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标
根据市领导督导环保突出问题清单,按照县委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面排查环境保护隐患,逐项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全面提升我乡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确保市领导督导环保突出问题清单整改到位;
(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专项排查整治;
(三)其它领域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排查整治。
三、整治时间
即日起至2017年7月31日。
四、具体措施
(一)全面整改市领导督导环保突出问题清单。市领导督导环保突出问题清单中涉及我乡的问题3条。
整改方案:一是汇同县环保局、农牧业局、国土局等有关部门,立即关停养殖场、嗡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妥善处理关停遗留问题。二是委托中介机构编制盘龙公路界路段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整改时限:2017年7月30日前。
(二)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排查整治。遵循综合利用优先和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生态化原则,强化畜禽养殖整治和规范管理,进一步调整优化和控制畜禽养殖结构、布局合理,控制和消减畜禽养殖排污总量,从源头
上防止和减少畜禽养殖污染,切实解决当前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整改方案:一是6月22日前全面排查摸清辖区内畜禽养殖情况,建立辖区畜禽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名单台账;二是6月22日前逐户开展畜禽养殖环保问题排查,按照污染设施情况、办证情况要求,建立环保问题台账;三是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台账,逐条明确整改要求、整改时限、整改方案和整改责任人,建立问题责任清单,限时进行整改。四是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整改时限:2017年7月30日
(三)其它领域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按照县委、政府关于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工作要求,重点针、水土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等污染问题开展排查整治。
整治方案:一是全面排查,建立环保突出问题清单;二是针对清单,逐一列出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建立问题责任清单;三是全面落实河长制,对两条重点河流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四是积极倡导生态循环种养殖,积极推行“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养殖粪污进行种植培肥处理,做到粪污零排放;五是开展秸秆禁烧,严防大气污染;六是开展农村垃圾综合整治,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整改时限:常态开展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7年6月21日-6月23日。
召开环境保护问题排查整改工作动员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环境保护问题排查整改工作实施方案》。综合运用标语、村村通广播、群众院坝会、发放宣传单等方式进行宣传,为活动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整治实施阶段:2017年6月23日-7月20日。
全面摸排辖区重点污染源企业和重点污染领域,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治目标、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7月20日确所有环保问题整治到位。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7年7月21日-7月30日。
由乡政府组成检查验收工作领导小组,对环保问题逐一检查销号,对未完成整改任务的一律进行问责处理。检查验收完成后,形成工作总结,全面总结经验,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政府成立由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它领导同志、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任成员的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环境保护问题排查整改工作实施方案》,各村也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强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责任人员,切实强化活动组织领导。
关键词:环境质量;现状;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R122.7] 文献标识码:A
一、邢台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今年一季度,邢台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17.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1%。主要污染物PM2.5浓度为212μg/m3, PM10浓度为365μg/m3, SO2浓度为147μg/m3,二氧化氮浓度为81μg/m3,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5.4%、3.2%、20.5%、3.6%,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但在全国排名依然靠后,空气污染仍然较重。
二、影响邢台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工业布局不合理。由于历史的原因,电力、钢铁、焦化、水泥、玻璃等高污染、高排放重化工业分布在市区中心或周边25公里内,且都在主风向,形成了重化围城的局面,排放的大量大气污染物直接影响着市区环境空气质量。
(二)煤炭消耗量大。煤炭仍是邢台市的主要能源,占全市能源消耗总量的80%以上。据统计,“一城五星”工业企业燃煤消耗量为1100万吨,占全市工业企业燃煤量的65%,燃煤污染物远远超出了市区环境容量,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此外,市区还分布着80多个“城中村”,还有相当一部分居民采用燃煤土暖气取暖,这些土暖气没有任何烟气治理设施,烟尘低空直排,污染市区大气环境。
。邢台市的基础设施较差,特别是城乡结合部,道路硬化不足、两侧土地多,致使扬尘污染严重。
(四)汽车尾气污染。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92万余辆,其中市区拥有机动车31万辆,平均每天新增约300辆,尾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由于京港澳高速扩建工程,绕行东华路(107国道),每天进出大型车辆两、三万辆,加重了市区空气污染。
