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范例

2023-12-17 来源:易榕旅网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89-0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成长的环境,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动机和兴趣。通过引导,让他们的思维定格在一定的方向上,进而实现有价值的探究。”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思维能力,才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将学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才能促进自身的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培养,通过多种和途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就结合教学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只有充分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积极的通过思维活动获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当学生感觉到运用有限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够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时,形成一种认知方面的冲突,使学生有兴趣和动机去探究未知世界。例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 如何测定一块石头浸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有一些学生知道用弹簧秤来测定,但是,如果我们要测出一艘轮船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怎么办呢? 当然不能造一个特大的弹簧秤,学生在此时就陷入一种想知道又不能解答的矛盾之中,紧接着,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解“阿基米德在浴缸里洗澡”的故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采取一题多解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一题多解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打破思考的单一性和习惯性,或由于单一思考所产生的定势思维。“一题多解”的题目,可以是对一道题目有多重解法的含义,也可以是一道题目有两种以上的答案或者结论,就是所谓的开放性答案的含义。而学生解题的形式,可以是独立思考完成后交流评价,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问题的解决。虽然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所差异的,但采取一题多解的方式可以对创新思维训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形式。

三、积极开展互帮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开展互帮式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互帮小组,通过小组之间的探讨,交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学生能力弱的学生,通过学生之间对于课堂上所学习的物理知识的不同的观点,对问题的不同想法的交流,通过反复的思考,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学生通过互帮式学习,能够学习他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从而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在互帮式学习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方式开阔,进而在学习探讨中培养了自身的思维能力。

四、处理好学生思维迁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物理教学中,经常有这种情况,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经验或思维定式,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模糊的观念,如“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此时要处理好这种思维迁移,可通过做演示实验:一根小铁钉在水中下沉,大木块在水中上浮,大木块显然比小铁钉重。此时会有错误经验“小铁钉下沉是因为铁的密度大”。教师可再做演示实验:一个废牙膏壳密度没有变,空心时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团后在水中会下沉。说明密度也不是决定浮沉的条件。经过这样演示,处理好学生的思维迁移,再引导学生从运动和力的关系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知识,由学生讨论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对事物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观察则是对事物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曾以“观察、观察、再观察”为座右铭。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第一步,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然后通过对比观察,不断思考一些本质问题,找到发生变化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二字是物理教学的秘诀,物理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从现象开始,认识事物的客观面,认识事物的必然性。如,斜插水中的筷子,从水平面看去是弯的,引导学生从现象去探究本质,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角度、多渠道的,我们要千方百计挖掘教材中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每一个切入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重视思想思维方法方式的引导,发展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学生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智力和能力的核心,同时,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实验中,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了大胆的、大量的教学实践。语文课程作为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重要学科,其初中阶段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说,探索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以已有的培养思维能力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初中语文的实际情况,我将探索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方式。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制订思维培养计划

语文课程教学是一种有规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十分重要的目标之一,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做好规划工作,结合教学的目标和计划,制订出一系列方法和目标来培养学生的思维。第一,教师掌握教学目标后,要确定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第二,教师根据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课堂教学的方法;第三,教师要学会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设置不同的情景进行训练。

二、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说到语文思维能力的基础,其最主要的就是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了,而积极思维的必要前提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思维环境。有专家提出情境教学理论,并整理出了情境教学的五种操作点。据悉,“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在整个教学中,良好的思维环境十分重要,所以,教师要把握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两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欲望和热情,从而锻炼出学生良好的思维。首先,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做到不偏不倚,平等友爱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并在其中形成优良的课堂氛围。其次,有问必答。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提出疑问,挖掘出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最后,教师要建立良好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例如,在《风筝》一课中,教师可以从提问入手:首先,风筝是写对兄弟之间的各种矛盾的,那么,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矛盾呢?然后,课文为什么用“嫌恶”二字?是否用“讨厌”代替呢?可见,课文巧妙地把“嫌恶”和“讨厌”进行了比较,帮助了学生理解“我”对于风筝厌恶的态度有多少。

三、结合知识教学,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说到语文思维能力,它的形成是有规律的,即形成于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感觉。语文思维的方法数不胜数,其中主要的是观察、分析与综合、联想与想象、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等等。在此,我将主要讲述观察和联想与想象两种方法。

(一)观察法

说到语文思维能力,重要的基础就是观察法,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分为两个,分别是顺序观察和对比观察。苏霍姆林斯基就有效地将观察与思维相结合,即在“思维课”的教学的模式中,提倡了一个新的观点,思考与观察相结合,在思考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

(二)联想与想象

说到联想和想象,它们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联想是指由原来的事物和人联想到别的事物和人的一种思维,而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的事物进行加工、改造并且创造的过程。

四、设计系列性训练,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衡量它的重要标准就是思维品质。它包括深刻性、批判性、快捷性和独创性。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有着很大的转变,理解能力也有相应的提高,推理能力也自然得到更多的发展。那么,对于初中语文老师来说,他们可以利用“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有序地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上升一个度。思维的深刻性有两点表现,第一,在考虑事物的时候比较深刻、全面,能够抓住其本质和规律;。

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它就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能够充分地反映学生对知识、技巧和方法的迁移等能力。那么,要想让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性,教师需要做到:第一,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不断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并掌握一题多解的技巧。

;第二,在学生做题和思考的时候,规定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养成。思维的批判性是一种智力品质,它往往指的是在思维活动中的两点活动,一是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二是精细地检查思维的过程。所以说,老师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让他们产生思维的批判性,努力营造一种自由、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现真理、挑战权威。

五、小结

在学生思维的发展阶段中,初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所以说,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们要创新教学方法,把学生思维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参考文献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4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 培养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2)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也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我们认为思维能力是核心。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只片面地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却没有充分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处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思维的局限性,也就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而要学好数学,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特点,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习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具体措施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