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月17日(星期二)5时46分,日本兵库县淡路岛北部(北纬34度36分、东经135度02分)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公里。
这次的地震,是日本从未有过的强烈摇摆型的都市直下型地震。由于城市街区地域中心的木造房屋倒塌,造成很多死伤;许多地方发生火灾,造成房屋烧毁;铁路轨道、水电、煤气、通讯等生命线遭到破坏;都市中心的中枢管理活动、商业活动等都无法正常进行。
截止2005年12月22日,震灾导致6434人死亡,43792人受伤,损坏和损毁房屋249180栋。从神户市的人员伤亡来看,在地震导致4571名死者中,由于房屋倒塌后被压迫、窒息死亡的超过一半以上;其他的死因有烧伤、全身火伤,头部损伤、外伤冲击等。还有,从死者的年龄来看,超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49.6%。神户市内负伤者有14678人,其中主要都是被房屋中倒塌的家具给夹住,或者室内落下的物品砸伤所致。
。
二.神户市的“社区重建”体制
1.社区重建机构及其目标
“社区重建”作为震灾后恢复家园的体制,在震灾发生后迅速展开工作,由所在区域的全体居民共同实施。其实,在地震发生前,神户就建有机构(Machizukuriorganizations),按照《神户市社区建设条例》分12个区域开展工作,许多机构承担了增进区域福利的社邻友好合作项目。地震发生后,在受灾区域迅速形成了100多个社区重建组织,他们倾听并传递居民的愿望,向政府部门提交议案。这些组织迅速行动,更是突出了社区建设体制的有效性。社区重建组织由当地居民、私人机构和对区域重建感兴趣的其他人士(包括本区域外的人士)组成,是震灾后恢复家园的社区建设活动的核心机构。“神户”社区建设体制的特色就是这些社区建设的组织主要由政府给予基本资助,由居民来参与实施。
震灾发生后,这些组织不仅活跃在“黑色地带”,也就是受损最严重,项目重新建设或规划的区域,在“白色地带”,也就是受损严重,但是没有被列入项目规划的区域,也形成社区重建组织并发挥重要作用。社区重建设机构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社区重建体制来帮助当地居民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共同建设他们的家园。
2.社区重建体制的组织原则与程序
震灾后,不仅形成了许多单个的社区建设组织。在1996年7月,这些组织还联合起来,成立了“神户社区组织联合会”(KobeMachizukuriOrganizationLiaisonConference),使各社区组织协作,以解决单个组织,或者仅靠组织间信息交换所无法解决的那些问题。
社区重建体制的基本组织原则是:(1)家园重建活动主要在社区建设机构指导下,由居民共同实施。(2)由居民联合行动,以修复或重新建设被损毁的房屋、公宅以及其他建筑。(3)由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者和其他专家组成网络机构,支持各种规划和重建活动。
社区建设活动的组织程序是政府资助自治组织开展活动。在神户,大部分社区建设组织是在震前已有的组织基础上形成的。比如,自治协会(selfgoverningassociations)或市镇协会(townassociations)。社区建设委员会的成员,通常也是其他组委会的成员。社区建设的规划者和设计师由公共部门(thepublicagency)派遣到社区建设组织当中。神户市政府对这些组织开展的专门扶助活动实行基本补助。
3.震灾后社区重建体制的具体做法
(1)采取合作形式重建被损毁的房屋和公寓
地震中损坏最严重的地方都是市中心,那些非常狭小的建筑,而且没有公共通道。合作重建,就是在建设中采取共同所有或者调整私人财产或产权的形式,是克服这些困难的有效办法。在神户,有170多个被损毁的房屋是通过重建社团作为所有人,来承担重新建设家园的任务,在重建过程中,他们调整了所有权的形式或者其他所有权。
(2)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
在阪神震灾后第10天,就组建了一个社区重建的支持网络(supporter’snetworkforcommunitydevelopment“machizukuri”),由那些地震前就在神户地区工作,并愿意为社区重建继续工作的规划者、建筑师、大学里的研究专家、律师,以及其他领域的专家汇聚在一起,为重建家园而献力。在家园重建中,为受难者提供了技术上的扶助和心理上的支持。
这个组织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
a.作为支持神户地区为中心的家园重建的咨询机构,随时开会,沟通,交流各种家园重建的信息。
b.每三个月出版一本“社区发展地域恢复重建”的小册子,用通讯简报和信息的形式记录社区组织和公共部门的重建家园工作的进展情况。
c.作为阪神-淡路复兴基金的地方机构而存在,同时也支持其他团体的工作,如当地损失和重建条件的调查,在其他空地上进行的重建项目,支持公共房屋建设等。
4.社区组织为恢复重建所起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这些组织在帮助社区恢复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神户市长田区的真野社区(ManoareainNagata-ku),其社区建设体制已经坚持了30年,所积累的转化成优势。在地震发生后,由居民接力传递水桶,预防了火灾的发生。新来的居民很快就完成入会注册,加入到重新建设家园和重新建设共有住房的活动中。其他在阪神地震前就开展活动的社区建设组织,在促进众多居民达成共建协议、重建家园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早期的成功为震灾后才成立的组织提供了社区民主建设的良好样板。
另一方面,这些组织在开展活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说,在灾后重建家园中,很难阻止非法建设住房等问题,因为,这些组织不像物业委员会那样,他们缺乏法定的强制力,无法阻止那些非法的活动。还有一些组织,因为成员年龄老化,同时占有多个职位等原因,而变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对救灾重建缺乏敏感和热情。还有,在项目规划区域,由于经费、目标重复等原因,让很多组织持续有效地发展下去也是一个难点。
三、对中国四川大地震的启示
1.对震后出现的黑色地带、白色地带以及灰色地带要兼顾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震在我国四川发生后,汶川、北川等地很快成为救助重点,成为人所共知的“黑色地带(BlackZone)”。但是,无论在救助过程还是以后的重建家园活动中,还有一些地区,虽然也遭受了非常严重的损失,可能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白色地带(WhiteZone)”也会存在,这部分农业产业、工业产业遭受重创的地区,也要组织各种不同组织进行重点建设。在震灾发生后,可能还存在一些“灰色地带(Grayzone,criticalrestorationarea)”,就是那些遭受到危险的临界地区。这次的灾害,波及到川、滇、甘等区域的30多万灾民,亡、病、伤、残、孤者要一一妥善安排,分区才能保证有秩序,保证不错救不漏救。