(五)地形和气象因素不利。邢台市位于太行山前凹槽地带,平均海拔仅60米,比石家庄和邯郸平均低20米,年平均风速也较慢,低地势、低风速的地理、气象条件,造成邢台市地区极易形成逆温层,不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流动和扩散,易形成大气污染。
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及对策
(一)开展工业企业综合整治。邢台市制定了《邢台市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化工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落实方案》,对这五个行业开展了集中整治。此外,召开了市区重点行业达标排放推进会,要求市区及周边9家重点工业企业对各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并按照现阶段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制定整改措施,确保今年9月底前全部达标排放。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企业综合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全面排查辖区内的工业企业,对不能稳定达标的集中式大气污染排放源要按照国家最高的排放标准,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进行深度治理,特别是“五个行业”要按照国家已实施或即将实施的特别排放限制标准优选治理方案;对料场、堆场等无组织排放源要按照“粒料入棚、粉料入仓、皮带传输、密闭装卸”的标准进行治理改造。对工艺复杂、投资较大的治理工程要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保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二)扬尘整治拓展至县级城市和农村。3月初,邢台市召开了扬尘整治推进会,在抓好市区及周边扬尘治理的基础上,将扬尘治理的范围推广至县级城市和农村,明确了治理标准,确定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市环保局成立三个专项督查组,对各县市区扬尘控制情况进行不间断的督查。
(三)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今年计划淘汰“黄标车”23479辆,截至3月底,已淘汰10848辆。同时,加大“黄标车”限行力度,6月底前县级城市开始限行。
(四)加快型煤加工厂建设进度。确定了今年4月底前市区建成3家洁净型煤生产配送中心;7月底前市区以外的县,都要建成一家洁净型煤生产配送中心,基本实现全市洁净煤配送全覆盖。
一、指导思想
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指示精神和省、市关于生态环保相关要求,助力绿色交通发展,推动我市交通运输领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打造绿色交通为目标,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年度任务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领域污染防控和治理能力,全面完成2021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宣传教育
一是每季度至少一次开展全体干部职工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学习或工作安排部署会,树立生态红线思维;二是在机关、车站、相关企业等公共场所利用LED滚动播放生态环境保护标语;三是利用出租车、公交车等移动交通工具顶灯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四是做好“6·5环境日”宣传工作。(责任单位:环保办、运管所)
(二)加强项目建设监管
在建和新建项目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履行好项目建设前期环评、水保、林地等手续办理,履行好项目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责任,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非法开挖、乱堆乱放和弃土扬尘监督管理。(责任单位:规划建设管理股、质监所)
(三)加强汽车维修企业专项整治
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环保工作有关要求,重点对辖区一、二、三类汽车维修企业、作业点进行专项检查、督促、整改,严格管控维修企业烤漆房露天违规操作等行为。督查汽车维修行业规范建立台账,规范储存废机油等危险废物,规范完善标示标牌等。(责任单位:运管所)
(四)加强道路运输污染防治
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许可,加强危险化学品、医疗废弃物以及其它污染物运输监管和保障工作,防止运输过程中因泄露或抛洒滴漏造成环境污染。(责任单位:运管所、路政所)
(五)优化路网建设
根据交通发展规划,不断优化公路路网建设,提升公路通行率,减少道路移动污染源排放。(责任单位:规划建设管理股)
(六)加强农村公路环境整治
一是加强对国省干线公路的路面扬尘清扫清洗力度,加强对农村公路的保洁督查;二是积极督促属地街道、镇政府加大路面、桥涵、沿线设施保洁养护,及时处理路面病害,清理边沟、路肩等,保持路面、路肩边缘清晰、顺直;三是落实公路保洁巡查制度,巡查发现的公路卫生环境问题及时通报至养护公司、属地乡镇政府落实整改;四是加强砂石车辆超限超载整治力度,严格控制砂石车辆扬尘、抛洒。五是巩固好“四好农村路”创建成果。(责任单位:公管所、路政所)
四、加强排查治理
(一)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
以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国家移交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和群众举报问题等上级移交反馈问题为重点,结合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特征,全面细致排查本领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重点深入排查整治大气污染防控、河湖长制落实、企业超标排放等方面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主动发现主动整改。(责任单位:局相关股室、局属各单位)
(二)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回头看”
。同时举一反三,排查新问题、明确新目标、制定新措施、开展新整改。(众力公司、局规建股)
(三)加强行业领域防污染排查治理
加强行业领域污染排查,主要涉及项目建设领域(责任单位:规建股、公管所、绵茂公司、质监所、交通发展总公司、众力公司)、道路运输领域(责任单位:运管所)、道路养护治理和扬尘管控(公管所、路政所)等,如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及时制定治理措施并进行整改落实。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生态环保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乡村绿色发展为主攻方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全镇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乡风文明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二、强力推进环保工作
