育实践中把 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学校的德育侧重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思 维和情感,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应付挫折、职业选择、不良 习惯的消除等方面达到健康标准,能自我解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许多心理障碍,有利于形成 和发展完整的人格。两者在具体教育目标、教育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虽不相同 ,但在塑造一个完整的人这一总目标上是一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主体目标也是一致的,都必须作用于学生主体.对一个学生来说 ,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足点都在于通过教育塑造学生,使其健康成长,培 养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由于两者教育目标的一致性,要求教育过程中都必须充分尊重 受教育的主体,其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都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素质的提高来反映,都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人格和发展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综上所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上是相通的。随着信息网络的发 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德育除了坚持以往的政治导向和道德导向外,还必须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结合的方法和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结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找准最佳切入点,使两者围绕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
1、改变传统的德育观,建立积极的教育态度长期以来,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是说教多于
启发,指责多于疏导,给人以势压人之感 。因此,德育在人们的印象中已形成一种定势:枯燥的说教,教师将固有的规范灌输给学生 ,使学生被动接受。这种说教、灌输和压服的态度与方法很容易造成学生逆反心理。而心理 健康教育,尊重学生内在心理需求,强调教师不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和设计者, 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和发展的辅导者.德育工作者应在平等、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开 展德育工作,这样,学生就减少了许多的思想顾虑,敢于敞开心扉,为接受德育教育准备了充分的内在条件.如果我们具备了一系列内在条件后再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必然能够起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学科课堂教学的渗透。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德育课,同时要重视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只有充分发挥德育系统中各个要素的作用,才能发挥最佳德育功能。从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是侧重心理健康课程和形式多样的活动,却忽视了学科课堂教学的渗透。而事实是通过学科课堂教学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将心理影响积淀于学生心理结构之中,具有内容上的广泛性和整体性.因此,学校应建立这样的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而是全体教师共同的任务。
3、吸取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益的成份,丰富传统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传统大学德育的内容,着重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社会主义精神,但对大学生做为一个最一般的人在学习、交往、恋爱、择业、耐挫等日常生活中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培养。而且德育是系统的、高层次的导向教育,它的内容理论性极强,对人的培养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这使得德育在中学生眼里是高高在上的、与现实相脱离的,也因而使他们感到德育内容空洞、难以接受.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吸取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益的成分.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到学生日 常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情感等方方面面,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生活实际出发的,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当教师在掌握大学生心理特点和现状的前提下,选择一些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的德育内容实施教育时,就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心理共鸣 ,消除逆反心理,学生在接受这些德育内容时也就有了一定的认同度和主动性,不再觉得德育是死板的理论、空洞的说教,从而增强了德育的实效。德育的方法主要有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等方法,而心理健康教育则通过心 理健康教育课、会谈、心理咨询、心理测量、角色扮演、沟通分析、技巧训练、行为矫正等 方法,它所强调的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去体验,从而使学生主动求发展.而不是像传统德育那样强调理论的灌输和外在强化,外在的社会要求。德育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吸取一些方法作为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如借助心理测评和心理档
案来客观了解学生的个性状况、长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使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也可采用会谈等心理咨询的方法,以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从而为实现道德内化提供方法的支持。如同样是人生观的问 题,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通过比较、交流不断内省,来澄清自己的人生观 ,了解他人的人生观,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认识到人生观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和每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存在。因此,德育工作者要增强德育实效性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同时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学习主动性。
4、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教育能力。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建立共情式的学生观。德育工作者把学生当作塑造的对象,把自己看成心灵的塑造者,往往持有评价性的学生观。而心理健康教育者则把学生看作有自身需 要的人,把自己看成学生的参谋或朋友,持有共情性的学生观。所谓共情是指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把这种体验传达给学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