2.引导大批志愿者和志愿组织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
地震发生后,激发了人性中最善的一面呈现,许多原来就存在的志愿组织和志愿者,以及在灾后渴望加入的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大量涌现,据中民慈善信息中心的消息显示,除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红十字会、扶贫基金会以及地方的分会等十几家机构以外,其他承揽捐款、捐物、社会工作、法律、心理、网络等救助的社会组织就有135家,他们渴望从各个方面为居民提供所需要的援助。虽然,目前,由于灾区最易感染肠道菌痢和气性坏疽等传染疾病,北川地区已经限制志愿者进入。但是,灾区救援、灾后疫情防御、灾后家园重建、心理疏导、恢复生活信心等工作可能还需要很多助手,有大批的组织和志愿者渴望参与到救助活动中,既不能打消其积极性,又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关键是按照灾后救援工作和重建工作的有效部署,分不同时间段,按照灾民的近期需要和远期需要,在可行的区域先期开展工作,增强志愿者组织的协作能力。
3.政府有效资助保证社区组织发挥活力
神户市从1965年就开始,就有民生儿童委员(相当于中国地方上的社区居委会成员)在社区中从事守望互助的工作,1975年开始以这些人为中心形成了志愿者制度。1995年的大震灾后,家园复兴以后,出现了很多孤独生存的老人、孤儿等,为了防止孤独死、无人照看等问题,1995年开始由国家拨款补助对地域中实行全面看护制度,防止脆弱人群陷入生存危机。在社区中还配备了看护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补助金在2005年却终止了,从而使得社区中的这个守望互助的工作也一度停止。这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地域组织本身缺乏活力,过度依赖国家资助金,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地域社会中的守望互助事业需要长期资助,那么,国家也一定不能推卸其责任,家园重建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需要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和居民齐心合力,众志成城,在中国更是如此。
海淀区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常住人口340.2万人;该区教育、科技、文化发达,人口素质较高,44%以上的常住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生活和工作在海淀区的两院院士占全国院士总数的36%。面对着这样一个大区,中关村学院没有等靠要,而是因地制宜,充分整合和利用本地区教育资源,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社区教育发展之路,给我们参观者留下了许多思考和启迪。
学有去处――
阵地建设是社区教育硬实力
我们参观了中关村学院一分院校区(该学院有三个独立校区)――文化交流体验学习中心。;各类学习和培训开展得红红火火,各个教室都坐满了学习的居民,大家都在专心地聆听,聚精会神地学习。
这里学习条件优越。所有体验室都设计成教习室和交流间,或者是与企业、公司联合建立的实物、现场体验场景;多功能会议室、教室、礼堂设施齐全,设备高档,融学习、交流、展示、研究、传播等功能于一体。
中关村学院的同志告诉我们,当初他们一无场地,二无设施,是他们自己私人筹资100万开始进行教学培训的。他说,他们没有坐等领导的支持。筚路蓝缕,却厚积薄发,十多年来,办学越来越红火,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由此获得了上级领导的重视,最终,上级拨款1000万元,使这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因需施教――
激发社区居民学习动力
陪同我们参观的海淀区社区教育专家、中关村学院学习型组织建设推进办公室主任王志勇老师告诉我们,中关村社区在开设课程方面,听取了各方面意见。设置的课程满足了不同层次居民的学习需求。他们使用多种方法向居民提供学习机会和条件。。这些课程涵盖生活技能、文化教养、时尚品味等内容,既满足了高素质人群对时尚品味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社区教育的“大众化”,融入了市井生活,从源头上激发和满足不同类型、层次居民的学习需求。
教学有道――
体验学习吸引大众参与
倡导体验学习,吸引居民参与。成人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有成人的认知规律。体验式学习正是基于把握成人认知规律、激发成人求学兴趣的有效“教学之道”。所谓体验学习,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通过亲身观察、参与,再进行反思而形成概念,容易激发学习者兴趣和智慧,让学习者更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乐在其中”才能激发学习者源源不竭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我们亲身体验的《陈翔四力法》书法课上,陈翔老师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讲课,立即激发起我们学书的兴趣,我们拿起笔墨欣然学书,一笔一划,几个阿拉伯数字,即刻就在我们的笔下也变成了美文美字。大家莫不叹服“零基础书法速成教学法”的神奇,许多人立即表示要参加这种书法学习。
行成于思――
改变命运从改变观念开始
1.学会思考
中关村学院关于社区教育的诸多“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比如:(1)什么是社区?社区=居民委员会吗?(2)什么是社区教育?为什么要做社区教育?(3)我们从事教育多年,可以说学校教育经验丰富,但是,我们真的可以自然地做好社区教育工作吗?我们为适应时展的要求,自身需要怎样的变革?(4)我们看到教育与生活、工作重新融合的大趋势了吗……对于问题,你若要给予满意回答,你就得认真思考,很多时候还得查阅资料,这本身就是促进学习的过程。
2.加工和运用
