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佳作用点
作者:陈香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2年第02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以其形象性、再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使用多媒体作用最佳?它的使用有没有最佳作用点?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是有最适合发挥现代教育媒体优势的最佳作用点。所谓最佳作用点,是指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最适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地方。只有找准最佳作用点,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编制相应的课件,设计相应的实验,才会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从而切实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一、在学习的动机点上
一个好的开头,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学习动机激发起来了,学生就会处于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状态;否则,对整一节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师在这个切入点上要善于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健康向上的学习动机。
如教学《统计》(苏教版教材第一册)知识前,教师设计这样一个情景:同学们想看动画片,教师准备了四部(电脑播放片段):《蓝猫三千问》、《西游记》、《蜡笔小新》、《猫和老鼠》,现在只能放一部,问小朋友放哪一部好呢?在这里多媒体呈现的是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动画片,小朋友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解决问题的动机一触即发。
又如教学《可能性》(苏教版教材第三册),导入设计为:屏幕上出现顾客参加文峰超市幸运转盘的摇奖活动,许多人没有中。正在同学们焦急观看时,教师说:“这些摇奖活动中蕴涵了许多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渴望知道答案的同学们马上进入探究状态。这里导入新课时运用电脑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理,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主动地进入探索学习状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二、在知识的生长点上
美国著名教育家奥苏贝尔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延伸,使学生了解新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把现代教育媒体作用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能起到纽带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笔者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
体……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进而抽象概括出: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三、在教学的重难点处
1.学习的重点。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学习内容。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有其重点,抓住了它的脉搏,其他相关的内容就会迎刃而解。在这一点上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和强化重点。电教媒体只有适时使用,恰到好处,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俗话说:“力气要用在刀刃上。”教学中也是如此,在教学重点处,如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教学,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首先找出条件或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电脑出示18只白兔、12只黑兔。通过分析得出白兔多,要把18只白兔分成两部分。在学生指出白兔和黑兔同样多的部分时,12只黑兔消失,出现“白兔和黑兔同样多”,然后得出剩下的就是比黑兔多的部分,电脑演示6只白兔消失,出现“多几只”,这样就帮助学生理解了此类应用题的结构,掌握了解题的方法。
教学《周长》一课,多媒体展示一只乌龟沿着长方形的边爬了一圈,一只蚂蚁沿着正方形的边爬了一圈,一只小球沿着三角形的边滚了一圈。爬过的痕迹立即闪烁并变成另一种显眼的颜色。形象的动画配以动人的音乐,使抽象的几何概念变成具体可感的有声画面,从而形成表象,进而获取知识。
2.理解的难点。教学中的难点是由于知识的深度、学生的经历以及知识的抽象性等因素造成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数学教学中,一些几何知识、概念、法则、公式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新知建构带来困难。教学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由静态变为动态来呈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化难为易。教学《相遇问题》(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时,多媒体演示动态过程:两位小朋友同时出发,每分钟走的路程不同,又同时在学校相遇。这样电脑就很直观地告诉小学生们什么叫相遇问题,它包含哪些要素。接着多媒体用不同颜色区分两人走的路程,并闪烁表示1分钟各自行的路长的线段,再从原线段上剥离出来,合并成一条线段,告诉学生,那就是两人的速度和。然后,逐步闪烁、剥离2分钟两人走的路程和3分钟……,演示使抽象的“速度和”具体化,使“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的数量关系浅显化。
这里,在学生知识够不到,经历达不到,理解跟不上的难点上,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动态功能,变静为动,变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难理解的东西能清晰地出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学生不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四、在知识的模糊点处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以及知识的相似性,而常常混淆不清的现象。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提供可感知的事实材料,帮助学生在自身和教学内容间,建立起能够互相沟通的渠道,为学生提供事实,建立经验,变模糊为清晰,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如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以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多媒体教学的最佳作用点远不止这些。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实际等因素去综合考虑,创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佳作用点,让学生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构建的知识天空中遨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