1.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标对表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2.加快推进省三湖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问题整改工作。针对明确排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确定整改时限,组织实施整改。对非问题点位和已完成整改点位,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复核,合格的予以销号。
3.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村容容貌,使农村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农村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4.狠抓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治理运行方案,构建农村生活垃圾运输处理体系,根治垃圾围村现象,改变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5.搞好绿化美化,保护生态环境。
6.加强宣教工作,提高乡村居民生态意识,执行环保制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7.加强水资源保护、农村水环境治理,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增强居民保护水源的意识,建立水域环境监测点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保护绿化生态环境。
8.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禁止秸秆燃烧,由农办牵头开展禁止秸秆焚烧专项联合执法,工地扬尘由城建办牵头治理,保证全镇大气质量达标。
9.组织召开环保会议及环保相关培训,提高居民生态意识和环保素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0.落实土壤行动工作职责。加大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理工作力度,全面开展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国土和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实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证生态功能用地需求,优先保护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地;加快水流域治理,减少水土流失。
三、积极开展生态宣传工作
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群,从学校、企业、政府及社会等多层次,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宣传活动,将利用“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举办以“环保”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努力将环境保护、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环境价值观念。
四、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1.建立和健全环境保护监管机构,落实工作职能、职责,保障环保工作争先创优。
2.配合开展环境热点问题的信仿维稳工作,确保环保调处率达到100%。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必须充分认识其对于重庆乃至全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其核心要义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基本路径是把保护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新常态下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绿色动力;通过强化资源环境约束、倒逼产业发展转型等措施,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既是长江经济带恢弘篇章中的关键环节,也是统筹长江流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赋予重庆的历史使命,既是重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重庆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的题中之义。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但同时长江流域也是生态环境脆弱、人地关系复杂的区域,“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已然刻不容缓。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资源丰富,在国家生态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严守“五个决不能”底线,突出发展的绿色本底,从源头上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推动重庆实现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联动协调发展,携手长江流域相关省区市共同推动绿色发展,是报告明确的统筹市内外区域协调发展的优先事项,也是市委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作出的坚定选择。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必须充分把握其系统性,坚持做到统筹谋划、整体推进。
。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各功能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加快全市一体化发展。”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必须坚持全市“一盘棋”,关键是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管控区域生态空间,各区域板块之间必须严格按照功能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都市区作为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成渝城市群的主要支撑,在集聚各类高端发展要素、集中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高新产业集群的同时,重点要围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空气环境质量改善、饮用水源保护、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统筹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坚决杜绝走先污染后治理、重地上轻地下、重显绩轻潜绩的老路。占全市面积65%的渝东北、渝东南生态发展区要按照报告要求,“着眼建成以生态经济为支撑的生态发展区,强化生态屏障功能,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资源产业化,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要用“快思维”、做加法,快干实干、保优控差、减量提质,在产业发展上特别是一些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项目上,要用“慢思维”、做减法,真正把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化”要求落到实处。