对于成功经验,比如正确的思想,先进的理念,我们应有两种学习态度。第一,将适合的思想观念直接“拿来”,运用于我们的实践,“仿生”也是进步;。比如,“教育与生活、劳动原来是一体的”观念告诉我们,社区教育要重新融入生活、工作,才会有活力。“社会建设的最关键的钥匙就是社区;社区建设怎能离开社区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社区教育者通过努力,对社区管理者施加影响,引领他们由履行社区行政职能,向履行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两项基本职能转变,特别是通过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提升人的素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共建和谐文明社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有多远,发展就有多远”。观念是人蕴涵在经验尝试、理论知识中最一般的思想和看法,是一切人生财富的心理根源。观念决定命运,要想改变命运,必先改变观念。有思路才能有出路,有出路才能有活路。法国作家雨果说:“没有任何东西比得上一个适时的主意,有时一个小时的思考,胜过几年的蛮干。”做大事的人宁可在寻找改变命运的观念上费尽力量,也不在没有观念的指导时去胡干乱干。。
奋起直追――我们的思考
在参观中,我们领略到了什么是“中关村学院精神”。我们先来听听中关村学院人朴实但却铿锵的声音:“主动行动胜过被动期待”;“社区教育的发展一定是自下而上的”;“改变在于你我今天的努力”;“自己的路自己探索,自己走(其实别人也不知道怎么走)”;“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自我激励,把不反对视为支持”……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志在领先”的精神。
精神是脊骨,是力量。我个人认为,学“中关村学院精神”,就是要“做起来”!嗟叹、“等、靠、要”不解决问题,行动起来最重要。
一、思路明确,把综合治理工作高定位
坚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明确“抓稳定、抓治安,根本上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刻理解”创平安社区的意义和目标,建立了“以人为本、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综合防范”的工作思路。为此,我们把开展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社区平安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平安社区“的创建对于塑造辖区形象、展示辖区魅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创建活动能不能形显著成效,首先要看认识,只有认识上有高度,行动上才有力度。本着这样的认识,我社区在领导高度重视下,做到“五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成立了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社区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定开展治安防范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探索新形式下治安工作新方法、新途径。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防范工作的开展。二是认识到位。众所周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能否搞好关键是解决认识问题,尤其是领导的认识,我们正是充分认识开展综治工作的重要性,历来都将治安防范工作摆上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两个文明建设工作计划,逐步推进,不断实现新突破。三是责任到位。社区专门成立以书记负总责、警务区民警主抓、社区群防群治巡逻为骨干的治安防范队伍,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负责的工作网络。四是宣传到位。通过街道、社区干部及社区民警进家入户做工作。我们利用分发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印制的《安全防范必备手册》的机会,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激发社区群众共同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同时,结合开展“创建平安社区示范点”创建活动,经常性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定期刊登《安全防范365招》、《安全防范15招》和“四防”宣传。五是经费到位。在安全防范上我们舍得狠下血本,在社区主干道全面实现“亮灯工程”同时还安装电子监控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社区治安防范能力。
二、深化创安,把民心工程做强大
“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坚持为民服务。当前人民群众最强烈的愿望是平安。因此,开展创建安全社区活动是一项得人心、暖民心的防范工程。区委、街道在2006年把我社区列入创“平安社区”示范点,作为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有效载体,建设整治就成为搞好治安防范工作的重点。社区内曾经入室盗窃比较严重,群众意见很大,为彻底扭转治安混乱的不利局面,经规划研究,对社区进行了全面建设整治,实行专项整治。一是完善“物防”设施建设。针对社区原没有停车场所,出现机动车随意停放和被盗等实际情况,社区一方面多方筹集资金,建起停车场,最大限度的满足社区居民的停车需要;另一方面,加强对车场的整治,制定了社区《停车场人员值班守则》、《停车须知》等制度,并对停车场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有效地减少了机动车被盗案件的发生。二是强化“技防”建设。。配备了专职的巡逻队员,分两个时段进行巡逻,下午巡逻一次,大约2小时,第二次巡逻时间是晚上10点至凌晨5点。。
三、攻坚克难,在流动人口管理求突破
流动人口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运用简单的手段是难以奏效的。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收到显著的成效。社区有流动人口1360人,占社区总人口的36.8。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健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机制。成立流动人口管理站,配备了专职的协管员。在管理上,首先加强对出租户的管理,对出租户实行等级管理,制定了10条的评分标准,实行10分考评制。同时还与出租户签定了《出租户管理责任书》实行一户一档,把出租户的所有资料扫描过录到电脑中,实行微机管理。在流动人口的管理上,主要采取电脑管理,把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相片、身份证过录扫描到电脑。同时制作了“罗建社区流动人口动态管理操作平台”加强管理。
2.突出抓好流动人口管理的关键环节。我们在管理中,从流动人口流入一开始,就着力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三个重点群落。“四个环节”是指登记、发证、清查和注销。流动人口来到我区后,必须到管理站登记、验证。保证做到“五个清楚”即流入时间、地点、原因、从业单位和现实表现清楚。对无婚育证的敦促补办,证件齐全的准予办理暂住证、营业执照等。并将资料输入电脑。流动人口离开时必须到管理站注销。对于“三个群落”即散居的流动人口群、用工单位流动人口群和“三无”流动人口群。对于散居的人口和用工单位流动人口群,我们同房屋出租户和用工单位签定目标责任书,实行连带责任制,促进形成管理工作的合力。实践中,我们把对出租户的管理作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途径。
3.不断完善流动人口长效管理措施。为了把流动人口管理纳入长效化、规范化的轨道,我们始终坚持“四个结合”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1)管理与清查相结合。(2)管理与服务相结合。。(3)管理与教育相结合。。(4)管理与检查相结合。为了总结经验,及时发现解决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众志成城,把治安防范体系筑牢固
综合治理的根本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为了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民群众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为工作目标。从强化社区警务工作,着力提高驾驭社会治安综合能力着眼,立足社区实际,在警务配置、民警职责、运行机制、保障措施等重要内容进行探索和实践。充分利用110这一广大人民群众信赖的品牌,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五、超前防范,把治本之策做深入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综合治理的治本之策。社区成立以来,积极以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为重点,大力倡导社区干部学法、懂法、用法。通过组织开展综治“宣传周”“宣传月”活动,编写宣传资料、户外挂牌、宣传栏等广泛宣传综合治理,使群众家喻户晓。加强两劳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社区民警和社区组成帮教小组,从思想上引导、生活上关心帮教对象。确保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可能的刑释解教人员不漏管、不失控。目前社区内3名两劳释放人员都能安心工作。因地制宜地做好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鼓励他们通过自学和其他途径提高文化知识水平,为就业创造条件。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我们配合家庭做好重点帮教,避免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大力开展创建“无毒害社区”和“社区青少年远离”活动,最大限度降低的危害。。
六、突出满意,把综治队伍抓过硬
加强综治队伍建设,着力提高队伍素质。为了确保综治队伍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复杂情况下都能经受住考验,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旺盛的斗志。在开展“三个代表”教育的基础上,依照上级统一部署,加强对综治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学习新时期综治工作法规和要求,使开展综治工作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组织综治人员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先后对流动人口管理、深化创安活动、辖区治安环境等方面进行调研。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抓住责任制这个“龙头”。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关键在于领导高度重视,责任到人,为了保证综治工作人员真正从思想上、组织上、工作措施上切实加强对综治工作的实施,以领导责任制为龙头,做到领导个人责任与工作人员责任相结合,牵头领导责任与协作领导责任相结合,总体领导责任与分管领导责任相结合,使综治领导责任制环环相扣,节节相连。使一张责任书,将维护稳定的千斤重担分解到每个综治工作人员的肩上,形成了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的良好局面。
---发挥“综合”这个优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各种力量、各种手段的综合。社区治安状况良好,人民群众满意,这是坚持社会治安社会治,综合治理综合抓的结果。街道始终以发展求稳定、以稳定促发展,致富、治安一起抓,做到“三个综合”即在力量上综合、手段上综合、工作上综合。并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综合治理工作。
---夯实基础这个关键。综合治安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关键在基层。为了夯实基层工作基础,通过“五个加强“(加强台帐管理,做到整齐规划;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治业务能力;加强信息反馈,保持情况畅通;加强分类指导,注重解决问题;加强检查验收,总结推广经验)使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一件一件落到实处。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卫生;家庭医生