二是水、气、土等环境要素必须联动治理。环保“五大行动”是重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其成效较为明显。特别是党的十以来,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0天增加到301天,细颗粒物(PM2.5)浓度同比下降22.9%,空气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0天;三峡库区水质保持稳定,长江、嘉陵江和乌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4%,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域30790.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7.3%,落实最严格的分级分类管控措施,全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得到有效保障和提升。实践证明,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环保“五大行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尤其要科学编制实施好新一轮《重庆市环境保护“五大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2)》,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役。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既要精准发力、单兵突击、点上突破,又要做到系统谋划、区域协同、面上提升。三是城乡环保基层基础工作必须一体推动。报告指出,要“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城市和农村两个板块缺一不可,顶层设计与基层基础两个端口缺一不可。农村乡镇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相对不足、环境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环境管理能力相对薄弱的阶段,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达到城乡共美的目标,农村生态环保短板必须及时补齐补强。以三峡库区为重点,大力推进长江防护林建设、石漠化和消落区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合理控制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加快城乡自然资本增值,推动绿色发展示范,补齐生态产业发展短板;加快农村乡镇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运维,确保在2017年底全面完成区县城污水处理设施扩建与改造,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收运设施全覆盖,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严格落实《重庆环境保护条例》,从职能职责明确、机构人员配备、专项经费投入、业务技能培训等多个层面入手,补齐基层环境管理能力的短板,实现有人做事、有能力做事、做得成事,夯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基层基础。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必须充分突出其针对性,以人民为中心,强化问题导向,全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报告指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发展的绿色本底,严守‘五个决不能’底线,确保长江重庆段水质流出好于或不低于流入、主城区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300天左右、不发生重大环境事件,坚决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既是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也是为重庆解决突出问题、改善环境质量划出了“三条底线”。我们要加强工业污染防治,确保到今年底前全市钢铁、火电等8个重点行业达标计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落实黄标车淘汰、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扬尘污染管控等措施,建立完善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巩固和提升建成区湖库整治成果,全面推动落实城市黑臭水体和次级河流不达标水体整治;全面开展第二轮污染源普查和土壤污染详查,深化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治理噪声扰民问题。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归根到底就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关切和期盼,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公共产品。当前,尤其要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为契机,凝聚各方共识,整合各方资源,限时抓好37项措施、115个具体问题的整改落实。对已具备全面整改条件的问题,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对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严格打表、分时段推进整改;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重点问题,深挖细查、把握规律、重点整改;对带有制度性、根本性的问题,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从源头上强化整改。确保今年完成37项整改措施的81%、115个具体问题整改任务的77%,其余在2018年、2020年完成的整改任务分阶段取得实效,让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建设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必须清醒认识其长期性,强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关键词:餐饮业 油烟污染 净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193-02
近年来,德兴市城区餐饮业迅速发展,在繁荣市场经济、方便群众生活、增加人员就业的同时,也产生了油烟、排水、噪声等污染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消费者、居民及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影响局部环境质量和市容景观,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引发各类环境纠纷。。
一、餐饮业油烟污染现状