2014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已超2亿,上海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413.98万人,占总人口的28.8%,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70.06万人,占总人口的18.8%,可见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一大严峻人口问题。如何保障老年人晚年各种养老、医疗等基本需求,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对于推进新医改和完善医保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新医改把建设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放在了重要位置。2014年,上海市卫生计生工作将继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新提升,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一、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卫生机构的发展现状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供应不足以及对服务满意度不高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供给不足。本课题组选取了2007-2013年上海市老年人口数,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相关资源数据进行了简单的相关分析,寻找老年人口数的增加与哪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相关。
相关性
六十五以上老年人口数 病床数 病床使用率 病床周转次数 医生数 护士数
六十五以上老年人口数 Pearson相关性 1 -.870* .851* .984** .381 .981**
显著性(双侧) .011 .015 .000 .399 .000
N 7 7 7 7 7 7
*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图2-1 上海市207-2013年老年人口增加与社区各卫生资源相关程度
由SPSS17.0分析结果可看出:老年人口数的增加与病床周转次数呈显著负相关性、与护士数呈显著正相关性(P值均小于0.01),即老年人口数的增加会导致床位周转次数下降,以及增加对护士的需求。
图2-2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人次、护士数、病床周转次数趋势
上图为上海市2007-2013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人次,由图可以看出,诊疗人次是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的,而病床的周转次数趋势是下降的,因此必然会造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供应不足,使得需要住院的患者无法及时住院治疗,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会造成他们病情加重的情况发生。
2.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不高。本课题组选取了上海市松江区和长宁区进行了调研,共选取了6个小区进行调研,共发放200份问卷,有效回收185份。根据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在欧感身体不适时并不会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究其原因,是居民对社区医院的满意度不高,我们对被调查者不愿去社区医院就诊的原因进行了统计。
不愿意到社区医院就诊的原因 人数 比例
担心社区医院医生的诊疗技术 41 39.42%
担心医疗能力不足,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82 78.85%
担心社区医院诊疗设备简陋 19 18.27%
看病费用和大医院差不多,不如去大医院 22 21.15%
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差 11 10.58%
图2-3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
在本次调查中,有接近56.2%的居民不愿意在身体感到不适时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由上图可以看出,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较低,这些居民均认为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水平较低,他们处于服务的弱势方,只能被动的接受医生的治疗,害怕耽误病情,小病成大病。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六位一体”服务模式
本课题组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上海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仅将其工作限定于治疗上,探索建立了包括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医疗网络模式。该模式使得社区卫生服务的层次由原来的单一化上升到多元化,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三)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制度
。。
二、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发展缓慢,缺乏足够的资金
经过调查,课题组发现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不高,他们认为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项设施及人员配备都相对缺乏,中心发展滞后,无法满足居民需求,对于他们认为应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做出了如下回答: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哪些方面改进 人数 比例
引进更多诊疗设施 78 42.16%
医护人员技术应提高 61 32.97%
服务态度应改进 23 12.43%
看病价格适当下调 57 30.81%
多开展疾病预防与康复等活动 38 20.54%
图2-4 居民希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在哪些方面改进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42.16%的居民希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引进更多的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水平,能够使更多的患者放心到社区医院就诊。
(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内容单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但目前中心的服务内容单一。通过调查了解,有约38.92%的居民不知道自己所在社区是否有相关的疾病预防、保健、康复等宣传活动,12.43%的居民说自己所在的社区未开展过类似的活动,仅有3.24%的居民所在社区会经常开展一些类似的活动。
(三)全科医生质量不高,“双向转诊”制度实施不到位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社区居民对于家庭医生的知晓度很低,有43.24%的居民对“家庭医生”制不了解,5.9%的人对“家庭医生”比较了解。。。
三、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的建议
根据本课题组的调研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一)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发展
当前国家的医疗投入仍集中于三甲医院,重点在于对大病的治疗,而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金支持却十分有限,这也直接导致了社区医院的发展十分缓慢,居民对于社区医院不信任,生病时仍然会选择二、三级医院去进行就医,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加大政府财政支持,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使社区医院真正发挥起重要作用。
(二)加强社区医疗服务内容
当前居民对于日常保健、康复等方面的活动渴求度较高,占71.89%,他们希望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查疾病,及时发现征兆,及早就医。特别对于社区中的老年人来说,疾病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当前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人家中多是独生子女,子女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老人,此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疾病预防、康复等知识宣传就十分重要了。
(三)加大对全科医生的培训力度
“家庭医生”是上海市社区医疗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实现全市“家庭医生”全覆盖,将对首诊留在社区以及“双向转诊”制的良好实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虹.公益性取向下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体制特征与逻辑――来自上海市长宁区的经验[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6).
[2] 陈月.上海市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 江萍,赵晓鸣,肖峰.上海市长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价:观念视角[J].中国卫生经济 2007,26(11).
[4] 王芳,川梅,王斌,刘利群,周巍,胡同宇,朱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剖析――基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评价现场预试验结果[J].中国卫生政策,2011(02).
[5] 鲍勇,慧珍,董恩宏,金国军,朱文娟.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状况及发展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2,15(6).
>> 舒城县干汊河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与建议 舒城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舒城县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 舒城县主要承接产业的实证分析 舒城县茶产业发展SWOT分析 舒城县柏林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 舒城县油茶栽培管理技术 舒城县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 舒城县高峰乡民生工程实施现状及对策 舒城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舒城县一事一议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 舒城县耕地地力现状与种植业合理布局初探 舒城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舒城县蔬菜生产流通环节现状及对策 舒城县农机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舒城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小波分析的舒城县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舒城县气象局一次网络故障分析及解决 2013年舒城县晚粳机械化插秧试验研究 舒城县干汊河镇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安徽省城l规划设计研究院.合肥市包河区美好乡村田园都市布点规划――都市绿色社区、田园生态社区布点规划(2013―2020)[R].2013.
[3]宋京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J].小城镇建设,2013,(2):57-62.
[4]刘滨谊,陈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5,(9):45-47.
[5]黄德清.合肥市美好乡村规划与实施建设的思考[J].工程与建设,2014,28(3):312-314.
[6]中国舒城[EB/OL].http:///.