1.餐饮业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德兴市餐饮业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中心城区密度高。边远郊区密度较低,与人口密度成正比。根据2009年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德兴市共有饮食企业163家(不含小排档、夜宵摊等)。由于客观历史原因,德兴市餐饮业一般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内,或盘踞在“上住下商”的商住楼底,或与住宅为邻。油烟污染直接威胁着城市居民的健康,同时导致环境纠纷不断,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2.餐饮业油烟污染严重。油烟污染造成的矛盾一直是居民投诉的热点之一。在调查的餐饮业中,绝大多数餐饮业均不同程度地安装了排风或脱油烟装置,无组织排放的状况已基本解决。但仍有大批个体餐饮业主未安装脱排油烟装置。此外,由于排气筒安装位置、朝向和高度的不合理而产生的矛盾也相当突出,油烟的排放大多采用低空换气式排放,油烟不易扩散。油烟污染物浓度高,密度大,同时由于城市“热岛效应”,排放后长时间游离在城市上空,污染时效较长。
二、造成餐饮业污染的主要原因
1.城市规划滞后。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蓝图。但在以往的城市规划中尚未把餐饮业作为城市中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加以规划,从而出现了餐饮行业污染遍及大街小巷。
2.功能分区的缺失。在德兴市,不管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城扩建,大街小巷高楼林立,大多是功能混乱的所谓商住楼。也就是大街或马路两旁临街一层是商店,二层是酒家,三层以上是办公用房或居民住宅,特别是旧城改造,开发商开发的新城大都是前一种模式,因为尽量多店面出租才能获得高回报。如此,只要底层有一家餐饮,必然污染一大片,楼上住户只能深受其害。
3.餐饮业业主环保意识不高。餐饮业业主为节省资金的投入,追求最大利润,往往在建设时,把不该省下的油烟、噪声等处理设施“忽略”了,从而造成营业时产生的油烟污染无法得到治理。拒不燃烧石油液化气等清洁能源,从而使得烟气继续污染周围,而强制餐饮业把燃煤炉灶改为燃气等清洁能源炉灶,困难重重。
4.监督管理难以到位。一是餐饮业的选址不受环保的制约,而是以市场和业主的主观随意性而定。往往是人口和人流密度越高之地,必然是餐饮业密集之处,成了餐饮业环境污染的重灾区。等污染带来危害,群众投诉时,已是木已成舟,为时已晚,这也是该行业成为目前投诉最多的主要原因。二是多头管理也是污染防治难以奏效的原因。工商管理、卫生防疫、公安消防、环境保护等部门各负其责都有审批权。而环保部门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事先介入,待接到污染投诉时,大多只能要求其整改,而事后的整改措施,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而无法尽如人意,这是餐饮业污染难以防治的症结所在。
三、餐饮业污染的对策及建议
1.强化规划的导向作用。目前,德兴市餐饮业存在的大部分问题均是由于事先没有进行有序规划,从而导致店群矛盾加剧。在空间布局上,创造条件,与居民区隔离,形成餐饮业功能区,便于集中管理。
2.加大对餐饮业的执法监督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因此,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含装修)的饮食业建设项目,也应执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未经环保审批的餐饮业,工商部门不得核发营业执照,卫生部门不得核发卫生许可证。餐饮业经营者必须采取措施,防治噪声、油烟、排水污染环境和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以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作为目标,未按要求建设环保设施,未经环保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营业。
3.强制使用清洁能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指出:大、中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规划,对饮食服务企业限期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饮食业应该杜绝使用煤(煤制品)、柴油、重油等作燃料,应使用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等其他清洁能源作燃料,减少废气的排放。
4.采用高新技术治理餐饮业油烟污染。目前,在油烟净化处理行业中,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有机械式、湿式、静电式、复合式等几种油烟净化技术。
机械式油烟净化技术是采用过滤、惯性碰撞、吸附等机械分离原理去除油烟。该技术成本低、结构简单,在初期市场开拓阶段所占份额较高。但因为其自身处理能力较低、更换清洗频繁、风阻较大、不便于长期运行,所以在新装机中所占份额也越来越少。
湿式油烟净化技术是指用水膜、喷雾、冲击等液体吸收原理去除油烟的净化方法。但是,油与水不具有共溶性,所以该技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缺陷。湿式净化设备体积较为庞大,耗水量较大,耗电、净化效率较低,易发生故障,安装及运行也较为不便。
静电式油烟净化技术则是采用静电原理,一般处理过程为:油烟气体荷电静电分离排放。采用该原理生产油烟净化器的厂家较多,一般分为两类:一类设备功率较高,一般还采用过滤球协同处理,净化效率高;另一类设备功率较低,仅仅采用高压静电处理,净化效率开始时较高,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效果逐渐下降,运行一段时间需要一定的清理,售后服务要求较高。
复合式油烟净化技术是指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净化方式的技术。目前在国内主要有机械过滤式技术和静电复合式技术两种。机械过滤式技术将机械式结构和滤料层进行结合,能较为有效地净化去除油烟中的有害气体和气味,但要定期更换滤料。静电复合式技术中,机械力分离对大颗粒比较有效,静电分离对小颗粒效果好。两种方法结合,可以在较小风阻下达到较高效率,且无须更换滤组维护,耗电量小,运行费用相对低,有一定的维护费用。
油烟净化设备的日常维护、清洗是确保油烟净化效率的关键,为防止净化设备成为摆设,餐饮业与生产厂家要签订清洗,维护合同,保证油烟排放长期达标。环保部门还应定期监测油烟的排放浓度和净化效率,确保油烟净化设备能正常运行。
四、结论
随着餐饮业快速发展和由此引起的油烟污染日益突出,餐饮业油烟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防止油烟扰民,环保部门应加强对餐饮业的监督管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督促餐饮业油烟排放限期达标。餐饮业单位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因地制宜地选取适合自身条件的油烟治理技术及设备,确保油烟如期达标排放。
参考文献:
[1]张楷,马永亮,徐康富.饮食业油烟控制技术现状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3,(4):11-14.
[2]周益佳.中小餐饮业油烟污染的特点与防治[J].福建环境,2003,(5):18-20.
[3]李压.建设餐饮业油烟污染控制示范街[J].重庆环境科学,2003,(12):23-25.
Dexing City Catering Industry Fume Pollution and Purifying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LIU Yue-l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Dexing 334200,Chin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