[7]胡燕燕,曹卫东.近三十年来我国城镇化协调性演化研究[J].城市规划,2016,40(2):9-17.
[8]唐祖辉.新农村景观的乡土特色表达策略研究――以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为例[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
[9]骆敏.美好乡村建设的现状及路径――以月亮湾村为例[D].安徽:安徽大学,2013.
崇文区是北京市4个中心城区之一,共辖前门、崇文门外、东花市、天坛、体育馆路、龙潭、永定门外7个街道办事处。经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全区各项事业围绕着“天坛文化圈”发展战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全区建筑用地的面积有限,以及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区域发展也面临很大挑战。作为直接面向居民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的对外宣传与新闻机制,不但对于进一步理顺街区管理体制、创新街区管理模式意义重大,而且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的根本要求。
。
针对街道办事处、媒体从业人员及部分市民的调研问题包括:
1.街道办事处对外信息的主要程序。
2.过去两年中的信息渠道和方式。
5.过去两年中,针对与该街道管区相关的公共决策一共举办过多少场听证会?听证会的概况(组成人员及人数)。
6.2003年以来,崇文区委和区政府针对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新闻宣传工作所的重要政策文件。
8.市民对获得街区信息及参与街区管理的态度。
崇文区各街道社区的新闻现状
1.信息现状
目前,崇文区各街道办事处主要有5条对外信息的渠道。。
自2008年奥运会以来,各街道办事处都已设立了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全区大型新闻会一般由区委宣传部和新闻中心统一组织,街道负责配合并参与协调。由街道办事处自行组织的会数量较少,更多时候是组织记者到活动现场采访或者接受记者的临时采访。
近年来,在全区统一规划下,各街区努力建设各自的文化特色与品牌,提出了“一街一品,一区一色”的口号。这一方面的新闻,已成为崇文区各街道办事处信息的主要内容。。
2.舆论监督现状
。。
。
。。
3.公众参与现状
。。。
在公众参与的制度层面,由于诸多原因,街道办事处目前尚未建立听证会等一般性长效机制。市民对街区管理的参与意识也并不高,在随机访谈中,市民的回答以“个人力量太渺小”最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调动公众参与意识的难度。这个问题不只是崇文区的特例,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后仍需要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工作来加以逐步推进。
完善街道社区新闻的经验与建议
1.健全新闻的机构设置
目前,各街道办事处负责新闻的部门多为街道工委宣传部,人员仅为2―3人,除新闻外,他们还要负责思想政治理论宣传教育,以及编纂内部信息通讯、舆情简报等多重任务,人力、财力、物力等比较有限。各街道新闻发言人通常由街道办事处主任或副主任兼任,并未做到专职专责,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面对复杂、紧迫的新闻工作,有可能出现难于应付的情况。
同样的状况也存在于区一级党委政府新闻宣传机构。崇文区除区委宣传部外,另设有区新闻中心负责协调全区的新闻宣传工作,作为事业单位,该中心承担了对外宣传等重要职责,但是人力和物力却日显紧张。鉴于此,如有可能,在各街道设立专司新闻与对外宣传的职能部门,加大财力与人力投入,在北京日益走向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当前背景下,显得尤为必要。
2.改善新闻的工作流程
随着大众媒体的飞跃式发展,信息传播也日益加速。
今后,街道办事处的信息权力可以逐渐扩大,当然,这也势必将给街道新闻发言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区委宣传部和新闻中心应当考虑加强培训力度,通过对街道新闻发言人进行培训等,逐步让他们会发言、敢发言、常发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区级部门的工作负担。
3.建立常态性新闻机制
新闻系统应该包括定期召开的新闻会和媒体吹风会等,也包括通过大众媒体与市民展开互动等多种形态。新闻会是现代政府部门信息和公开政务的重要途径,街道办事处也应该逐步将新闻会设为信息的常态模式。
4.敢于并善于与强势媒体互动
政务公开,已经成为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共识,也是人民群众的要求。政府部门通过媒体与公众进行及时互动,不但可以将政府方针和政策阐述得更加细致,传达得更加明白,更可以让观众在现场或是通过热线将自己的疑问和意见反馈给政府部门,以便政府及时对政策进行调整或完善。崇文区界内及附近,有多家全市乃至全国知名的大众媒体,本研究建议,街道领导或是相关处室的负责人,应该加强与之联络,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5.建立舆情分析和反馈机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